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偉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有感覺最爽之處,也有不妥之點,我把這些得與失、利與弊真誠地記錄下來,對自己進行重新的認識,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省、完善,這就是我所說的反思。實踐證明,這個過程可以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學生現(xiàn)狀
我所任教的學校在農村,學生均來自農民家庭。家長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不高,學生本身認識也不是很好。雖然語文在中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畢業(yè)年級,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如,漠視語文的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考試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再如,被動學習的這些學生迫于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tài)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二、反思幫我忙
要想改變學生,首先要改變自己。于是在實踐中反思幫了我。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把反思滲透到備、教、批中去。
課前我反思是否做到了備教材、備學生,對所設計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是否適應本班的學生,反思設計的教學過程是否優(yōu)化等。
在教學中,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例如《臺階》這篇課文我講過兩輪回,第一年,在執(zhí)教《臺階》一課時,我的板書設計是:
非常要強
父親:老實厚道
不甘人后
主要強調父親的形象,的確,分析父親的形象很重要,這是本課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中的知識目標。但分析人物不能離開事,人物形象得從一個個細節(jié)中反映,據(jù)此第二年我又重新設計了板書:臺階
板書的調整不僅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中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這一目標,而且還讓學生知道了細節(jié)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而且還完成了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講完《木蘭詩》我的反思日記是這樣寫的:精心準備的這一節(jié)課上完之后我體會到“實踐出真知”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從虛擬到現(xiàn)實,感到自己的課有許多不足之處:
1. 教師的語言直接感染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賦有文采的語言尤為重要,它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2. 圖文并茂雖能使學生印象深刻,但圖不應面面俱到,情景色彩濃的可用,其他可以不用。
3. 德育點的落實可以擴展到《八榮八恥》,因為木蘭的忠孝兩全實際上也就是她的家國思想。
4. 作業(yè)是學生頭疼的事,單調乏味的作業(yè)一直也困擾著我。一次靈感使我想到改變一下“作業(yè)的批改方法”,于是每一次作業(yè)我都逐一對每一名學生評價,在給每一個學生評價時盡量追求評語的不同。
批改記錄中,我都要記錄存在的問題是什么、改進的措施是什么等內容。至于作業(yè)的設計方式,我也盡量追求花樣翻新?!耙黄】?、“字詞抄寫”、“看書心得”、“背誦經(jīng)典”、“預習新課”、“溫故知新”等等是我給作業(yè)取的名字,現(xiàn)在一提起這些名字,學生都知道內容是什么了,并且學生還會時不時地提前告訴我他完成的情況。一段時間后,學生不再對作業(yè)厭煩,反而喜歡上了。并且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的狀態(tài)好了,成績也相應提高了。教學相長,學生成績提高的同時,我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