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松
小時候,我不知道姨夫是磚匠。那時我們家還住在老宅子里,廚房就在位于房間門口的廂房里。家境好一些的時候,我們家在房子的旁邊清理出一小塊空地,準備新建一間廚房。開工那天,姨夫帶著工具來了,我們家也請來了幾個幫工協(xié)助姨夫。干活時,姨夫一改平時那輕聲細語的和藹模樣,聲音很大地一會兒喊人上磚,一會兒喊人上灰,整個一天好像只聽到他一個人在叫。就是在姨夫的喊叫聲中,一間二十多平方的房子,兩天就全部干完了。第三天,在姨夫的吆五喝六中,一堂兩口鍋的大灶和一個燒水炒菜的小灶也完成了。第四天,我們全家就在新廚房里用新鍋灶燒飯、炒菜了。
從那一天起,我知道了姨夫是個磚匠。
沒過幾年,我們家將老房子拆了,換一個地方蓋了三間大瓦房。也是在姨夫的吆五喝六中,與木匠一起完成了土木工程。在完成里外粉刷后,姨夫還拿著毛筆,在新房四面八只上角上畫起了八仙圖。當時,我才上小學五年級,根本看不懂畫的是什么,后來我才知道,他畫的是暗八仙。暗八仙實際上是八位神仙使用的武器。
這倒不是姨夫多才多藝,而是舊時的磚匠必須具備的素質。這些素質不僅包含畫畫,而且還要在替人家建房討頭彩,也就是在開工和上梁時講一些吉利話。除此之外,就是磚匠的舊習俗了。凡是主家沒看重這些匠人,在言語或伙食招待上稍有怠慢的地方,磚匠定然會想一些辦法整治主家。比如在建房時,將一副碗筷放進大門頂上,主家便從此交上了厄運,據(jù)說很靈驗。另一種做法是給人家砌灶時,做一個手腳,主家從此只能吃夾生飯。等等。其中的做法在我們當?shù)胤Q為“弄鬼”。被弄了鬼的主家當時是不知道的,在驗證了以后,會尋求一些迷信的治法。一般來說,磚匠在熟地方是不會這么做的,只有在生人生地方才會這么做。所以,一般人家動土請磚匠,必然會請熟人,防止出現(xiàn)“弄鬼”現(xiàn)象,即便不會造成什么后果,也會為自己心里添堵。
當下,城市在不斷擴大,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其中就少不了磚匠的作用。然而,大多數(shù)磚匠都不一定知道傳統(tǒng)磚匠是需要掌握多少技藝才能成為一個準師傅。據(jù)我所了解,磚匠首先要會建房子。多高的房子什么樣的土層,要下多深的墻腳,深了費工費時也費財,淺了墻基不牢,輕者墻開裂,重者易倒塌。確定好墻基的深度后,在碼墻腳時,還要會一些石匠功夫,如何將奇形怪狀的石頭弄得服服帖帖,個頂個地起作用,而且其中不用一點帶黏性的物質,完全憑手藝。墻腳下好后,開始在上面用一樣厚薄的磚鑲上兩層邊,在邊上開始砌裝斗墻,裝斗墻與現(xiàn)在砌墻完全不一樣?,F(xiàn)在的砌墻只要將線走齊了,一塊一塊地和上混凝土對上垛就行,墻的厚度只是一塊磚的長度;舊時的斗方墻砌起來要麻煩得多,用的是泥漿和上石灰做成的灰漿為黏合劑,這種黏合劑被稱之為“灰”。在砌墻時,每一塊磚都要站立著,內墻與外墻站立的角度不一樣,內外墻站立的磚正好對半,每兩塊磚的接頭還需站立一塊直角磚,這樣砌出來的墻中間是空的,中空部分呈不完整的正方交叉形,中間正好裝土,干土裝上后,還需灑水,這樣的墻既省磚又增加了墻的厚度,時長日久,中間的土自然結成塊,這樣的墻既能節(jié)約用磚,又能增強防盜和隔音效果。
傳統(tǒng)的磚匠比較見功夫的還是蓋瓦,過去的瓦都是那種約半尺見方的弧形小瓦,薄薄的,稍微擠壓就會破碎。磚匠在蓋這種瓦時,由屋檐一直蓋到屋脊,結頂后全身而退,不傷片瓦。房子做好了,還要粉墻。粉墻的材料依然是石灰,輔以碎白草來增加其強度,一手托著石灰,一手用粉刀,一刀一刀往墻上粉,粉上一塊后,再用木刀往墻上打磨,既保持了平整度又增加了石灰附著的強度,一面墻粉完后,還需用石灰水刷上一遍才算完工。
