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華
[摘 要]:目前在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xiàn)狀,文章言之無物,空話、假話、套話隨處可見,導致作文這一表現(xiàn)當代小學生所思、所想、所感的重要載體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多看、多聽、多想、多寫”、“六個解放”等多種形式,倡導在作文指導中樹立大語文觀,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觀察和體驗生活,注重學生的生活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獲取間接經(jīng)驗,積累語言。
[關鍵詞]:“多看、多聽、多想、多寫”八字方針 “六個解放” 知識積累
目前在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xiàn)狀,文章言之無物,空話、假話、套話隨處可見,導致作文這一表現(xiàn)當代小學生所思、所想、所感的重要載體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那么,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能力呢?
兒童擁有的是一顆顆充滿純真、期待、求知欲的心,關鍵在于我們教師的正確引導,重在方法的傳授、因材施教,盡可能發(fā)覺兒童的潛能,而不是填鴨式千篇一律的教學,桎梏學生的自由健康發(fā)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六個解放”為我們廣大教師所熟知?!敖夥艃和念^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能說。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之中去擴大眼界,各學所需,各教所知,各盡所能。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以空閑來消化學問,并且學一些自己想學的學問,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薄傲鶄€解放”我理解其本質(zhì)就是解放兒童的心靈,使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生命的生長中感悟、體驗、發(fā)展、創(chuàng)新。“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語文學習的課堂,我組織學生開展的一系列豐富多彩、自主開放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打開了孩子的視野,放飛了孩子的心靈。
一、多看、多想,積累生活
(一)多看,積累生活
1、看生活,注重培養(yǎng)觀察的能力。
⑴廣泛關注。注意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變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態(tài),觀察風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鳥獸蟲魚的習性,注意花草樹木的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生活——了解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比如道路、房屋、交通工具等;觀察學校生活——注意學校開展的活動,大到開學典禮、小到主題班會、黑板報內(nèi)容、同學的課堂發(fā)言;觀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來的客人,爸爸又賣了什么新電器,媽媽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談舉止等
⑵明確要求。學生觀察前,要提出觀察要求;學生觀察時要進行相應指導;學生觀察后要寫觀察日記。要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分析事物的好習慣,觀察是一種復雜的多側(cè)面活動,不能單用眼睛,要耳、口、手、腦并用,還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⑶細心指導。觀察日記是把每天觀察到事、人、景、物選取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東西記錄下來。不拘長短,不拘內(nèi)容形式。事要重點記下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人要重點記下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景要重點記下景物形狀、顏色、大小、動、靜特點;物要重點記下物件的外形和結(jié)構(gòu),用途與功能,每則觀察日記都要寫下觀察的時間、地點,盡可能的記下自己的感受。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nèi)ッ鑼?,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并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難了。
2、看文章,注重字、詞、句的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绷康姆e累才有可能導致質(zhì)的提升?!耙蜃侄?,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倍嗫淳褪且嗫凑n外書,積累優(yōu)美詞句。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又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边@告訴我們寫好文章必須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豐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筆下生花,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
(一)任務性積累。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梢圆贾脤W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qū)W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
(二)趣味性積累。在班隊課、體活課、放心班時,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
(三)自主性積累。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咨詢別人,在生活中或外出時留心觀察并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
(二)多想,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感
小學生作文要求內(nèi)容具體,情感真實。滿足自我表達的需要.但是小學生作文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與人交流,這就要求作者有讀者意識。語言必須流暢,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片斷訓練,如進行總分式、并列式的語序結(jié)構(gòu)訓練;進行仿寫擬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語言感染力訓練;借鑒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tài)的描寫訓練;還可以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續(xù)寫、改寫。可以練習各種形式的開頭結(jié)尾,可以結(jié)合相關課文練習寫景、狀物的寫作順序,可以聯(lián)系課文的題目分析作者的選材,立意的目的。在進行片斷訓練的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多向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技巧的訓練,鼓勵學生寫童話式、暢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水平。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有感情的作文才顯充實,才有內(nèi)涵。教師還要善于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感。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走近學生的生活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困惑等等。
二、多聽,“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聽教師指導,聽師生評點,聽別人的優(yōu)秀作文。習作前,聽教師的指導;習作后,進行小組交流,聽取同學提出的修改 意見,對習作進行修改,然后全班交流,聽師生評點,同時聽別人的優(yōu)秀作文,想想別人寫得好在哪里,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習作,提高寫作水平。平時在生活中聽取周圍的一切聲音,做有心人,把聽來的故事、聽到的美妙聲音記錄下來,豐富寫作素材。
三、多寫,提高之路---“理論-實踐-理論-實踐”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說:“一切創(chuàng)造靠勞動,勞動要靠手和腦?!睆娬{(diào)動手與動腦實際上是同樣重要。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把平時看到、聽到、想到的寫下來,經(jīng)常寫,熟能生巧,就會越寫越好。任何知識的提高,都需要遵循從“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道路。
總之,我們正是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探尋著一條能使作文教學得以長足發(fā)展的路子。創(chuàng)新是人類發(fā)展與進步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