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山海經(jīng)》中人鳥組合的神人形象及其文化內(nèi)涵探析

      2013-04-12 17:33:20
      關(guān)鍵詞:鳥翼大荒神人

      梁 奇

      (洛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河南 洛陽471022)

      受時局和思維所限,上古時期的先民往往對強(qiáng)大的自然界表現(xiàn)出無限的恐懼與敬畏。于是,他們就發(fā)揮自己的聰明與才智,通過造神來處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據(jù)茅盾《神話研究》,保存于世的有希臘羅馬神話、北歐神話、埃及印度神話、中國神話等。這些神話各有其特點,中國神話長于神形描繪。作為保存中國神話的主要典籍《山海經(jīng)》,描繪了眾多具有人的外貌特征和情感的神人形象。這是一種寫人的藝術(shù),可以把它看作是以人的形體為主的神靈并歸入人的范圍進(jìn)行審視。

      《山海經(jīng)》中的神人形象主要分為三類:人獸組合類、以“蟲”為助手類和五官奇特類。人獸組合類神人形象取人和獸的器官組合而成,人獸功能合一;在以“蟲”為助手的神人形象中,“蟲”充當(dāng)助手和伙伴的角色,與人的功能互補(bǔ);五官奇特類神人形象表現(xiàn)為身體部位的比例變化、器官數(shù)量的增減等奇特形象,是人體器官功能的延伸。人鳥組合的神人形象屬于人獸組合類神人形象之一,取鳥身、鳥首、鳥翼、鳥喙等器官,與人面、人手、人身等組合而成,鳥器官賦予人神奇的力量從而使人具有異常的功能。

      一、人鳥組合的神人形象

      在《山海經(jīng)》中,有諸多取鳥身、鳥喙等器官,與人面進(jìn)行組合的神人形象。他們大多出現(xiàn)在某些山中。例如,以取鳥身為特征的神人形象有《南山經(jīng)》中“令丘之山……狀如梟,人面四目而有耳”[1]18的颙,《海外西經(jīng)》中“人面,居山上”[1]217的次鳥鳥,《西山經(jīng)》中“羭次之山……狀如梟,人面而一足”[1]26-27的橐非巴,《海外東經(jīng)》中“鳥身人面,乘兩龍”[1]265的句芒,《海外北經(jīng)》中“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1]248的禺強(qiáng),《大荒西經(jīng)》中“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鳥,人面 有 發(fā)”[1]405的青鴍、黃鷔、青鳥、黃鳥,及“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1]401的弇茲,《大荒北經(jīng)》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柜…… 九首人面鳥身”[1]426的九鳳,《大荒東經(jīng)》中“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1]350的禺豸虎,《北山經(jīng)》中“北囂之山?!瓲钊鐬酰嗣妗保?]82的般鳥冒鳥以及《中山經(jīng)》中“凡荊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皆鳥身而人面”[1]156的神人形象等等。

      取鳥翼、鳥喙與人面進(jìn)行組合的神人形象在《山海經(jīng)》中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如《西山經(jīng)》中“人面,虎文而鳥翼”神英招[1]45,“鳥翼,人面蛇尾”的孰湖[1]65,《海外南經(jīng)》中“人面有翼,鳥喙”的雚頭國[1]189和《大荒南經(jīng)》中“鳥喙有翼”之人和“人面鳥喙,有翼”的馬雚頭[1]378等等。

      以取鳥首為特征的神人形象有《南山經(jīng)》中“狀如鴟而人手”[1]9的鴸和《海內(nèi)經(jīng)》中“鳥首”[1]447的鹽長國鳥氏等等?!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中的精衛(wèi)是炎帝的小女兒女娃所變。它的形狀像烏鴉,腦袋花、嘴殼白、足爪紅,鳴叫時自呼其名。這是人鳥互化的神人形象[1]92。

      在人鳥組合的神人形象中,人面鳥身的神人所占比例較大,女娃精衛(wèi)神話是著名的人鳥互變神話。不管哪類人鳥組合的神人形象,他們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某些特異的功能,共同反映了先人的審美思想。

