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敘事文學(xué)評點中的審美閱讀——以金圣嘆敘事文學(xué)評點為例

      2013-04-12 14:45:45張曙光
      關(guān)鍵詞:金圣嘆張生意味

      張曙光

      (山東女子學(xué)院教育學(xué)院,山東濟(jì)南250002)

      “讀法”是金圣嘆小說、戲劇等敘事作品評點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他評點《水滸傳》、《西廂記》不但專列有“讀法”,而且其“讀法”意識貫穿于全書評點的字里行間。評點中的“讀法”并非只是讀書技巧的展示,而是貫穿在閱讀活動中一種體驗,它意味著作品與評點家之間審美關(guān)系的確立。我們把評點家的閱讀看作一種審美解釋行為,這不僅與敘事作品的文學(xué)性有關(guān),也與評點家特有的審美閱讀方式有關(guān),金圣嘆并不是為了從文本中獲取一個概念性結(jié)論,而是以審美體驗的方式揭示或建構(gòu)一個富有魅力的意味世界。

      一 文字解釋:“文本細(xì)讀”中的審美閱讀

      這里所說的文字解釋,是指語言解釋,即評點家通過對“字法”與“句法”的推敲與品味來揭示文本的意味、情趣與哲思,使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字化為讀者的審美感受。從廣義上說,文本解釋都是語言解釋,經(jīng)由文本語言層而抵達(dá)文本意蘊層,是所有讀者共有的解釋方式,但是像金圣嘆那樣,“無一句一字不逆溯其源而求命意之所在”,確實也代表了評點釋義的一種獨特風(fēng)格,致使金圣嘆的批評方式被美國學(xué)者王靖宇認(rèn)為最接近西方新批評派。金圣嘆在《魚庭聞貫》中說:“一詩也,有人讀之而喜,有人讀之而悲者,則以一詩通身寫喜,而其中間乃不意之處卻悄然安得一字,又安得者是一虛字,而一時粗人讀之,以不覺故,于是遂喜;細(xì)人讀之,則恰恰是注眼射見此字,因而遂更悲也?!盵1]可見,在金圣嘆的眼中,“文字”是讓讀者“細(xì)讀”的,它本身即具有獨立自足的意蘊表現(xiàn)力,也就是說,作為文學(xué)語言,它不只是傳達(dá)信息的手段,而是一種本身就是目的的自足性語言。[2]審美性閱讀就在于從那些“句句中間有眼”處感受文字的表現(xiàn)力,體驗文字表達(dá)的無窮意味。金圣嘆對敘事中的用字、斷句、語氣、語態(tài)、不完句法等語言表達(dá)方式都有著精心的思考和獨到的分析,這里僅從閱讀審美反應(yīng)的角度作一闡發(fā)。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武松歸家尋哥哥,不料哥哥卻被害死。書中有這樣一段(括號內(nèi)文字為金圣嘆部分夾批):

      且說武松到門前,揭開簾子,探身入來,見了靈床子,(句法咽住)又寫“亡夫武大郎之位”(咽住)七個字,(咽住)呆了!(又咽住)睜開雙眼(又咽住)道:“莫不是我眼花了?”(又咽住)叫聲:“嫂嫂,(便咽住)武二歸了?!?便咽住)

      金圣嘆從句法的角度,點出八處“咽住”,揭示了武松在突然遭遇這一情境時的心理反應(yīng)。這八處“咽住”,從閱讀的角度看是讀者的停頓處,從人物的角度看是人物心理上的起伏處,人物情緒與讀者情緒在此是融為一體的。按金圣嘆的評點,第一處“咽住”是“見了靈床子”,這是武松第一眼中的情境,心理上尚來不及反應(yīng),“見靈床,已見‘亡夫武大郎之位’七字矣,卻因驟然,故又有下句”。第二次“咽住”與第三次“咽住”,將一句話斷作兩處,即在“亡夫武大郎之位”之后“咽往”,又在“七個字”之后“咽住”,相應(yīng)地讀者在閱讀中要作兩次停頓。為什么呢?金圣嘆解釋說:

