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燕
摘 要:從具有愛心、耐心、責任感三個方面淺談了如何轉化問題學生。
關鍵詞:轉化;問題學生;愛心;耐心;責任感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不僅是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弊鳛榻逃ぷ髡叩奈覀儯粌H要教好書,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問題學生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對象,甚至應作為重點關注的對象。那么,應該怎樣轉化問題學生呢?
一、愛心
教育事業(yè)就是愛的事業(yè)。在進行問題學生教育時,必須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一門心思為學生著想。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都是教師愛心的表現。比之其他學生,問題學生心中常常存在雙重苦惱,一重是問題本身給他們帶來的焦慮、困難和壓力,一重是問題得不到關注、理解,或者得到誤解,因而給個體造成的憤怒感、失落感和自卑感。因此,問題學生的發(fā)展迫切呼喚足夠的愛。一種真正的愛,不是偏愛、溺愛、膚淺的愛,而是博大、公正、細膩的愛。當然,這個愛心并不是無限度的、空泛的,它具有十分確切的含義。教師的愛心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應有無私而理智的愛,它是一種在學校教育特定的條件下形成與發(fā)展起來的與社會需要相聯系的、崇高的情感和情操,一種深沉、持久、無私、理智之情和理性之愛;二是應對職業(yè)有著執(zhí)著的愛,在中小學教育中,班主任往往是最繁忙的,許多教師都不愿意做班主任,而我們應該認識到做班主任更能夠激起對下一代培養(yǎng)的熱情和成功感;三是對教育工作有著崇高的愛,這三種愛屬于不同的層次,對我們的實踐具有宏觀的指導作用。
二、耐心
問題從出現到發(fā)展再到定型往往需要相當長的過程,因而解決它的過程也是漫長而反復的。如果急于求成,對學生要求過高,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容易使學生厭煩,產生抵觸情緒。教師不應總是抱怨問題學生不懂事、不爭氣、不好管,而應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上的各種問題。如果一種方法行不通,那么不妨尋找另一條道路,多角度地切入,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利契機。
三、責任感
教師應該把教育問題學生作為自己的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責任是一份工作所必需承擔的義務范疇內的工作職責及相關內容,教師工作肩負的責任更是其他職業(yè)所無法比擬的,因為它的對象是人,是活生生發(fā)展著的人。所以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責任心,必須抱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責任感的獲得需要教師認真看待自己的職業(yè),需要有一個堅定的教育信仰,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行為一以貫之,做好問題學生教育工作。
教育是一門很深刻的藝術。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只要我們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孩子,盡自己的全力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生活的美好,那么我們的教育就一定會取得效果。
參考文獻:
[1]范才生,鐘志賢.素質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的使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2]李如密.教學藝術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3]譚頂良.學習風格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