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授課年級】六年級
【設計思路】
本課是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內(nèi)容為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州音韻的內(nèi)容。
《鳳陽花鼓》是一首歡快、很有特點的民間曲藝音樂,是六年級下冊的歌曲,歌曲易學易唱,歌詞質(zhì)樸。筆者以山東本土的快書導入課題,學生在欣賞中熟悉歌曲,同時逐步了解這種說唱藝術。學唱歌曲時,從分析曲譜中的切分節(jié)奏入手演唱歌曲,逐步將歌曲處理得更加完整;接下來老師和學生一起表演唱,體會鳳陽花鼓的表演情景;最后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
【教學目標】
一、了解鳳陽花鼓戲的有關知識、熟練演唱歌曲。
二、能夠基本演唱歌曲曲譜,正確掌握歌曲中模仿打擊樂部分的演唱技巧。
三、為歌曲填詞,體會創(chuàng)作歌詞的樂趣。
【教學重點】
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歌曲演唱情景,能夠按自己的想象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
一、正確處理歌曲中的切分節(jié)奏、襯詞部分模仿打擊樂的樂句。
二、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一、介紹鳳陽花鼓的圖片以及花鼓表演視頻。
二、鋼琴、小鼓兩面、學生準備碟子和筷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以一段山東快書的模仿形式導入:
當哩個當,當哩個當,
當哩個當哩個當哩個當!
閑言碎語不要講,
這堂課上,
表一表中國的曲藝表演。
評書、大鼓、和雙簧,
快板、單弦、二人轉,
相聲樂、評彈美,
鳳陽花鼓將故事講,
曲藝表演說與唱,
百姓喜愛美名揚!
師:同學們,老師剛才的這段開場白模仿了那種表演形式?
生:山東快書。
師:山東快書是我們山東地區(qū)非常有代表性的曲藝形式,在我國,至今保存下來的中國民間的各種曲藝曲種約有400個左右。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段音樂,大家猜猜它是哪種曲藝門類?
(設計思路:用山東快書的方式導入課堂讓學生感到既有趣又為下文引出鳳陽花鼓打下基礎。)
二、欣賞歌曲
1、第一遍欣賞《鳳陽花鼓》,并回答老師預先提出的問題。
在導入部分筆者已經(jīng)提到了“鳳陽花鼓”,所以很多學生能夠答出這是“鳳陽花鼓”。
2、簡單介紹鳳陽花鼓。
出示課件:兩張花鼓表演圖片,一張為一男一女表演,一張為兩位女演員表演。
師:花鼓是民間歌舞形式之一,表演時一男一女手拿鑼鼓邊歌邊舞。安徽鳳陽的花鼓,又稱雙條鼓,流行于明清時期,最初表現(xiàn)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同時口唱小調(diào),古人形容鳳陽花鼓是——“音節(jié)凄婉,令人神醉”。
3、二次欣賞,請學生邊聽邊跟著哼唱旋律。
(設計思路:歌曲旋律樸實、朗朗上口,讓學生有目的的欣賞兩遍后,學生基本上就可以將歌曲旋律哼唱下來了,為下一步識譜降低了難度。)
三、解決難點:切分節(jié)奏
1、練習切分節(jié)奏
2、聽老師將歌曲和曲譜各演唱一遍,邊聽邊思考:歌曲中“手拿著”、“別的”“單會”(讓學生標注在書上)幾個字的曲譜有什么特點?
3、和學生一起分析歌曲中的三個切分音曲譜。
(設計思路:歌曲中切分節(jié)奏是個小難點,教學中老師點出來的三個地方都是切分音,學生帶著問題聽老師范唱歌曲和曲譜,可以讓學生對曲譜有所了解,自覺找出三個切分音的共同特點——中間長兩邊短,并且加以練習,從而首先解決歌曲重難點。)
四、演唱歌譜
1、教師和學生以接唱的形式將歌譜唱一唱,一人一句;然后讓學生試著將曲譜完整唱一唱。
2、加入歌詞,將歌曲前半段從“左手鑼”至“哎哎哎嗬”跟老師伴奏唱一唱,說一說歌詞有什么特點?