      此三字不與上句連,蓋上句“亡夫武大郎之位”,只是突然見了,一直念下,不及數(shù)是幾個字,是第一遍。次卻定睛再念第二遍,便是逐個字念,如云“亡”一個字,“夫”二個字,“武”三個字,“大”四個字,“郎”五個字,“之”六個字,“位”,阿呀,是七個字,不差了,下便緊接著呆了,真化工之筆,雖才子二字,何足以盡之。須知此兩行中,有四遍“亡夫武大郎之位”字。[3]491

      金圣嘆對于這一節(jié)文字的細(xì)讀與解釋,確實可以“開后人無限文心”。經(jīng)金圣嘆的解釋,讀者分明可以感受到武松“咽住”處的“意識流動”,不可信、不愿信,而又眼前卻又字字分明,眼睛的“看”,心中的“念”,直至讀過七字,數(shù)過七字,凡四遍尤不知是在人世還是在夢中。不經(jīng)金圣嘆的解讀,很難想到一句話兩次“咽住”之間竟蘊含有如此多的信息含量。無疑,這里表現(xiàn)了兄弟之情,按金圣嘆的說法是與生俱來的人之至誠本性,只是這種至誠本性,是在文字的形象表達(dá)中表現(xiàn)出來的,讀者如果沒有這樣一種細(xì)讀的功夫,也就不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情感體驗之流。

      短短幾句話凡8次“咽住”,字面之上是武松眼中所看;字面之下是武松的“意識流動”。第七次與第八次“咽住”,將武松的一句話分作兩處:

      叫聲:“嫂嫂,(夾批:便咽住。此二字須一住,索解人不得。)武二歸了。”(夾批:便咽住。此四字連上讀者,俗子也)

      金圣嘆特別關(guān)注閱讀中的停頓,就是因為停頓處,往往有著令讀者回味和深思的東西。只如此處,一聲“嫂嫂”便咽住,正是因為“索解人不得”之故,“嫂嫂”二字也不是武松自外歸來報平安式的稱謂,而是可以解開武松心頭無數(shù)驚疑、明了事情真相的一個“解人”。所以,“嫂嫂”二字,與后文“武二回來了”,不存在前后的連接關(guān)系,而是一個斷點式的“意義空白”,讀者分明可以從這一停頓之處感受到武松的滿腹狐疑以及暗藏的殺機(jī),這自然也就使得下文“武二設(shè)祭”一段千古奇文順理成章。一句話斷作兩處,卻有如此多的信息含量,如若連讀,就把武松對事件的驚疑、對哥哥的情義隱而不現(xiàn)了,便只剩下向嫂嫂報一聲“武松歸了”的曖昧不明之語,這哪里還有頂天立地的武松形象?所以金圣嘆說:“此四字連上讀者,俗子也。”誠然。

      通過金圣嘆以“文”為本的解釋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兩個重要特點。從“文”的角度看,評點家對文字的關(guān)注表明了“文”自身具有一種解釋的限定性與規(guī)定性,無論哪一個時代的讀者,讀者所處情境如何,他都需要從這些文字表現(xiàn)力出發(fā)去體驗文本的意味世界。從“讀”的角度看,讀者對文字的審美反應(yīng)生成了文本的意味世界,他不是被動地印證或提取文字所表達(dá)的信息,而是在文字細(xì)讀中生成一個富有魅力、帶有情感的意味世界。

      文字為什么會引起讀者的關(guān)注,并在讀者的閱讀反應(yīng)中生成一個具有意味的世界呢?金圣嘆似乎有著更為深刻的分析。他認(rèn)為,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字往往具有“極奇怪”的特點,能夠呈現(xiàn)給讀者一種新鮮的感覺,為讀者帶來一種咀嚼不盡的意味。金圣嘆評《孟子》“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献訉υ?‘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币欢危鹗@說:

      此等文,只為幼時怕先生撲,不免讀得爛熟,到今便不覺其奇怪,今須要知得此真是極奇怪文字。[4]697

      在金圣嘆看來,孟子是陡發(fā)奇語,意在讓梁惠王不安,而梁惠王聞孟子劈頭問“殺人”二字而仍“安”,這就讓人大惑不解了,“任是土木石頭,也須動心變色,而梁惠王只安安地說個‘無以異也’”,“可知渠不把殺人放在意里”。金圣嘆說的“極奇怪文字”就是指打破讀者的心理定勢、突破讀者的習(xí)慣性思維、引起讀者強(qiáng)烈情感反應(yīng)的“陌生化”表達(dá),它因為引起新奇感、鮮活感而增了加讀者“感覺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

      《西廂記》“賴簡”一折,紅娘唱詞中有[沉醉東風(fēng)]“是槐影風(fēng)搖暮鴉,是玉人帽側(cè)烏紗”兩句,就其信息傳遞而言,不過是說張生來到花園,然而就其表達(dá)的“陌生化”與體驗的新奇感而言,金圣嘆稱“文亦有魂”。他于兩句中間夾批說:“斫山云:‘從來只謂人有魂,今而后知文亦有魂也?!绱司淦咦?,乃是下句七字之魂,被妙筆文人攝出來也?!蹦敲?,這一句究竟有什么奇特之處呢?他說:

      槐影烏紗,寫張生來,卻作兩句;只寫兩句,卻有三事。何謂三事?紅娘吃驚,一也;張生膽怯,二也;月色迷離,三也。妙絕妙絕![4]146

      金圣嘆對這樣一種表達(dá)方式極為贊賞,因為月色朦朧,故而自紅娘眼中看去,先恍惚見“槐影暮鴉”,定然吃驚不小,定睛看去卻是“帽側(cè)烏紗”,這就把張生的膽怯表現(xiàn)出來了。一句話,三層意思,有情、有趣、有意、有味,這才是文本解釋的審美維度?!盎庇盀跫啞钡奈淖直憩F(xiàn)魅力就在于它打破了讀者的習(xí)慣性思維,增加了讀者知覺的難度,激起了讀者的閱讀參與精神。

      讀金圣嘆的評點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那就是他談?wù)撐淖謱嶋H上是在談?wù)撟约旱拈喿x反應(yīng),而當(dāng)他談?wù)撟约旱拈喿x反應(yīng)時也是在談?wù)撐淖值谋憩F(xiàn)力。在評點中,他往往不是側(cè)重于追問這一句話說出了什么,而是側(cè)重于追問它對于“我”來說意味了什么,這很類似于讀者反應(yīng)批評的觀點,意義不是隱藏在書頁中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在字符流動與讀者意識流動的交互作用中生成的事件,按費什的說法,文字“與其說它是讀者從中獲得某種信息的載體,不如說它是作用于讀者的一種行為?!盵5]金圣嘆看到的是文字“作用”于讀者的行為,感受到的是文字引發(fā)讀者情感的交流式反應(yīng)。他說:“文章之妙,無過曲折。誠得百曲千曲萬曲,百折千折萬折之文,我縱心尋其起盡,以自容與其間,斯真天下之至樂也?!盵4]140金圣嘆提出了文本與讀者交流關(guān)系的一個重要概念——容與,“容與”就是讀者與文字打交道,與文字相周旋,二者在一種互動的關(guān)系中不斷生成一種美的、回味不盡的意蘊。所以,“容與”一詞蘊含了重要的解釋學(xué)思想,既重視了文字的表達(dá)方式,又突出了讀者閱讀中的反應(yīng),意味著二者在一種伙伴式的交往關(guān)系中達(dá)到高度的融合。

      二 文本互釋:“多維空間”中的審美閱讀

      文本互釋,是指評點家以彼文解此文的現(xiàn)象。任何文本,都不可能是一個封閉的空間,而是作為一個開放的結(jié)構(gòu)和多維的空間,與其他文本相互吸收、轉(zhuǎn)化,彼此呼喚、應(yīng)答。作為審美解釋,閱讀就是在相互交織的文本關(guān)系中傾聽來自不同文本的交響與回聲,體味其中的神理意趣。在評點中,傳說故事、歷史典故、詩文妙語,往往被評點家借用來闡發(fā)自己的閱讀體驗,興之所至,順手拈來,往往能夠觸類旁通,妙筆生花,從而在原有文本之上交織而成一個無限延展的多層次、立體感、動態(tài)性的意義網(wǎng)絡(luò)。

