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秋琴
[摘 要]教師教學以“樂”“趣”“贊”的三字經為中心,為學生營造快樂學習英語的氛圍,并激勵其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快樂,并將英語學習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也能從生活中發(fā)掘英語,在學生今后的學習和自身發(fā)展中,做到真正地學以致用。
[關鍵詞]快樂;自主; 開放評價
大多英語教師一直在探討如何讓學生在自信、興趣、成功、快樂的體驗中學習英語,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嘗試“樂”“趣”“贊”三字經,以達到發(fā)展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一、樂中學,營造快樂氛圍
“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苯處煵荒軆H停留在要求學生掌握課本知識上,還應將學生引向課外,引入生活,讓學生在聽中學、說中學、做中學、玩中學,進一步拓寬知識面。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教材4B Unit 4 和 Unit 7時,教學內容都與購物有關,于是筆者就將兩單元內容重組到一塊,既教會學生購買水果、食品,又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購買自己所愛的物品,如buy a pencil box/ buy a hamburger/ buy a kite等,從而拓寬學生的交流面,讓學生自選感興趣的東西開展小組活動,確定購物價格。這樣的內容重組配以如此活動設計,縮短了教材和生活的距離,使語言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力。
為幫助學生營造真實快樂的語言氛圍,筆者還采取以下幾種做法,促使他們真正學好語言的聽說讀寫。
1.一周一歌。堅持“每周一歌”熏陶他們,學生的“曲不離口”使英語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也從另一側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2.一月一故事。堅持每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或循序漸進的讓學生來說簡單的小故事、表演英語短劇,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異國情調和文化差異,著重培養(yǎng)聽的能力。
3.一組一報。教師讓孩子們自由組成學習或活動小組,每隔一段時間開展一次自編英語小報競賽,不僅在環(huán)境上讓學生感覺到濃濃的英語學習氛圍,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二、趣中練,激勵自主參與
1.開放英語練習。每當教學新單詞時,發(fā)現有些學生把英語單詞“音譯”成一些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中文或符號。如“farmer”記做“發(fā)悶”,“news”記住“牛死”等等。實踐使筆者深刻認識到,機械教學顯得太枯燥,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聯系生活實際寫一寫,效果更佳。開放性作業(yè)設計主要是為了改變現行作業(yè)訓練多統(tǒng)一,少選擇;多靜態(tài),少活動;多書面,少實際;多室內,少室外的現狀。如:學習關于時間的句型“What time do you…?”“I…at….”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任務型作業(yè):采訪你的同學、朋友或家人他們在什么時間做些什么事情,再完成表格。這種操作型的練習更利于學生對新語言的輸入和記憶,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師還應重視搜集“生活中的英語”,要求學生關注身邊的英語,如:衣服上的英語,商店的英文名等,將它們設計到本子上積累起來,并輪流在課前把自己學到的英語知識告訴其他同學,擴大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和詞匯量。在開放練習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廣闊的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和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讓他們在自由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自我調整、自我成長、自主學習,給予學生發(fā)展的機會。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扒榫场笔墙虒W的“支架”,是學生進行意義自主建構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注重親身體驗,激活學生思維,也就是能夠在生活的氛圍中學到“活”英語。例如,牛津5B教材Unit 6 At a PE lesson是一節(jié)標準型的體育英語課,為了讓學生有切身體會,我們將課堂搬到大操場上,先由教師主持,教會學生相關的體育用語,后分組活動,開展“爭當合格的體育老師”的小活動,下課后布置學生玩“I say ,you do.”的游戲,再次鞏固新知。這樣的安排,將知識融合在游戲中,學生樂學、愿學。而且學生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體育課,班隊活動課等自發(fā)組織活動,真正將課堂外延化,學生定會情緒高漲,積極參與,體味開放英語給自己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三、贊中評,開放多元評價
中國家庭強調將愛放在心里,而美國家庭則認為直接地贊賞孩子的成功更有利于教育孩子。英語課應該讓每個孩子獲得成功感。因此,英語課的評價應堅持從尊重每一個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出發(fā),運用開放多元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保護他們的進取心。開放的評價不僅關心學習結果,更應該關注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評價學生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學生該及時給予評價的就給予評價,當學生一時還無法做得較滿意時,我們寬容、等待,給學生留有掌握的時間,用延遲評價為每個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我們可以采用語言評價(如: Great! Wonderful! Excellent! Well done. You did a good job.等),身體語言評價(如面部表明、身體姿勢、手勢等),借物評價(如一朵小紅花,一顆小星星等)。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