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梁 馮超穎 薛東 馮凱平 牛潔
【摘 要】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嘗試“三能”(能說、能做、能合做)教學模式。該模式融合了多種當代流行教學思想,結合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課程的特點和當前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具有可操作性。綜合和整理該模式的設計、實踐過程,并給出詳實的案例和數據分析,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三能” 教學模式 計算機應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C-0140-04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表現在主動地“說”、主動地“做”、以及主動地與同學“合做”。通過“說”“做”“合做”,可以清晰思路、深化情感、明確重點、化解難點,通過“合做”進而深化“合作”。實踐證明,“三能”教學法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和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變“要我學”為“我想學”。
一、基于“三能”模式的教學設計
(一)組建團隊,準備合作
開課初期,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查看相關先行課程的學習情況,掌握其個體差異。然后由學生自愿結合組隊,參照學生知識基礎、認知能力、興趣、性別等特征,請班委成員協助進行宏觀調控,組建合理的學習團隊。最后完成合作學習小組基本情況表(表1)。
本教學團隊共在五個教學班進行教學實踐,分別是2007級信息管理、2008級信息管理、2008級電子商務、2008級多媒體技術、2008級網絡管理。每個班都組織四個團隊,每個團隊內部劃分兩個小組。
(二)鼓勵“互助合作”,公布評價量規(guī)
號召各團隊建立或認同一個或幾個共同的學習目標。鼓勵各成員主動分享對某個問題的見解,如存在的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案等。各團隊成員要努力去理解并回答他人提出的問題、見解以及解決方案,每個成員都要鼓勵他人發(fā)言,鼓勵他們?yōu)閳F隊作出貢獻。
對合作學習的評價是推動團隊合作的一股重要力量,教學團隊嘗試制定了以下評價表,采用量規(guī)的方法對各合作團隊進行評價。在團隊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各小組對照評價表開展學習活動。期末結束時,使用表2“合作學習小組評價表”對所在團隊進行評價;使用表3“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評表”對所在小組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自我評價則分為五個方面進行,分別是表4“尊重他人”、表5“交流技巧”、表6“責任完成”、表7“自我認知”、表8“知識獲取”。在這些評價量規(guī)中充分融入“能說、能做、能合做”素質的考查。以上各種評價加上平時的考勤構成各團隊成員的平時成績。為了體現“抓過程得結果”的教學理念,建議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70%。
(三)利用島型試驗臺,設計協作環(huán)境
為了配合本次教學嘗試,本教學團隊把課程安排在網絡實訓室。本實訓室采用完全開放的構建模式,所有布線和施工采用透明方式,學生能夠“看得到”;所有實驗設備均裸露,學生能夠“摸得著”;試驗臺布局采用島型方式,各實驗小組既可獨立開展實驗,也可將所有實驗組設備在統(tǒng)一的實驗室管理平臺控制下組合成大型、復雜的協作網絡環(huán)境。
二、基于“三能”模式的教學設計應用案例
本教學團隊所教的五個教學班,共有兩個專業(yè)課程,即網絡硬件設備的配置與管理和計算機網絡基礎。其中網絡硬件設備的配置與管理由過去理論課與實踐課分開講授,轉變?yōu)槔碚搶嵺`一體化教學,即為“獨立實踐課”。這種教學形式更能體現“三能”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這里主要以該課程的應用案例進行分析。
(一)教材與教學內容
網絡硬件設備的配置與管理課程教材以神州數碼內部認證培訓教材《路由型與交換型互聯網基礎實驗指導》為藍本,共安排交換實驗、路由實驗、無線實驗、安全相關實驗和綜合實驗五十余個。這里選取第二章路由實驗:使用路由器連通企業(yè)內網與外網。本實驗的應用環(huán)境是“企業(yè)網絡中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網絡設備”,要求設備之間協同工作,它們的參數如何取決于與其連接的設備如何配置,其配置要符合公司網絡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安排。本實驗通過最少的設備模擬真實企業(yè)環(huán)境中路由和交換技術的結合使用,通過本實驗的環(huán)境可延伸設計并配置出更復雜的企業(yè)網絡。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完成路由器的綜合應用配置;深入理解路由器與交換機轉發(fā)數據的方式異同。
過程與方法目標:充分挖掘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重點讓學生在“三能”思想指導下進行互助式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協作完成網絡硬件設備互聯互通的配置和管理,讓學生體會工作中與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與發(fā)展能力。
(三)實驗要求