      二、人鳥組合神人形象的特性

      上文所舉人鳥神人雖然形象各不相同,但其產(chǎn)生的根源及其特性是相似的,即先民通過想象把鳥的器官移植到人體上,認(rèn)為鳥的功能也就隨著被移植了過來。這樣,在擁有鳥器官的同時,人也擁有了鳥的功能,增強(qiáng)了征服自然的能力。如《西山經(jīng)》中的橐非巴“服之不畏雷”,郭璞注曰:“著其毛羽,令人不畏天雷也。(雷)或作災(zāi)。”[1]27為了避免被雷所傷,先民通過馳騁地幻化來消除內(nèi)心的懼怕,想象出了披戴毛羽、人臉鳥形的橐非巴。從某種意義上說,橐非巴不僅是一種人鳥組合神人形象的展現(xiàn),更是先民們對能自由展翅于雷電之中、搏擊于蒼穹之間、冬見夏蟄且不畏雷的強(qiáng)大鳥身形象的渴求,所有這些功能都是常人無法擁有的?!侗鄙浇?jīng)》之般鳥冒鳥“食之已暍”,郭璞注曰:“中熱也;音謁?!保?]83食用 般鳥冒鳥可以治療中暑,可見其功能異常。

      鳥在高空中翱翔靠的是鳥翼,生有鳥翼的神人也善于飛翔,如《西山經(jīng)》中的英招和孰湖就是生有鳥翼的神人。英招借助鳥翼在四海上空替天帝巡視著圃園,神氣十足;孰湖好舉人,功能異常。鳥喙擅長啄食,馬雚頭國用鳥喙在海中捕魚,他是取鳥喙之神。經(jīng)文中有兩處記載:一是《海外南經(jīng)》的“讠雚頭國”(或曰“讠雚朱國”);二是《大荒南經(jīng)》的“馬雚頭”。以人的形體為主的馬雚頭(讠雚頭),同時又生有鳥喙和雙翼,他之所以能在海上捕魚,很大程度上是鳥喙所賦予的,如果不是鳥喙和鳥翼,他不可能有這樣的特異功能。

      《山海經(jīng)》中也有一些具有破壞性的人鳥形象,他們的出現(xiàn)時常會導(dǎo)致災(zāi)害、戰(zhàn)爭、甚至亡國等不祥之兆。如《南山經(jīng)》中的颙“見則天下大旱”[1]18,《西山經(jīng)》中“人面鸮”“見則其邑大旱”[1]65,《海外西經(jīng)》中“人面次鳥鳥”“所經(jīng)國亡”[1]217,《大荒西經(jīng)》中“人面有發(fā)”的“五色之鳥”“所集者其國亡”[1]405等等。

      此外,《海外東經(jīng)》中東方神句芒、《海外北經(jīng)》中北方神禺強(qiáng)(禺強(qiáng)亦是北海神,見《大荒北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中東海神禺豸虎和《大荒西經(jīng)》中西海神弇茲等等,先民也都賦予了它們特異功能。可見《山海經(jīng)》中以半人半鳥形象出現(xiàn)的人鳥組合,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超乎異常的功能。與此同時,這些人鳥組合的神人形象也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們所具有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三、人鳥組合神人形象的文化內(nèi)涵

      文化是一個具有特定結(jié)構(gòu)的復(fù)合體,而由圖騰崇拜衍生的人鳥組合神人形象所蘊(yùn)含的文化內(nèi)涵,亦是以圖騰觀念為核心的各種文化元素構(gòu)成的復(fù)合體。具體而言,人鳥組合神人形象的文化內(nèi)涵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方面。

