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利
素質教育是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fā)展長遠需要的教育,它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根本目標。英語學科作為中小學校主干課程,擔負著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師若能在英語素質化課堂教學中把握和運用好“四度”,就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最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所謂的“四度”就是我們常說的密度、廣度、深度和適度。在教學過程中,應著眼于素質教育,正確把握和運用好“四度”原則。
一、密度
為了利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去傳授詞匯、句式、語法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fā)展并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就需要我們英語教師在課前吃透英語新課標的精神,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內容及過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率和課堂教學的效率,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密集、快速、有效的訓練。將快速替換、用詞造句、漢英互譯、設景表演、巧問妙答等方式恰當地運用在詞匯、句型、會話和課文教學中,這樣便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其學習興趣,達到密集訓練的目的。
為了提高教學密度,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除了采取上述方式方法外,我們還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梢哉f,計算機的普及以及語音教室的建立給英語教學帶來了一場全新的革命。它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大大增加課堂容量。一方面是信息容量,教師盡可以把英語教材的配套光盤以及與教材有關的對話和圖像材料輸入計算機,實施電化教學;另一方面是增加了時間容量。用多媒體上課,設計好的頁面可以容納下所有要講練的內容,節(jié)約了板書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練習的機會。
二、廣度
英語課堂教學的廣度既包括學生課堂活動也包括教學內容。學生由于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便有“優(yōu)生”和“后進生”之區(qū)別,因此教師應在學生課堂活動中結合其實際情況,對“優(yōu)生”高標準、嚴要求,多用較難的問題發(fā)問,多用一定難度的練習操練,使其吃得飽;而對“后進生”則應降低標準和要求,盡量使其能理解并掌握基礎知識,多給予幫助和引導,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想方設法鼓勵全體同學積極參與各項練習和表演活動。只有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才可促進整體成績的提高。
現(xiàn)行英語教材在編排上具備許多優(yōu)點,其中除了加強口語能力的訓練外,還注意了新舊知識的銜接。所以,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切實做好以舊引新、以點帶面。例如:在學習動詞過去式的詞形變化時,可以把名詞單復數的詞形變化和動詞現(xiàn)在分詞的詞形變化等規(guī)則進行列舉和對比;在學習副詞的三級變化及用法時就可用形容詞的三組變化及用法來導入并比較;在學習現(xiàn)在完成時時就可以結合一般過去時進行引導、對比等等,從而使教學內容的涉及面更廣些。
三、深度
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即指課堂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學生接受知識和掌握技能的層次。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設置太容易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和輕視心理,表現(xiàn)出自滿情緒;倘若太難,則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和回避的心理,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因此,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必須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達到一定的難度,充分考慮他們的認知基礎,以便使之“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提問時應因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提問內容和提問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激勵和鼓舞,力求達到每一個學生都能回答正確問題并有信心爭取達到更高一級的水平,讓他們感覺到英語并不難。
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深度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英語對話、習題檢測、談心等方式進行信息反饋,準確把握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矯正,既使英語教學內容達到一定的深度,也使學生深度掌握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
四、適度
英語課堂教學的適度既指適量又指適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合乎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適當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量變到質變,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直至作出科學推理和正確判斷。在學習對話、課文和進行閱讀理解及完形填空等練習時更應該如此。同時教師應邊進行教學邊留心觀察,及時捕捉來自學生方面的信息,當發(fā)現(xiàn)學生精神飽滿、情緒高昂時,可適當增加并補充一些相關內容及適量練習,必要時還可加大一點練習難度,讓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出來的靈感充分發(fā)揮作用;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精神不振、情緒低迷時,就不可主觀地增加內容及難度,否則,勢必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事倍功半,欲速則不達,還可能造成學生厭煩學英語的后果,何談提高其英語素質呢?
“四度”中的每一“度”在英語素質化課堂教學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相互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因而要求我們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切實把握和運用好“四度”,把我們的英語素質化教學引向深入,培養(yǎng)出更多的“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