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良魁
寫作從本質(zhì)上來看是一種交流,是一場對話??紙鲎魑那∪缙浞值伢w現(xiàn)出交流性,只不過是將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變成了書面上的交流??紙鲎魑牡慕涣餍泽w現(xiàn)在考生與命題人的交流,體現(xiàn)在考生與閱卷教師的交流。
考場作文要求考生首先注重審題。而審題的過程,就是考生與命題者交流對話的過程。準確把握命題人的意圖,正確理解題意,確立好文章主旨,不偏離題意是寫好考場作文的前提。例如,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題是一道命題作文:1.“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兩個題目二選一。題目看似簡單,其實是命題人在向考生交待情境,提出問題,限定談話(也就是寫作)的范圍。考生應該認真審題,理解命題人的意圖,要抓住關(guān)鍵詞“心中”、“清泉”、“愛”等詞語構(gòu)思,突出語文給心靈帶來的清涼的慰藉和美好的感受。如果沒有理解命題人的意圖而大寫特寫自己如何學習語文或?qū)φZ文學習大倒苦水就“答非所問”,對話就脫離了軌道。
考場作文還有一層交流,就是考生與閱卷教師的對話??忌c閱卷教師的交流顯得更直接,更關(guān)鍵。如果作文不能有效地把考生的思想傳達給閱卷人,閱卷教師不明白你的意思,那么作文就不能得到相應的分值。很多考生的失誤,就在于不能快速有效地與閱卷教師進行交流。文章寫起來不著邊際,讓人不知所云,或者吞吞吐吐、閃爍其辭,讓人如墮霧中,甚至使閱卷教師感到考生總在回避,不情愿和他交流,致使交流產(chǎn)生障礙。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考場作文寫作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 認真審題,按要求作答
在考場作文的交流中,考生首先是一個應答者,被要求按命題者的意圖來作文,也就是說是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明白這一點,就應該學會量體裁衣,不能絲毫不顧命題者的意圖,而成了自言自語,無法形成有效的交流。更確切地說,要認真審題,按要求作答,不轉(zhuǎn)移話題。
以上面提到的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題為例,該題是寫自己學習語文的感受和心得,而且是美好的感受。如果非要抱怨發(fā)牢騷,那就是和命題人“抬杠”了。考場作文時千萬不能設想去指揮命題人,讓命題人順從你的意思。
如江西省2010年高考作文題《找回童年》提示明確,雖然是命題作文,但卻像話題作文、材料作文,有寫作的簡短材料和提示語,而且提示關(guān)鍵詞,補充題目內(nèi)涵,引起考生聯(lián)想,對審題、構(gòu)思有很重要的指導和啟發(fā)作用,降低了審題難度,提供了寫作思路。但如果考生審題不清,忽略材料就很容易進入誤區(qū)。
首先,考生要確定找回的是什么樣的童年,這個問題與主題有關(guān),搞不清楚,就會影響立意。根據(jù)提示,正確的理解是這個童年應該是美好的、自由的、快樂的和純真的。社會的功利和父母的功利剝奪了孩子的活動自由,占去了孩子大量的時間,孩子沒有更多與同齡人交往和融入兒童世界的機會,沒有親近大自然的樂趣,抹殺了孩子的天性;壓力過大,學業(yè)過重,讓孩子過早地承擔重負,多愁善感,影響了身心健康;再加上社會對孩子的誘惑太多,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有很大改變,孩子過早地異化或成熟,成為“小大人”,與以前相比,孩子的童年時間段相對縮短?,F(xiàn)在孩子的童年大多沒有了童年的天真和情趣,我們要替孩子找回他們真正的童年。
其次,對題目中“找回”一詞的理解要準確?!罢一亍辈恢皇恰盎貞洝?,“回憶”是回憶自己已經(jīng)逝去的童年。如果覺得自己的童年真的值得孩子們神往,那就回憶自己的童年也可以。而“找回”可以是找回自己過去或失去的童年,也可以是看到現(xiàn)在孩子們不健康不完美的童年,替孩子找回他們應該享有的本真的童年。要知道找回的前提,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丟失了,是要找回與現(xiàn)在孩子們的童年不同的童年,不僅僅只是寫出自己的童年。同時,還要關(guān)注提示語中“本應”、“可是”兩個詞的含義,其能幫助準確把握“童年”的內(nèi)涵。這就要求考生認識到考場上認真審題的重要性。
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我們喜歡對方直率,有一說一,不拐彎抹角。高考作文的字數(shù)有限,閱卷教師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對作文做出評判??忌淖魑淖詈煤啙嵜骺?,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把自己的意思傳達出來,也就是平常進行寫作指導時所說的“開門見山”,“開篇立意”??墒怯械膶W生總想把作文寫得有個性,一門心思希望給閱卷教師一個驚喜,認為這樣能一下子吸引人。于是費盡心思,在開頭大做文章,運用大量的寫作技巧,倒敘、鋪墊、懸念、欲擒故縱,寫了一大堆,就是不入正題。結(jié)果常常是弄巧成拙,不僅沒能使作文更加生動有趣,反而很難讓閱卷教師在短時間內(nèi)把握文章內(nèi)容。
三、簡單明了,不給教師出難題
有的考生愛寫所謂“深刻”的文章,體現(xiàn)出思想的深刻性,總想著表達要含蓄,認為把文章寫得直白了是水平低的表現(xiàn)。所以就千方百計,來掩飾自己文章的主題,自詡為“朦朧派”,讓閱卷教師來猜,讓人捉摸不透。這樣寫的學生通常會辯解,認為作文主題只不過沒有明說出來,這樣寫是含蓄。一些學生總是要求閱卷教師根據(jù)他所想的而不是所寫的來判斷,才算公道。
寫文章追求含蓄,并沒有什么過錯,只是“含蓄”需要把握一個“度”。與其追求含蓄而成晦澀,還不如把文章寫得直白一些。閱卷教師只有很短的時間閱讀作文,很難準確把握含蓄過頭的文章主旨。一部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可以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后才被人們讀懂,但一篇考場作文放在閱卷教師的眼前,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反復回味。最重要的一點,考生要明白考場作文與平常練筆的區(qū)別:平常練筆,是自由發(fā)揮,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率性而為,主要的欣賞者和交流對象都是自己,所以不存在交流障礙的問題;可是考場作文有諸多的約束,必須“帶著鐐銬跳舞”。
總之,考試作文能否得高分,關(guān)鍵在于考生與命題者、閱卷教師的“交流”是否成功。要想交流成功,就要端正態(tài)度,明確寫作對象,不賣弄技巧,不嘩眾取寵。
作者單位:江西省大余縣大余中學(3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