根據實際的應用環(huán)境設計計算機應用類實驗課程教學模式。本教學團隊根據教學主題設計并提出教學與學習任務,創(chuàng)設一種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盡可能真實、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以應用環(huán)境作為載體,圍繞學習任務,設計學生的互助學習情境及學習支持因素(包括學習環(huán)境、協作學習、學習資源等)和學習評價活動。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務”,以問題解決式的互助學習方式獲得知識的意義建構。這種教學設計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新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比較適用于我校計算機應用類高職高專課程的教學。結合實驗拓撲圖具體設計如下。
1.路由器R1、R2背對背線路兩端IP地址分別為1.1.1.1/24和1.1.1.2/24。使用PPP封裝,無驗證。
2.路由器R2使用端口f0/0與局域網交換機S1端口24互聯,并且兩端均設為Trunk鏈路。
3.交換機S1與交換機S2之間鏈路為Trunk鏈路。
4.Vlan10成員IP地址范圍為192.168.1.0/24,路由器R2虛擬Vlan10接口地址為192.168.1.1/24。Vlan20成員IP地址范圍為192.168.2.0/24,路由器R2虛擬Vlan20接口地址為192.168.2.1/24。
5.路由器R1使用f0/0與計算機PC5連接,PC地址范圍為192.168.3.0/24,路由器接口f0/0地址為192.168.3.1/24。
6.路由器之間使用rip2協議的直接引入方式進行設置。
7.實驗完成各Vlan中的PC與PC5都能直接連通。
(四)實驗實施
教師在現場只重點講解本實驗過程及注意事項,然后學生按組別進行實際操作,由他們自己進行分工協作。學生這時會對已學過但沒有掌握的知識提出疑問,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請各小組內部先進行答疑解惑。教師則一邊旁聽學生討論的論點、了解實驗的進展情況,一邊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個別組或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單獨交流和指導,鼓勵學生開放思路、集思廣益、勇于實踐、勇于改正,向學生傳遞“能說、能做、能合做”的意識。
過去學生將學習本身當做任務,現在反過來,要求學生為完成某一實際應用任務,根據需求來學習,過去是被動接受知識,現在是要主動尋求知識。這一階段主要特點是學生和學習團隊自主管理,要充分發(fā)揮各學習團隊及團隊成員的協同作用,盡可能為他們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教師的角色將更多從教學的主導者向教學的組織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轉換。
(五)實驗拓展
在網絡設備故障全部排除完畢后,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把整個實驗室的每組設備互連起來,形成大型的復雜網絡結構。實驗拓展要求學生的合作能力更高,一般在課堂上不能全部做完,可作為課外作業(yè)繼續(xù)完成。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通過小組QQ群、班級QQ群、學習論壇等進行交流。
(六)實驗評價
教師安排各團隊成員根據“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評表”(表3)對各自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但這之前教師應該提供學生相關的評價量表,這樣才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
三、教學案例效果分析
從“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評表”反饋過來的結果來看,某班四個團隊的所有成員的互評成績平均為47.94分(互評表為六十分制) ,轉化為百分制即為79.90分。
在本學期期末,該班所有同學也分別填寫了對所在小組的評價(表1合作學習小組評價表),和對自己的評價(表4、表5、表6、表7、表8合作學習小組成員自我評價表)。
從各成員對所在小組的評價結果來看,各組平均得分分別是:第一組72.12分,第二組72.03分,第三組81.72分,第四組81.61分。本班所有小組平均得分是76.87分,與“小組成員互評表”的互評平均成績79.90分基本相符。說明評價結果是客觀的、公正的。在“組內、組間、年級間討論結果的價值”的平均值分別是8.6、6.8、5.3。從數據中明顯看出組內交流遠遠多于組間和年級間的交流。
針對各成員自我評價表,給各表中的項目賦予權重分值,五個表總分為101分(表9)。
從自我評價統(tǒng)計表來看,學生平均成績是53.785分,該成績應該比較客觀,一方面說明該班學生整體缺少自信,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的潛力遠遠沒有挖掘出來。學生通過自評也可以看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可以在后續(xù)課程學習中加以鍛煉和改進,同時也給老師今后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從反饋的各種數據來看,該班學生求知欲望強烈,愿意交流與合作,但還缺少足夠的自信和毅力。
四、總結和思考
