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利鋒
【摘要】我認為,目前小學數(shù)學教師課堂提問存在以下幾個現(xiàn)狀:1.追求熱鬧,提問過多。2.目的指向不明確,提問隨意性大。3.問題的思維水平偏低。4.關于學生的回應和教師的調(diào)控。5.教師傾聽和等待學生回答的習慣差異大。根據(jù)上述分析,本文從“研讀文本教材,有效預設提問”和“選擇應對方式,有效調(diào)控提問”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課堂提問 現(xiàn)狀分析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166-01
(一)研讀文本教材,有效預設提問。
1.根據(jù)教學目標,預設課堂提問。
在教學《九加幾》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是經(jīng)歷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養(yǎng)成合作意識。那么,課堂提問一定是僅僅圍繞這個目標預設的,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你是怎么算的?有不同方法嗎?”或“只有這樣一種方法嗎?”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的過程。通過提問“剛才,我們是怎樣得出這么多的方法的?”來引導學生體驗合作的意義,逐步養(yǎng)成合作的意識。
2.圍繞教學重難點,預設課堂提問。
一堂課要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師必須把握教學內(nèi)容中主要的、本質的東西,明確教學目標,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最終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因此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把問題提在關鍵處,問在點子上。
下面是一位教師在教學《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引入時的片段:
教師板書兩個算式12+8=和20÷4=,學生口算得到兩個算式12+8=20和20÷4=5。教師開始提問:
提問1: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小結:是有聯(lián)系的。)
提問2:那你能把這兩個有聯(lián)系的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嗎?(板書:12+8÷4)
提問3:這個算式是按照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提問4:合并前、后的運算順序一樣嗎?(不一樣)那你有辦法能使這個算式先算12+8嗎?
有一兩個學生說:加小括號。
師:……(等待)怎么加啊?
(生上臺指著板書說,師改為:是在12+8的兩邊添上小括號。)
《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的教學重難點是理解小括號的必要性和作用,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片段中的這位教師設計的4個提問都是緊緊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預設的。提問1、2是作為鋪墊而設計的,提問3復習了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提問4引導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認知沖突,從而引出了小括號,初步理解了小括號的必要性的作用,初步掌握了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教師的提問少而精,把問題提在關鍵處,問在點子上,這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3.針對知識聯(lián)系點,預設課堂提問。
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很強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是緊密的。一般情況下,小學數(shù)學是沒有全新的和絕對孤立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通過課堂提問,巧妙地把新知識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網(wǎng)絡之中,為學生架起由舊知通向新知的橋梁,使學生順利達到知識的彼岸。
如,上述的《帶小括號的題:兩步計算》教學片段中,教師就是針對舊知識的聯(lián)系點設計問題“這個算式是按照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既復習了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同時引導學生觀察“合并前、后的運算順序一樣嗎?”,得出不一樣,這樣合并成的算式是不對的,緊接著追問“那你有辦法能使這個算式先算12+8嗎?”,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認知沖突,引出小括號,從而展開新課的教學。
因此,我們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使自己達到“懂、透、化”的目標,教師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提問?!岸本褪抢斫饨滩牡幕窘Y構;“透”就是掌握教材的系統(tǒng)性、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化”就是做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融化為一體。
(二)選擇應對方式,有效調(diào)控提問。
1.調(diào)控侯答的時間,確保學生思考的空間。
侯答是指教師提出問題后到學生回答前的時間(也稱侯答時間Ⅰ)和學生回答后到教師對回答作出反應之前的時間(也稱侯答時間Ⅱ)。
大量的調(diào)查表明,許多教師為了顯示教學的效率或課堂教學的緊湊和活躍,運用了不斷的發(fā)問,侯答時間通常在1秒-3秒之內(nèi),有的甚至不足一秒。有一項實驗證明,教師的侯答時間Ⅰ增加至3秒以上,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原因首先在于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機會;其次是創(chuàng)造了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的更為寬松的課堂氣氛。當侯答時間Ⅱ調(diào)整到3秒以上,師生之間的問答性質就會由“質問式”變成“對話式”。這種變化有益于學生集中注意,提高成績。
如,上述的《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提問“那你有辦法能使這個算式先算12+8嗎?”出現(xiàn)了“有一兩個學生說:加小括號。”的情況后,教師沒有直接評價,而是等待了幾秒,再問“怎么加???”這位教師就很好地調(diào)控了侯答的時間,確保了學生思考的空間,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調(diào)控叫答的方式和范圍,增強有效參與。
在課堂教學中,叫答集中表現(xiàn)在叫答的方式和叫答的范圍這兩方面。
研究表明,依次請學生回答,學生可預知的規(guī)則叫答方式要比教師隨機叫答方式效果好。因為規(guī)則叫答方式使學生有心里上的準備,有利于集中注意。隨機叫答往往傾向于個別好生,這對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
3.耐心等待和傾聽學生的回答,有效調(diào)控生成性提問。
(1)主動傾聽,調(diào)控信息。
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的課堂狀態(tài),是一種師生互動的場景,不光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同樣,把教師的主動傾聽提到了一個重要地位。廣東數(shù)學特級教師黃愛華指出:教師要做一個主動的傾聽者。那么教師在課堂提問后要傾聽什么呢?①傾聽學生的妙想。②傾聽學生的錯誤信息。③傾聽學生的一字之差。④傾聽“弱勢”學生的聲音。所以,每一個學生發(fā)言的時候,我們都要用心地、認真仔細地傾聽,并作出回應。讓發(fā)言的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尊重,也讓其他的學生有個學習的榜樣,同時也會逐漸引導學生像老師一樣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
(2)耐心等待,精彩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擔心教學完成不了,總是急著評價學生的回答,缺少的是耐心的等待,因此,課堂就失去了生成的精彩。其實,只要教師稍微等待一下,學生就能走向成功;只要學生的思維在進行,大腦在思考,情感在撞擊,就是對話的潛形式存在。
因此,課堂需要“等待”的場景,“等待”的品質?!暗却笔钦n堂精彩生成的前提。教師學會耐心等待,我們的課堂往往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筆者認為,“研讀文本教材,有效預設提問”和“選擇應對方式,有效調(diào)控提問”是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如果每一位教師都非常關注課堂提問的精心預設和合理選擇應對的方式來調(diào)控課堂提問,那么就可以改變本文所提出的課堂提問現(xiàn)狀,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就會更精彩,我們的人生也將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對話教學》、《問題教學》和《互動教學》,鄭金洲編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3]《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