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方宣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真是一片海,不但本土大師輩出,世界級的大師也紛至沓來,都以來到這座聞名全球的“冒險家樂園”為榮。京劇大師梅蘭芳客居上海時間并不長,就在這不太長的時間內(nèi),他接待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泰戈爾、羅素、蕭伯納,美國實用主義哲學(xué)家杜威、英國表演大師卓別林等眾多國際大家——
卓別林:丑角是最重要的角色
1930年初,梅蘭芳率領(lǐng)劇團到美國訪問演出,抵達電影名城洛杉磯,當晚出席了由市長主持的盛大酒會。賓主剛?cè)胱?,一位穿工作服、連領(lǐng)帶也沒有系的男人匆匆趕來,梅蘭芳覺得似曾相識,有人向他介紹說:“這位是卓別林先生?!泵诽m芳恍然大悟,張開雙臂,兩位東西方藝術(shù)大家熱烈擁抱。
那時,卓別林正在洛杉磯拍攝《城市之光》,得知梅蘭芳來到洛杉磯,連衣服也沒換就從片場匆匆趕來。這次酒會成了梅蘭芳和卓別林的私人聚會,他們一邊品著美酒,一邊暢談戲劇。
梅蘭芳說:“我從你的無聲電影里學(xué)到了如何依靠手勢動作和面部表情,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p>
卓別林說:“中國古典戲劇不僅給美國人帶來極大的藝術(shù)享受,也給美國電影界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藝術(shù)參考價值。我早年也是舞臺劇演員,后來才拍電影,并且慢慢開始專演丑角,你們京劇中也有丑角,丑角是最重要的角色?!?/p>
梅蘭芳說:“丑角確實重要,它的藝術(shù)含量也很高,這是一個人的天分。我的前輩中就有一位造詣很深的丑角名家蕭長華先生,可惜這次我?guī)淼墓?jié)目中,這類角色不多,僅《打漁殺家》中有一點,希望卓別林先生以后有機會訪問中國,到時一定能夠欣賞到中國京劇界許多丑角的精彩表演。”
幾天后,梅蘭芳應(yīng)卓別林邀請到好萊塢參觀,再次和他探討了舞臺表演藝術(shù)與電影藝術(shù)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卓別林熱情相待,詳盡地向梅蘭芳介紹了《城市之光》的制作情況,最后兩人親切合影,為世人留下了一幅十分珍貴的照片——梅蘭芳身穿藍緞團花長袍、黑緞馬褂,卓別林身著筆挺西裝,兩人面含微笑,雙手緊緊相握。
當時,梅蘭芳與卓別林都正值壯年,各自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表演道路上獨樹一幟,他們彼此仰慕,互相勉勵,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梅蘭芳與卓別林約定,如來中國,一定到梅家做客。
六年后,卓別林帶著新婚妻子寶蓮·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亞洲度蜜月,他給梅蘭芳發(fā)來了電報:來華旅游,過滬時極愿一晤。
一別六年,卓別林果然如約前來,梅蘭芳十分高興。
老朋友重逢,分外高興,卓別林不無感慨地說:“記得六年前我們在洛杉磯見面時,大家的頭發(fā)都是黑色的。你看,現(xiàn)在我的頭發(fā)大半都已經(jīng)斑白了,而你呢,卻還找不出一根白發(fā),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泵诽m芳卻從卓別林幽默、調(diào)侃、夸張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他頗不順達的坎坷境遇,安慰道:“你比我辛苦,我知道,我一直關(guān)注你,你每一部電影都是自編、自導(dǎo)、自演,自己親手制作,太費腦筋了,我希望你保重身體?!?/p>
