■王曉曉 孫作為 萬乃寶 張 偉
(山東和實集團,山東青島266061)
肉粉是用畜禽屠宰廠不宜食用的畜禽的軀體、碎肉、內(nèi)臟、筋膜、富含脂肪脫脂物等作為原料,經(jīng)加熱、脫脂、干燥、粉碎制得的產(chǎn)品。除正常生產(chǎn)過程中無法避免少量雜質(zhì)外,還混有毛、角、蹄、糞便等產(chǎn)物。產(chǎn)品粗蛋白含量一般在50%~60%,且氨基酸組分比較平衡,價格相對魚粉較便宜。本文就肉粉的營養(yǎng)價值、肉粉在豬上的應用價值(能量代謝率及氨基酸利用率)、以及肉粉目前在動物生產(chǎn)中的應用效果等方面進行論述。
文中的肉粉原料采用新鮮的鴨肉品加工過程中的含脂成分,不含動物內(nèi)臟、家禽軀體、骨頭等,原料來源新鮮、豐富,蛋白含量較高,氨基酸組成比例適宜,鈣、磷含量豐富,同時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Mg、Fe)等,其營養(yǎng)指標見表1。
表1 各類動物蛋白原料的營養(yǎng)指標(%)
肉粉在飼料中的應用較廣泛,在營養(yǎng)價值、質(zhì)量與魚粉相當?shù)那闆r下,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價值較高的肉粉作為優(yōu)質(zhì)的高檔豬飼料原料來替代魚粉,而較少采用肉骨粉,其原因在于肉骨粉中含有牛海綿狀病毒(BSE),BSE添加到反芻動物飼料中,可能會影響動物的生長,而肉粉中不含有牛海綿狀病毒,可以添加到反芻動物飼料中。
肉粉中的賴氨酸及胱氨酸含量較高,但是不同原料中的氨基酸組成比例不同,并且氨基酸的消化率存在很大的差異,這與原料的種類(畜禽品種的不同、以及畜禽不同部位的肌肉組成)有關。
表2 鴨肉粉與其他動物蛋白原料的氨基酸組成比較(%)
色氨酸作為仔豬的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其含量高低顯著影響仔豬的生長發(fā)育。與肉骨粉相比,肉粉中色氨酸含量豐富。肉骨粉中色氨酸含量低,原因是由于其骨膠原蛋白含量高,骨膠原蛋白約占整個骨粉蛋白的50%左右,而骨膠原蛋白缺乏色氨酸。色氨酸含量低以及色氨酸和賴氨酸消化率低,限制了肉骨粉在仔豬飼料中的添加量。因此,如果沒有賴氨酸的添加,肉骨粉的用量不能過高,或者額外添加賴氨酸與色氨酸,否則會造成氨基酸不平衡或供應量不足。飼糧中適宜色氨酸與賴氨酸的比例為19∶100(此時色氨酸占蛋白質(zhì)的1.4%,每兆焦消化能中含色氨酸0.2 g)[1]。
以可消化賴氨酸為參照(100),計算豬的可消化蛋氨酸+胱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與其相對比。計算結果有兩個特點:一是5~10 kg和10~20 kg之間和20~50 kg和50~100 kg之間都比較接近,但20 kg以下與20 kg以上則相差較大。二是20 kg以下的結果與豬胴體或豬乳的氨基酸組成非常接近,20 kg以上的結果則與Wang(1990)及Lenis(1990)實測的可消化氨基酸平衡關系非常一致[2]。
肉粉的脂肪酸組成比例適宜(脂肪酸比例U/S大約在1.96~2.41左右),而仔豬所需的脂肪酸組成比例恰好在此范圍內(nèi);另外肉粉的蛋白含量豐富,在60%以上,與魚粉的蛋白含量相當,但是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差異。
表3 肉粉對生長豬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試驗中[3],對照組為添加魚粉組,試驗組為添加肉粉組,初始體重為(36±0.5)kg,試驗進行60 d。
由上述試驗數(shù)據(jù)可知,肉粉組平均日增重稍高于魚粉組,但差異不顯著;而日耗料量顯著高于魚粉組,表明肉粉組的適口性高于魚粉組,肉粉特有的香味優(yōu)于魚粉。試驗結果表明肉粉在豬料中的應用效果較好。由于肉粉的價格遠遠低于魚粉,因此在豬料中使用肉粉可以顯著提高其經(jīng)濟效益。
肉粉的脂肪含量在8%~12%左右,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且可以為家畜禽提供一定的能量。黃嫚秋(2009)測定肉骨粉在雞上的總能和代謝能分別為15.98 MJ/kg和11.04 MJ/kg,其代謝率為 69.08%[4];段玉蘭(2004)測定了膨化肉粉的公母雞能量表觀代謝率分別為:(67.97±2.5)%和(68.33±6.89)%[5]。史新娥(2004)測定的肉雞對膨化肉粉的能量表觀代謝率為67.17%[6]。黃嫚秋(2009)測定肉骨粉的代謝能真利用率在69.81%[4],而肉粉在豬上的能量表觀代謝率為70.68%。測定結果有一定的波動,但基本都在范圍內(nèi)變化。
表4 豬小腸末端氨基酸消化率(%)