      不同文本之間相似的表達(dá)方式受到了評點家的關(guān)注?!段鲙洝に戮芬徽刍菝骱蜕械某~:[收尾]“你助威神擂三通鼓,仗佛力吶一聲喊。繡幡開遙見英雄俺,你看半萬賊兵先嚇破膽!”于其中第三句,金圣嘆連稱“奇句”、“妙句”,因為這一句中蘊含著的東西讓若干個文本從金圣嘆的記憶中閃過。他引朋友斫山的話說:

      斫山云:“美人于鏡中照影,雖云看自,實是看他。細(xì)思千載以來只有離魂倩女一人曾看自也。他日讀杜子美詩有句云:‘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卻將自己腸肚,移置兒女分中,此真是自憶自。又他日讀王摩詰詩有句云:‘遙知遠(yuǎn)林際,不見此檐端?!鄬⒆匝酃?,移置遠(yuǎn)林分中,此真是自望自。蓋二先生皆用倩女離魂法作詩也?!笔@今日讀《西廂》,不覺失笑,因寄語斫山:“卿前謂我言王、杜俱用倩女離魂法作詩,原來只是用得一‘遙’字也?!盵4]89

      惠明和尚在擂鼓、吶喊聲中突圍,想見眾人遙見自己突圍時的勇猛形象,這其中的意味也正在于將自身移情于遠(yuǎn)處的“自看自”。這一唱詞的表現(xiàn)力屢為人稱道,脂硯齋評《紅樓夢》第三回也引用了此句來評王熙鳳的出場:“另磨新墨,搦銳筆,特獨出熙鳳一人。未寫其形,先使聞聲,所謂‘繡幡開遙見英雄俺’也?!辈贿^金圣嘆著眼的不是“未寫其形,先使聞聲”的藝術(shù)表達(dá)方式,而是英雄“自看自”的內(nèi)在神理。在金圣嘆看來,可以“自看自”的只有“離魂倩女”,這是金圣嘆以唐代陳玄祐的傳奇小說《離魂記》來解釋惠明的唱詞;但是倩女可以“離魂”,可以“自看自”,詩人卻不能“離魂”,他只是將自己“腸肚”移置到別人身上,借他人的眼光來看自己,這是一種想象別人觀看自己的行為。于是金圣嘆引用了杜詩《月夜》來說明,杜甫將自己的心理移置到兒女身上,以他們對自己的“憶”來表達(dá)自己對他們的“憶”;又引王維詩《登裴秀才迪小臺》以“轉(zhuǎn)從遠(yuǎn)處望小臺”來解釋“繡幡開遙見英雄俺”這一句表現(xiàn)出的藝術(shù)魅力。這些不同的詩文,表達(dá)方式相同,表達(dá)意味相似,即移情于他人看自己,而其實仍是“自看自”。錢鐘書對金圣嘆的這一解釋方式非常感興趣,于《管錐編》引用其評語以說明這種“倩女離魂”自看自的詩意表達(dá)方式,并進(jìn)而解說道:“己思人思己,己見人見已,亦猶甲鏡攝乙鏡,而乙鏡復(fù)攝甲鏡之?dāng)z乙鏡,交互以為層累也。”[6]115可見,這種文本互釋方式生發(fā)出了縈繞于原文之上的種種審美意味,從而帶給讀者以極大的精神享受。

      評點家之所以關(guān)注這種相似的表達(dá)方式,是因為其中蘊含了相似的審美意味?!段鲙洝こ觏崱酚喧L鶯燒香一個細(xì)節(jié),至第三炷香:

      此一炷香……(鶯鶯良久不語科)(紅云)小姐為何此一炷香每夜無語?紅娘替小姐禱告咱:愿配得姐夫冠世才學(xué)、狀元及第,風(fēng)流人物、溫柔性格,與小姐百年成對波!(鶯鶯添香拜科)心間無限傷心事,盡在深深一拜中。(長吁科)