      首先,人鳥組合是先民鳥圖騰崇拜的具體化,是至上的宗教信仰文化。

      中國最早的宗教信仰產(chǎn)生于遠(yuǎn)古社會,是依附于圖騰而產(chǎn)生發(fā)展起來的。圖騰觀念是人類最早的宗教觀念。鳥在遠(yuǎn)古時期被許多部族奉為圖騰,他們把鳥當(dāng)作自己的祖先和保護(hù)神,在對其頂禮膜拜的同時還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來祈求它的庇護(hù)。如殷周時期,人們把日常使用的器物制成“鳥形”并在上面刻寫“鳥”字,《殷周金文集成》著錄有“鳥父乙鬲”(上刻“鳥父乙”三字)[2]540、“鳥父癸鼎”(上刻“鳥父癸”三字)[2]992、“鳥且犧尊”(上刻“鳥祖”二字)[2]3553、“鳥父乙觚”(上刻“鳥”字)[2]4020等;《尚書·禹貢》有“鳥 夷 皮 服”[3]84、“鳥 夷 卉 服”[3]86(今 本 皆 作“島夷”)。童書業(yè)說:“‘鳥夷’本來當(dāng)指以鳥為圖騰的部族?!保?]247“《禹貢》作時東方沿海一帶尚有以鳥為圖騰之部族?!瓥|方古代以鳥為圖騰之族確甚繁多,此研究古史傳說一大關(guān)鍵,甚應(yīng)注意”[4]355??梢姟傍B”在先民心中的至尊地位及其給先民所帶來的精神慰籍。而《山海經(jīng)》中人鳥組合是把人與鳥的器官接榫,是人類崇鳥、敬鳥,以鳥為圖騰的具體化。

      事實上,在與《山海經(jīng)》相先后的典籍中,有諸多與人鳥相關(guān)的神話。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商人把自己的祖先視為玄鳥所生。這在《詩·商頌·玄鳥》中有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保?]而《楚辭·天問》中則為“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致貽,女何喜”[6]105?!端济廊恕分袨椤案咝林`盛兮,遭玄鳥而致詒”[6]147??梢姟靶B生商”的傳說在屈原時代就已經(jīng)廣為流傳。與“玄鳥生商”類似,秦先祖大業(yè)也出自玄鳥,《史記·秦本紀(jì)》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yè)。大業(yè)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蜚廉善走?!保?]173-174大廉為大費之子,是鳥俗氏,其玄孫中衍又是鳥身人言,中衍之后叫蜚廉,亦作飛廉。飛廉善走,可能是出鳥俗氏善飛之傳說,亦為鳥圖騰神話。由此可見,上述種種“玄鳥感生”的神話記載與《山海經(jīng)》中人鳥組合神人形象有著異曲同工之美。

      除上文所舉玄鳥感生神話外,先秦東夷族的少皞氏集團(tuán)對鳥的執(zhí)著崇拜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少皞氏集團(tuán)對鳥所具有的特殊情愫可謂由來已久,他們把鳥奉為自己部族的圖騰對象,更有甚者還以鳥名官,用鳥名去稱呼各類公務(wù)人員。這在《左傳·昭公十七年》有記載:

      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腋咦嫔侔倱粗⒁玻P鳥適至,故紀(jì)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馬也;鸤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nóng)正,扈民無淫者也。[8]

      其次,人鳥組合神人形象是先民部族融合軌跡的展現(xiàn)和審美思想的體現(xiàn)。

      遠(yuǎn)古氏族部落迫于生存的需要,把遷徙作為穩(wěn)固、發(fā)展部族的一種手段。在遷徙的過程中,受自然災(zāi)害、兇禽猛獸、氏族利益爭奪所引發(fā)的戰(zhàn)爭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各氏族部落間常常以這樣或那樣、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進(jìn)行融合。客觀上的融合,無形之中促使了各自部族的圖騰形象的融合及圖騰文化內(nèi)涵的豐富。如《大荒北經(jīng)》的禺強(qiáng)“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1]248,是鳥、蛇兩種圖騰形象融合為一的形象;《西山經(jīng)》的英招“馬身、虎紋和鳥翼”[1]45,是三種圖騰融合為一的形象;《西山經(jīng)》的孰湖為“馬身、鳥翼、蛇尾”[1]65,是三種圖騰形象的融合體;《大荒北經(jīng)》的九鳳有“九首、人面、鳥身”[1]426,是多種圖騰形象的融合。由多種圖騰形象融合為一的圖騰形象我們暫且稱之為“復(fù)合圖騰”。復(fù)合圖騰作為原始圖騰文化的衍生物,它所涵蓋的每一個文化元素都對相關(guān)部族產(chǎn)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部族間關(guān)系的維系和組織上。

