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衛(wèi)星
本文所謂的“溫度”,是就師生關系的變革、課堂氛圍的營造、教育情境的創(chuàng)設而言的。
許多嚴厲有加的教師,在校長和同行眼里是好老師,在學生眼里恰恰不是。學生喜歡有愛心、知識淵博、豁達大度、昂揚樂觀、平易親和、幽默風趣、善于溝通交流、富有人文情懷、懂得教育民主的教師。
當今世界,在知識經(jīng)濟、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學習”概念的外延被拓寬了,學生可以更多地從學校和書本外獲取知識,教師要做絕對的權(quán)威也是不可能的了。師生關系再也不是“一桶水”對“一杯水”的關系;要滿足適合學生個性發(fā)展更廣層面、更高層次的學習需求,教師不能再以“知識權(quán)威”去征服學生,而應當用人格修為(包括淵博的知識、科學的方法、高尚的人格、優(yōu)雅的氣質(zhì)等)去感召學生。
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系應當有新的構(gòu)建,教師要淡化自己的權(quán)力角色,強調(diào)自己與學生的合作、共享關系;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成長的引路人;教師要甘做“作為學生”的教師,爭做學生的朋友;教師要力圖消減作為一名教師加之于孩子——特別是大齡孩子中學生的傳統(tǒng)權(quán)威,要變“知識權(quán)威”為“學習伙伴”“精神向?qū)А薄?/p>
“情不通則理不達”,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礎??墒牵阡衾蠋熥闹赋?,“隨堂聽教師的課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部分學生懨懨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師提問,少數(shù)人應答,思維積極的往往僅有幾個。教師確實在認真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有些精彩的詞句也在著力推敲,可學生不承情,沒能打動學生的心”。這樣的課堂氛圍,怎一個“冷”字了得?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于漪老師看來,“情”的缺失,是一個關鍵。
的確是這樣,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瀧澤武久用大量實驗結(jié)果證明: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情感,思維、記憶等認識機能全會受到壓抑阻礙。無論何等抽象的思維,沒有情感都不能進行。
當代中學生在日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需要交流,需要溝通,需要理解,需要宣泄,需要慰藉。他們把課堂作為情感通道,把老師和同學作為訴求對象。面對生情百態(tài),是包容,還是抵制;是允許,還是反對;是激勵,還是鞭撻;是贊許,還是否定;是熱情,還是冷淡;是勸勉,還是告誡……教師總要有一個傾向性,總要有鮮明的感情色彩。
世界經(jīng)濟學大師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一書中指出,21世紀是“高技術與高情感相平衡的時代”。高技術與高情感相平衡,同樣也將是理想課堂的發(fā)展趨勢。課堂中的“高情感”,指的是包含著倫理道德、創(chuàng)新智慧、審美趣味的,有助于教師和學生智慧不斷發(fā)展、不斷更新、不斷升華的,和高科技所派生的新的教學方式共生共榮又具有向?qū)б馕兜那楦??!案咔楦小钡恼n堂,尊重師生人格的尊嚴與獨立,尋求師生文化上的和諧,擺脫純技術純知識的枯燥乏味,充滿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刺激;“高情感”的課堂,師生的生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所謂情境,按照黑格爾的具有強烈現(xiàn)代色彩的解釋,它是指一種特定的人物關系。黑格爾在《美學》中說,情境是“使本來在普遍世界情況中還未發(fā)展的東西得到真正的自我外現(xiàn)和表現(xiàn)”的“更特殊的前提”。黑格爾還說:“藝術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從來就是尋找引人入勝的情境,就是尋找可以顯現(xiàn)心靈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蘊的那種情境。”
有效的教育情境在現(xiàn)代教育中顯得十分重要,它能迅速引起學生的心情或情緒反應,減少其移情或共鳴所投入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它能變過于理性化的、知識傳授型的傳統(tǒng)教學為極具生命化的、對話型的現(xiàn)代教學,使教育達到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統(tǒng)一。而有效的教育情境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安全性、支持性、挑戰(zhàn)性。
教育需要“溫度”。只有有“溫度”的教育,才能如雅斯貝爾斯所說,如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