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
摘 要:后進生一直是老師最牽掛的人,隨著新課標的出臺,新理念的更新,空間和時間的自由度更強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如何來關愛這些學生呢?
關鍵詞:后進生;提高;趣味性;學習能力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課堂的不斷開放,對于學優(yōu)生來講,是給了他們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發(fā)展能力的空間;但對后進生而言,他們卻在獲得發(fā)展自由度的同時顯得無所適從。老師上課的節(jié)奏加快了,作業(yè)量減少了,同學們說的內容多了……種種措施,使他們感到既開心,又有點不知所措。如何在開放和自由中更多地關心后進生,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效,我作了以下嘗試。
一、在教學設計之初,把教師關注的重心下移
學生進行自主交流時,我們經??吹浇M里會有一批小“講師”滔滔不絕,后進生則默默無語,有的甚至冷眼旁觀。不是他們不想發(fā)表意見,不想參與活動。有的學生連要求都沒聽明白,不知該說什么,怎么做。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的眼光要放低一些,要求要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要讓后進生聽明白;活動盡量要緊密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也有話說。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后進生上臺“多表演”
課堂教學應師生互動,而且,劇中的主角是學生,教師是配角。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很多情況下,教師講不如學生講;教師教不如同學教。讓學生真正參與互動,投入到學習中,就能促進思考,促進理解,促進記憶。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有層次,基礎的問題多提后進生,讓他們會答、答好,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也為他們在同學中間樹立起好的形象。
三、挖掘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增強實用性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因此,無論是概念背景或例題,還是練習題的設計,都應注意貼近實際,富有趣味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也發(fā)現,一道“猴子分桃”的應用題遠比“制造拖拉機”更受學生歡迎,對每一個學生,包括后進生,都有更強的吸引力。教師不用強迫他們,好奇心已使他們開始積極思考了。
四、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后進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之所以會產生困難,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他們缺乏整體把握知識的能力,解題時就會片面地理解題意,或死搬硬套。因此,教會學生把握主要問題、理解主要內容,分解題目要求,分步解決問題是關鍵。教師要有意識地教會他們讀、教會他們說,最后教會他們做。對新舊知識的聯系,好學生能主動的進行建構,但后進生就做不到。
后進生的轉化,決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我們要從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利益出發(fā),不斷地去開拓去探索,不斷去研究去完善,去學習去提高。只有遵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握住素質教育的脈搏,全面貫徹教育教學方針,才能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實現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梁橋.淺談如何提高后進生的成績[J].現代教育信息,2011(3).
注: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教育部重點課題)課題批準號:DHA12024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學)
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