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蕊,鄧淑風,李新偉,李雅玲
(白求恩醫(yī)務士官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81)
教學檢查是院校監(jiān)控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穩(wěn)定教學秩序,保障教學過程質量的一項基礎性工作[1-3]。從制度上看,各院校均注重常規(guī)檢查與隨機檢查相結合,但在實際運行中卻偏向常規(guī)檢查[4]。常規(guī)檢查一般于開學初和學期末進行,往往是在各教研室和學員隊做好應對準備的前提下,等待由校領導和訓練部各科室相關人員組成的檢查組進行現場檢查指導。這種方式極易導致檢查工作變成“走過場”,出現重結果輕過程、重分量輕質量的現象[5],使檢查目的偏離初衷。為了充分發(fā)揮常規(guī)教學檢查的作用,提高檢查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我們基于學校實際,對該項工作進行了探究與實踐。
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教學檢查組由院校領導和訓練部各科室相關人員構成,主要是檢查學校有關教學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落實情況[6],也就是“有沒有”和“做沒做”的問題。這種方式體現了院校領導和訓練部對教學工作的重視。但明顯存在重形式輕內容[7]以及使檢查作用片面狹窄化的缺點,為了消除這些缺點,確實達到通過檢查提升質量的目的,我們調整檢查組人員構成,并明確了各類人員的職責。(1)檢查組仍由院校領導帶隊,既體現了院校領導對教學的重視,也為基層與領導溝通保留了一個平臺。(2)除訓練部各科室,機關其他各科室也派人參與檢查。訓練部各科室主要從宏觀上檢查各項教學記錄和文書,確保規(guī)章制度的落實;政治部各科室主要調研人員思想狀況、有關任期考評及晉級晉職問題等,了解基層人員所思所想,以進一步加強政治工作效果;院務部各科室則調研與教學有關的后勤保障問題,如食堂伙食、服裝發(fā)放、差旅費報銷等,以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3)校督導組專家參與檢查。從微觀上檢查各項教學記錄和文書,重點是教學實施計劃和教案,促使教學預設更接近教學實際。(4)教研室、學員隊派代表參加檢查。將教學檢查作為一種校本教研形式,加強基層人員的縱橫交流、學習,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促進專業(yè)化發(fā)展。
多元化的教學檢查組使檢查工作從形式到內容,從管理到專業(yè),從指導到學習,從交流到思考,各類人員各司其職,形成互補,全面提升了檢查效益。
教學是院校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常規(guī)教學檢查雖然是針對教學工作進行的檢查,但幾乎涉及全員、全方位,具有“時間緊、任務重、范圍廣”的特點,為此,我們統(tǒng)籌計劃,堅持“同中求異,突出重點”的原則,明確受檢各單位、各類人員的檢查內容。以教研室為例,各教研室的檢查大項相同,包括人員狀況、儀器設施狀況、各項教學準備、教學總結等,但突出了不同教研室的特性,如對基礎教研室,關注點在課堂教學;對臨床教研室,關注點在實訓課和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對軍事教研室,關注點在平、戰(zhàn)時衛(wèi)勤保障能力訓練。以教員為例,各類人員的檢查項目大體相同,包括教學實施計劃、教案、課程教學總結等,但高、中、初不同職稱者要求不一樣。如對高級職稱者求“精品”,對中級職稱者求“完美”,對初級職稱者求“規(guī)范”[8]。
同中求異,將檢查內容個性化,使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整體把握了教學相關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摸清了不同教研室、不同類人員的教學脈搏,促進了檢查目的的實現,提高了檢查效益。
