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愛新覺羅家族聚散離合的百年往事

      2013-04-29 00:44:03金毓嶂
      名人傳記 2013年7期
      關(guān)鍵詞:大伯父曾祖父親王

      清末以來中國風云激蕩的歷史變革中,愛新覺羅家族,這個中國曾經(jīng)最顯赫的家族從皇族人家變?yōu)槠胀彝?,這個家族的主要家庭成員都經(jīng)歷了時代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他們在這種變遷中聚散離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終于在新中國成立后各自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有人問我:如果清朝沒有滅亡,你現(xiàn)在很可能就是第四代醇親王,也有可能繼承皇位當了皇上,你會不會覺得遺憾?我鄭重其事地告訴他們:生活中沒有假設(shè),而且我也根本沒有遺憾可言,我一點兒都不羨慕皇宮里那種鉤心斗角、戰(zhàn)戰(zhàn)兢兢、擔驚受怕的生活,我認為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比祖輩們的生活幸福得多……”

      金毓嶂(1942-),中國清朝皇室愛新覺羅的后裔,醇親王載灃的長孫,金友之(愛新覺羅·溥任)的長子。根據(jù)家族架設(shè)和其長子身份,金毓嶂應(yīng)為大清帝國皇帝的繼承人。按照清帝遜位時的規(guī)定條款,皇帝無兒子,應(yīng)該從其家族內(nèi)的兄弟的下一代里選繼承人。他就讀于北京地質(zhì)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青海省地礦局第二地質(zhì)隊工作。1985年調(diào)回北京崇文區(qū)環(huán)保局做技術(shù)工作。1999年開始擔任北京市政協(xié)常委,崇文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兼任北京市民族事務(wù)委員會副主任。

      我的曾祖父愛新覺羅·奕■是清道光帝的第七子、清王朝第一代醇親王(俗稱七王,現(xiàn)海淀區(qū)妙高峰保存完整的七王墳是我曾祖父的園寢),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為曾祖父奕■的第二子,我的祖父愛新覺羅·載灃是奕■的第五子、清王朝第二代醇親王、清末監(jiān)國攝政王。祖父載灃的長子溥儀為清王朝的最后一個皇帝——宣統(tǒng)。我的父親溥任是祖父載灃的第四子。醇親王一門中出現(xiàn)了兩朝天子,這在清代歷史上是唯一的特例。

      曾祖父奕讠睘

      1840年10月(道光二十年九月),我的曾祖父,第一代醇親王奕■出生,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所生,是道光帝第七子。

      道光帝旻寧共有九子,第四子奕■為咸豐帝。曾祖父早年居于宮內(nèi)“阿哥所”,在上書房讀書,四皇兄咸豐帝即位時,封他為醇郡王。

      1859年(咸豐九年),經(jīng)咸豐帝的懿貴妃(后來的慈禧太后)做主,十九歲的曾祖父奉旨與懿貴妃的胞妹葉赫那拉氏成婚,正因為具有這樣的姻親關(guān)系,在以后的政治斗爭中,曾祖父始終堅定地站在妻子的姐姐慈禧太后一方。

      同治帝即位后,曾祖父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和重用。

      同治帝去世后,因無子嗣,慈禧太后為繼續(xù)把持朝政,立曾祖父與嫡福晉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胞妹)所生次子載湉為光緒帝(載湉與同治帝載淳為堂兄弟)。之后,曾祖父得到更高的禮節(jié)優(yōu)待,賞坐杏黃轎,并特賜世襲罔替親王。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需要關(guān)系親近的強有力的皇室宗親的支持,所以,慈禧對我的曾祖父奕■予以重用,但同時,她對曾祖父也深懷戒心。

      曾祖父歷經(jīng)三朝,具有豐富的政治經(jīng)驗,他對慈禧的為人甚為了解,在面對慈禧太后給予的權(quán)利與恩寵時表現(xiàn)得極為小心謹慎,遇事退讓,處處迎合慈禧。

      但當他得知載湉被立為皇帝時,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對兒子當上皇帝,他不但沒有覺得是福,遇事反而更加如履薄冰。