宴會結(jié)束后,梅蘭芳帶著卓別林先去娛樂場所“大世界”了解上海市民階層看戲、娛樂的真實狀況,然后到隔壁的共舞臺觀看了上海當時十分流行的京劇連臺本戲《火燒紅蓮寺》。這時,《火燒紅蓮寺》已經(jīng)開演,正演到其中最精彩的一場“十四變”,戲中有文有武,有唱有做。卓別林看了連連鼓掌,尤其對變幻無窮的舞臺背景和兩人熱鬧的武戲斗劍一場,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贊譽那是“東方僅有的藝術(shù)”。
從共舞臺出來后,梅蘭芳又馬不停蹄地帶卓別林來到新光大戲院觀看了全本《雙嬌奇緣》。那天,演賈桂的名丑馬富祿以清脆嘹亮的嗓子和滑稽夸張的表情,將一個奴顏婢膝、阿諛諂媚的太監(jiān)刻畫得細致入微,引起了卓別林的極大興趣。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一舞臺形象,認為馬富祿演活了人物的性格,非常成功。卓別林又仔細詢問了京劇中不同的曲調(diào)板式所表現(xiàn)出的各種情緒,梅蘭芳一一作了介紹。卓別林說:“中西音樂歌唱,雖然各有風(fēng)格,但我始終相信,把各種情緒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力量卻是一樣的?!?/p>
卓別林帶著對上海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回到美國。一直到十年后,他對上海還記憶猶新,經(jīng)?;貞浽谏虾:兔诽m芳看到的美輪美奐的京劇。
這一年,卓別林的《大獨裁者》將到香港上映,皇后、娛樂、利舞臺三家影院競相爭奪首映權(quán)。由于三年前梅蘭芳曾在利舞臺演出過,該影院經(jīng)理就徑直去找到正寓居香港的梅蘭芳,讓他想想辦法,梅蘭芳答應(yīng)致電卓別林代為征詢。卓別林迅速復(fù)電表示同意,《大獨裁者》首映權(quán)終于破例被中國人辦的利舞臺影院獲得,一時在香港引起極大轟動。
在香港生活期間,梅蘭芳經(jīng)常以看卓別林的電影打發(fā)難挨的日子,他對卓別林敢于在影片中無情諷刺、鞭撻法西斯的膽識極為贊賞,一部《大獨裁者》他先后看了六次,仍意猶未盡。他甚至逢友便問:“你看過《大獨裁者》沒有?快去看看!”還催促兩個兒子葆琛和紹武也去看,并耐心地為他們分析場景,幫助他們了解影片中深刻的政治含義。
梅蘭芳在表演之余喜歡收藏火柴盒。他的藏品中有這樣一只火柴盒:畫面上是卓別林扮演的大獨裁者希特勒在玩弄地球儀,里面的火柴都制成炸彈形狀,磷面正好連到希特勒的屁股,給人一種玩火者必自焚的聯(lián)想,整個設(shè)計幽默而又寓意深刻。這一由卓別林親自設(shè)計的火柴盒,是利舞臺作為《大獨裁者》的首映廣告而贈送給梅蘭芳的,梅蘭芳因此對這只火柴盒特別珍愛。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由于卓別林在美國從事進步文化活動,受到迫害,不得不離開美國。梅蘭芳對卓別林所遭受的不公平境遇憤憤不平,深切懷念遠在異國的朋友,時時打聽他的消息。
1954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出席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宴請卓別林,卓別林深情地說:“我在1936年到過中國,到過上海,看過梅蘭芳先生的京劇,令我欽佩!還看過馬連良先生的戲,真是好極了!”
梅蘭芳聞訊后非常高興,他焦急地盼望著與卓別林第三次見面暢敘的時刻早日到來。直到50年代末,梅蘭芳還對一位海外歸來的朋友說:“我尤其盼望卓別林先生再到中國來,看看我們的建設(shè),順便也看一看我新編的《穆桂英掛帥》?!?/p>
泰戈爾:被水霧籠罩的峰巒
1924年,梁啟超、蔡元培以北京講學(xué)社的名義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詩人泰戈爾來華訪問。
抵達中國的那天,恰逢泰戈爾六十三歲生日,以徐志摩為首的文學(xué)團體新月社經(jīng)過精心策劃,用英文演出了泰戈爾創(chuàng)作的著名話劇《齊德拉》,慶祝他的壽辰。祝壽會由胡適主持,他說:“今天,我們所敬愛的天竺(古代印度的別稱)詩人在他所愛的震旦(印度對中國的別稱)過他六十三歲的生日,我用極誠懇、喜悅的心情,將兩個國名聯(lián)結(jié)起來,贈給他一個新名叫‘竺震旦!”
