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品德教學中,適時、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能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生動、逼真的情境,為孩子們接受教育、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啟迪思想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條件。提高品德課堂運用多媒體的有效性,我們著重進行了激活思維、回歸生活、深化認識、情感內(nèi)化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品德課堂;多媒體;有效性;學習興趣;情感;道理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7-0050-03
在品德教學過程中,適時、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會使孩子的閱讀對象不僅有文字和圖片,而且有大量的有聲讀物、動畫、視頻等資料,它以其鮮明的特點,豐富的資源,形象生動的情境,使教學變得鮮活,孩子樂于接受,學得主動、愉快,教學效果顯著提高。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激活思維,學中激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泻⒆佑辛藢W習的興趣,才能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孩子才能從被動學習轉(zhuǎn)化為主動學習,成效才能有所保證。在教學中如能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故事等來渲染氣氛,激活孩子的思維,使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探究,這樣更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1.在“動畫”中激趣。動畫教學始終是孩子喜歡的形式,利用多媒體播放生動、直觀的動畫能引導孩子進入情境之中,激活孩子的思維,撥動孩子的心弦,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從而感染和打動孩子,點燃孩子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日新月異的交通》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孩子明白交通工具各有各的用處,沒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利用多媒體播放了 “自行車和飛機”的爭論的動畫,內(nèi)容生動、形象??春笞尯⒆诱f說誰的話有道理?為什么?孩子興趣盎然,思維活躍,都主動參與到討論中,從而認識到每一種交通工具都有其存在的優(yōu)勢,對接下來的學習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在“音樂”中領略。音樂能渲染情境,烘托氣氛,能激活課文中的情感信息。音樂與畫面的結(jié)合則能更快地幫助孩子架起想象、聯(lián)想的橋梁,順利地將孩子帶入情境。
在多媒體動畫的激發(fā)下,孩子對日新月異的交通有了探究的欲望,緊接著,為了讓孩子知道我國疆域遼闊,各個地方因為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還有著特有的交通工具,并形成了獨特的風情,成為當?shù)氐囊坏里L景線。為此,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不同的音樂背景,并出示不同的風景圖,把孩子帶入地勢高聳、氣候寒冷、交通運輸極為不便的青藏高原,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風沙大、氣候干旱的沙漠,地形崎嶇、溝壑縱橫、交通運輸不便、“九曲十八彎”的西南地區(qū),江南水鄉(xiāng)等,孩子感受著音樂,領略著風光,如臨其境,看到了不同的地區(qū)所用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并且它們所起的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孩子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覺中被激發(fā)了出來,對后面的交通知識的探究興致更濃了。
二、回歸生活,學中感愛
展示生活中真實的一面,孩子的情感更容易被不露聲色地顯露出來,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孩子生活中的活生生的情境,讓孩子去感受,去體驗,孩子愛的情感會表露得更真實,更濃厚。
1.在“誦讀”中動情。誦讀,就是用清晰響亮的標準語音有感情的讀出文章來,是將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的活動。讓孩子充分地誦讀,可以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創(chuàng)造,在誦讀中升華情感。
例如,在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一課,為了能使孩子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感受到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他們的愛是無價的。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在音樂渲染、烘托的旋律中,朗誦——當你1歲的時候,她喂你并給你洗澡,而作為報答,你整晚哭著;當你3歲的時候,她憐愛地為你做菜,而作為報答,你把一盤她做的菜扔在地上……當你20歲的時候,她問你:“你整天去哪里?”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樣。”……孩子感受到了是父母一把汗、一把尿地精心照料我們。明白這10年來,其中的坎坎坷坷,風風雨雨,哪一樣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哪一樣都連著父母的犧牲與無私的奉獻!從而懂得在平時的生活中應學會體諒父母,并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2.在“模擬”中感愛。在教學《他們需要關愛》一課中,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去了解殘疾人的困難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于是在多媒體的配樂下,播放了“江蘇啟東腦癱瘓龔李倩以608分考入大學”的故事,故事中講述了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成功的歷程。孩子看了、聽了后,感慨萬分,心中的同情與敬佩油然而生。接著讓孩子通過模擬失去光明和只有一只手臂的殘疾人,想象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會有哪些困難?孩子在模擬中直接感受到了殘疾人的不幸,心中對他們的同情與關愛之心更濃了,內(nèi)化了在生活中應有愛心的情感。
三、深刻認識,學中明理
在品德教學中,如果能從孩子的生活中尋找富有教育價值的題材來進行熏陶和啟迪,開展說一說、議一議的活動,孩子在說感受、談認識、明道理的過程中,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致,凈化著心靈,感悟著道理。
1.在“交流”中感悟。例如,在教學《集體力量大》一課時,為讓孩子明白其實有好多時候正是因為人多力量大,才使我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的道理,通過多媒體播放了 5.12地震受災圖片以及舉國上下紛紛舉行捐款活動,并用多媒體醒目地出示了捐款數(shù)額以及捐款人數(shù)。在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情境下,讓孩子進行仔細觀察,問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交流中孩子真切地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確實大,感悟到了“小小的愛心乘以13億就能匯成愛的海洋,再大的災難除以13億也將變得非常渺小”的真理。
為了讓孩子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陽光伙伴”比賽場面的視頻,看完之后讓孩子談談他們的感受,孩子通過談人家的表現(xiàn)、向人家學習的地方、以后集體活動時應怎么做等,從而更深刻地明白了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只要許多人齊心協(xié)力,分工合作,就一定能辦好。最后,讓孩子在多媒體播放的《眾人劃槳開大船》的音樂聲中結(jié)束了這堂課。本堂課中,每一次的多媒體的展示,都讓孩子的心靈受到深深地震撼與感化,集體力量大的真諦也得到了證實。
2.在“體驗”中明理。在教學《集體處處有規(guī)則》時,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了《道路交通法》,讓孩子明白共有一百二十四條道路交通法規(guī),雖然夠多,但如果取消其中的一條,我們的交通狀況又會怎么樣呢?于是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有關堵車的錄像——看,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誰也別想往前去……試想,如果此時,你就坐在爸爸的車里,急著去上學,看著時間一分一分地流逝,像長龍一樣的汽車卻一動不動,你會怎么樣?對于堵車,很多孩子都親身體驗過,簡短的一段錄像把孩子都帶到現(xiàn)實生活中,在交流時,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堵車給人們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大麻煩小麻煩,嚴重影響著人們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他們更明白了在生活中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除認識交通規(guī)則外,在我們的集體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規(guī)則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不管在哪里,只要人一多,我們就得排隊,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顯得更加有序。為了讓孩子能在一個文明快樂的集體中生活,課后與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份切實可行的班級公約,要求每個班級成員都要遵守,使他們越來越有教養(yǎng),集體也會變得更加文明、更加團結(jié)!