      這的確是一段盡在不言中的妙文,金圣嘆的評點只有兩個字“好筆”,好在何處呢?脂硯齋在《紅樓夢》的評點中借寶玉燒香一事將其意蘊揭示了出來。第四十三回,寶玉私自帶茗煙出門到水仙庵上香,“含淚施了半禮,回身命收了去”,此時茗煙“爬下磕了幾個頭,口內(nèi)祝道……”就此一段,脂硯齋聯(lián)系《西廂記》紅娘代鶯鶯禱祝一節(jié)文字評說:“此一祝亦如《西廂記》中雙文降香第三炷,則不語,紅娘則待(代)祝數(shù)語,直將雙文心事道破。此處若寫寶玉一祝,則成何文字。若不祝直成一啞謎,如何散場。故寫茗煙一戲,直戲入寶玉心中,又發(fā)出前文,又可收后文,又寫茗煙素日之乖覺可人,且襯出寶玉直似一守禮待嫁的女兒一般,其素日脂香粉氣不待寫而全現(xiàn)出矣?!笨梢钥闯?,脂硯齋將這兩個文本聯(lián)系起來加以評點,豐富了文本的意義,強(qiáng)化了讀者閱讀中的美感。沒有想到,寶玉竟如鶯鶯一樣裝載了滿腹心事,盡管心事不同,但無限情趣也都在無言“深深一拜中”。相似的表達(dá)方式,共同的審美意味,令讀者欣賞品味不盡,異曲同工,相得益彰,各盡其妙。

      為什么文本之間可以互釋?在金圣嘆看來,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共同的思維方式、心理體驗與精神需求?!段鲙洝た扪纭氟L鶯[小梁州]唱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苯鹗@先引用《莊子·秋水篇》說:“昨讀莊、惠濠上互不能知之文,今又讀張、崔長亭脈脈共知之文,真乃各極其妙也?!薄白臃囚~,安知魚之樂”,那是惠子的觀點;而莊子知魚之樂,在于以己心推知他心。張生“淚汪汪”,“怕人知,乃雙文偏又知之”,鶯鶯何以知道張生“恐怕人知”,也正在于以己心推知張生之心。這種情感,在人皆同,故而金圣嘆順手拈來民歌一首,將這種人間至情作了妙趣橫生的解說:

      真寫殺張生也。然是寫雙文看張生也,然則真看殺張生也。寫雙文如此看張生。真寫殺雙文也?!洞驐椄透琛吩?“捎書人,出得門兒驟。趕梅香,喚轉(zhuǎn)來,我少分付了話頭。見他時,切莫說,我因他瘦?,F(xiàn)今他不好,說與他又擔(dān)憂。他若問起我的身中也,只說災(zāi)悔從沒有?!币咽敲罱^之文,然亦只是自說。今卻轉(zhuǎn)從雙文口中體貼張生之體貼雙文,使又多得一層,文心漩澓,真有何限。[4]190

      《打棗竿歌》在金圣嘆的評點中多次被引用,無論是在《水滸傳》的評點中,還是在《西廂記》的評點中,都能將評點者的愉悅之情與審美體驗生動地表達(dá)出來?!翱扪纭币徽埴L鶯看張生,以其心推知張生落淚不愿讓自己看見,便進(jìn)一步推想是張生體恤自己而不愿讓自己看見落淚。這其間的層層疊疊非一般的讀者所能解釋得出,金圣嘆意欲以《打棗竿歌》作解以盡其妙,然而《打棗竿歌》雖與其意相通,但畢竟在表達(dá)方式上略遜一籌,“哭宴”文中是從鶯鶯口中“體貼張生之體貼雙文”,中間便多了一層意味。金圣嘆還在《琴心》一折的批語中引用了“戲作小詞”來表達(dá)這種意蘊:“我儂兩個,忒煞情多。譬如將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忽然間,歡喜呵,將他來,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團(tuán)再錬,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那其間,那其間我身子里有你也,你身子里也有了我?!苯鹗@不厭其煩地引用不同的民歌小調(diào)作解,他要表達(dá)什么?那就是“知音者芳心自同”,“普天下相思種子”[4]116無不相同,鶯鶯之于張生的“至情”,合乎人的天性,自古以來人心相同。

