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素玲
摘 要:語文教學不僅是課程,而且是傳遞精神啟迪的重要平臺。由于特殊教育的接受群體有其特殊性,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和價值觀念的塑造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則是特殊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培智;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培智學校是我國發(fā)展特殊教育的專門學校,致力于特殊少年兒童的教育需要,發(fā)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本文主要通過特殊教育發(fā)展出現的問題提出培智學校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
一、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特殊教育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主要體現在特殊教育的逐步普及和特殊教育格局的初步形成。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對特殊教育中學生精神意識的培養(yǎng)上還有待提高。
二、培智學校發(fā)展的現狀
培智學校通過不斷地發(fā)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數百所學校,殘疾兒童入學率顯著提高,學校專任教師數量和學歷層次不斷提升,在特殊教育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培智學校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
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到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最重要的是人文關懷,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精神世界的陶冶。特殊兒童由于身體和心智的不健全容易造成孤僻、自卑的心理,往往不能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在語文課堂上可以通過史鐵生、霍金等身殘志堅并取得偉大成就的人物來激發(fā)學生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增強自信心,讓他們真正體會自己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消除他們慣有的自我否定心理。
實踐證明,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心理健康的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塑造了一個個自信、自愛、自立、自律、自強的社會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安義.在語文教學中調適學生心理[J].教育藝術,2009(09).
[2]黃柏芳.浙江省盲人學校在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11(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