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如
摘要:學案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其突出優(yōu)點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本文從“學案導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學案的設計、學案設計的說明、學案的使用方法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學案導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
關鍵詞:學案導學、主動學習、英語閱讀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一直存在著以下現(xiàn)象:重教法輕學法,重提問輕思維,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發(fā)展。教師始終扮演主角,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的配角,甚至是觀眾,這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扭曲了教學雙方的內在聯(lián)系,破壞了學習過程體系的合理結構,無法激活學生學學習的內在心理機制,也就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了。那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使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呢?我們認為實施高質量的導學學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和關鍵。
學案導學,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突出優(yōu)點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yǎng),把學生由觀眾席徹底推向表演舞臺。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xiàn)為先學后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一、“學案導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說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起著引導作用,學生整個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發(fā)起的學習,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個體行為,而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是主體參與的最重要行為。
2.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Bruner)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發(fā)學生對知識本身發(fā)生興趣,產(chǎn)生認知需要,產(chǎn)生一種需要學習的心理傾向,激發(fā)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
3.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P.Ausubel)在其“有意義學習理論”(the 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義性及其學習條件問題,并提出了著名的處理教材內容的先行組織者策略。他進而認為,學生接受學習的過程不應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應是一個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礎,學生既有原有的知識結構,又有對新知識的順應和同化的思維屬性,所以學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二、導學學案的設計
在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前提下,2人一組設計出學案。學案包括以下6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 內容 目的
I 學習目標 明確本課時學習任務
II 快速閱讀訓練 掌握大意,初步獲取信息
III 仔細閱讀訓練 進一步獲取信息,培養(yǎng)閱讀技能
IV 重點、難點導學及突破訓練 學習語言知識
V 達成訓練 鞏固語言知識
VI 能力訓練 提高語言語用能力
三、學案設計的說明
1.閱讀教學的目的有三個:一是獲取信息;二是學習語言知識;三是獲得閱讀技能。所以導學方案的設計始終圍繞這三個目的,為這三個目的服務。
2.訓練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具體內容,適當?shù)姆椒ㄗ寣W生以動口、動腦、動手,從而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導學方案是以思維訓練為主線進行設計的。
3.關于學習目標的確立
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遵循建立在所學知識基礎上的教學順序,找準教材與學生實際水平之間的溝通點、共鳴點,交給學生明確、恰當?shù)膶W習目標,讓學生感覺到只要盡力就可為。切忌把學習目標訂得太高,讓學生無論怎樣“跳”也不可能夠得著,從而失去信心,直接影響后面五個環(huán)節(jié)得實施質量。
4、關于快速閱讀訓練的設計
快速閱讀是一種從文字中迅速全面獲取有用信息的科學方法,也是一種高效率的思維方法、記憶方法和教學方法。能否快速地閱讀,是衡量學生閱讀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在進行快速閱讀訓練設計時,教師可先設計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閱讀課文。然后設計6-8個問題,可以設計成判斷正誤,或有關主要內容和主旨的問題,也可以用WB中的問題來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傊O計的問題難度不宜太大,讓學生嘗試只要在快速閱讀一遍便可進行回答的成功感,營造良好的成功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速度興趣。
同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告知學生第一遍閱讀速度要快, 一般250詞的短文要在二、三分鐘內看完。閱讀時精神必須十分集中, 不必記憶細節(jié), 忽略個別生詞及難懂的詞句, 重點把握全文總體大意。要留心反復出現(xiàn)的單詞, 以及文章的開始段、結束段和每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因為它們往往是對文章內容的最好概括。第二遍閱讀是尋找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閱讀時視線自上而下, 注意與who, what, when. where 有關的內容。對于why, how 等問題, 先找到文中與答案有關的范圍。
5.關于仔細閱讀訓練設計
在通讀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題思想的基礎上, 教師應指導學生抓住闡述和發(fā)展主題思想的主要事實, 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細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設置問題的難度應加大,不僅要讓學生獲取有關what,where,when, why, who, how 等基本事實,也要涉及文章的寓意(或稱隱含含義)要求學生在通盤文章的基礎上去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設計這類問題,可用suggest (暗示) 或should (理應)這類詞語進行發(fā)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找到文章與答案有關的范圍之后, 就在此范圍中逐句閱讀, 對關鍵詞、句要仔細琢磨, 不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 還要通過推理和判斷, 理解其潛在意思。對于生詞要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對于難以看懂的長句, 對其作語法分析, 理解其意。
6.關于重點、難點導學及突破訓練的設計
這時整個導學方案的重點。課文重出現(xiàn)了重要語言點和新的語言點現(xiàn)象是通過本環(huán)節(jié)進行講解和訓練。但教師的講解不宜過多,可根據(jù)語言習得理論,把正面講解轉化成句型示范或有足夠思維量的問題情景,題型要多種多樣,如完成句子、單項選擇、句型轉換、英漢對譯、單句改錯等,把一個個的新知識點化解成由淺入深的問題臺階,指導學生一一解決,從而最終達到熟練掌握。
7、關于達成訓練的設計
達成訓練是鞏固所學知識以達到學習目標的訓練。為了使學到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消化和吸收,進而轉化為能力,要精心設計有“階梯性”“層次性”的訓練,發(fā)展各類學生的潛能,升華學生的理性認識。同時,選題要緊扣大綱要求,典型性強,輔以適量針對性的語法練習。也可直接把課本所附的練習置入本環(huán)節(jié)。
8、關于能力訓練的設計
要注意鞏固所學知識,要以本單元的知識為點、通過橫向和縱向的聯(lián)系,把相對獨立的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旨在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要注意加大習題難度,題型要與NMET接軌,以利于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總之,在導學方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盡可能多地設計具有一定思維量的問題,讓學生積極進行思維活動,并留有空白,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觀察、思維、聯(lián)想、歸納、討論、總結、回答并進行填寫、從而發(fā)展智力,提高學習能力。
四、導學學案的使用方法
1、將“導學方案”印好,課前發(fā)給學生,發(fā)“導學方案”之前也可先介紹一下與本課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如有必要,也可先教學幾個有礙課文理解的生詞,但不宜把全部生詞教給學生,要留一部分讓學生在閱讀時去猜測,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
2、學習目標作為第一環(huán)節(jié),要在上課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向學生交待清楚。第二環(huán)節(jié)快速訓練和第三環(huán)節(jié)仔細閱讀訓練,可采用提問、扮演等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提問時以提問中、下等學生為主,兼顧上游學生。只要學生基本答對即給予充分肯定;即使答錯也可不作深究,留下懸念,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第四環(huán)節(jié)重點、難點導學和突破訓練是課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或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討論、分析,最終由學生進行突破。確實需要教師解釋的,可適當用英語進行講解。第五環(huán)節(jié)達成訓練要讓學生當堂完成,并及時進行反饋矯正。第六環(huán)節(jié)能力訓練宜留為作業(yè),讓學生課后完成。
參考文獻:
[1] 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5.132-135
[2] 王才能,《英語教學交際論》[M].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270-282
[3] 范燁; 《淺淡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訓練》[J];外語界;1999年03期
[4] 金福青,《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英語的教學策略分析》[J];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