(一)培養(yǎng)“三能”素質的前提條件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體會到真正讓學生達到“能說、能做、能合做”實非易事,要讓學生既張開嘴“說”,又讓其伸出手“做”,并能“合做”,確實有難度。所以“能說、能做、能合做”之前應該是讓學生“會說、會做、會合做”,這是考核教師能否把學生“教會”的能力;另外還需要學生“想說、想做、想合做”,這樣才能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三能”素質。
(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知識
要培養(yǎng)具備生存與發(fā)展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我們以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為基礎進行實踐,讓學生“邊說邊做”,就是讓學生在具備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習中互相答疑解惑,強調學習者之間的合作,主張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主動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協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而團隊精神和創(chuàng)新合作能力只能在實踐中獲得?!叭堋苯虒W設計模式把學生組成小組團隊,成員之間相互解釋、指正、補充、完善,這是鍛煉團隊精神的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
(三)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在“三能”模式教學中要起引導作用,要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模式,充分轉變教師的角色,使教師成為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情景創(chuàng)設的策劃者、學生學習過程的輔導者。在合作完成任務時,如果教師引導適當,則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時利用率較高,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積極,同時,教師也和學生會有更多的互動,但要注意防止學生的兩極分化,即少部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大部分學生的冷漠處之,要注意多褒獎、少貶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四)教學障礙的解決
分組教學會有部分學生產生依賴性,教師就要改變學生的這種不良學習習慣,激勵他們“說”和“做”,允許適當錯誤的“說”和錯誤的“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分層教學,設計具有一定梯度的教學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互助式學習。
教學團隊在實踐中讓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包括授課教材自學計劃和課外閱讀學習計劃,然后與學生簽訂學習契約,并定期進行抽查,將考查結果納入平時成績檔案。
(五)考試考核方法改革
構建主義學習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構建而非完成教學目標。在對學生進行能力評價時,可以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測驗、操作、作品展示、項目設計、論文答辯、自評與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特別應強調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
除了這些評價考評方式外。成績的評定還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更好地體現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而課程期末考試采用網絡設備配置和調試實訓考核方式。本教學團隊出了12套試題,由學生隨機抽取,這樣不僅能全面考察學生的知識面,還避免了學生的不良考試習慣。
【參考文獻】
[1]楊九民,梁林梅.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Gary R.Morrison著,嚴玉萍譯.設計有效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
[3]吳旭亞.“雙任務模式”教學設計在職高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
[4]李子運,陳劍俊.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基于“合作型任務驅動”教學設計模式的嘗試[J].現代教育技術,2009(2)
[5]趙彥玲,王家旭.基于建構主義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設計[J].十堰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5)
【作者簡介】王加梁(1981- ),男,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教學。馮超穎(1982- ),男,講師,研究方向:信息檢索。牛潔(1981- ),男,講師,研究方向:網絡技術。薛東(1982- ),男,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程序設計及教學。馮凱平(1959- ),男,教授,研究方向:數據庫、程序設計。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