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教學檢查主要是“看”,雖然也結合“聽”、“問”等,但總體看有些隨意和盲目,這樣難免會造成一些“缺陷”被遺漏或者是某些“亮點”被忽略的現象。為了使檢查工作更加全面、透徹、不留死角,我們將檢查行為規(guī)范為“聽、看、評、導、問、記”。(1)聽,一聽匯報,由各單位簡單匯報教學情況;二聽說課,隨機抽點一名教員進行說課。通過“聽”了解教研室的工作思路,了解教員對教材、學情、目標、學法、教法、教學程序[9]等的理解和把握,而且還能強化基層對檢查的認識,避免表面重視、實則應對的現象存在。(2)看,一是機關人員從落實規(guī)章制度的形式上宏觀查看教學文書;二是督導組專家和教研室代表從內容上微觀查看教學文書。通過“看”了解各種教學文書是否齊全、規(guī)范,內容是否科學合理,同時發(fā)現優(yōu)點和問題。(3)評,根據“聽”、“看”結果進行評價,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4)導,針對評價結果給出建議,引導進一步完善、提高。(5)問,可以貫穿檢查的全過程,但主要指政治部門和院務部門的征求意見,通過“問”了解教學一線對機關工作的需求和期望,為教學提供強有力保證。(6)記,指隨記,記錄每一個“亮點”、每一個“缺陷”、每一條建議等,這是檢查工作所需,也是一種資料的積累,更是我們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提高服務質量的依據。同時,也為下次教學檢查提供了參考。
規(guī)范化的教學檢查加大了檢查力度,使檢查工作更加深入、細致、全面、有效,提高了受檢單位及人員的重視程度,也對檢查組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增加了責任感。
教學檢查工作的最后一項是各檢查組集體總結,將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分析、提煉,并形成文字材料反饋給相關單位。這一資料是教學一線完善教學、進行教研、提高質量的重要依據,所以必須要具有較高的深度、廣度、力度和及時性。為此,我們對總結工作提出了及時反思反饋的“二反”原則。(1)及時反思。檢查后盡快召集各檢查組通過對檢查過程的系統(tǒng)梳理、回顧進行反思性總結,一反思“優(yōu)勢”和“亮點”,加以表揚和推廣;二反思“缺陷”和“硬傷”,必須改正并杜絕;三反思“發(fā)展”和“潛力”,注重引領和培養(yǎng)。一直以來,人們片面地認為教學檢查就是發(fā)現問題,但實際上檢查的目的是“挖掘優(yōu)勢,弘揚優(yōu)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反思性總結從根本上促進了這一目標的實現。(2)及時反饋。一旦形成文字性教學總結,立即反饋給相關單位,使其弄清問題所在,明確調整方向,進一步完善教學工作。
反思性總結使教學檢查工作從感性到理性,從表面到本質,促進了檢查組能力的提升;檢查結果的及時反饋,有針對性地推動了受檢單位及人員的教學整改,促進了專業(yè)化發(fā)展。
常規(guī)教學檢查是一種周而復始、不斷循環(huán)的工作,在每次檢查中,我們既要借鑒以往的經驗,又要不斷創(chuàng)新。鑒于傳統(tǒng)常規(guī)教學檢查的局限性,我們從檢查組人員構成、檢查內容、檢查方法手段及檢查總結四方面進行了探究與實踐,促進了檢查工作規(guī)范化、科學化及發(fā)展化[10],體現了教學檢查工作的專業(yè)性、學習性、互補性、指導性和服務性,有效提高了教學檢查的綜合效益。
[1]王金鳳.探索教學過程管理有效途徑 提升高職人才培養(yǎng)質量[J].價值工程,2011,30(20):175-176.
[2]趙佩瑾,于丹丹.淺談教學檢查[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28(11):55-56.
[3]王祥.教學檢查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0(7):28-29.
[4]馬喜珍.PDCA循環(huán)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3(4):31-33.
[5]吳義珍.高校階段式教學檢查和日常教學檢查有機融合的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27(1):66-67.
[6]石利娟.高校期中教學檢查現狀及改進措施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2011(1):64-65.
[7]董曉煒.大學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3):107-108.
[8]肖文剛,王媛,吳毅,等.談堅持課堂教學督導人文觀[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12):66-67.
[9]譚冰,王陽,徐國東.關于說課內容的理論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4(3):108-109.
[10]趙樹重,趙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教學管理永恒的主題[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3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