四、情感內(nèi)化,學中踐行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效果如何,關鍵是看孩子能否把客觀要求內(nèi)化為自我的精神需要,實現(xiàn)知行合一,這是教學的深化階段。在這個階段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進行對比、剖析,可以更有效地進行熏陶、反思,從而更加直觀地認識自己,增強責任意識和明辨是非能力。
1.在“對比”中踐行。例如,在教學《失敗怕什么》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桑蘭的故事,并同時出示文字與圖片,看了后,孩子了解到桑蘭由于1998年在參加世界友好運動會時意外受傷,以至胸部以下失去知覺,導致高位截癱。在孩子的深深惋惜聲中,提問:那次失敗給她帶來什么?這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意味著什么?你猜猜,如此沉重的打擊她會怎么想?孩子猜想之后,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十年后的桑蘭錄像,問孩子看到了什么?你想對桑蘭說些什么?通過桑蘭的故事,先讓孩子對照自己的心態(tài),從而認識到心態(tài)的重要性。如果心態(tài)消極,就會讓人變得消沉,使學習和生活受到影響。相反,即使是永遠的失敗,如能換一個角度看,積極地面對,也能帶來收獲與成功的。然后,讓孩子在卡紙上用一句話概括自己曾經(jīng)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失敗原因,并寫出一個詞語來表達自己今后戰(zhàn)勝失敗的決心。最后讓孩子喊出多媒體中出示的口號:失敗怕什么!課后,收集周圍的人從失敗走向成功的例子。孩子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懂得面對失敗,不沮喪,不難過,不放棄,失敗并不代表你應該放棄,它只表明你要加倍努力;失敗并不代表成功永不屬于你,它只表明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在“剖析”中明辨。為了讓孩子的消極因素轉(zhuǎn)化成積極因素,獲得情感的認同,讓孩子在剖析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認識,并指導孩子在生活中踐行,這對孩子良好品德的追求和養(yǎng)成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在《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課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一個故事進行引入——一個優(yōu)秀孩子蛻變的過程。故事中講述了他從成績優(yōu)秀——迷戀上網(wǎng)游戲——交不三不四的朋友——偷竊、索要同學的財物——被繩之以法的過程??春笞尯⒆舆M行剖析,談感受。直觀、明了的故事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到迷戀上網(wǎng)的危害,為了讓孩子更深刻地認識到上網(wǎng)成癮的危害,又讓他們觀看了某孩子泡網(wǎng)時間過長造成腦癱的視頻,再次讓孩子談感受,結(jié)合實際,分小組交流組內(nèi)的同學每天上網(wǎng)多長時間?到網(wǎng)上都做什么?通過匯報、交流、分析,充分地認識到了上網(wǎng)成癮的危害性,應正確對待網(wǎng)上學習,而不是泡網(wǎng)吧。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更要管理好自己,充分利用好網(wǎng)絡的優(yōu)勢,讓它成為自己學習的工具和動力。
實踐證明,在品德教育中,適時、合理地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它能為孩子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使他們輕松地接受教育、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啟迪思想。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生的學習充滿生機與活力,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孩子在一樣的“四十分鐘”里,有著不一樣的“體驗”,使品德之奇葩“芳香四溢”!
參考文獻:
[1]殷麗華.讓多媒體教學優(yōu)化品德與社會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0,(4).
[2]張 東.品德與社會新課堂教學中媒體因多無用不良現(xiàn)象的反思[J].小學教學參考,2012,(2).
[3]倪桔紅.情在境中自然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09-A).
[4]徐 媛.主題活動,為品德課堂添實效[J].小學教學參考,2010,(12).
[5]梁喜林.運用多媒體手段實施愉快教育[J].小學教學參考,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