      光緒帝即位那年,他主動請求辭去擔任的朝廷要職,之后只承擔在毓慶宮照料皇帝讀書及光緒十二年督辦海軍事務(wù),并盡心竭力為慈禧太后修建了頤和園。

      正是因為曾祖父采取了退讓隱忍的策略,在清末復(fù)雜的政治格局中,他終其一生,恩榮不衰。1891年1月1日,我的曾祖父醇親王奕■病逝,享年五十一歲,謚曰“賢”,追封醇賢親王。

      曾祖父共有四位福晉,嫡福晉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胞妹)生四子一女,除次子光緒帝載湉?fù)猓溆嘧优缲?。第一?cè)福晉顏札氏無子女,早故。第二側(cè)福晉劉佳氏生三子一女:長子載灃(后來的監(jiān)國攝政王,宣統(tǒng)帝溥儀之父),次子載洵,三子載濤,一女早夭。第三側(cè)福晉李佳氏生一女。

      曾祖父曾經(jīng)在自身政治生活中為兒孫總結(jié)了一套處世存生的哲學,并親筆手書為治家格言,懸掛在墻上,要求子孫背誦熟記、身體力行。

      治家格言全文為:“財也大,產(chǎn)也大,后來兒孫禍也大。借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財也小,產(chǎn)也小,后來兒孫禍也小。借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微產(chǎn)業(yè)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這樣的家訓,在清朝其他王公大臣家是不多見的,這也是祖輩們留給我們子孫后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祖父載灃

      1883年2月12日,我祖父愛新覺羅·載灃出生于北京宣武門內(nèi)太平湖醇賢親王府清蔭齋西廂房。其生母是曾祖父奕■的第二側(cè)福晉劉佳氏。祖父一歲被封輔國公,六歲晉封為鎮(zhèn)國公。

      1891年1月,曾祖父奕■病故,七歲的祖父承襲醇親王爵位。1894年(光緒二十年),祖父全家自太平湖醇賢親王府移居什剎海后海北河沿新修的醇親王府。

      由于曾祖父奕■的關(guān)系,祖父很早就步入政壇,位列朝班。

      1900年,義和團運動席卷京津大地,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

      清廷與八國聯(lián)軍議和后,因涉及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一案,德國要求清廷派親王做專使到德國“謝罪”。

      1901年,清廷派醇親王、我的祖父載灃為欽差頭等專使大臣出使德國,是年,祖父十八歲。

      對于專使一行到德國“謝罪”,德國本打算要求參隨人員見德皇行跪拜禮,這在清朝的對外交往中沒有先例,是難以接受的。祖父一行到達德國后,就面見德皇的禮節(jié)進行了多方交涉和斡旋,最終使德皇放棄了這一要求。

      祖父順利地完成了外交使命,維護了國家尊嚴,使國人深受鼓舞,并使德方對其頗為贊許,也贏得了德方的尊重,受到很好的款待。德國之行使祖父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眼界,認識到了世界各國飛速發(fā)展形勢下清廷的沒落,也深刻體會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含義。

      祖父深受其父奕■的影響,他為人謙和,做事謹慎,老成持重。他在官場多年,看慣了權(quán)力背后錯綜復(fù)雜的斗爭,對政治、權(quán)力一向淡漠,沒有政治野心。長子溥儀被推上皇位之時他再三推辭。

      1908年,祖父奉慈禧太后遺命為監(jiān)國攝政王入朝理政。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政治形勢極其復(fù)雜,主張動用武力抵制革命的王公親貴大有人在,在是戰(zhàn)是和、決定清廷前途的多次御前會議上,祖父要么缺席會議,要么一言不發(fā),沒有主張武裝抵抗革命,后來干脆辭職歸藩回到家中,輕松地對家人說:“從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至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祖父就是這樣一個很實際的人,他頭腦清醒,忍讓謙和,承認現(xiàn)實,承認失敗。這在當時是一個超越自我的過程,如果一個人能平靜地做到這一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清帝退位后,祖父在醇親王府中過著平靜的生活,他安于現(xiàn)狀,不留戀過去高官顯貴的生活,不逆歷史潮流而動。當端康太妃、他的嫡福晉瓜爾佳氏及許多前清舊臣從事復(fù)辟活動時,他置身事外,并未參與。

