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清晨5點,夏天早起的陽光早已把臺灣花蓮外海照映成金黃色,我們的船經(jīng)過切蝕太魯閣峽谷的立霧溪出???,緩緩航向從海面矗立而起的清水斷崖。蒼綠山脈在薄薄云霧的籠罩之下,像是剛睡醒。就在陡峭的巖壁之下,船上的眾人像是朝圣般,仰望著,聆聽著。直到遠方飛旋海豚所造成的高濺水花,才讓寧靜清晨的熱度迅速上升、爆裂。等到結(jié)束一整天火辣辣太陽下調(diào)查與拍攝的工作時已近傍晚,好不容易狠毒陽光已經(jīng)被山頭厚厚的云層擋住,一個人靠在船頭,吹著涼爽的海風,發(fā)呆似的凝望著金屬色澤的海面。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與海洋、鯨豚的關(guān)系會如此之深。
十多年前,因為想要認識活動于臺灣東部海域的鯨魚、海豚們而來到花蓮,成為以關(guān)懷海洋環(huán)境、生態(tài)與文化為主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義工。參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工作的十多年來,頻繁的海上解說、拍攝與調(diào)查工作,除了讓我身處于鯨魚、海豚的環(huán)繞之中,更開啟了通往藍色大洋的道路。
鯨出沒
一般來說,臺灣海域冬季因為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海面常常有較大的風浪。所以海況較為穩(wěn)定的夏季,大概在5月中至9月中,才是比較適合出海進行鯨豚觀察與拍攝的時間。但我生命中第一次遇見大鯨,卻是個初春陰雨的日子。
這個時節(jié)的海風,還殘留著冬天的冷冽銳利,船上每個人都裹得緊緊的,完全不像夏天出海時的輕松寫意,但眾人臉上的興奮與期待卻是怎樣都包不住的。其實我們接到通知出海追鯨的戲碼常常上演,但至于能否順利追到,就主要看運氣了。因此當遠方海面沖出左斜45度角的巨大噴氣水霧時,大家高興的歡呼聲幾乎都快把船震翻了。
抹香鯨(Physeter Macrocephalus),是花蓮海域較容易見到的大型鯨豚種類之一,也是最大的齒鯨,身長可長達19米,體重約為50噸。充滿皺褶的身軀,像根黑色巨木般漂浮在海面上,伴隨著頭頂噴氣孔傳來規(guī)律的換氣聲,我?guī)缀醵寄苈劦剿舫龅男瘸粑?。在幾次換氣之后,躬身拱背,漆黑的大尾鰭“刷……”地一聲舉起,連帶著墜落的水花,隱沒入海。在我的海洋經(jīng)驗中,抹香鯨一直扮演著特別的角色,除了是第一次遭遇的大型鯨之外,也是我第一次實際在水中看到以及第一次在臺灣海域拍攝到水下影像的鯨豚種類。
虎鯨來了
有著黑白相間體色的虎鯨(Orcinus orca),是另外一個讓人日夜期盼的鯨豚種類。因為發(fā)現(xiàn)的幾率低:平均一年約為一次,加上那如同森林中獅子、老虎般的海洋王者地位,讓所有人都期待有一天能夠在海上遭遇到它們。
2011年8月的一天,我的手機突然鈴聲大作?!盎ⅥL!虎鯨!就在花蓮港外面!”正在海上的船長從話筒另一端嚷著。我迅速整理裝備、安排船只、聯(lián)絡(luò)了幾位必要的伙伴,30分鐘后就跳上船出海了。四只一組的虎鯨家族,一雄二雌一幼,黑亮高大的背鰭聳立在湛藍海面上,難怪討海人會特別用臺灣話稱呼雄性虎鯨為“海立”。而為了讓水下麥克風收錄到這些遠到貴客的聲音,我們從烈日當空的正午便開始在海面上等待,屢屢將水下麥克風放入海中嘗試,得到的除了水波聲之外,只有一片靜默。直到暮色染紅了天空,耳機里才奇跡般傳出了它們的鳴叫聲。一整個下午的相處與觀察,以及晚霞伴隨著虎鯨鳴叫聲的景象,則已經(jīng)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鯨是引領(lǐng)我進入大海的起點,當然還是希望每趟出海都能夠找尋到它們的蹤跡,但是隨著在海上的時間增加,有時是否發(fā)現(xiàn)鯨魚已經(jīng)是另外一回事。只是單純的在海上航行、吹吹海風,感受著海浪的起伏、海洋的韻律,也是一件非常令人愉悅的事情。我很喜歡站在船頭,或是低著頭看著波光粼粼的海水不停往后退去,或是望著光滑如果凍般的海面發(fā)呆,又或是當海風從袖間、指縫穿過,讓自己有更融入海洋的感覺。曾經(jīng)有一次,那是個少見的五月臺風從臺灣東部外海擦過去的第二天,海面上已經(jīng)沒有了滔天長浪,陽光則是從尚未消散的云層縫隙中鉆了出來。我?guī)е呐笥殉龊?,從香港來的、新加坡來的、臺灣的,還有一個獨自到花蓮來旅行的女孩子。我們花了三個小時在海上,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鯨豚的蹤影。那個獨自一人的女生,從頭到尾都坐在船頭?;氐桨渡虾?,她依然滿臉興奮地訴說著船頭是個看海好位置,和我分享自己被大海包圍的好心情。風和日麗浪好海豚多的日子當然誰都喜歡,但是如果除去了這些因素,出海這件事情還有什么樂趣呢?