生:比較隨意、生活化、口語化。
師:歌詞中后面襯詞部分“得兒另當飄一飄”是什么意思?(敲鑼鼓)對,演唱者模仿打擊樂的聲音邊唱邊敲打,我們也來試一試好不好?老師這里有一面小鼓,大家看看歌詞中哪幾個字最能模仿鼓聲?
生:得兒
3、教師在前三句“得兒”處給大家敲鼓,大家先來念一念:得兒鈴咚飄一飄……最后一句教師一邊即興做動作,一邊念詞;然后老師唱一唱,學生以桌子為鼓,給老師伴奏,自己也嘗試做簡單的動作邊念詞。速度放慢一倍練習。
4、學生自己完整唱一唱,強調(diào)學生要將兒化音唱的輕巧跳躍,表現(xiàn)出小鼓聲的清脆,有彈性。
(設計思路:這是本首歌第二個小難點,襯詞最后一句詞比較快,而且要唱的輕快、靈巧才能表現(xiàn)出模仿打擊樂的感覺,所以筆者讓學生以桌為鼓,從念到唱,一步步解決難點,同時體會邊打擊邊唱的感覺,最后一句學生跟著節(jié)奏即興做動作即可,給學生自己發(fā)揮的余地,學生更有興趣。)
5、點出曲藝表演特點
師:這也是民間曲藝表演的特點之一,它將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結合在一起,所以也稱之為“說唱藝術”。
6、“鳳陽花鼓”是安徽鳳陽最有代表性的說唱藝術,它常常是兩個人表演。請男女同學也來共同演唱這首歌曲,一人一句,襯詞部分合唱,同時敲打桌子。
五、分組表演
1、師生表演
出示課件:欣賞一段鳳陽花鼓戲的表演視頻。
師:表演者手拿鑼鼓、邊歌邊舞,這種演唱形式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老師手中的兩面小鼓就代替花鼓,老師也想挑選一位同學來配合老師表演,看看我們能不能演繹出鳳陽花鼓的風采。
請一位學生,和老師一起做著簡單的舞蹈動作,邊唱邊表演,全體同學一起演唱。
2、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的小碟子和筷子,和老師一起表演唱。
六、創(chuàng)編歌詞
1、師:鳳陽花鼓表演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是生活中的故事或演唱者對生活的真實感悟,多為即興之作,老師今天也效仿這些民間作者,即興創(chuàng)編了一段詞,大家想不想聽?
同學們,你們好,
我們把鳳陽花鼓唱,
別人的歌兒唱的好,
我們的歌聲也不差,
也不差 哎哎嗬。
得兒鈴咚飄一飄,得兒鈴咚飄一飄。
得兒飄,得兒飄。
得兒鈴咚飄得兒飄得兒鈴咚一得兒飄。
老師相信大家的創(chuàng)編一定比老師的更精彩,也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來唱一唱我們美好的生活?,F(xiàn)在,同學們前后四人為一組,討論創(chuàng)作我們的“新編鳳陽花鼓”。
(設計思路:創(chuàng)編歌詞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路、展示學生的個性。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編歌詞難度并不是非常高,但對沒有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可能剛開始無從下手,老師先做個示范,給學生一個借鑒參考,降低了學生創(chuàng)編的難度。)
2、請兩三組同學上臺拿著小碟和筷子展示自己的新編鳳陽花鼓,并請同學們來點評點評。
七、結束語
師:鳳陽花鼓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樸實的像山間的一縷清風,記錄著人們生活的喜怒哀樂,這些民間音樂也需要我們后來人傳承和發(fā)揚下去,讓它們煥發(fā)出新的光彩。最后,讓我們再次唱起“鳳陽花鼓”。結束我們今天的音樂課。(跟伴奏演唱《鳳陽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