      其實,復(fù)合圖騰的出現(xiàn)不僅展現(xiàn)著各部族外在制度文化的發(fā)展與內(nèi)在精神文化的演變,更展示著氏族部落在圖騰融合上的包容和獨特的審美觀——“集美”。例如,《大荒北經(jīng)》的禺強(qiáng),“鳥身”取其長于飛翔,“珥蛇、踐蛇”取其善于爬行,“人面”取其懂得人性。可見,禺強(qiáng)集鳥、蛇、人的美好特質(zhì)于一體,故其能擔(dān)當(dāng)北海神的重任?!洞蠡谋苯?jīng)》的九鳳,“鳳”本身就是多種圖騰形象的融合,“人面”是取其通人性的一面,“鳥身”是取其善飛、輕快的一面;此外,它亦具有鹿、蛇、魚、龍等動物的美好特性,是吉祥、美好、幸福、安康的象征?!墩f文解字·鳥部》:“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鹿后,蛇頸魚尾,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見則天下安寧?!P飛群鳥從以萬數(shù)也?!保?]79據(jù)上可知,復(fù)合圖騰具有的兇猛剛健、開拓進(jìn)取、連通天神、吉祥幸福等美好精神品格象征,正是先民心目中值得信仰崇拜的圖騰。這些圖騰形象在部族的不斷融合進(jìn)程中漸趨成熟,在人們審美思想的提升中而漸趨豐滿、完美,這對于我們?nèi)轿唤庾x《山海經(jīng)》乃至先民思想文化意識的發(fā)展歷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縱觀整個遠(yuǎn)古社會的鳥崇拜思想,由最初簡單鳥圖騰崇拜到較復(fù)雜的人鳥合體崇拜,再變而成人鳥神人形象,鳥崇拜思想這種獨特的文化信仰始終貫穿于中。這讓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先民對鳥圖騰形象不斷融入其他元素的同時,單一而稚拙的原始思維模式也在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著轉(zhuǎn)變。此轉(zhuǎn)變既表現(xiàn)在人為因素不斷增加,對人自身主觀能動性再認(rèn)識與再發(fā)展程度的不斷加深與實踐,也表現(xiàn)了人們對復(fù)合藝術(shù)形象的開創(chuàng)及審美觀念的提升。

      四、人鳥組合神人形象對后世的影響

      鳥是生命靈動和重生意義的象征,被人們視為一種符號而長期存在,是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常見的意象?!渡胶=?jīng)》中人鳥組合的神人形象對后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特別是神話小說的創(chuàng)作及文化都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yuǎn)的影響。

      句芒是著名的人鳥同體的神話形象,《山海經(jīng)》中所載“鳥身人面”的東方神句芒在后世文學(xué)中時常出現(xiàn)。《呂氏春秋·孟春紀(jì)》:“其帝太昊,其神句芒。”高誘注:“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祀于東方,為木德之帝。句芒,少昊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10]《墨子·明鬼下》以夸張的手法,通過鄭穆公的夢,從側(cè)面來描寫句芒:“昔者鄭穆公,當(dāng)晝?nèi)罩刑幒鯊R,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絕,面狀方正。鄭穆公見之,乃恐懼奔。神曰:‘無懼。帝享女明德,使予賜汝壽,十年有九。若使國家蕃昌,子孫昌,勿失’。鄭穆公再拜稽首,曰:‘敢問何神?’曰:‘予為句芒?!保?1]此句芒為司命之神,面狀方正、鳥身,與上述的“鳥身人面”句芒一脈相承。此外,在《墨子·非攻下》和《玉函山房輯佚書》中亦有對句芒的記載,且都對其助禹擒三苗作了較為詳細(xì)的描繪,袁珂說:“此‘人面鳥身’之神,當(dāng)即句芒?!保?2]《淮南子·時則訓(xùn)》中,句芒所司之域更為詳細(xì)具體:“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次,榑木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保?3]可見,“鳥身人面”的句芒降福予人的功能正是先民心可想而行難達(dá)的,因而成為先民的崇拜對象,且在后世文學(xué)與文化中有旺盛的生命力。