      在《離騷經(jīng)序略》中金圣嘆明確指出,文本之間之所以互通是因為人心靈之間是相通的,他將《離騷》比附《易》,就是因為其“憂患”之心相同:“非降《易》以儷《騷》也,此非尊《騷》以附《易》也。其事同,其心同,則其艱難同,而其憂自不能不同?!盵4]823不同時代、不同環(huán)境中的作者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表達(dá)了人類共同的情感與理想,與此相應(yīng),讀者在閱讀中也會生出一種相似的感受與體驗,從而將不同時代的相似的文本匯聚在自己閱讀的情境之中。

      評點中的文本互釋離不開讀者精神的發(fā)揮。文本互釋是建立在文本交互關(guān)系中的一種解釋,也是評點者對文本的“重寫”和“再創(chuàng)作”,這與讀者參與意義創(chuàng)造的主動精神是分不開的,它是讀者的人生閱歷、思想情感、價值判斷等精神性要素在閱讀中的綜合反應(yīng)。金圣嘆在《水滸傳》第十六回中評何濤、何清兄弟之情,即引《詩經(jīng)·棠棣》一詩,當(dāng)何清說“閑常有酒有食,只和別人快活,今日兄弟也有用處”,金圣嘆評:“說得透,罵得好。言之至再至三者,亦所以鬯發(fā)《棠棣》一章也。”固然從章法上,何清對兄長的怨憤之語三番五次,如《棠棣》之詩的重疊性結(jié)構(gòu)安排,但金圣嘆引詩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從自然人性論的角度呼喚兄弟情義,呼喚天賦予每個人的“人倫之責(zé)”?!短拈Α分?,“喻弟以事敬兄,兄以榮覆弟”,這是金圣嘆對恢復(fù)人之至誠本性與重建倫理秩序的要求。金圣嘆評“弟兄情分”的動情話語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xiàn):

      此四字是何清一片心事,是作者一團(tuán)隱痛,是一篇文字結(jié)穴處。[3]322

      這哪里是何清的心事,分明就是金圣嘆的心事;哪里是作者隱痛,分明就是金圣嘆的隱痛??梢?,文本間的引證與互釋,說到底是讀者對文本意義在其現(xiàn)實情境中的一種引伸和發(fā)揮,是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的自我理解。

      三 心理解釋:“莫逆暗契”中的審美閱讀

      心理解釋是指讀者對作者意圖的心理推想。在閱讀中,心理解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對文中人物心理的推測,對作者“行文之用心”的分析都屬于“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心理解釋方式,這也是讀者獲取文意、文趣、文理的一種審美解釋途徑。

      心理解釋第一個方面的表現(xiàn)是對人物心理的推測?!段鲙洝分袕埳蜷L老“借廂”,正遇紅娘來見長老,此時張生有唐突長老的話,“崔家女艷妝,莫不演撒上老潔郎”,“曲廊,洞房,你好事從天降”,張生這話是從何說起呢?這不但令長老勃然大怒,也讓讀者一頭霧水,然而金圣嘆不然,他合情合理地作出了這樣的解釋:

      張生靈心慧眼早窺阿紅從那人邊來,便欲深問之,而無奈身為生客,未好與入閨閣,因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忽作丑語,牴突長老,使長老發(fā)極,然后輕輕轉(zhuǎn)出下文云。[3]57

      文字表達(dá)的字面意義只是傳遞給讀者的“信息”,而文字未表達(dá)出的深層意義則需要讀者去體味、聯(lián)想、推測、想象,心理解釋也正是將文中未表達(dá)出的那層意思推想出來。從文本的角度看,它往往存在意義空白與意義未定性,也就是金圣嘆所說的“文章之妙都在無字句處”;那么讀者呢,則要依據(jù)文本前后語境的表達(dá)與暗示,以己心推知他人之心,將文中“空白”與未定之處予以填補(bǔ)或具體化。這自然可以視為讀者與作者共同完成了“文本”向“作品”的轉(zhuǎn)化,共同生成了文本的意味世界。

