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
審美情趣是一種情感教育,它主要的特點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用情感來扣擊學生的心扉。作為審美教育主體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更肩負著審美教育的任務,清代學者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發(fā)達,以達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與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只有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審美情趣,才能強化審美活動的內驅力,營造出如沐春風的審美效應,從而達到美育的目標。
一、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興趣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是教師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調動“情商”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薄霸诳赡艿姆秶鷥?,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見的東西應盡量地放在視官的跟前,一切聽得見的東西應盡量地放到聽官的跟前?!背踔姓Z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以創(chuàng)設情境為手段,以境生情,以美感人,以情動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受到美的濡染。
如在教學《詩經(jīng)二首》一文時,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我國是詩歌的國度,當我們徜徉在中國幾千年的古典文學長廊中時,會發(fā)現(xiàn)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泉,它就是著名的《詩經(jīng)》,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它,欣賞它,去聆聽三千年華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東方文明輝煌?!痹谶@樣的導語熏陶下,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激發(fā),也感受到作品美的存在,為進一步欣賞奠定了基礎。又如在學習《我的母親》一課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美育情境:法國大作家莫泊桑說:“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xiàn)在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父母對子女的愛,尤其是母愛,是人世間最高尚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作者揮灑如椽之筆發(fā)宏遒之論時,懷念到母親的美麗,豐富的情感,能干的才具,可愛的性格。他充滿深情,再現(xiàn)了母親那可愛的動人形象。”在這一情境之中,作者母親的形象得以彰顯,深厚的母子深情也讓學生為之感動與震撼,觸動了學生內心的感情,達到了以境生情,以情動人的效果。
二、通過品味詞句引發(fā)審美能力
我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它作為文學的載體,其審美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而文學也被視為“語言的藝術”。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就說過:“文章之妙處不出字句聲色之間,舍此便可窺尋?!背踔姓Z文教材中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也有著豐富的積淀,獨特的審美,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我們要憑借豐富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就要引導學生品味佳詞妙句,欣賞課文的語言美,從而能使飽蘸情感的語言內化于受教育者心中。
語文教學應在朗讀中欣賞美。古人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課文讀熟了,一幅幅生動優(yōu)美的畫卷,一句句精練、準確的語言,會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課文中所蘊含的美,也會在教師恰如其分的導讀和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悟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凈化心靈。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語言精美講究,如此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怎樣讓學生去感悟呢?我找了非常舒緩的鋼琴曲,配樂進行了范讀,讓學生領會本文朗讀的要領,然后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去解讀課文,同學們自由朗讀以后,再交流欣賞,尤其是朗讀文章第五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閉上了眼睛,在名家的示范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水獨特的美,獨特的情。通過朗讀,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了培養(yǎng),與作者的感情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達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
三、在探究文本中誘發(fā)審美感悟
語文教育的本真,是呼喚文學教育的本真;文學教育的本真,是呼喚文學作品教學回歸文本。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文體理清課文的線索,掌握文章的結構,從而深入文本,融情探究,領略作品思想和藝術的境界。
如《三峽》一課通過對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寫,表現(xiàn)了三峽的壯麗風光。描寫的線索是按照四季變化的時間順序。文章布局匠心獨運,不按春夏秋冬的四時順序來寫,先寫七百里山勢,接寫夏水迅猛,繼寫春冬美景,末寫寒秋肅殺。劈頭落筆于山極為自然,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狹窄;再寫夏天江水之暴漲,水流湍急,“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用比較的方法,更現(xiàn)其迅疾,讀來既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又使人感到豪氣萬丈;再合寫春冬兩季,文章急轉直下,文氣由緊張激烈變得輕松曉暢,向人們呈現(xiàn)了一副有動有靜,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后獨記秋天,也是承水勢的漲落而安排,水枯谷空,順勢而下,入情入理。使人完全沉浸在悲寂,凄涼的氣氛之中。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景物在變化,三峽的特征也發(fā)生了變化??芍^一起一伏,曲盡奇妙;一張一弛,扣人心弦。學生在依循線索探究文本的過程中,感悟到了三峽壯麗的美,審美感悟得到了升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語文教學離不開情,離不開趣。我們應從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不斷產生如沐春風的審美效應,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永遠充滿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