還有一種能體現(xiàn)磚匠功夫的是搭灶。我們村傳統(tǒng)的灶只有煙囪、火塘,火塘下方沒有煤灰出口,而且煙囪的位置在火塘門口。每天使用時,先將火塘里殘余的柴灰掏干凈,再添新柴燒。這樣的灶據(jù)說不僅省柴火,而且能保持火塘里的溫度。由于沒了煤灰出口,自然對磚匠的要求更高了。假如灶起得不好,柴火進去后難燒,要么火頭不旺,要么煙不走煙囪而彌漫整個廚房,要么半邊火旺半邊火小。這些都是要考驗磚匠的真功夫的。據(jù)磚匠們介紹,這些技術往往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需要學習者個人感悟才能達到技術要求。
那一年,我們家做房子,我放學后跟家人學著削磚,也就是將從舊房子上拆下的并沾染泥灰的磚用刀子削去上面的泥灰。耳聞目睹了磚匠做事的全過程,自然也想找一個嘗試的機會。這機會很快就到了,我們家的鴨棚是隨便用幾根竹子圍起來的。為了給鴨子改善居住環(huán)境,我撿了一些殘磚模仿磚匠,砌了一個一米多高的小房子,上面也蓋了瓦。這是我第一次小試身手。
沒幾年,我們家準備蓋小房子。在一個家中沒人的白天,我放下手上的作業(yè),開始當起了磚匠,將廁所的一面墻變成了水泥墻,這些水泥是父親要用做他用的,我得到了父親的一頓胖打。
木 匠
年少時,幾乎沒有玩具可買的,即便有,家里也沒有那么多閑錢。我的玩具只有自己做了。我制作玩具先從破壞開始。小時候,家里唯一現(xiàn)代一些的東西就是鬧鐘了。我就先從這只鬧鐘拆卸開始,后果不言而喻,自然是挨了一頓打。接下來又將奶奶唯一用來鎖門的老式銅鎖堵上了一根細棍子,還是挨了一頓打。后來,看見人家踩著高蹺去上學,既玩了又能在下雨天當膠鞋穿,羨慕得不得了,便自己想辦法做。開始做的時候,自然還是背著父母偷偷來。家中沒有長棍子,就到竹園里砍竹子,沒想到竹子很不牢,沒過多久就開了裂,就將家里的鋤頭拆下來,用刀子將鋤頭柄削細了做高蹺。還是挨了一頓打。
鋤頭柄被我弄成細細的,自然沒什么用了。挨打過后,還是央求堂兄,他家里有鑿子,將我的木棍打了一個小眼,再橫插一個短木棍,便成了高蹺。沒想到,我煞費苦心做成的寶貝,成為了我和弟弟爭奪的對象,常常為多踩一下,爭得摔起跤來。最終結果,還得由父母判定,自然我多處于劣勢。
因為高蹺,我對木匠崇拜起來。村里誰家請了木匠,我就盯著看??此麑⒁桓鶊A圓的木料變成方的,看他手中的刨子推向木料,一卷卷刨花魔術般地吐出來。當時我想我要是能做到這些就好了,看時間長了,就對木匠師傅提出我也要刨一下的想法,沒想到木匠痛快地答應了,更沒想到的是,我拿起刨子一推居然沒推動。
讓我見識木匠技藝的是那年我家蓋房子。木匠先是將木料配好,而后開始畫線,接下來就是不斷地刨、鋸、鑿,數(shù)日后,將所有加工后的木料配在一起,一個房屋的結構就搭了起來。所有木結構的地方都是用榫頭連接好,不帶一根釘子。三間房共有20根柱子,35根梁,其中一根中梁最粗。選了一個吉祥的日子,由木匠和磚匠一人一頭扛著爬上10米高的最高處,將中梁套在中柱上。這樣,木匠的事就做成了。
房子建好后,木匠會繼續(xù)顯示他的的功夫:用木板將一個個房間隔開、裝樓板、地板、板壁,進出的木門,如衣櫥、碗櫥、箱子、桌子、板凳等。兩個木匠在我們家做了三個月,新房才能搬進去住人。
木匠的功夫遠不止這些,還要擔當農具的打制和修理工作,比如耕田的犁,耙田的耙,平整田的手耖、腳耖,脫稻谷的打稻機或摔桶,清理稻谷與稻穗的風扇等。這些手藝活既要考驗木匠的吃苦耐勞精神,又要檢驗他們的心靈手巧的程度。一旦哪個環(huán)節(jié)達不到要求,就會讓工具不好用,影響效率。還有一點就是,傳統(tǒng)的耙上所有的齒都是用木頭做的,這些都得由木匠完成。因此,木匠當中又有細木匠和粗木匠之分。細木匠屬于什么活都能做,粗木匠只能給細木匠打打下手出出力。還有一些木匠還能做更細的活,比如刳桶、盆等。我們當?shù)貙W鲞@些活的木匠稱之為桶匠,這些匠人能將所有的木頭通過合理搭配,做成能盛水的盆、桶、瓢,這些用具在農耕時代是農家無可替代的生產、生活用具。
責任編輯 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