      心理解釋是敘事作品評點中一種常用的解釋方式,金圣嘆之前的李贄對于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解釋別具特色,往往能夠揭示出敘述語言“不惟畫眼前,且畫心上;不惟能畫心上,且并畫意外”的內(nèi)在意蘊。金圣嘆而后,毛氏父子評點《三國演義》對于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解釋與分析所取得的成績也非常突出,如華佗之醫(yī)曹操,須“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fēng)涎,方可除根”,究竟是何心理?毛氏以為“鑿其頭,則是欲殺之也”,其推理依據(jù)是“能慕義者必惡惡。于其慕關(guān)公之義而療公,則知必能殺操者耳?!?第七十八回回評)如曹操之死,但言家事而無一句禪代之事,曹操心理果何?毛氏以為“是欲使天下后世,信其無篡國之心”,“乃至死而猶偽也”。盡管這種心理解釋未必符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但對于文本深層意義的揭示卻起到了相當(dāng)重要的作用,使文本成為具有無限意味的魅力世界。脂硯齋批《紅樓夢》不但能細(xì)致地揭示人物心理,而且還與人物作一番對話,第二十六回,賈蕓來見寶玉,寶玉正“倚在床上,拿著本書”,脂硯齋揭穿了寶玉的“故作款式”并戲批曰“玉兄若見此批,必云:‘老貨!他處處不放松我,可恨可恨!’”評點者不但進(jìn)入到人物內(nèi)心世界,還要與之進(jìn)行一番對話,何等情趣,何等妙批!

      心理解釋第二個方面的表現(xiàn)就是評點家對于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揭示。金圣嘆借《水滸傳》中人物的不平與怨憤,推想作者不知“有何等冤苦”,借《西廂記》紅娘對鶯鶯的怨憤又推想作者的怨憤:“今作《西廂記》人,吾不審其胸前有何大怒耶,又何其毒心啣,毒眼射,毒手揮,毒口噴,百千萬毒一至于是也”。[4]139他在《離騷經(jīng)序》中推想屈原是因“罹憂”而著書,既不是“忠孝”著書,也不是“以死故著書”。在他看來,屈原胸中有“至痛”,如“寡婦夜哭”,痛激于中,悲達(dá)于外,情既云郁,文亦泉涌,這就肯定了屈原的“至痛”與“罹憂”:“屈子自傷,不幸畢其生罹于憂中,不能自拔出也?!盵4]822“忠孝”為人之天性,金圣嘆為什么要否定“忠孝著書”而主張“憂患著書”呢?在他看來,既要依據(jù)人之天性又要顧及人的處境才能合乎情理地作出心理解釋?!奥勚倚槿擞腿恢裕宦勊罏槿擞腿恢砸病?,“如曰忠孝,忠孝舊矣,不應(yīng)至屈子始乃有書;若曰死也,人且死矣,又何書耶”,這是他否定屈原“忠孝著書”說的原因。對于“憂”來說,他認(rèn)為人生世間“固無日無刻不幾乎以沉憂損年者也”,這就指出了“憂”的普遍存在狀態(tài),但這種普遍狀態(tài)還與人所的處境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離騷》者,非屈子之書而已,是屈子賦于天之性,受于家之學(xué),立于世之人,垂于后之教也?!边@樣,他將“天性”與人的“家學(xué)”、“立世”、“垂教”結(jié)合起來,推測屈原“凡以曲折自明,番番避死而不得。所謂屈子之天性,之家學(xué),之立人、垂教,盡在于斯。”[4]822這就是說,既要依據(jù)人的至誠之性,又要設(shè)身處地考慮到作者的實際情形,才能合乎情理的解釋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心理解釋的合理性依據(jù)何在呢?金圣嘆也有著精到的分析。《左傳·鄭伯克段于鄢》有“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龆x:‘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睘槭裁脆嵅叭搿倍x,而姜氏卻是“出”而賦?這中間的過程究竟有什么發(fā)生,左氏并沒有敘述,這顯然是文中有待填補(bǔ)和具體化的“空白結(jié)構(gòu)”。金圣嘆以審美的、文學(xué)的眼光來解釋這一文本,他抓住一“入”,一“出”字,將母子二人的心理作出了合乎情理的解釋:

      公入而即賦者,無只于悔矣,中心暢然,更無疑滯,不覺瀏然出之于口也。姜出而后賦者,城我之誓,猶在于耳,隧而迎我,豈其夢耶?不則瞇與?胡為而來哉?蓋隨公而出,至于隧道之半,猶未敢全信其果無中變耳。迨其既出,直至于隧道之外矣,而后乃今始敢釋然而答所賦也。[4]674

      這是金圣嘆對人物心理活動的一種推想,有情趣,有意味,有諷寓之義,有勸世之心。然而這種推想的合理性何在呢?這就又要回到他的自然人性論上去了,他在評“既而悔之”句時談到,鄭伯之所以“不覺生出懊悔來,此正是人性極好處”,[4]690在金圣嘆看來,“惟至誠為能盡人物之性,惟能盡人物之性者,為可以贊天地之化育”,這種至誠盡性,是人之為人的根本?!吨杏埂匪f的“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就是金圣嘆推知他人之心的理論依據(jù)。金本《水滸傳》第六十一回,有金圣嘆批燕青救盧俊義文字的一句評語,可與之對看:“莫伶俐于小乙也,而此時此際,遂宛然李鐵牛身分者,至性所發(fā),固當(dāng)不謀而合也?!憋@然,在金圣嘆的思想中有著一種人性如其本然的要求,如果是這樣,那么,讀者依據(jù)自己的至誠之性,順著文本的情勢作出猜測與推想,也就是合乎情理的、富有意味的解釋。

      總起來看,評點家由文字推知人心,以人心轉(zhuǎn)證文字,在閱讀過程中建構(gòu)和營造了文本的多層意味世界。錢鐘書在《管錐編》中曾談到這樣的解釋方式,他說:“樸學(xué)家明詔大號:‘既通其詞,始求其心’,主張誠是也。然復(fù)求心始得通詞,會意方可知言,譬文武之道,并物而錯,兼途而用,未許偏廢爾?!盵6]1065以此來看,評點家心理解釋也正在于發(fā)揮文字與心理之間的互征互釋,其中或許具有“莫逆暗契”之處。當(dāng)然,這種心理解釋是否就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自然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但這種心理解釋賦予作品以更加豐富的意義,也正是在讀者“自以為是”的意圖追問中營造出“字句之外”的審美意蘊,的確是“文章之妙,都在無字句處”。

      [1] 金圣嘆.金圣嘆全集(四)[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47.

      [2] 楊守森.靈魂的守護(hù)[M].濟(jì)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2:190.

      [3] 陳曦鐘,等.水滸傳(會評本)[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7.

      [4] 金圣嘆.金圣嘆全集(三)[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5] 斯坦利·費什.讀者反應(yīng)批評:理論與實踐[M].文楚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133.

      [6] 錢鐘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猜你喜歡
      金圣嘆張生意味
      攝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攝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金圣嘆刑場別子
      小讀者之友(2020年6期)2020-07-06 03:36:24
      雷打冬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19:08:32
      雷打冬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8:13:42
      張生題字喻客
      三點共線向量式的巧妙應(yīng)用
      幽默到死金圣嘆
      中學(xué)生(2016年8期)2016-03-01 03:45:07
      見微知著與文學(xué)意味
      小說月刊(2015年6期)2015-04-23 08:49:00
      金圣嘆、張竹坡、脂硯齋點評中“犯”概念的探討
      长兴县| 张北县| 沁阳市| 神池县| 图们市| 迁安市| 右玉县| 枞阳县| 建昌县| 芜湖市| 遂昌县| 保德县| 筠连县| 确山县| 台南县| 九龙县| 中江县| 昌宁县| 夏河县| 日喀则市| 车险| 昌黎县| 罗山县| 桦川县| 丽水市| 宁津县| 双牌县| 阜南县| 三门峡市| 屏边| 榕江县| 抚宁县| 紫金县| 岑巩县| 宜春市| 阿坝县| 阿拉尔市| 宽甸| 芒康县| 汝城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