      日本人利用他的兒子溥儀到東北建立偽滿洲國,他非常反對,并再三拒絕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誘,堅持不參與偽滿洲國的公事,不到偽滿洲國任職,只是短時間以父親的身份去東北看望過溥儀幾次。除在天津租界住過幾年外,他長期居住在北京,直到去世。

      這就是作為歷史人物的我的祖父載灃。在我的記憶中,祖父更是一個智慧、簡樸、慈祥、疼愛子女的居家老者。

      祖父精通滿文,曾經(jīng)用滿文和漢文記日記。祖父的日記有很多本,我少年時常常見到祖父的三本日記散放在家中抽屜里,其中一本叫《公私瑣記》,用漢字和滿文記錄,凡祖父不愿意他人看到的內(nèi)容便用滿文記錄。記錄的內(nèi)容很簡單,比如“今日見某某”,通常只錄一句話,內(nèi)容和用語都非常簡潔精練。這些日記后來捐獻給了國家。

      祖父對自然科學非常感興趣,喜歡天文、地理、繪圖等,醇親王府里就有一個他向別的王公借來安放在府里的日晷。當夏夜乘涼的時候,祖父常指著浩渺的天空教孩子們認識天上的星座。不少人認為,如果不是出生于那樣的時代和那樣的家庭,祖父可以成為一個自然科學家。

      祖父喜歡看書,每天大部分時間在書房度過,祖父看書之余寫下了“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一聯(lián),表達了他的淡泊之志。

      由于民國時期我家長期無人在外做事,沒有其他收入,家計主要依賴祖上的積蓄維持,天長日久,我家的生活水平逐漸下降,祖父也安于這種日漸貧困的生活,吃穿用度很簡樸。

      祖父共有兩位福晉,嫡福晉瓜爾佳氏生二男三女:溥儀、溥杰、韞媖、韞龢、韞穎;另一位福晉鄧佳氏生二男四女:溥倛(三歲殤)、溥任、韞嫻、韞馨、韞娛、韞歡。

      在我的記憶中,每天早晚,父母請安時都要把我抱到祖父的跟前,他有時抱我坐在他的膝上,和我說一些我聽不懂的話,我并不知道他說了些什么,只感受到眼前這個老人對我有著濃濃的愛意。

      當年,除了我們一家和沒有出嫁的姑姑們,在醇親王府居住的還有四姑、五姑等家人。

      新中國即將成立前,祖父讓女兒們從王府的其他院落搬到王府花園和他一起居住。祖父可能是寂寞,所以特別喜歡孩子們在他跟前玩。

      祖父思想開明,接受新生事物快。民國時他較早地剪掉了辮子,不穿長袍馬褂,改穿新式服裝。新中國剛成立,祖父就廢除了王府里沿襲多年的請安制,他告訴家人“以后不用請安了,互相之間叫同志吧”。我們以后真的不用請安了,但稱呼卻沒有改變,我們和家人之間并沒有就此稱“同志”,祖父還叫爺爺,父親還叫爸爸,母親還叫奶奶。

      祖父有其思想開明的一面,但同時,祖父也有為人刻板、墨守陳規(guī)的一面,比如七祖父載濤到家中拜訪,如果提前沒有約好,即便是親弟弟,到中午12點也要請他回去,不留吃飯。

      雖說祖父在別的方面比較開明,但他諱疾忌醫(yī),始終不相信西醫(yī),甚至有時中醫(yī)也不相信,不愿意看病吃藥。他相信命運,認為人的生死都由天注定,他信奉“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信條。

      1951年2月3日,祖父在利薄營的家中去世,終年六十八歲。

      祖父的喪事由父親操辦,當時天氣特別冷,那時我不到八歲,對祖父的葬禮記憶不是很深刻,只知道祖父去世了,并不知道死亡的真正含義,在以后的生活中才慢慢知道,祖父去世了,就是我再也見不到那個疼愛我們的慈祥老人了……

      直到祖父去世,他都惦記著溥儀、溥杰兩個兒子,那時,溥儀、溥杰正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改造。

