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續(xù)如
摘要:作文的評改,傳統(tǒng)的做法是教師評,教師改,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點。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完任務的不良習慣,大大降低了作文的興趣。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教師費力不少,而收效甚微。教師應放權給學生,讓學生參與評改,在評改過程,對學生自身也是促進,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從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關鍵詞:作文評改 新課改 學生主體 內容 表達方式
葉圣陶先生說過:“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蟲小技,其實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確,更完美。想對了,寫對了,才可以一字不易”這話講得十分透徹。前面講作文評改主要三項,即文章的內容、表達方式、結構,基本都是“想”的問題,其實詞語的運用是否恰當,主要也是“想”的問題。要修改“思想”,靠教師顯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學生自己。因為教師的影響是外因,而內因學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所以葉圣陶先生主張“作成文篇之后,要放在那里,反復看幾遍,有不妥之處就自己改,就是改正不妥當的意思和不正確的語句?!碑斎?,這并不是說教師對學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還是要“多啟發(fā),多指點”。但動筆改的,應當是學生自己。
一、學生評改作文的重要意義
(一)學生評改作文是語文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只能按教師喜好和意愿來進行作文,而學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評改中,教師費神地精心評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而學生卻是只看評語,不看內容;只完成任務,不提高認識。這種模式下,學生沒有作文興趣和主動性,只能消極地被動地接受來自教師的思維定勢,毫無創(chuàng)新自主能力。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現代教育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協同活動的過程,現代教育應把發(fā)揮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作為一項核心目標,在學校教育中應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樣,它應遵循現代教學規(guī)律,體現現代教育思想,把學生當作自身生活、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作文評改的權利應該還給學生。寫作的這些自身特點說明,寫作是個體的言語行為,所表達的也是學生個體對事物的獨有認識。因此,作文評改也是學生個體對自己獨特感受的一種再認識,學生也是最具有權利的作文評改者,而教師的作用只是教給學生作文評改的方法。
(二)學生評改作文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要求
教育中,學生作文評改只能接受來自教師的意愿,按老師的意想做出評改,而學生本人的意圖和意愿則很少去考慮。主體教育思想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每個人自己的感受和意志,這些感受和意志只能是自己的,別人是無法代替的。在作文評改中只有學生自己最清楚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和思想,通過作文評改,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從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學生評改作文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
每個懂得寫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說明了這一點。說有一個青年文學愛好者想成為一個作家,就寫了一篇文章寄給當時著名的一個作家給他修改指點。這位作家看后沒有修改,而是讓他重寫再寄來。這樣修改了二十多次,作家終于說可以投稿了。這位青年投稿后果然被采用。
對學生的作文也是同樣的,“改”文章的主體也應該是學生。葉圣陶先生明確指出:“‘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學要看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里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課程有這樣的要求,“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闭Z文教學要達到的這樣的目的,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應該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而作文評改就是寫作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清自己思想的一個過程。
二、怎樣指導學生評改作文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內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學生評改一篇作文,也要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考慮。不僅看其內容,看其形式,還要著眼于其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具體地說,作文評改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文章內容方面,主要看主題(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恰當一篇習作,中心一旦確定之后,就要看習作是不是圍繞中心選材。評改作文首先應著眼于內容,內容立不住腳,形式上再改也沒有什么意義。
第二,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是否符合文體要求,這個問題既是形式問題,也是內容問題。表達中心確定之后,表達方式就要為中心服務,什么地方記敘,什么地方議論都要恰當。同時,中心確定之后,就要采用恰當的文體進行表達。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層次是否清楚,詳略是否得當,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是否恰當。在學生的作文中,無論是水平較高的學生,還是水平較差的學生,在作文的結構上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材料安排的順序,材料的詳略,材料的內在關系與表達這種關系的語言形式上。
第四,語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順,合理,句與句之間是否連貫譴詞造句是否準確、恰當。書寫是否正確,修辭是否形象貼切。在學生作文上,不少學生基礎差,錯別字較多,用詞不當,句子不通順等語言毛病比較普遍。
第五,在形式方面還有標點是否正確,書寫、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規(guī)定。學生評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說有就有,需要一個培養(yǎng)、訓練的過程。在作文評改之前,要讓學生明確評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訓練,教師總要按訓練計劃提出訓練要求。指導、評改都要以此為根據。如《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四冊》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就有不同的側重點。這里所說“讓學生明確評什么,改什么”,并不僅指教師要提出要求。提出要求是必要的,惟其如此,學生才能把評和改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在某一面。
一般說來,評改文章,首先要著眼全局;全局的問題評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問題評改完以后,還應從頭到尾再讀一遍。從全局出發(fā),看一看評改的是否恰當?;旧蠜]什么問題,才算定局。具體地說,作文評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內容與形式是否統(tǒng)一;第二步要從字、詞、句、修辭、標點、書寫、行款格式等方面評改;第三步通改??丛u改是否得體。
學生自己評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個訓練的過程,因而,作文評改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在訓練中,教師可布置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進行片段訓練,然后讓學生進行評改練習。這樣,從片斷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學生評改的作文能力就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