海豚們
飛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與花紋海豚(Grampus Griseus)是花蓮海域最常見的兩種海豚,出海目擊幾率接近八成。飛旋海豚的個性很活潑,只要在海上遭遇到它們,常常就成群結(jié)隊地跑來船艏乘浪,利用航行時船頭水流產(chǎn)生的推力,讓它們能夠快速又省力地游動。又或者就在船邊高高地跳躍出水,然后像個芭蕾舞者般在空中旋轉(zhuǎn)。每次看到這樣精力旺盛的飛旋海豚們,不論是第一次出??吹斤w旋海豚的新朋友,或者即便是我們這些幾乎天天碰面的老伙伴,都還是會被它們所呈現(xiàn)的活躍、熱情的正面氛圍所影響,讓人們從內(nèi)心油然而生出單純的喜悅、大笑、歡呼,或是嘴角上揚。即便是出海已經(jīng)幾十年、幾乎天天與海豚為伍的船長還是會對我說:“喔,今日的海豬仔(海豚)多好玩咧,都在船頭飆船!”曾有朋友問我說:“天天都看一樣的東西,不會膩嗎?”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至于花紋海豚,幾乎跟飛旋海豚是完全相反的對比,長相也不一樣,不像飛旋有尖尖的嘴喙,花紋有著圓圓的大頭;個性也不一樣,雖然偶爾它們也會沖得飛快,或者跳躍出水,但大部分的時間,它們都是優(yōu)雅緩慢地在海水中游動著。當然像是抹香鯨、大翅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虎鯨,或是動輒兩三百只的短只領(lǐng)航鯨(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這些貴客們總是讓人引頸期盼它們的出現(xiàn)。但老實說,感情最深的,反而是這些一天到晚看到的街坊鄰居們。就像出海去追虎鯨錄音的那天,也許是因為熟悉船只的引擎聲吧,一群近岸的飛旋海豚大老遠就朝著我們的船沖了過來,感覺就像是來找熟識的老朋友一般。當下我們只能加速遠離它們,并且在心里說:“拜托不要跟過來!拜托不要跟過來!”因為我完全無法想像,如果這群老朋友碰上了虎鯨這種以獵食其他海洋哺乳類維生的海中王者之后會發(fā)生的情景。望著船尾,即便已經(jīng)很遠,像群小黑點般的飛旋海豚們依然在海面上瘋狂跳躍著,當下心中又是一陣感動,這樣的情誼是如此珍貴。
戶外探險提示
臺灣觀鯨指南
來到臺灣如果想要出海尋找鯨豚,還是以東部海域最為合適。北邊宜蘭的烏石港,中間花蓮的花蓮港、石梯港,以及南邊臺東的成功港,均有專門經(jīng)營賞鯨活動的賞鯨公司。每年的5月至10月之間是東部海域觀鯨活動的旺季,主要是因為夏季的海況較為穩(wěn)定、舒適。冬季則因為季風的影響,海面容易有較大的起伏,讓出海尋找鯨豚的人們較難適應,但其實不論什么季節(jié),鯨豚依然都活動于這些海域當中。出海賞鯨最重要的是具備一顆愉悅的心。對于習慣行走在陸地上的人來講,海上行船的方式確實與陸地上不同,許多人會因此緊張不安。但是拋開了搖搖擺擺的行進方式,出海比在陸地上行走更令人享受,也更添想像。所以,找個機會出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