      大伯父溥儀

      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是祖父載灃的長子,我父親的大哥,我的大伯父。

      1906年2月7日(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大伯父出生于北京什剎海后海北河沿的醇親王府,其母瓜爾佳氏,榮祿之女。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年僅三歲的大伯父承慈禧太后懿旨入宮登基,自此,作為清朝末代皇帝的大伯父開始了他極為不平靜的人生。

      我對大伯父的記憶始于他特赦回京之后。

      1959年12月,他從撫順坐火車回北京,我父親、五姑等人去火車站接他,他穿著一身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發(fā)的棉襖棉褲下了火車。

      那年我十六歲,正在上高中,父母告訴我家中有客人到,讓我們放學后在家里等著。

      那天大伯父來我家的情形,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大伯父,覺得他傻乎乎的,感覺挺新鮮。他個兒挺高挺瘦,跟見面的每個人包括小孩都握手,握手時感到他的手很有力量,仿佛是個很有生命力的人,沒想到幾年之后他就去世了。

      記得那天家里來了不少客人,有很多長輩在場。吃的東西也很豐盛,有鴨子、胡蘿卜、菠菜豆腐湯、玉米面和白面混合蒸的絲糕等,擺了大小兩張圓桌,長輩坐大桌,晚輩坐小桌。當時處于困難時期,所有出席的人每人都自帶了二兩糧票。

      大伯父初回北京時住在位于前井胡同六號的五姑家。

      1959年12月9日,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廠橋派出所戶籍辦公室辦理戶口登記手續(xù),將自己的戶口報入前井胡同六號五姑家。在文化程度登記欄他填寫的是私塾十一年,籍貫和出生地填寫的是北京,在婚姻狀況欄填寫的是離婚。他說:“我的妻子死的死,離的離,最后一個妻子是離婚的,我就填離婚吧?!?/p>

      后來,大伯父住在全國政協(xié)的宿舍,其間常常到兄弟姐妹家走動。由于長期改造形成的習慣,他不管和誰見面都說:“我有罪,我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見到我們孩子也這樣說,時間長了就不說了。

      特赦回京的大伯父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由于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他的生活經(jīng)驗極其缺乏,尤其不認識路。他常常迷路,在親戚中逐漸形成了他去誰家就由誰負責把他一路護送回家的慣例。

      他經(jīng)常到我家來,我是家中最大的孩子,所以每次回去都是我送他。

      我和他一起坐十三路公共汽車,一直把他送到全國政協(xié)他的住地后自己再原路坐車回家。

      一般情況下,送完大伯父我就直接回家了,有幾次,他一再挽留我吃飯,在他的盛情邀請下,我和他一起在全國政協(xié)的公共食堂和小食堂吃過兩次飯。當時他還是單身,沒有成家,那個時候,我感覺他和我這個晚輩一起用餐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高興的,要是在清朝,這種平等用餐的場景是很難想象的。

      有一次,大伯父上四姑家,順便到鼓樓附近的百貨商場買東西,因為大伯父不認識路,表姐趙麗瑛便陪他一起去。

      大伯父到商場選好了東西,付款時卻不知道自己的布票放在哪里了,當時買紡織品除了交錢還需要交布票,他只記得將布票帶在身邊了,卻不記得具體放在了什么地方。他在柜臺前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兜,把兜里的東西全翻出來擺在柜臺上找,也沒有找到要找的布票,最終他沒有買到想買的東西。

      每次大伯父到我家來,主要和我父親交談,我們小孩子都要過去和他打一下招呼,他對我們很和善。他來我家,母親會特別加做幾個菜,出于這份改善生活的私心,我們都很喜歡他到家里來,這樣我們也可以跟著美餐一頓了。而他,每次離開前都會說:“真是酒足飯飽??!”很滿意。

      大伯父再婚后,我送他回去經(jīng)常能見到他的妻子李淑賢(我們稱她大娘),結(jié)婚后,她和大伯父兩人也一起來過我家?guī)状巍R驗橛辛俗约旱募?,以后大伯父到兄弟姐妹家的次?shù)逐漸減少了。

      由于大伯父前半生始終生活在特定的小環(huán)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他和社會幾乎沒有接觸或者接觸很少,對社會上發(fā)生的很多事情不理解,回到北京之后,他的一些行為和方式總是顯得很特別,與眾不同。

