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聞一多先生青年時代是詩人,出版過詩集《紅燭》《死水》等;中年時代是舊經(jīng)典的研究學者,寫作了《唐詩雜論》《楚辭校補》等著作;抗戰(zhàn)時期,他所留的一把胡子被傳為美談,表示了他誓死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晚年時,他更英勇地投身于愛國民主運動,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在聞一多這樣一個杰出人物身上可大寫特寫的事情有很多,那能不能把它們都塞到文章中去呢?當然不能,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圍繞中心精選事例,突出重點取舍有道。
既然標題是《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寫作的重點就應該是聞一多先生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事,中心應該是贊揚他嚴謹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zhí)著的愛國熱情與其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陕勔欢嘞壬囊簧心芡怀鲞@一中心的事件也有很多,那我們應該怎樣選擇呢?臧克家給了我們很好的范例。
作為學者的方面,文章只選取了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寫作情況加以表現(xiàn);作為革命家的方面,作者則選取了聞一多先生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這樣的選材既有典型性,又能以少勝多,很好地凸顯了文章主旨。
那么文中的幾件事是不是需要平均用墨呢?當然不是,寫作時應該有詳有略地敘述,這樣才能突出重點,為中心而服務。作為學者方面,重點突出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也不一定說”這兩點,為此,作者用了三百多字詳寫了聞一多精心研究唐詩,寫作《唐詩雜論》一事,而只用了一百來字略寫了其他兩件事。因為第二、三件事和第一件事大同小異,只要把第一件事說清楚了,后兩件事也就不難理解了。而作為革命家方面,重點突出他“說”了就“做”的特征,為此,作者對人們熟知的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及其被害經(jīng)過略寫,而對“兇多吉少”的緊急形勢、“演講”中最“慷慨淋漓”的“你們站出來”的話語、“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的從容姿態(tài)等內容則詳寫,這樣的安排更能突出聞一多先生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但即便是詳寫的事例,也要注意取舍的方法,做到有繁有簡,相得益彰。比如聞一多研究唐詩一事,作者就舍棄了他研讀了哪些書籍,發(fā)掘了哪些新意等內容,而是選取了他研究的目的和態(tài)度等內容詳寫,以突出他嚴謹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這樣的安排,便使得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更為鮮明突出。
【即學即練】
請以你最熟悉的父母、老師或同學為寫作對象,精選出最能凸顯你所選人物性格品質的幾個典型事例,寫一篇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