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文
有效的課前交流不但能夠調整好學生的課堂心理狀態(tài),將學生的注意力從無關信息轉移到課堂中來,還可以與教學情境、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有機結合,巧妙連通,和課內教學融為一體,不著痕跡地引領學生開始學習和探索之旅,達到“課未始,趣已生”的境界。
為了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使學生好學樂學,教師一般都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設計上,大到教學環(huán)節(jié),小到只言片語,都會經(jīng)過仔細斟酌反復考慮,卻常常忽略了對課前交流的設計。課前交流,通常指利用正式上課前的兩三分鐘時間以談話、游戲、表演等形式進行互動交流,達到溝通師生情感、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課堂知識和教學理念的目的。這短短幾分鐘,不僅是教學機智的體現(xiàn),更是教師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的展現(xiàn)。
● 拉近距離,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評優(yōu)課、示范課等公開課大多需要異地借班上課,陌生的環(huán)境、圍坐著的聽課教師,無形中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緊張與壓迫。再加上師生初次接觸,學生因不了解教師的性格脾氣和教學風格而存著心理距離,容易導致學生缺少參與課堂互動的信心,擔心自己表現(xiàn)不佳而出丑。如果教師無視學生的反常表現(xiàn),直接開始上課,極有可能導致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甚至使精心備好的課上砸。
教學片段一:
師:我們學校四年級一共有四個班,上課前,有位老師極力向我推薦我們四(3)班,他說這四(3)班的學生呀……你能猜出他的下半句話是什么嗎?
生1:會夸我們班上課課堂紀律好,聽課最專心。
生2:肯定是表揚我們班發(fā)言積極,最愛動腦筋。
……
師:同學們剛才猜得真不錯,有些優(yōu)點連那位老師也沒有告訴我呢,老師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你們最精彩的表現(xiàn)了,上課!
親切隨和的課前交流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師生的對話不僅是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更是在誘導學生進一步明確課堂規(guī)范。學生的自我評價既是自信的真實流露,同時形成了心理暗示:課堂上的好學生應該做到這些要求。教師的肯定和賞識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這一自我心理暗示,促使其調整到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為整堂師生的互動交流奠定了平等、愉快的基調。
● 潤物無聲,課前交流與情境無縫銜接
好的課前交流可以不露痕跡地由談話引入新課學習中去,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做好知識、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準備。潤物無聲,達到課前交流與教學情境無縫銜接。
教學片段二:
師:同學們,現(xiàn)在快12點了,老師特意為每位同學準備了松脆可口的小酥餅,你們想吃嗎?
生:(參加某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上午第四節(jié)課已經(jīng)又累又餓了)想!
師:(組織學生吃餅并提醒注意衛(wèi)生)酥餅吃到嘴巴里有什么感覺?
生輪流答:香、可口、有點渴、有點水喝就好了……
師:有只可憐的小烏鴉,它比我們更口渴,這只聰明的烏鴉想盡辦法,卻怎么也喝不到水了,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進入烏鴉找水的故事。
學生觀看西南旱災觸目驚心的場景,受到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情感沖擊,帶著課前“口渴”的真實體驗接受制作節(jié)水公益宣傳畫的任務。
上課順序是事先抽定的,教師預料到學生中午的生理狀態(tài),沒有把課前交流的作用局限于消除師生陌生感的定位上,特意安排“吃酥餅”這一充滿人文關懷的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將上午第四節(jié)學生又累又餓的不利因素,轉化為“口渴”這一融入教學情境的有利條件。在輕松自然的交流對話中不著痕跡地導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進一步放大了對情境的渲染作用,增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
● 消除干擾,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
在信息技術常態(tài)課中,前一堂課的思維延續(xù)或劇烈的課間活動會對學生的當堂學習造成一定的負面干擾。利用課前交流時間提前感知素材,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消除這一干擾,使學生的注意和思維在課前經(jīng)歷“預熱”過程,及早從無關信息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來;另一方面,使課前交流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成為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延伸,保證學生有更充實的時間參與探究與實踐,滿足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運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時間需要。
教學片段三:
某教師在教學“用Word制作圖文并茂的電子板報”這一內容前,先用多媒體向學生集中展示一組配有簡短文字標題的照片。照片來源于網(wǎng)絡,有的幽默犀利,有的意味深長。正當學生看得津津有味,不時發(fā)出會心的笑聲之時,教師趁熱打鐵地說:“這些照片的標題非常有創(chuàng)意,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班主任老師為你們拍攝的照片,想不想也來試試?”學生聽說是自己的照片,一下子來了勁,興致勃勃瀏覽起照片來,還試著為照片設計起旁白來。有了課前交流的鋪墊,課堂上學生制作的電子板報主題鮮明,圖片內容豐富,所配的文字說明也閃爍著創(chuàng)意的火花。
● 滲透理念,使課堂教學更加自然流暢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常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專題學習網(wǎng)站、在線即時評價系統(tǒng)等新的課堂教學形式作為輔助手段,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給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然而學生適應這些新形式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交流時間組織和這些形式相關的富有趣味性的課前游戲,在激發(fā)學生參與互動熱情的同時,讓學生提前明確相關的規(guī)則與操作方法,避免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中停頓下來專門講解,使課堂教學進行得更流暢,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
教學片段四:
某教師將學生分成了A、B、C等若干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上課前,教師先請學生讀出貼在自己顯示器上的編號,如A1、A2等,然后拋出問題:“你編號中的字母和哪些人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么?”生答:“說明我們是在同一個小組?!苯處熆隙藢W生的回答:“對,下面就讓我們玩?zhèn)€游戲來測試一下我們小組同學之間的默契。我說A3舉左手,A3號同學就做一個相反的動作——舉起右手,允許同一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提醒幫助,看看哪個小組出錯最少?!苯處熾S機發(fā)布了“B5向左看、C組坐下、E3抬頭”等命令,學生集中注意力參與游戲,偶有做錯的學生即引得滿堂大笑。游戲結束,教師小結說:“剛才的游戲同學們合作得很好,玩得很出色。等會上課的時候,如果小組成員遇到困難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如果老師分配給你們一個很重的任務,又該怎么處理?”有了游戲作鋪墊,學生紛紛表示要相互幫助,團結協(xié)作,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推選了組長,根據(jù)任務需要進行合理的分工,為順利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作好了準備。
言語間彰顯教學智慧,舉手中盡現(xiàn)教師風采。課前交流應該成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成為教學設計的一部分。我們要使課前交流在溝通師生情感的同時,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整堂課教學充滿了美好的期待?!稗D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讓我們重視信息技術課前交流設計,為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奏響華麗的序曲樂章!
參考文獻:
[1]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陳凌霄.教師借班上課時的課前談話藝術[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