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
摘 要:在“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直面課堂中的錯誤,樹立資源意識,因勢利導、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讓錯誤成就精彩課堂,讓錯誤促進學生發(fā)展。
關鍵詞:錯誤;資源;因勢利導;合理利用
追求滴水不漏、難容錯誤的傳統(tǒng)課堂,讓我們只能仰視,感受更多的是無奈。新課改下的今天,我們不妨以一顆平常之心來重新審視課堂,把它視作師生逐步認識錯誤,利用錯誤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的空間,使課堂中的錯誤成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
一、允許出錯,優(yōu)化評價
“錯誤”與“正確”本來就是相對而言的。對學生而言,學習就是從問題開始的,更是從錯誤開始的,允許學生出錯,是對學生的真正尊重和愛護,要做到這些,我們首先就要從優(yōu)化對學生的評價做起。
一位美國老師讓學生畫理想蘋果,并把作品掛在黑板上展示評比。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按照生活中蘋果的本來面目精心創(chuàng)作,可有一位同學居然畫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東西。老師先是很驚喜地贊揚該同學的作品很有個性,接著請他談談自己的想法。“我們家經(jīng)常買蘋果,但那些圓圓的家伙老是要從茶幾上滾下來,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撿,太麻煩了,要是有方蘋果……”“很好,還有沒有別的理由呢?”“方蘋果比圓蘋果削起來方便多了!”“說得太好了,還有呢?”“圓蘋果裝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蘋果,箱子可以裝得更多!”“好極了,你的設想很有創(chuàng)意,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蘋果來,到時候我們一定來為你慶賀!”
就現(xiàn)實生活來看,“方蘋果”顯然是個“怪胎”,但經(jīng)過老師“有個性!”“太好了!”等優(yōu)化課堂教學評價的“妥善處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不斷地被激發(fā)出來,它終于成了最理想的“幸運兒”??梢姴惠p易否定,寬容、理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用鼓勵的語言評判,師生間就會有認識上的溝通,心靈的對話,學生就會毫無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創(chuàng)新思維就可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將錯就錯,因勢利導
對于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不要急著解釋、下定論,可以把錯誤拋還給學生,將錯就錯,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引導他們從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錯誤,給他們一些研究爭論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讓學生在爭論中分析、反駁,在爭論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
教學《李廣射虎》(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一文時,我讓學生自讀古詩,并對照課文理解古詩的意思,在反饋交流時,一生說:“老師,我認為把‘平明尋白羽改為‘平為尋老虎更合適一些?!蔽蚁胧鲁鲇幸颍谑菍δ俏粚W生說:“說說你的理由。”“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話說‘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李廣的隨從便去射虎的現(xiàn)場尋找獵物。其中的獵物不就是老虎嗎?而沒有說是去找白羽箭呀!所以我認為‘平明尋白羽應改為‘平明尋老虎”。這時有幾位同學也隨聲附和。于是我將錯就錯,因勢利導:“說得有理!你們不妨把‘白羽換成‘老虎讀一讀,看看行不行?”于是生朗讀起來:“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老虎,沒在石棱中?!?/p>
生: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觀點。平明尋“白羽”,不能改為平明尋“老虎”。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詩的最后一句是:沒在石棱中。如果把“白羽”改為“老虎”,就變成了“老虎”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這就不通了。
生:我也認為不能改。因為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有這樣一句話“猛然間,李廣發(fā)現(xiàn)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從這一句話可以知道,當時只是懷疑,還不能肯定就是一只老虎,再加上月色朦朧,那支箭不一定就射中老虎,就算射中了,老虎也不一定立即就死去。
……
在上述案例中,我捕捉到了學生錯誤信息中豐富的內涵,故意將錯就錯,然后再來個峰回路轉,有效地激起了全體學生的探究熱情。因此將錯就錯,放手讓學生發(fā)言、各抒己見、相互促進,既可促進資源共享、啟迪反思、思維碰撞、提高認知水平,又能增強口頭表達能力,塑造大膽展現(xiàn)自我價值的健康心理品質,真正達到“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成靈光”的境況。
三、巧用錯誤,拓展延伸
在“識錯”與“糾錯”的過程中,巧妙地設計相關的拓展延伸訓練,將師生的生活經(jīng)驗融進課堂中來,加強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不但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而且往往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
珍視并合理開發(fā)日常教學中的錯誤資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學內容,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讓“死”的知識活起來,讓“靜”的課堂“動”起來,變單純的“傳遞”與“接受”為積極主動的“發(fā)現(xiàn)”和“建構”,從而達到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的目的。在師生不斷的“識錯”“思錯”和“糾錯”過程中,新的問題不斷被發(fā)現(xiàn),新的資源不斷地生成,這對教育視野的拓展、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師生創(chuàng)造性智慧的激發(fā)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真可謂是“一錯多
得”呀!
參考文獻: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01.
(作者單位 宿遷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