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艾迪
摘 要 自由作為西方政治思潮的一個核心概念,也是古今眾多學者不斷論戰(zhàn)的論題。伯林將自由分為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本文解讀柏林的兩種自由思想,探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對兩種思想進行評價,結合現(xiàn)實更好的理解自由這一重要思想概念。
關鍵詞 積極自由 消極自由 比較
自由是人類終極追求的價值觀念,無數(shù)的自由主義者在不斷的去探究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怎樣去實現(xiàn)自由等等,并發(fā)表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英國的政治哲學家塞亞·伯林在所經(jīng)歷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的思想,他的觀點引起了深刻的探討與爭論。
一、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的不同內涵
(一)消極自由
伯林在自由論中談及消極自由如是說:“就沒有人或全體干涉我的活動而言,我是自由的。就是一個人能夠不被別人阻礙行動的領域。如果別人阻止我做我本來能夠做的事,那么我就是不自由的;如果我的不被干涉的領域被別人擠壓至某種最小的程度,我便可以說我是不自由的。自由就意味不被別人干涉。不受干涉的領域越大,我的自由也就越廣”豍消極自由被定義為不受他人的干涉,伯林認為消極自由是最基本的自由,沒有消極自由別的自由的實現(xiàn)也是無從談起,消極自由是對人最基本權利的保障,是對專制、強制的否定,是具有絕對價值的自由。
(二)積極自由。
“‘自由這個詞的‘積極意義源于個體成為他自己的主人的愿望。我希望我自己的生活于決定取決于我自己,而不是取決于隨便哪種外在的強制力。我希望成為一個我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意志活動的工具?!必Q分析伯林關于論述積極自由的概念,不難得出他所強調的個人所具有的權利與能力,個人自我把握自由主體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當個體成為自己的主人時候,他所做出的決定以及他在政治生活中的自由取決于個體自身,而并未外界的強制力的約束。
二、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的不同點
(一)主動與被動
伯林把消極自由定義為如果一個人不被別人干涉的自由,一個人在某種范圍內不受他人的干預,自由在這種定義下就是“免于……的自由”,自由顯然是被動的。個體被動的去接受不被侵犯或者不被干涉的自由。
而積極自由被定義為個體成為自己的主人而自我管理得到自由。這種自由使得個體具有主動性從而利用強制理論去爭取在政治權利的最大化。
(二)所強調與關注的領域不同
消極自由更多意義上保護個人利益的自由,個人在行使自由中,他的權利和權利范圍是被保護的。積極自由更多關注的是當個體成為主人時所享受的自由,個體擁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自由。
二、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的相互聯(lián)系
(一)兩者都是關于政治自由的觀點
在伯林看來,無論積極自由還是消極自由,討論的都是政治自由,而并非經(jīng)濟自由、社會自由等其他形式的自由,更不是倫理學中所探討的意志自由等的相關問題,在這一觀點上柏林具有嚴格的區(qū)分。伯林認為“任何事物是什么就是什么:自由就是自由,既不是平等、公平、正義、文化,也不是人的幸?;蛄夹陌卜€(wěn)……”。平等、公平這些都是決定著人政治自由的關鍵因素,而并非所謂的自由,而這些因素只是自由的條件,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二)兩者存在和諧互存的關系
兩種自由的另一個共同點就是諧互存的關系。通過對伯林的兩種自由思想的闡述,分析得知所謂的“積極自由”既是個人在追求自己實現(xiàn)自己成為主人的“將軍式自由”,而“消極自由”既是保證自己的受他人干涉的“流浪漢式自由”?!坝腥苏J為我捍衛(wèi)消極自由而反對積極自由,以為消極自由更為文明,那是因為我覺得,積極自由在日常生活雖然更為重要,但與消極自由相比更頻繁的被歪曲和濫用。”豐從這意義上講,伯林雖然更加偏袒消極自由,但沒有給積極自由完全的否定。積極自由所爭取的權利正是為消極自由不受干涉創(chuàng)造條件,而消極自由又是積極自由實現(xiàn)的前提。
三、伯林兩種自由概念的思考
(一)在論述消極自由的概念方面,伯林的觀點有些許片面。伯林十分區(qū)分自由與實現(xiàn)自由的條件,他認為諸如平等、正義等等概念都是實現(xiàn)自由的條件,而不是自由本身。從某種意義上講,伯林僵硬割裂了自由與自由條件的關系。不平等的地位,被嚴重不公平的對待,會對一個人的自由構成限制。顯然自由是一種與平等、正義等關聯(lián)性的概念,完全的否定具有局限性。
(二)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兩者劃分并不可能真正意義上體現(xiàn)自由的全部劃分。伯林對兩種自由的定義都無法在所有領域都能適用。兩周自由究竟有怎樣的適用范圍,伯林并沒有給予準確的定義。
(三)過分的強調兩者都是不合適的。積極自由具有其積極的意義,它促使人們爭取當國家的主人,在政治生活中人們堅持積極自由這一價值取向從而推動利于公眾利益的活動的展開。然而伯林認為當積極自由濫用時候,暴政等公共領域的政治行為就會侵犯到公民真正的自由,所以伯林更傾向于消極自由。消極自由使得個體的自由與權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于肯定,每個個體都有追求自己政治生活目標的權力,并且有機會去享受這種權力,對個人價值的肯定是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的要求。但是消極自由濫用的話,整個國家沒有愿意為之反抗強者的勇者,社會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等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過分地強調兩種自由概念中的任何一個都是不妥的,重視二者之間的統(tǒng)一與平衡,讓理論真正與實踐相結合,為實踐所用才是伯林兩種自由觀點的真正意義。
注釋:
[1]以賽亞·伯林. 自由論[M].胡傳勝譯.譯林出版社,2002:189.]
[2]以賽亞·伯林.自由論(兩種自由的概念)[M].胡傳勝 譯.江蘇:譯林出版社,2002:200.
[3]伯林.自由論[M].譯林出版社,2003:139。
[4]拉明·賈漢貝格魯.伯林談話錄[M].楊禎 欽譯 .江蘇:譯林出版社,2002 :187.
參考文獻:
[1]以賽亞·伯林.自由論(兩種自由的概念)[M].胡傳勝 譯.江蘇:譯林出版社,2002.
[2]拉明·賈漢貝格魯.伯林談話錄[M].楊禎 欽譯 .江蘇:譯林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