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娟芳
親情,特指親人之間的感情。小學品德教學各年級都設(shè)有親情教育這個內(nèi)容,足見親情教育的重要。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币虼宋覀円卣菇虒W空間,面向?qū)W生的生活實際,教學陣地不能局限于學校和課堂,還應(yīng)延伸到家庭與社會。那么,如何開展親情教育,讓品德教學散發(fā)出更濃、更香的“親情味”?筆者在教學中運用教師、家長和學生三方面互動結(jié)合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教師開展親情指導——既注重課堂教學,又關(guān)注課外拓展
1.注重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找準親情教育的切入點,對教材進行合理利用與開發(fā),并結(jié)合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
【案例1】我在執(zhí)教《父母——我特別的朋友》一課時,播放了一部錄像:內(nèi)容大致是小麗考試考砸了,不敢回家讓父母簽字,最后自己簽名。在處理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首先問學生: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有的請舉手。接著讓學生猜一猜,小麗接下來會怎么做呢?就這樣通過讓學生邊猜邊播放結(jié)果的方法吸引著學生。最后進行有效引導:長期這樣會導致家長不重視,成績下降。此外我還列舉了大量源于學生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進行判斷,分析當和父母發(fā)生沖突時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最后教給學生八個溝通技巧,讓學生運用這些法寶與父母進行溝通,相信溝通一定會暢通很多。
2.關(guān)注課外拓展
品德課程具有開放型和活動性的特點,這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不應(yīng)局限于學校、教材和課堂,而應(yīng)創(chuàng)設(shè)條件盡可能拓展教材的內(nèi)涵,拓展教學場所以及教學時間,讓學生到社會生活實際中去實踐品德課上的道德認識,實現(xiàn)品德課堂的大容量,增強品德教學的有效性。
【案例2】我在執(zhí)教了《父母——我特別的朋友》一課以后,布置了一項延伸作業(yè):讓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溝通法寶和父母去溝通,有什么收獲,寫寫自己的心得體會。如陳某同學寫道:回家后運用“認真傾聽”這一法寶取得了較好效果。當飯桌上父母對他的學習開始“嘮叨”時,他沒有像以前那樣頂嘴,而是先認真傾聽,再闡述自己的觀點,結(jié)果和父母的溝通很順暢。韓某同學則寫道:原先對于媽媽的嘮叨她非常反感,時時批評媽媽,但現(xiàn)在她知道了父母掙錢不容易,也知道了父母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她好,于是她理解了父母,接受了父母的嘮叨,家里火藥味少了很多……
二、學生落實親情行動——既注重親情體驗,又關(guān)注親情回報
1.注重親情體驗
親情教育只停留在理論上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落實在行動中。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體驗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報父母。
【案例3】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家人的關(guān)懷,我在執(zhí)教《家人關(guān)懷我成長》一課前讓學生搜集了家人關(guān)懷我成長的照片,并說說照片里的故事。有些學生帶來的都是小時候的照片,如有的媽媽在喂孩子吃飯,有的爸爸在扶著孩子走路,有的媽媽在給孩子洗澡……于是我抓住這些素材進行引導: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家人的辛勞。從而喚醒學生的親情意識、感恩意識。
2.關(guān)注親情回報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什么是孝呢?翻閱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畫卷:融四歲,能讓梨是孝!香九齡,能溫席是孝!沉香劈開華山救母更是孝之典范!孝是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每個人對家人都應(yīng)該擁有一份孝心。
【案例4】在執(zhí)教《孝心獻老人》一課后,我鼓勵學生回家做一張賀卡送給老人,平日里為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并撰寫心得體會。學生賀卡做得非常用心,如學生樊某畫了一對櫻桃,左邊祝爺爺萬壽無疆,大吉大利,右邊祝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并在櫻桃四周畫上了不同的愛心,代表他的孝心。學生唐某折了許多千紙鶴,上面寫著尊重老人,從小做起,下面寫著:我聽別人說鶴是一種長壽的動物,所以我希望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孩子們把敬老常記心頭,每天或多或少為家中的老人做些小事,多陪老人聊天,讓老人充分感受到濃濃的孝心。
三、家長進行親情配合——既注重行動支持,更關(guān)注情感反饋
1.注重行動支持
“德育無閑人,人人都育人?!庇H情教育是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會導致親情的走樣或變異,親情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緊密結(jié)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案例5】我在執(zhí)教《向“白色惡魔”說不》一課時,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班上學生70%以上的父親都有抽煙的習慣,有的甚至一天要抽兩三包。為了讓這些爸爸戒煙,我對這一課進行了拓展和延伸——《爸爸別吸煙了》。課后,讓學生和家長進行簽約,共同商定戒煙的時間與方法,并許下承諾進行實施。在學生的戒煙約定中,我看到了可喜的一面。如學生王某的爸爸這樣寫道:謝謝兒子的關(guān)心,我準備做到以下幾點:(1)戒煙期間盡量不在家里抽煙。(2)循序漸進,逐步減少抽煙數(shù)量直至戒掉。(3)堅定意志,希望全家人監(jiān)督。學生韓某的爸爸這樣寫道:首先向家人道歉,曾經(jīng)帶給他們的傷害,并說抽煙有這么多害處自己之前并不清楚,感謝兒子的教育,表示今后一定把煙戒掉……
2.關(guān)注情感反饋
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德,是學校和家長的共同責任。因此,家長要特別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支持教師舉行的教學活動,多給孩子實踐的機會。家長要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品德教育工作,及時進行有效的反饋。
【案例6】每個月,我都要進行一次“關(guān)于親情”的家長意見反饋及每周上交 “親情行動天天行”的反饋表。如最近的一次反饋中學生潘某的爸爸這樣寫道:當我看到孩子寫的戒煙文章以后,非常感動,連一個孩子都知道吸煙不但對自己的身體不好,還影響他人健康,我非常慚愧,這是我做爸爸的失職,今后我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好榜樣。再如學生陳某的媽媽來信中這樣寫:孩子現(xiàn)在在家聽話多了,懂事多了,也孝順多了;還會主動和我們溝通了,經(jīng)常會和我們說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感謝老師對她的教導……
實踐證明,通過教師、家長和學生三方面的互動結(jié)合,品德教學無論是在課堂內(nèi)外,還是校園家庭都散發(fā)著濃濃的“親情味”,親情教育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我們相信,隨著親情教育活動的有效拓展和深入開展,必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最終實現(xiàn)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校是個好學生,校外是個好公民”的良好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