由上述研究結果可知,肉粉的氨基酸消化率高于肉骨粉,而肉骨粉的主要氨基酸(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及蛋氨酸)消化率低于其他蛋白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原因可能是肉骨粉的粗纖維含量較高,動物的養(yǎng)分消化率與粗纖維含量呈負相關。評價動物蛋白原料營養(yǎng)價值的主要指標為氨基酸消化率,由表4可見,肉粉的營養(yǎng)價值高于肉骨粉,但卻低于魚粉及其他植物蛋白原料。
李云龍(1999)研究表明,肉骨粉中含硫氨基酸的消化率與魚粉中含硫氨基酸的消化率差別較大,而其他氨基酸的消化率比魚粉低3.8%,但肉骨粉的色氨酸消化率略高于魚粉[7]。黃嫚秋(2009)測定肉骨粉的氨基酸的真代謝率在68.29%~87.42%[4]。本公司測定的豬的氨基酸消化率,國產(chǎn)肉骨粉在43.6%~93.1%,進口肉骨粉為56.2%~90.6%,國產(chǎn)肉粉為82.5%~90.9%。由于肉粉的粗脂肪含量較高,在8%~19%左右,極易發(fā)生氧化變質(zhì),因此,若能夠控制好肉粉的氧化變質(zhì)問題,則可以作為動物的優(yōu)質(zhì)蛋白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將骨粉及肉骨粉作為一個標準頒布。其中對肉骨粉的質(zhì)量標準指標及理化指標分為3級,見表5。
表5 肉骨粉質(zhì)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肉骨粉GB8936—88)
肉骨粉的應用非常廣泛,并且其等級也得到細分。與肉骨粉相比,肉粉的國家標準的建立還未完善,目前只能停留在企業(yè)標準水平上,因此肉粉標準的建立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由表5中的肉骨粉質(zhì)量指標可見,肉骨粉的蛋白含量較肉粉的含量低,其鈣、磷含量與肉粉相比較高。
仔豬日糧中使用肉粉替代魚粉飼喂時,其生產(chǎn)性能指標差異不顯著。這與馮定遠等[8]的研究結果相同。張克英等[9]研究了用不同的肉骨粉替代魚粉飼喂仔豬,仔豬的生產(chǎn)性能與飼喂魚粉無顯著影響,并且日增重有升高的趨勢。
另外,林映才等[10]研究了3.8~9 kg超早期斷奶仔豬飼糧對色氨酸的需要量,采用添加不同比例的色氨酸的方法研究了其生產(chǎn)性能和血清尿素氮的含量,飼糧中色氨酸與賴氨酸的比例為19∶100,以回-直吻合術豬測定基礎飼糧各種飼料的色氨酸的回腸消化率,計算表觀可消化和真可消化色氨酸的需求參數(shù)分別為0.32%和0.52%。
朱曉萍等[11]通過仔豬氮平衡試驗,測定了肉粉的營養(yǎng)價值,結果表明,含肉粉日糧的干物質(zhì)、粗蛋白質(zhì)、可消化粗蛋白質(zhì)含量分別提高了1.83%、0.81%、0.16%;蛋白質(zhì)凈利用率和生物學價值降低了1.59%、3.01%。
朱欽龍[12]進行了肉骨粉在豬料中應用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實際飼料配方中,肉骨粉只能代替配方中1/3豆粕;肉骨粉的實際飼養(yǎng)效果差,并非是鈣、磷水平問題;肉骨粉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色氨酸。因此,肉骨粉用于豬料中進行飼喂時,需添加一定比例的色氨酸。而與此相比,鴨肉粉的氨基酸平衡優(yōu)勢較明顯,較適宜在豬料中使用。
武書庚等[13]研究了進口肉骨粉、國產(chǎn)肉粉和國產(chǎn)肉骨粉的生物學利用率,國產(chǎn)肉粉的氨基酸消化率顯著高于國產(chǎn)肉骨粉,與進口肉骨粉的差異不大,因此國產(chǎn)肉粉與進口肉骨粉的營養(yǎng)價值差別不大,但是高于國產(chǎn)肉骨粉。試驗研究表明,高蛋白低灰分的蛋白飼料原料是畜禽的理想蛋白原料。鴨肉粉的蛋白含量在60%以上,高于其他肉骨粉,因其原料中不摻有骨頭、蹄、腳等,因此鈣、磷含量較低,而其他肉骨粉的鈣、磷含量分別為5.95%、3.09%。肉粉的粗纖維含量在3%以下,明顯低于肉骨粉;因此,鴨肉粉為理想的蛋白飼料原料。
由上述研究結果可知,肉粉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主要表現(xiàn)在其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氨基酸消化率高于肉骨粉,低于其他動物蛋白或者植物蛋白飼料,氨基酸組成比例適宜,在豬料中使用時不需額外添加色氨酸,且適口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