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央
信息化教育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而不斷地發(fā)展, 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更為教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平臺。 網絡化教學已經成為 21 世紀我國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個教育信息時代里,如何合理運用發(fā)達的國際互聯網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呢?我以自身的教學經驗為基礎,簡單的闡述分析我是如何看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的結合的。
一、教學理念的轉變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發(fā)展,人們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首先,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促進教學方式改革(1)學生認知的方式多樣化和快速化。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教學活動主要是在教師、學生、課本、教學環(huán)境幾者之間進行,學習信息的傳遞方式單一、遲緩,無法滿足學生渴求知識的愿望。信息技術引人課堂后,教學環(huán)境、教學對象、教學手段和目標等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發(fā)生本質改變,從學習過程上看,具有鮮明的“交互式”特點。而且反饋迅速及時。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2)在教學進度和要求上“層次”化。傳統(tǒng)英語教學,教學內容相對統(tǒng)一,教師授課,按部就班,缺乏靈活性,不適應學習者的多種需要。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操作、可自學的環(huán)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層次水平確定學習進度。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而且,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在這樣的一種不同層次教學對象的群體中,只有因材施教,實行徹底的“分層次教學”。(3)學生學習的“協作性”。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模式教學,由于學習內容的遞進性和系統(tǒng)性,無法進行有效的協作學習或單邊協作學習。總體的教學效率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而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后。由于網絡環(huán)境的支持,使課堂不再局限在一間教室里,只要網絡聯通的地方,都可以成為學習的場所。寫作學習可以在同學一同學、同學一教師、同學一在線專家、同學一課件、同學一資源庫等之間展開,這里是全方位的,是自發(fā)的,也是高效的協作。(4)教學組織形式向個性化、個別化學習轉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實行的是班組教學。網絡教學雖然仍存在集體授課這種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但小組學習、特別是個別化學習已經占據了相當的分量。網絡環(huán)境下的計算機成為學習者獲取學習資源、發(fā)表自己觀點的雙向媒體,強調了學習者的個性,突出了學習者的立體地位。
二、讓小學英語“活”起來
對于小學生而言,英語里面的單詞、句型及用法顯得枯燥乏味,而且不容易產生興趣。這時如果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形象方式來進行呈現,就能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如講解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時,例如,舉了一個例子:怎樣區(qū)分go和 goes 這兩個單詞?我們怎樣用多媒體來呈現這個問題?畫面中一個小男孩對小女孩說了一句話:“I go to school on foot.”女孩指著男孩對其他人說:“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大屏幕用不同顏色顯示兩句話的不同處,讓學生進行分析。這樣生動有趣、直觀明了的畫面和聲音,不但避免了枯燥的講解,而且又非常形象地說明這兩個地方的區(qū)別。
接下來我們可以讓學生歸納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的一些規(guī)則,根據規(guī)則進行一些簡單的練習:do 和does,teach 和 teaches,watch 和 watches,read 和reads。因為有了前面形象直觀的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幾組單詞。隨之讓學生動手操作,將正確的詞填入相應的句子里。如果填寫正確,電腦將會顯示表揚的話;如果填錯了,電腦也會激勵學生繼續(xù)努力,重新選擇。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生都喜歡詠唱朗朗上口的英語小詩歌和歌曲,這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特點。英語課堂中,教師常常運用電視或錄音機播放這種英語歌曲讓學生跟唱,有的還為歌曲配上對應的動作,讓學生在歡樂的歌聲中學習英語。但是這種全班齊學,齊唱的方式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 ,要細心觀察 就會看到有某部分的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更有甚者只是張嘴做口型,嚴重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這是我們教以充分利用網絡,為學生制造個性化聆聽的機會。 如在教授小詩歌時,讓每個學生都戴上耳機,在自己的電腦上播放的動畫認真聽歌曲,但是這個學習過程完全由學生自由掌控,尤其學困生的學習效果特別讓人驚喜,雖然他們學習比較慢,但是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重復地聆聽,進行反復地練習。他們裝口型唱歌的情況越來越少了,之后,還讓學生在小組里演唱自學的新歌,學生在小組里面推選一個最好的同學在班里進行表演。這樣,學生不但學習好老師教授的新歌,而且還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歌曲進行學習,學生不但可以運用網絡拓展自己的課外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四、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
合理運用評價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元化這些方面。評價應關注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種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信息技術下的英語教學評價,通過網絡和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可以輕易地使教學評價達到多元化。在信息環(huán)境下顯示屏幕上一個個活動的大拇指和鼓掌動作就可以勝過一句“Good”“Great”等,更容易感染學生;一個個閃動的卡通笑臉,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亢奮起來,始終保持學習興趣。一個個由易到難的任務,會伴隨不同的難度獲得不同程度和力度的評價,激發(fā)學生不斷向新的任務挑戰(zhàn)。教學評價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常常以新的面孔、新的方式出現,體現了評價的多元化理性化。
五、結語
教師不但要利用好現代的信息技術手段,而且要把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發(fā)揚光大,恰當合適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對一些課堂中的重點、難點,有時候結合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講述效果更好,尤其對于語言表達能力較強、講述比較生動有趣的教師更要如此。將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靈活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使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現代化教學有機結合,渾然一體,構建特色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不斷優(yōu)化教學的效果。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挖掘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各方面的優(yōu)勢,使其為改善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而貢獻力量,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而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完美整合,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反思和總結。因此,英語教師應一起努力,讓英語這朵奇葩在信息技術的滋潤下綻放得更加美麗、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