這次演出,梅蘭芳就坐在泰戈爾身邊,這是他向他的好朋友胡適提出的要求,能坐在他最欣賞的世界級大詩人泰戈爾身邊,他感到無限幸福。
演出結(jié)束后,梅蘭芳與泰戈爾進行了親切會晤。
泰戈爾對梅蘭芳說:“我知道先生是中國最著名的國劇大師,您的到來讓我萬分感動,我向您表達我最真誠的感謝?!彼瑫r表達了自己的心愿:“在中國能看到自己寫的戲,我太高興了。可是,我更希望在離開中國前,還能觀賞到您的表演?!?/p>
梅蘭芳答應(yīng)了泰戈爾,后來特地為泰戈爾一行專演了一場自己新編的大型神話京劇《洛神》。泰戈爾對此十分重視,特意穿上了他創(chuàng)辦國際大學(xué)時的紅色長袍禮服前往觀看,而且自始至終神情都很專注。
該劇根據(jù)三國時代著名詩人曹植的名著《洛神賦》改編。曹植與泰戈爾,中國與印度的兩位大詩人,盡管相隔著重重的文化和語言的幕紗,但通過梅蘭芳的戲劇,他們穿越千年而神遇。
梅蘭芳后來回憶說:“那天,我從臺上看過去,只見詩人端坐在包廂正中,戴絳色帽,著紅色長袍,銀須白發(fā),望之如神仙中人?!?/p>
梅蘭芳在舞臺上翩若驚鴻、宛若游龍般的歌舞,清麗優(yōu)雅而又含蓄深沉的聲音如珠走盤、如云繞梁。他扮演的“洛神”,或嬌媚,或冷艷,若有情,似無情,舞蹈、造型、音樂都達到了“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境界。泰戈爾邊看邊聽,如癡如醉??赐陸蚝?,泰戈爾盛贊中國戲劇的優(yōu)美,還親自到后臺向梅蘭芳道謝:“我看了這出戲很愉快,有些感想明日見面再談。”
第二天,泰戈爾將赴太原。中午,梅蘭芳和梁啟超、齊如山、姚茫父等社會名流在豐澤園飯莊設(shè)宴為泰戈爾餞行。席間,泰戈爾再次贊揚了梅蘭芳的精湛表演,然后直言不諱地對《川上之會》這場戲的布景提出了誠懇的意見。梅蘭芳根據(jù)泰戈爾的意見,重新設(shè)計了那一幕的布景,果然取得了很好的舞臺效果,并一直沿用下來。
演出后,泰戈爾即興賦詩一首,贈予梅蘭芳留念。原詩是用孟加拉文寫的,寫好后泰戈爾親自把它譯成英文,并用毛筆寫在了一柄紈扇上。他還興致勃勃地朗誦給大家聽:
親愛的,你用我不懂的
語言的面紗,
遮蓋著你的容顏。
正像那遙望如同一脈,
縹緲的云霞,
被水霧籠罩著的峰巒。
能得到大詩人泰戈爾的詩作,梅蘭芳十分高興,他雙手接過了承載著真摯友情的紈扇。梅蘭芳想,泰戈爾在中國絹制的紈扇上,用中國的毛筆書寫了章法優(yōu)美的外文,我何不也用外國進口的鋼筆,在大書法家湯定之送給我的白紙折扇上寫一段《洛神》中最美的唱詞,回贈給泰戈爾作為永久的紀念呢?有來無往非禮也——于是,梅蘭芳對泰戈爾說:“為了表示我的鄭重答謝,我也寫一把折扇送給您?!辈灰粫?,泰戈爾接過梅蘭芳寫就的折扇,打開一看,是一排排用鋼筆書寫的字體秀整、氣韻生動的方塊漢字。一旁的徐志摩立即用英語一句句翻譯給泰戈爾聽:
滿天云霞濕輕裳,
如在銀河碧河旁。
縹緲春情何處傍,
一汀煙月不勝涼。
泰戈爾一面聽,一面頻頻點頭。徐志摩最后又加注道:“這是洛神登場時唱的一段詞,也是梅先生親自參與寫定的。”泰戈爾連連說:“好,好,這是一首好詩,清麗得像洛神,也像梅先生本人!”