      鳥不光把器官借予人,使人類具有超乎尋常的功能,鳥還是人類工作的助手和游戲的伙伴。如昆侖女神西王母就是一位役使鳥的神人,《海內(nèi)北經(jīng)》載:“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保?]306《竹書紀(jì)年》中西王母則“有鳥谷甹人”[14],《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大人賦》有“三足烏為之(西王母)使?!碧茝埵毓?jié)《正義》:“三足烏,青烏也。主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北?!保?]3062烏是鳥的一種,《說文解字· 鳥部》:“烏,孝鳥也。”[9]82在東方朔《神異經(jīng)》中,鳥具有渡津的功能、通神的性質(zhì),西王母乘著它一年一度往訪東王公,鳥成為交通陰陽、溝通東西的象征。日本學(xué)者小南一郎《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認(rèn)為,西王母與周穆王互訪,以鳥為使者[15]??梢?,鳥受西王母的役使,幫西王母獲取食物、傳遞書信。

      志怪小說《搜神記·越地冶鳥》中有“長三尺”[16]154的人形鳥,《萬詳婢》中有“鳥頭,兩足馬蹄,一手無毛”的“怪子”[16]102等皆兼有人、鳥器官。他們與《山海經(jīng)》中人鳥組合的神人形象一脈相承。

      綜上所述,先民在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中舉步維艱,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這些主觀幻想雖然主體思維馳騁在九霄云外,但其基礎(chǔ)仍來源于現(xiàn)實社會。這些幻想創(chuàng)造了種種超越現(xiàn)實的神話藝術(shù)形象,在口傳文化時代具有重要的作用和鮮明的時代意義?!渡胶=?jīng)》中人鳥組合的神人形象都是具有神性的媒介,是先民的圖騰崇拜、民族融合以及審美價值觀念發(fā)展變化的展現(xiàn),是先民原始宗教意識不斷演進(jìn)的表現(xiàn),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深遠(yuǎn)的影響。

      [1]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尚書[G]//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3.

      [4]童書業(yè).童書業(yè)歷史地理論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4.

      [5]詩經(jīng)[G]//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3:622.

      [6]洪興祖.楚辭補(bǔ)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7]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0:1386-1388.

      [9]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0]呂不韋.呂氏春秋[G]//諸子集成:第6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1.

      [11]孫詒讓.墨子間詁[G]//諸子集成: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141-142.

      [12]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129.

      [13]劉安.淮南子[G]//諸子集成:第7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83-84.

      [14]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紀(jì)年輯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7.

      [15]小南一郎.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M].北京:中華書局,2006:30.

      [16]干寶.搜神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9.

      猜你喜歡
      鳥翼大荒神人
      最大和最小的蝴蝶
      情系農(nóng)墾·鏡凝大荒
      人間相與神人涵化——尹向東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42
      論哪吒的“肉身成圣”與寶玉的“歸彼大荒”
      “戰(zhàn)場神人”拼好運
      漫步荔林
      秋日感懷(新韻)
      田幸云
      鳥翼發(fā)電機(jī)
      論愛
      广宗县| 遵义县| 霸州市| 泌阳县| 望谟县| 沙田区| 安西县| 武清区| 宝应县| 马山县| 库车县| 武穴市| 乌兰浩特市| 当涂县| 新安县| 富宁县| 双峰县| 吴旗县| 新竹市| 镇坪县| 亚东县| 梓潼县| 乐陵市| 鹿邑县| 丹巴县| 连江县| 禄劝| 桃源县| 贵溪市| 汕尾市| 邵武市| 玛沁县| 曲沃县| 南涧| 迁西县| 盐亭县| 蓝田县| 海淀区| 四会市| 北辰区| 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