      比如他排隊等候公共汽車時,公共汽車進站了,為了禮讓,他把所有等車的人以及售票員都讓上了車,自己站在最后,售票員以為他不上車便讓車開走了,結(jié)果車開走了他還在原地。

      他看到有人拿著笤帚掃大街,認為應(yīng)該維護道路環(huán)境衛(wèi)生,就幫助他們掃地,從熟悉的地方開始掃出去,等掃完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到了一個不認識的地方,迷失了回家的方向,他掃地把自己給掃丟了。

      他出門還常把錢包隨手落在別處,還經(jīng)常穿錯衣服。他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時,有一次去“紅都”定制西裝,試穿襯衫時把有扣子的那面穿在了后面。

      他對新生活、新社會懷著極大的熱情,但因為缺乏生活常識,鬧了不少笑話。在他眼里,很多平常的事情對他都是頭一次,正是在這些以前他從來不曾做過甚至不曾想過的很多“頭一次”的實踐中,他逐漸和新生活、新社會融合。

      他認真對待國家分配給他的工作。剛回到北京時,他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學習、勞動,在技術(shù)員的指導下,他親手種植花草。之后,他成為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專員,做了一名文史工作者,主要鑒別處理文史資料以及寫作《我的前半生》一書。他努力工作,為自己能夠做一些有益于國家、有益于人民的事而自豪。國家給予大伯父的待遇也很好,他的工資很高,剛特赦回京時月薪約一百元,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后,月薪約二百元,這在當時是很高的收入。

      1967年10月17日,大伯父因患腎癌醫(yī)治無效去世,終年六十一歲。

      最初,他的遺體火化后放置在老山骨灰堂,1980年5月,國家為他和其他人一起補開了追悼會。追悼會后,他的骨灰改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后來,大娘李淑賢將其移出遷至清西陵的一個陵園中。

      在我看來,大伯父的一生極具悲劇性。孩童時期,他身不由己地被慈禧太后指定為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的小皇帝,雖然在故宮的生活還算平靜,但過早地失去了父疼母愛,孤獨地成長,并經(jīng)歷了從登基到退位的大起大落。

      他十八歲被驅(qū)逐出故宮。那時的舊中國,國內(nèi)外形勢云譎波詭,他經(jīng)常被各方勢力包圍利用,身邊齊聚各色人等,這些人心懷不同目的,打著各自算盤,現(xiàn)實社會的復(fù)雜與勢利,使他難以分清好人和壞人,不能明辨真?zhèn)魏褪欠?。他在居心不良之人的唆使下,一心?fù)辟大清,投靠日本人,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偽滿洲國,這是他一生所犯的最大錯誤,這一點他應(yīng)該負責。他可以不對三四歲在皇宮的歷史負責,但要對成年后投敵復(fù)辟分裂國家的行為負責。

      吉林長春的偽皇宮,貌似奢華,但居住在里面的人是不會幸福的,大伯父每天生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過著忐忑不安、狐疑猜忌的生活,遠不如一個平常百姓生活自由,他無可奈何地做著傀儡皇帝,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極其痛苦。而且他在當偽滿皇帝期間,做了很多對不起國家、民族和人民的事情,他對這些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已表達了深深的懺悔。

      大伯父的悲劇是時代和他個人的悲劇,這一悲劇很值得人們總結(jié)和警醒。

      二伯父溥杰

      愛新覺羅·溥杰是祖父載灃的次子,我父親的二哥,我的二伯父。

      二伯父溥杰是宣統(tǒng)帝溥儀的胞弟,1907年4月16日,二伯父出生于北京什剎海后海北河沿的醇親王府,母親瓜爾佳氏。二伯父十五歲進毓慶宮伴大伯父溥儀讀書,從此,他的命運與大伯父的命運緊密相連。