泰戈爾最后希望梅蘭芳能率領(lǐng)劇團訪問印度,讓印度人民也能欣賞到他精湛的表演藝術(shù)。然而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梅蘭芳一直未能踐約。
分別前,梅蘭芳仔細挑選了自己在老百代公司灌錄的《嫦娥奔月》《汾河灣》《霓虹關(guān)》和《木蘭從軍》等多張鉆針唱片送給泰戈爾。這些唱片后來一直為泰戈爾所珍藏,直到他于1941年8月去世后,才被收藏于國際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的博物院內(nèi)。而泰戈爾贈給梅蘭芳的紈扇,以及畫家南達拉波斯所繪的油畫《洛神》,現(xiàn)都珍藏在北京梅蘭芳紀念館內(nèi)。
1961年5月13日,為紀念泰戈爾誕辰一百周年,梅蘭芳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了詩歌《追憶印度詩人泰戈爾》:
詩翁昔東來,
矍鑠霜染叟。
高譽無驕矜,
虛懷廣交友。
最后他借自己與泰戈爾的交往傳達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
中印金蘭誼,
綿延千載久。
交流文化勤,
又最團結(jié)取。
泰翁早燭照,
正氣勘不朽。
誰與背道馳,
路絕知之否。
蕭伯納:您真是駐顏有術(shù)
蕭伯納是17世紀以來英國最重要的現(xiàn)實主義戲劇家,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和劇本深刻地表達了關(guān)心工人階級和社會問題以及同情被壓迫者的鮮明立場,后來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蕭伯納與宋慶齡都是“國際反帝同盟”的名譽主席,對中國人民一直懷有深厚的感情。
1925年上?!拔遑K案”發(fā)生后,他拍案而起,聯(lián)合各國著名人士發(fā)表宣言,嚴厲譴責(zé)英帝國主義的殘暴行徑,支持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此后一直密切關(guān)注著中國的民族獨立和抗日救亡運動。九一八事變以后,“國際反帝同盟”委托一批世界文化名人到中國訪問,蕭伯納因此來到了中國上海。
宋慶齡特地坐小船到吳淞口迎接坐英國“不列顛皇后號”海輪而來的蕭伯納。宋慶齡說:“你在中國想見什么人,可以將名字告訴我,我邀請他們來?!?/p>
蕭伯納說:“應(yīng)該我去拜訪他們,但是我已七十七歲高齡,確實有點力不從心。在中國,我很想見一個人——梅蘭芳。我是從事戲劇工作的,他是你們中國著名的戲劇大家,他到美國我也知道,我太想見見他了,見到他這個人,也就見識了你們中國最偉大的戲劇?!?/p>
宋慶齡說:“見梅蘭芳太好辦了,他就在上海,而且,他是我的一個相當友好的朋友,我安排他來見你?!?/p>
蕭伯納是坐著“不列顛皇后號”海輪作世界環(huán)游之旅,本來不打算在中國下船。但是看到宋慶齡如此熱情好客,親自帶著楊杏佛登上輪船邀請,還答應(yīng)馬上安排他和中國的戲劇大師梅蘭芳見面,蕭翁很開心地下了輪船,在上海停留了一天。
宋慶齡先將蕭伯納接到自己家里,然后給梅蘭芳打電話,宋慶齡說:“梅先生,你是知道的,蕭翁是全世界著名的戲劇大師,他已經(jīng)七十七歲,能來上海一次相當不容易,而且他竟然只想見到你,可以想見你在他心目中的分量?!?/p>
梅蘭芳十分感動,放下手中的工作,馬上趕到宋慶齡別墅,與蕭伯納見了面,兩人作了親切交談。梅蘭芳為了讓蕭伯納一睹中國京劇風(fēng)采,不但將自己錄制的唱片送給他,還當場為蕭伯納清唱了一段《汾河灣》。
蕭伯納微閉著眼睛,在膝蓋上打著節(jié)拍,聽得如醉如癡。
這時候廚師上來一盤素雞,聽翻譯說是雞,蕭伯納趕緊聲明:“我是素食者,終生食素,不食動物。”眾人一聽,便哄笑起來,蕭伯納不明就理。坐在他身邊的梅蘭芳趕緊解釋說:“此雞非彼雞,是素雞……”蕭伯納反問他:“雞就是雞,為什么此雞非彼雞?”
