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 目的 探討刺絡療法結(jié)合全程護理干預治療的臨床療效,并對護理體會進行總結(jié)分析。方法 選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03月期間我科收治的需要進行刺絡放血療法的患者150例進行研究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5例。其中,對照組在刺絡療法的基礎上進行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則在對照組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全程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種方法的臨床療效和患者的臨床滿意度差異。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8.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9.33%(x2=9.65,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6.00%,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x2=9.72,P<0.05),可見,觀察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刺絡療法操作簡單、見效快,副作用小,其護理體系具有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臨床療效顯著,患者滿意度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全程護理干預;刺絡療法;護理體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9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184-02
刺絡療法亦稱放血療法、瀉血療法,是祖國醫(yī)學的一種獨特、簡便和有效的針刺治療法,具有悠久的歷史[1-2]。即用三棱針、皮膚針、豪針刺入絡脈使血液適當流出或擠壓流出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具有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鎮(zhèn)靜止痛以及急救等作用。相關臨床研究表明該法療效顯著并且無不良反應,因而受到醫(yī)學界的廣泛重視[3]。但是,刺絡時所帶來的強烈疼痛問題仍然是臨床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因而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淖o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4],傳統(tǒng)的護理并不被患者所接受,因而本文通過對刺絡療法結(jié)合全程護理干預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研究探討,對其護理模式的采用深有體會,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01月至2013年03月期間我科收治的需要進行刺絡放血療法的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5例。觀察組男43例,女32例,年齡介于23-57歲,平均年齡(35.8±3.9)歲,其中,舌脈放血28例,脛面脈放血11例,上肢臟腑總脈放血10例,下肢魚彎脈放血8例,頭部前額脈放血7例,顳脈放血6例,踝脈放血5例;而對照組男45例,女30例,年齡介于25-54歲,平均年齡(35.6±3.3)歲,其中,舌脈放血30例,脛面脈放血10例,上肢臟腑總脈放血10例,下肢魚彎脈放血7例,頭部前額脈放血7例,顳脈放血7例,踝脈放血4例??梢妰山M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放血部位等一般情況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刺絡療法的基礎上進行常規(guī)護理治療;而觀察組則在對照組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全程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種方法的臨床療效和患者的臨床滿意度差異。
其中,刺絡療法主要是鈹針刺絡放血拔罐,放血量平均每穴5-8 ml,每次共30-50ml,2次/周,4周/1療程。對照組按醫(yī)囑進行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臥床休息以及飲食正常;而觀察組則對患者放血前、中、后進行全程護理干預,其措施[5-6]如下:①放血前護理?;颊呷朐汉笠话銜@得比較緊張,恐懼和煩躁。因而護理者需要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安慰患者,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解除顧慮,穩(wěn)定情緒,促使其主動配合治療,以防意外情況的發(fā)生。另外,放血前注意詢問患者有無暈針現(xiàn)象以做適當處理,并溫暖患者身體,準備好止血帶、墊子、刀針、止血藥、冰袋、無菌紗布、繃帶等物品。治療室要求安靜、舒適、光線充足,每日紫外線消毒兩次;②放血中護理。放血時,必須認真作好消毒工作,并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必要時撫摸患者,消除其緊張與恐懼感,降低疼痛度。密切關注各種突發(fā)事件,如一旦出現(xiàn)暈針現(xiàn)象,立即扶病人平臥,喝熱水,并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其中癥狀較重者,需請醫(yī)生處理;③放血后護理。刺絡療法需特別重視做好放血后的護理工作,飲食方面應食用富含營養(yǎng)的清淡食物并注意要多喝水。放血后可能出現(xiàn)某些不良反應,如術后生風、術后感染等,應密切觀察并記錄。在起居方面應注意適當休息,避免強力勞作及日曬,禁止一切引起失血和生風的不良飲食和起居習慣。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其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2.1 兩種方法臨床療效比較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8.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9.33%(x2=9.6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對兩種方法的臨床滿意度比較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6.00%,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x2=9.72),也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中醫(y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而氣滯血瘀為萬病之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凈化淤血的能力越來越差,加之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的不當,血液開始變得渾濁,粘稠,進而逐漸出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障礙而致淤血,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而刺絡療法則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方法,通過系統(tǒng)并針對性地抽出體內(nèi)的寒滯及瘀血,使全身氣血暢通。雖然該法療效顯著,但由于其治療當中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疼痛感,因而患者的適從性不高,導致治療的難以展開。大量的臨床研究顯示,在進行刺絡治療的同時給予適當?shù)淖o理干預是非常必要的,其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臨床的需要,近年來,全程護理干預在本病的治療上顯示出了一定的優(yōu)勢,其在放血前、中、后的護理措施均非常完善,在保證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細心護理,并適時給予心理治療,能夠大大地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性。本研究也進一步證實,該護理體系的臨床療效顯著,患者滿意度高,具有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銳.內(nèi)經(jīng)刺血療法探析[J].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1996,20(5):308.
[2] 張京峰,孫國勝.孫六合教授應用刺血拔罐療法的臨證探微[J].中醫(yī)藥學刊,2005,23(9):1569.
[3] 韓寶杰.刺絡療法對中風病患者血液流變學影響的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yī),2001,11(1):12-16.
[4] 王芬,羅丁.近40年刺絡放血療法的臨床運用概況[D].全國首屆刺絡放血研究及臨床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3,12(2):83-90.
[5] 趙繼英,邊小青,孟慶英.中藥結(jié)合刺絡推拿治療小兒哮喘的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13(12):23-35.
[6] 張燕茹,董芬,王珺.刺絡走罐法治療痤瘡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12(19):12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