      1929年至1935年,二伯父到日本留學,學習軍事,畢業(yè)后在偽滿政府任軍官,專門保衛(wèi)“滿洲帝國”皇帝溥儀。

      1937年,經(jīng)日本關(guān)東軍策劃安排,二伯父與日本皇族親戚嵯峨浩締結(jié)政治婚姻,但這一政治婚姻卻傳為佳話,婚后兩人感情和睦,歷盡磨難,相依相伴,育有女兒慧生和嫮生。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偽滿洲國滅亡。二伯父與我大伯父逃往日本,途中被蘇聯(lián)軍隊俘虜,1950年由蘇聯(lián)遣返回國,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60年獲特赦回到北京。其間長女慧生在日本伊豆島的天城山自殺。

      獲釋后二伯父與妻子在北京重逢團聚,1994年在北京逝世。

      二伯父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理事,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民族事務(w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專員。

      二伯父個子不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瘦小,八十多歲時體重只有八十多斤。我和二伯父接觸較多,在我調(diào)回北京之前,只要回京,我就去看望他。

      1985年我調(diào)回北京后,我們接觸就更多了。二伯父擅長書法,自幼受到嚴格的書法基礎(chǔ)訓練,工行書,初學歐陽詢、虞世南,后受其業(yè)師趙世駿影響而自成一體,所作雋秀爽健。

      二伯父獨立生活能力很強,很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儀表整潔,不管在家里還是外出,每天洗漱都要用四十多分鐘。

      每次外出住旅館,他總是早早起來,提前做好準備,以免因自己洗漱太久耽誤大家的時間。

      二伯父夫婦團聚后一直居住在護國寺五十二號。護國寺五十二號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是祖父載灃購買的產(chǎn)業(yè),分家時分給二伯父,那時他還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改造。

      二伯父家的家務(wù)不用他和二大娘嵯峨浩親自料理,國家安排了一個照顧他們生活的保姆,另有我們家族中的一人做他的生活秘書。“文革”期間,周總理曾經(jīng)給二伯父夫婦特批了日本護照,讓其可以自由回日本,但他們始終居住在中國。

      “文革”結(jié)束后,二伯父夫婦多次回日本省親,看望親戚朋友,并為增進中日兩國的友誼做出了努力。日本親友也多次來中國看望他們。

      1987年初,二大娘的身體狀況惡化,長期在北京友誼醫(yī)院外賓病房住院治療。二伯父當時正在參加全國人大的常委會會議,工作很繁忙,但他仍堅持自己在醫(yī)院陪護妻子。

      在二大娘病重后期,尿毒癥病情非常嚴重,住院天天做透析,最后,全身功能衰竭,醫(yī)治無效,于1987年6月20日去世,終年七十三歲。

      1987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第四版刊登了二大娘嵯峨浩逝世的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溥杰的夫人愛新覺羅·浩女士,因病于1987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

      二大娘的去世使二伯父悲痛欲絕,給他帶來巨大打擊。由于長時間在醫(yī)院陪護二大娘,體力不支加上極度悲痛,二大娘去世不久,他也不得不住院觀察、休養(yǎng),我們這些子侄輪班在醫(yī)院照顧護理他。

      二大娘嵯峨浩和二伯父溥杰忠貞不渝的真摯情感使我們非常感動,他們最初身不由己聽從日本關(guān)東軍安排結(jié)成政治婚姻,通過相處、相知,發(fā)展成為出自內(nèi)心的愛慕與真情,成為患難與共的恩愛夫妻,歷經(jīng)人生無數(shù)風雨坎坷,白頭偕老,用幾十年癡心不改的相濡以沫成就了一段跨越國家、跨越民族、跨越時間、跨越空間的人間愛情佳話。有記者問二伯父和妻子嵯峨浩是如何在一起生活的,二伯父回答了四個字:“相依為命?!?/p>

      1993年至1994年,二伯父身患前列腺癌等多種疾病,一直在協(xié)和醫(yī)院住院,病情時好時壞。那時,二大娘去世已經(jīng)六年,他的二女兒生活在日本,身邊沒有其他子女,這期間,我們家族里很多人在醫(yī)院看護他。

      二伯父去世后,我遵照他的遺囑把他的一半骨灰撒在北京西山上,另一半骨灰安放在日本的愛新覺羅社,和他的妻子及長女長眠在一起。遵照他的遺愿,護國寺五十二號捐獻給了全國政協(xié),后來成為全國政協(xié)一個部門的辦公用房。

