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元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優(yōu)美的散文、感情真摯的小說、古樸典雅的詩詞,無不與優(yōu)美的語言、真摯的感情打動著學生的心靈,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怎樣在教學中充分捕捉這些關的因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品美能力,促使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關的實踐,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之一。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美育;情操;實踐
翻開初中語文教材,一篇篇形式優(yōu)美的散文讓你賞心悅目,一篇篇感情真摯的小說讓你心潮起伏,而一篇篇格律優(yōu)美的古詩詞更讓你回味無窮。師生們總會情不自禁地一篇接一篇的閱讀下去,美好的思緒為之飛揚,優(yōu)美的視野為之開闊,甜美的生活為之回味。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越古今,翱翔于大江南北……
作為一名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教學的實際告訴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捕捉這些美的因素,讓學生發(fā)現(xiàn)、感悟這些美的存在,輕松愉快的接受美的教育,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進行創(chuàng)造美的實踐,是語文教學的關鍵之一。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開啟學生發(fā)現(xiàn)、感悟、品味和創(chuàng)造美的心靈呢?下面我就教學的實際簡述如下:
一、讓學生發(fā)現(xiàn)與感悟美的存在
“美育是感性的,是通過潛移默化作用于人的,是一種感化?!背踔姓Z文教學正是通過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讓學生發(fā)現(xiàn)與感悟美的存在,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感染和影響,從而改變他們生活的視野和境界。例如七年級上冊中朱自清的《春》,作者用樸實、雋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靈氣的景物,那美麗的春光讓人陶醉,那洋溢的詩情讓人鼓舞,那盎然的生機讓人激勵。更為重要的是《春》啟示了同學們怎樣去發(fā)現(xiàn)、感悟春天的獨特魅力。
同樣《濟南的冬天》一文,秀美的濟南、溫情的冬天、靈動的泉水無不觸動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的靈魂,從而由衷地贊美自然、熱愛自然,感悟到自然與生活的美好。
通觀初中語文教材,像這樣熱愛、贊美自然的美文不勝枚舉,關鍵是教師應當怎樣去開啟同學們發(fā)現(xiàn)、感悟美的靈魂。
二、讓學生愉快地接受美的教育
美育是愉快的,不僅用不著強制和勉強,而且是人們心甘情愿的,是一心向往的。由于美育能調動人的感情,給人愉悅,所以人們是欣然接受它的。例如七年級下冊魯迅先生的《社戲》以充滿詩情畫意的筆墨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江南水鄉(xiāng)寧靜、優(yōu)美的畫卷,特別是那撲面而來的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淳厚的人情更是讓人沉醉和感動;心細如發(fā)、聰明伶俐的雙喜,老實厚道卻又熱情好客的六一公公讓同學們留下了恒久的印象。而平橋村融自然美與人情美為一體,不僅是“我”的“樂土”,更是一個新的“桃花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同學們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樂土”,以及怎樣讓“樂土”綻放她永恒的魅力。
如果說《社戲》讓同學們愉快地接受了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教育,那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就讓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人間親情的美好。望著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我”的心深受觸動: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動了,心靈凈化了;頓悟父親的愛心。而“我”的眼淚又何嘗不是感謝父親,感恩父親的真情流露?這樣的課文讓同學們明白了親情的美好。那么,同學們應當怎樣去珍惜這至真至美的人間親情呢?“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蓖瑢W們肯定能各抒己見,但教師一定要讓同學們明白現(xiàn)在珍惜親情、感恩父母的最佳方法就是做一名勤奮進取、知書識禮的好學生!
