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莉
改革是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成與敗、功與過要看其產生的效應。無論失敗還是成功,都應該縱橫去剖析、去認知。例如,清朝戊戌變法、日本明治維新都從不同層度促進了國民的覺醒,社會的進步。所以,我認為這次教育改革是成還是敗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嘗試后的反思,是我們后繼工作的覺醒和堅持,一定不是我們今天推卸、討論的主責。其實我認為一切都離不開這幾個重要部門積極正確的協(xié)作。
一個人的意念是夢,兩個人的意念是想法……五個人的意念是創(chuàng)新、是改革。幾十年的知識體系因你、我、他而改變——改革,于是在實施中各科知識屢次銜接不上,知識在傳授中寬度、深度擴展受到限制。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沒有時間找原因,只是急于找借口。哪里錯了當然是指揮棒的錯誤,改革是為了更好,但在其中難免有失誤!例如,我校堅持以“洋思理念”教學,出發(fā)點也是以學生長遠發(fā)展為目標,可是在實施過程中更多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還有一部分就是教師解放了自己,能有幾人因時、因課堅持“洋思”理念,形成一種習慣、一種品質,成就一批學子。唉,多希望一聲長嘆能讓我們在跌后自查、自省。
今日已非昨日,高科技、高信息的今天,不僅讓生活豐富多彩,也讓今日的主體——人,在其面前大跌眼鏡。更何況今天的孩子,他們孤獨,他們無助,他們彷徨——于是他們走進網(wǎng)吧、游戲廳等一些娛樂場所,尋求解脫釋放——以致癡迷,荒廢學業(yè)。在時間的流逝中,人生觀、價值觀都在一點一點改變。例如,孫同學是聰明率真的大男孩,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初二時癡迷網(wǎng)絡、電子書,無論是教師的苦口婆心,還是家長的“苦肉計”,只換得表面的承諾,可嘆的同時,是深深地思考。
學校不僅是學習知識的殿堂,也是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的搖籃。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健康的品性,就不會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許許多多的學?,F(xiàn)在多以成績定好壞、做標準去評價學生,其實不然。學習固然重要,但能做到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都應看實施者是否以孩子這個主體的長期發(fā)展、健康發(fā)展為主。其次,在教育的過程中能堅持你的作為,讓它成為孩子終身受益的習慣!可惜多是在堅持中夭折,在希望中永別。嘗試了一種又一種,最后又回到起點。夫復何求!這幾年出現(xiàn)了多少高分低能的學子,他們又如何去尋找在逝去的歲月中流失的點滴、積累的習慣、今天的能力。我兒子的老師這幾年始終帶著孩子們積累了相當多的詞句,今天他已會用很多,在聊天時、在寫作時。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本寻?,今天的孩子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你的思想,你的堅持;相信吧,我們是母校的寶貝,一定行!
家是溫馨的港灣,是疲倦后的依靠,是彷徨時的歸宿,是宣泄的地方。但你可曾想過這些,無論怎樣你都是他的至親至愛,他離不開你。孩子需要你這位至親、至愛的家人關愛、疏導、肯定。在家里可以“返璞歸真”,放下“模樣”做一個任性的、邋遢的自己;學校里老師的一點評價,同學之間的一點小事,無論是積極的,個性的;對的、錯的都需要我們家長的肯定。在那里能找到一個更真實的自我。也許想法片面,也許語言偏激,可是他真實。用你的愛感染他,用你的心召喚他,也可能因你的關愛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我很重要、我很棒,老爹老媽心中有我。在被愛中體味愛,同時也學著去愛,褪去了自私、青澀,有了寬容、大度,隨之一個人會學習,會生活,會寬容。只有這樣,才會快樂,一個自私的人是很可憐的,很孤獨的。讓我們的寶貝多看、多聽、多體會人生中陽光的事物,有熱情、有追求、有品行!你的快樂讓他分享,你的艱辛讓他體會。在這里他會慢慢長大,學會擔當,學會愛自己、愛生活。
歲月流逝,讓我體會最深的是社會、學校、家庭對孩子品性的培養(yǎng)。思想的健康會讓孩子擁有更健康的、更燦爛的明天!正所謂“先做人,后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