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巖
一、教學理念及理念依據(jù)
1.教學過程遵循的邏輯是心理邏輯。
2.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并將學生的生活和已經(jīng)知識與經(jīng)驗作為教學的基礎,注重與社會時政熱點的聯(lián)系,在認識、體驗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教育,使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
3.用初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實施教學。
4.盡量設置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因為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自主參與度不夠。為了避免學生在本節(jié)課上產(chǎn)生學習倦怠,所以把課堂學習交給學生。
二、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并能表述:最高理想是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現(xiàn)階段我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使學生理解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關系。
(2)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掌握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3)幫助學生進一步樹立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我們是幸運的一代,也是肩負重任的一代”的信念。
2.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現(xiàn)階段我們的共同理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教學難點:
①本課教材內容有65處學生學習的生詞,必須應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情境,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理論性很強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相關知識點。
②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進一步樹立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我們是幸運的一代,也是肩負重任的一代”的信念。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體驗式活動導入:三位學生參加的體驗式活動“前進”導入新課。
(1)活動形式:教師安排3名學生(三名學生的座位相隔要遠)三次完成“前進”的指令。第1次,教師口令:前進。三名學生活動,教師和其他學生觀察三名學生活動。然后三名學生回到座位。第2次,教師口令:前進到講臺上教師的身后。三名學生活動,教師和其他學生觀察三名學生活動,然后三名學生回到座位。
第3次,教師口令:三個人到某處集合,然后循著最近的路線走到講臺上老師的身后。(三名學生集合后,可研究前進的路線。)
然后三名學生回到座位。
(2)學生總結(個別發(fā)言)
①三次“前進”的不同結果是什么?
②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
老師引導全體學生得出結論:目標在人的行動中有導向、驅動和調控作用,對人的前進方向和速度有重要作用。教師引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是全國人民共同完成的,更需要一個這樣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我們的共同理想。
教師板書課題:第九課實現(xiàn)我們的共同理想
分析課題:關鍵詞:共同理想,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二是實現(xiàn),即怎樣實現(xiàn)?所以本課書分兩個框,本節(jié)課學習第1框(PPT第2頁)
教師板書:一、我們的共同理想
教師引導學生看框題題目,并提問:我們是指誰?——學生在書上標明:我國各族人民。
2.授課
活動一: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歸納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要點。
布置學生看書,根據(jù)教師提示,學生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教師明確后,學生在書上畫出來。
活動二: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相結合,師生共同完成第一目的學習。
第一次引導學生看書:看目題,并提示思考:有幾目?通過目題找出三個關鍵詞(PPT第3頁)。
第二次引導學生看書:看第一目,思考我們要學習幾個知識點?(PPT第4頁)
分析兩個知識點:
教師主要采用講授法講解:共同理想(PPT第6頁)。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
相關知識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P34。黨的基本路線P37。經(jīng)濟發(fā)展目標P91。
教師解讀重點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指“五位一體”的建設,“和諧社會”貫穿在五位一體建設中。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第三個知識點:實現(xiàn)共同理想與實現(xiàn)最高理想之間的聯(lián)系。
活動三:情感升華:“共同理想離我們遠不遠?”(PPT7-10)
學生暢談:從小到大生活的變化,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談起(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得出結論。
活動四:教師展示圖片并講解第二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上個世紀末,中國人的生活總體上已經(jīng)達到了小康水平。實現(xiàn)了歷史跨越。P115
我們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實現(xiàn)了由貧困到溫飽、再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2)我國現(xiàn)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黨的十八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4)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愿景:P116
活動五:學生自主學習第三目“共創(chuàng)和諧偉業(yè)”,并歸納知識要點,教師做簡單講解。
活動六:梳理共同理想、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之間的關系。
活動七:課堂檢測
多媒體展示:中考鏈接“吉林省2011年中考題第18題”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某班開展了以“迎接‘十二五”、“共創(chuàng)幸福生活”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共同完成下列內容。
[“十一五”創(chuàng)輝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十一五”都將是令人難以忘懷的五年。這五年,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增強。
請舉出一個“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具體事例。(1分)
[“十二五”謀新篇]
“十二五”規(guī)劃被冠以“民富五年”之稱。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每一個中國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這不僅是中國發(fā)展的新目標,而且是億萬中國人的新愿景。
保障和改善民生最根本的途徑是什么?材料中的“新目標”和“新愿景”反映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寫出其中兩項具體內容。(3分)
“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強調,今后五年,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jīng)濟長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全面建設(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xiàn)之時我國社會將是一番怎樣景象?(3分)
三、教學反思
1.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學科理論積累,做到備課有高度,上課有深度。本次教學設計在一些重要理論如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理論層面認識不到位,使得教學設計不順暢,理論上還存有疑點,影響課堂教學的深度。
2.忽略課程資源的積累,做教學設計時,臨時收集、整理資料,例如,臨時搜索了11月16日《焦點訪談》及《決定》的相關資料,匆匆瀏覽,就用到教學設計中,使得教學設計不夠精致。
3.PPT技術不熟練,PPT資源不夠豐富,使得制作的PPT形式上不精,內容上不細。
4.平常就應該加強學科理論和教育理論的學習,并主動積累教學資源,主動學習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技術操作,才能使教學設計變得更從容,內容更精致,形式更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