再看《散步》一文:一家人,祖孫三代,和和美美,相親相愛,這是一個多么幸福的家庭。作者用充滿詩情畫意的場景讓同學們懂得了尊老愛幼是多么地和諧與幸福,這樣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快樂與美好。而尊老愛幼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回頭又看看《羚羊木雕》這篇課文,無論雙方父母的態(tài)度如何,“咱倆還是好朋友”這美好的聲音告訴同學們,珍貴的友情比任何貴重的物品還美好。
總之,至真至純的風土人情,盡善盡美的人間親情,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形影不離的珍貴友誼等始終觸動著同學們接受美、呵護美的情感。
三、讓同學們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
如果說讓學生發(fā)現(xiàn)、感悟美的存在是為了讓學生接受美的教育,那么,接受美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這些美的能力和情操在教學活動中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同學們學習了《春》這類寫景抒情的美文,不僅發(fā)現(xiàn)、感悟和認識到大自然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認識到了應當從那些方面去品味和評價自然美景;而《社戲》、《背影》、《散步》、《羚羊木雕》這些課文的學習讓同學們明白了人情美、親情貴、友情真的同時,也讓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去珍惜這些情感。
特別是劉禹錫的《陋室銘》在展現(xiàn)“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等清幽寧靜的自然、人文景觀的同時,突出了德行美好的重要;周敦頤的《愛蓮說》將蓮之愛與牡丹和菊花之愛進行對比,突出了“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于描摹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等秀美、迷漫的湖光山色之后,發(fā)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聯(lián)系“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的歷史歌謠,讓同學們對范仲淹憂國憂民的形象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為核心,敘寫了“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石出”等四季景色之后,突顯了歐陽修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這些古詩文的學習不僅陶冶了同學們的思想情操,更重要的是促使同學們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懂得了怎樣去追尋和品味自然與人生的美好。
四、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美的實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代大詩人杜甫這一飽含哲理的詩句揭示了讀書與寫作的重要關系;作為一名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與感悟美的存在,接受美的教育,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一個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表現(xiàn)美——進行創(chuàng)造美的實踐活動。
當同學們學習過《春》、《濟南的冬天》這類寫景抒情的課文之后,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寫一篇贊美家鄉(xiāng)自然景色的文章,特別是我們農村的同學,家鄉(xiāng)春末夏初的桑樹林、盛夏的烤煙、以及成片的桃園、柿園、荷塘、魚塘等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后新興的自然景觀,不僅具有濃郁的時代生產生活氣息,而且有著獨特的美麗和魅力;關鍵是教師應當引導同學們去發(fā)現(xiàn)與展現(xiàn)它們的美麗。有一位同學寫的《美麗的桑樹林》,不僅描寫了家鄉(xiāng)新興的桑林美景,栽桑養(yǎng)蠶帶來的經濟效益,更展現(xiàn)了孩子們摘桑果、吃桑果的歡樂情景;在勞動后的餐桌上,父輩們把用桑果泡出的紫紅酸甜的美酒盛在白瓷酒杯里,喝一口甜美的桑葚酒,吃一個油炸的噴香的蠶子兒,來一碗自家純糧飼養(yǎng)的土雞肉湯??煽诘娘埐耍瑲g樂的氛圍,使勞動的艱辛疲憊一下子煙消云散。
另一位同學寫的《家鄉(xiāng)的桃園》,一片又一片的桃園連在一起,春暖花開的時候整個村莊都洋溢著淡淡的花香味兒。盛夏的時候桃子成熟了,呈現(xiàn)出一派豐收的景象。前來收購桃子的商人、慕名而來的游客都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新鮮桃子。這時桃園中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客商你來我往,也給農家飯店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同學們的這些作文,洋溢著對家鄉(xiāng)自然美、生產美、生活美的熱愛與贊頌之情。
當同學們學過《背影》、《散步》、《羚羊木雕》等文章之后,他們表現(xiàn)親情或友情的作文,不僅具有濃郁的學習、生活氣息,而且飽含著真摯的感情,讀來饒有興味。
與眾不同的是有一位同學寫了《記憶中的小河》一文,以優(yōu)美的文字再現(xiàn)了故鄉(xiāng)田野中蜿蜒曲折的小河。這條小河不僅是與鄰村相連的交通要道,還是孩子們游玩的樂園。河岸上雜草叢生,許多不知名的小花露著歡快的笑臉,搖曳的翠竹,碧綠的桑樹,還有幾棵高大的藍桉樹,飛來飛去的小鳥……然而,這條小河卻被房地產開發(fā)商的高樓大口大口的吞噬了。小孩失去了樂園,大人失去了耕種的田地;大人們能去打工的臉上還有笑容,不能去打工的只能唉聲嘆氣。面對這種情況,小作者說自己雖然不能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但也實在為鄉(xiāng)親們今后的生活而憂。無助的他只能鼓勵自己,鼓勵村里的小伙伴們努力學習,長大后能夠找到工作;同時他真心地希望黨和政府能夠采取措施保護農田,發(fā)出了“保護糧田,保護自然”的倡議。這么幼小的心靈卻包含著這么美好的感情,讀后讓人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動,也為這位同學能夠立足現(xiàn)實,發(fā)奮學習而驕傲。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蓖瑢W們用他們的作文說明:語文教學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知識,拓寬了他們的視野,更為重要的是開啟了他們發(fā)現(xiàn)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心靈。
總之,要想讓美育之花在語文教學中得以綻放,作為一名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擦亮同學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啟迪同學們熱愛美的心靈,提高同學們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