梅蘭芳想解釋中國的素食文化中的以素代葷,但是越解釋蕭伯納越不理解。宋慶齡對梅蘭芳說:“梅先生別解釋了,我向邵洵美秘書長交代過了,晚上請蕭翁到上海最著名的素菜館功德林吃飯,到時您也去,到那里,我們要看制作過程,蕭翁一看就全明白所謂素雞是怎么回事了。”
梅蘭芳點頭稱是,他接著問蕭伯納:“先生為什么不吃肉?”蕭伯納說:“我不喜歡吃,便不吃,沒有理由,也沒有什么素食主義,很簡單,就是不喜歡?!?/p>
飯后,一行人來到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會場,為蕭伯納舉辦歡迎會。梅蘭芳不是筆會會員,但是出于對蕭伯納的喜愛,他也參加了這次歡迎會,并坐在蕭伯納的左側(cè)。
趁著歡迎會尚未開始,梅蘭芳和蕭伯納又聊了起來。蕭伯納說:“我其實挺喜歡先生的京劇,不僅僅是中國的國劇京劇,中國的其他劇種我也一樣喜歡,這是東方獨有的表演形式,我想說,戲劇在舞臺上表演,就是要讓觀眾靜下心來欣賞,中國劇中的鑼鼓太吵鬧了,那分明就是噪聲,讓觀眾頭昏,并且分心走神,為什么中國劇中要有這些多余的東西?”
梅蘭芳一聽就笑了,他說:“鑼鼓在劇中出現(xiàn)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劇種都來自民間,京劇也是這樣,以往在鄉(xiāng)間曠野上演出,必先敲鑼打鼓招引觀眾前來觀劇,后來京劇雖然移至城內(nèi)劇場演出,這一鑼鼓喧天的傳統(tǒng)仍然保存了下來,這是一種沿襲的習(xí)慣?!?/p>
蕭伯納點點頭,梅蘭芳又補充說:“中國古典戲劇當中也有不喧鬧的,如昆曲就是一種。而昆曲是富貴禮儀人家的自娛自樂,所有的唱詞念白都經(jīng)過詩人精心撰寫過,很美,很優(yōu)雅,所以,它們就不會有鑼鼓那種很熱鬧的民間的東西?!?/p>
蕭伯納看著梅蘭芳,說:“先生演出舞臺劇有多少年了?”
梅蘭芳豎起三根指頭說:“三十年。”
蕭伯納大驚:“三十年了?您如此年輕,真是駐顏有術(shù)?!?/p>
梅蘭芳點點頭,他對蕭伯納景仰已久,素知愛爾蘭人重友情,他說:“我很愿與您做朋友,能成為您的朋友太榮幸了?!笔挷{緊緊握住了梅蘭芳的手。
蕭伯納登輪時,宋慶齡和邵洵美代表中國筆會給蕭伯納贈送了一套精美的京劇臉譜。梅蘭芳也將自己的一件演出服裝送給了蕭伯納,蕭伯納十分開心。
兩年后的春天,梅蘭芳來到英國倫敦進行戲劇考察,他一定要見蕭伯納,當時蕭伯納正在國外,得知他到倫敦便打來電話,讓他稍稍延遲幾天回國。梅蘭芳為了見蕭伯納一面,退掉船票在倫敦又等了十天,一直等到蕭伯納回來,兩位老朋友重新聚首。蕭伯納看到梅蘭芳仍然年輕依舊,又說:“您真是駐顏有術(shù),世界上像您這樣的人不多?!?/p>
這次重聚,蕭伯納將一套《蕭氏戲劇集》贈送給梅蘭芳,這套盒裝金邊精裝的戲劇集共十三冊,收有他的三十六個劇本,盒內(nèi)有藍絨布襯底,并有蕭翁簽名,十分珍貴,它后來成為梅蘭芳最珍貴的收藏。
杜威:美國人也同樣需要梅蘭芳
約翰·杜威是美國最有聲望的實用主義哲學(xué)家、教育家和心理學(xué)家,也是胡適的導(dǎo)師。而梅蘭芳和胡適是至交,情同手足。1919年,杜威在胡適的力邀下來到中國上海,他的本意是想游歷中國的名山大川,講演只是附帶的事。但是一進入中國就由不得他做主,昔日的學(xué)生胡適給他安排了一場又一場講演,還將他拖到自己的好友梅蘭芳家。
好朋友到來,又帶著一位世界級的哲學(xué)大師,梅蘭芳忙著讓家中廚子準備大宴。
他昨晚就接到胡適的電話,廚子早就在準備美味佳肴盛情款待這位大師。但是杜威面對一桌盛宴卻食之無味。
梅蘭芳悄聲問胡適:“看杜老師坐立不安的樣子,是不是菜肴不對胃口?”