      我的父親溥任

      我的父親愛新覺羅·溥任,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21日出生于北京什剎海后海北河沿的醇親王府,是祖父載灃的四子,溥儀、溥杰的胞弟。母親鄧佳氏。

      在我眼中,父親是個任勞任怨、勤勞樸實的人,他崇尚勞動,討厭好逸惡勞。

      記得我小時候,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不勞動者不得食”,還教育我們:“上學要聽老師的話,將來學有所成,能夠有所作為,才能掙錢養(yǎng)活自己?!?/p>

      他出生于帝王家,曾經(jīng)有過一呼百應(yīng)、錦衣玉食的優(yōu)裕生活,但從他的言談話語中從沒流露過對那種生活的留戀。

      1947年,為避免國民黨軍警特機關(guān)強占王府房舍,在祖父載灃的支持下,我父親利用王府的空房,在家里創(chuàng)辦了北京私立競業(yè)小學,既當校長又當老師,開始自食其力的生活。那年父親二十九歲,是位年輕的校長。

      新中國成立后,父親連房產(chǎn)帶學校一并捐給了國家。之后父親不再擔任校長,調(diào)到其他學校當老師,他默默耕耘在教育戰(zhàn)線上三十多年,桃李滿天下,為祖國培養(yǎng)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父親從一個封建王朝的阿哥轉(zhuǎn)變成了新社會一名普通勞動者——人民教師,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父親兄弟三人中,他與溥儀、溥杰兩個哥哥經(jīng)歷不同,他自小在祖父身邊,不管是在北京醇親王府的家中,還是客居天津,抑或是日偽時期跟隨祖父到東北探望大哥、二哥,他一直與祖父相從相隨,沒有離開過祖父。他就這樣一直守在祖父身邊,直到1951年祖父去世。

      1988年,父親從廠橋小學退休,年近七十,退休時是廠橋小學的高級教師。父親一生教書育人,培養(yǎng)出了很多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是父親莫大的成就。

      歷史的選擇讓父親留在了醇親王府,他一生平淡、坎坷,但不平庸。他一心一意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社會主義,周恩來總理四次接見愛新覺羅家族,我的父母都受到了接見。

      父親鼓勵子女積極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投身社會主義的各項建設(shè)事業(yè),在他的子女及家人中,我大弟夫婦、我的愛人、我大妹和小妹夫共五人是中國共產(chǎn)黨員。

      現(xiàn)在,父親已年逾九旬,他血壓、心臟都很正常,除年老聽力下降,反應(yīng)遲鈍,有些糊涂外,沒有其他疾病,平時生活尚能自理。

      現(xiàn)在,我感覺父親真的老了,我希望就這樣一直和父親在一起,希望父親就這樣健健康康地安享晚年。

      (責任編輯/陳思)

      猜你喜歡
      大伯父曾祖父親王
      阿爾貝二世親王:摩納哥的招牌
      時代郵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0
      英菲利普親王為車禍傷人道歉
      我的曾祖父
      創(chuàng)作(2018年3期)2018-11-13 01:19:49
      裝傻的曾祖父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38
      黑暗之光
      雨花(2016年13期)2016-12-07 05:35:00
      黑暗之光
      雨花(2016年7期)2016-07-11 09:30:34
      如果你有一名窮親戚
      中外文摘(2016年11期)2016-06-14 01:45:59
      聯(lián)墨雙馨七
      對聯(lián)(2016年5期)2016-05-30 11:04:29
      如果你有一名窮親戚
      讀者(2015年20期)2015-05-14 11:41:09
      大伯父的黃昏戀
      老年世界(2011年2期)2011-04-06 10:04:00
      上虞市| 北碚区| 寻甸| 新营市| 珲春市| 荥经县| 阿荣旗| 百色市| 平定县| 永福县| 本溪| 新乐市| 福鼎市| 合江县| 酒泉市| 山西省| 嘉兴市| 马尔康县| 榆中县| 庆城县| 安顺市| 雷山县| 雅安市| 凤阳县| 广丰县| 普安县| 内黄县| 石狮市| 江山市| 都安| 台东县| 河西区| 黔南| 晋宁县| 万全县| 合作市| 新野县| 岢岚县| 治多县| 河源市| 肇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