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冉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那么,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講問、學生聽答”的常規(guī)教法,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重點;體會
一、營造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
創(chuàng)新精神與科學的教學法相結合,必定是成功的保障。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出一種平等、愉悅的交流氛圍,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教師應制造機會,把學生的情緒激活,把他們的內積力呼喚出來。這樣一來,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主動解決問題,學會思考,學會方法,把知識轉換成自己的一種能力。如,我在講解《槐鄉(xiāng)的孩子》這一課時,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xiāng)的孩子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來談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以及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在此基礎上,我鼓勵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槐鄉(xiāng)孩子有什么樣的精神。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段寫的槐鄉(xiāng)孩子干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干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干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在我的鼓勵下,大多數學生總結出了槐鄉(xiāng)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這樣一來,教學重點就簡單地被學生掌握了。
二、合作學習,團結協(xié)作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安排好預習內容,而預習的方式就是合作預習,課堂中,提出問題,把解決問題的過程教給學生,同樣用合作的方式,放手去做,說不定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
三、尊重學生,培養(yǎng)個性特點
教育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一種觀念,一種態(tài)度,一種責任,而這種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基礎則是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只有在你尊重他,認可他時,他才會有一種認同感、成就感,繼而主動去承擔,去參與,經過努力后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做到品德與知識、技能的雙重發(fā)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愛好,如,有的喜歡寫字,有的喜愛閱讀,有的喜歡寫作等,根據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和愛好進行有目的的培養(yǎng),一年來,我們班的學生都有很大的提高。如,喜愛寫字的讓他們組成一個書法組,相互借鑒、欣賞。喜歡閱讀的學生,我就有意識地讓他們多閱讀,并且把自己讀到的故事與道理與大家分享,既積累了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又鍛煉了口語能力,同時也為其他同學起了榜樣的作用,現(xiàn)在讀書已成為每一位學生的愛好。喜愛寫作的我常鼓勵他們撰稿、投稿,現(xiàn)在這些學生已成為我校有名的小作家。在這些學生的帶動下,全班每一位學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知識與技能得到了雙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