胡適搖頭說:“不是。”
梅蘭芳說:“你怎么能肯定?”
胡適說:“我當然能肯定,我昨晚告訴他今天要來看梅蘭芳,他興奮得幾乎一夜沒睡,房間里就放著你的京劇,我知道他,他最想看、聽你的京劇,吃不吃對他來說太平常了,他無所謂?!?/p>
梅蘭芳說:“哦,你這樣說我知道了,好,我不給他清唱,我特地為他演一個專場?!?/p>
梅蘭芳當即給上海著名的天蟾舞臺的老板打電話,要借劇場給杜威演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專場。
天蟾舞臺的老板當然不會拒絕,把時間定在下午3點這個空當。
梅蘭芳和正常演出一樣仔細化好妝,穿上戲衣,他這一切全都是在杜威面前做的,杜威很驚奇,他看到了一個十足的風(fēng)度翩翩的男人如何變成一個舞臺上幽怨絕美的女伶。
接著就是真正的演出了,所有的鑼鼓京胡一應(yīng)俱全,大幕拉開,梅蘭芳這才發(fā)現(xiàn),底下遠不止杜威一個人。
胡適將他的那幫好友全叫來了。杜威看得非常認真,那是梅蘭芳最特別的一次演出。結(jié)束后杜威握著梅蘭芳的手說:“梅蘭芳是需要的!小叫天是需要的!電影明星黎明暉也是需要的!”因為這次上海之行他見到了這三個人。
當時梅蘭芳為了讓京劇走向世界,正在準備一次赴美交流,但資金問題讓他猶豫不決。胡適堅定不移地支持他,但是整個劇團赴美需要十五萬美金,這一筆巨款讓他感到為難。
杜威觀看了梅蘭芳的京劇表演之后,連連夸贊:“美,太優(yōu)美了。”
胡適趁熱打鐵說:“這么優(yōu)美的中國藝術(shù),是國粹,很可惜,你們美國人至今沒有看到。”
杜威說:“我也在想,能不能邀請梅先生到美國作一次文化交流?”
這與胡適的想法不謀而合,師生倆當下商定,用原胡適在哥倫比亞大學(xué)和杜威、張伯苓等創(chuàng)辦的“華美協(xié)進社”名義出面邀請梅蘭芳,可以免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在吃和住上杜威也表示哥倫比亞大學(xué)可以提供無償幫助,這樣可以省掉大筆開銷。
杜威回到美國后開始著手籌備,但是因為需要多方面的協(xié)調(diào),使得梅蘭芳的赴美演出一拖再拖。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終于在三年后的春天,他以“華美協(xié)進社”的名義向梅蘭芳發(fā)出邀請。梅蘭芳又貸了一筆款項,帶著二十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前往美國,其中有劇作家齊如山,演員姚玉芙、朱桂芳,琴師徐蘭沅等,胡適、熊式輝、史量才等社會名流到碼頭送行。
到美后,杜威早就做好準備,在哥倫比亞教授公會組織了一場歡迎宴會,并且親自撰寫歡迎詞。齊如山根據(jù)杜威和在美華人的意見,共同擬定了演出戲單,即《汾河灣》《青石山》《刺虎》《貴妃醉酒》《蘆花蕩》《打漁殺家》《霸王別姬》。杜威還向梅蘭芳介紹了美國風(fēng)土人情、觀眾的藝術(shù)愛好與欣賞習(xí)慣、劇院狀況等,后來梅蘭芳在美國演出獲得很大成功,這其中包含著大師杜威的心血和奉獻。
臨回國時,梅蘭芳特地趕到哥倫比亞大學(xué),向杜威表示感謝。杜威說:“不是你梅蘭芳感謝我,是我杜威應(yīng)該代表美國人民感謝你梅蘭芳,你在美國演出獲得成功,我感到由衷的高興。這表明,不但中國人需要梅蘭芳,我們美國人也同樣需要梅蘭芳!
(責(zé)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