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語文化負載詞語英譯補償探微——以《浮生六記》兩個英譯本為例

      2013-06-09 06:18:20
      關(guān)鍵詞:林譯浮生六記譯本

      張 冰

      (華南師范大學(xué)增城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1363)

      語言根植于文化,承載著信息,也負載著文化,翻譯作為不同語言間交流的渠道在進行語言轉(zhuǎn)換的同時也對文化進行移植。近年來的文化研究蓬勃發(fā)展給翻譯研究帶來了新的視角,現(xiàn)在的翻譯研究呈現(xiàn)出兩種趨向:一是與交際理論緊密相連,二是對語言轉(zhuǎn)換的重視轉(zhuǎn)向了對文化的重視 (郭建中,2000:272)。 王佐良(1997:34)指出,文化間的不同是翻譯時最大的困難,源語文化中不言而喻的東西在譯入語中卻很難表達,需要對其加以解釋,使目標(biāo)語讀者得以理解。如何對一種語言被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時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的缺失進行處理?可以采取的方法也就只有補償,即在目的語中用目的語對原語進行彌補、闡釋,以使目標(biāo)語讀者能獲得和原語讀者同樣的效果,因此,補償作為減小損失的手段也顯得尤為重要。

      1.文獻綜述

      Baker(2000:21)認為,所謂文化負載詞語就是指:源語中抽象的或具體的可能涉及宗教信仰、社會風(fēng)俗或者飲食類型等方面的詞語在目標(biāo)語中表達的一種完全未知的概念。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多樣性決定了不同語言群體所擁有的民族價值觀,民族習(xí)慣以及其所存在的社會都有著各自的差異,這些差異有可能會導(dǎo)致對不同語言的文化負載詞語進行翻譯時產(chǎn)生翻譯及理解障礙。因此,對此類詞語翻譯時對其所表達的含義進行適當(dāng)彌補就顯得非常必要。

      上世紀(jì)60-70年代,有關(guān)翻譯補償?shù)男g(shù)語開始出現(xiàn),如:compensation,compensatory,compensate for等。 Nida 和 Taber(1969:106)提出可以在譯入語中使用恰當(dāng)?shù)某烧Z來彌補源語轉(zhuǎn)換時的缺失。Hervey&Higgins(1992:34-40)提出的有關(guān)補償?shù)乃姆N形式:類比補償、換位補償、融合補償、分解補償。Nida(2001:91-92)提出翻譯補償功能性途徑,把對同構(gòu)缺失的補償作為再現(xiàn)源語內(nèi)容的主要手段。Harvey(2004:37)將補償定義為在目標(biāo)語文本中用目標(biāo)語特殊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一個與原文本相同的效果來彌補在由源語向目標(biāo)語轉(zhuǎn)換時的缺失。

      國內(nèi)也有不少學(xué)者對翻譯補償進行了研究,劉樹森(1997,168)對翻譯補償進行定義。 柯平(1991)提出以現(xiàn)代符號學(xué)和語言學(xué)為主要基礎(chǔ)的補償理論。屠國元(1996)提出了文化信息翻譯的妥協(xié)與補償,將補償手段歸納為虛實互化、增譯達意等幾種。夏延德(2006)編著《翻譯補償研究》一書,對補償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描述,提出了在語言學(xué)和審美學(xué)層面的補償。倪賢祥(2007)、葉紅衛(wèi)(2010)等提出了幾種補償手段并對其進行了探討。

      國內(nèi)對文化詞語的英譯補償研究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補償策略和技巧正日臻豐富,補償?shù)姆诸愐舱遮呁晟?。本文提出功能補償策略,這種策略是指補償?shù)哪康闹饕菍崿F(xiàn)語言的功能,即為了使目標(biāo)語讀者閱讀譯文可以獲得同原語讀者閱讀原文同樣的效果,靈活采用不同的補償手法或多種手法相融合的方式對文化缺失進行彌補。功能補償又包含兩個層面:篇外補償和篇內(nèi)補償,前者指的是在語篇外采取補償?shù)氖址?,在譯文中采用直譯,而對于文化缺省的說明部分則放在語篇頁腳或結(jié)尾處的注釋之中;后者則指的是在語篇內(nèi)采取補償?shù)氖址?,主要有意譯,音譯、增譯、釋義等手法。

      2.漢語文化負載詞語英譯補償準(zhǔn)則研究

      關(guān)聯(lián)理論的中心是最佳關(guān)聯(lián)原則,任何交際行為都必須確保其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而這個關(guān)聯(lián)性是相對的,即:獲取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只需付出最少努力;關(guān)聯(lián)的程度取決于獲得的語境效果和話語理解時付出的努力這兩個因素間的關(guān)系。

      Gutt(2004:107)認為,翻譯中的關(guān)聯(lián)應(yīng)做到兩點,一是譯文要“與譯文讀者產(chǎn)生充分的關(guān)聯(lián)”或“提供充分的語境效果”,二是譯文表達的方式“不要讓譯文讀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譯文必須表達清楚自然,不應(yīng)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難”,以便譯文讀者對譯文產(chǎn)生“充分”的關(guān)聯(lián)。

      在Grice的會話準(zhǔn)則的基礎(chǔ)上,我們對漢語文化負載詞語英譯補償提出三種準(zhǔn)則:量與質(zhì)的準(zhǔn)則,在充分考慮目標(biāo)語讀者群體及語境的前提下,使補償信息不要超出所需的內(nèi)容,補償內(nèi)容一定要精準(zhǔn),且具有可供證實的依據(jù);關(guān)聯(lián)準(zhǔn)則,補償?shù)膬?nèi)容要與原文所需的內(nèi)容相關(guān)聯(lián),重點要突出;方式準(zhǔn)則,盡量避免用有歧義的字句來補償,盡可能地用與原文一致的表達方式,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譯出原文的語境及語意。此外,還要充分考慮譯者翻譯目的、讀者群體文本類型等幾個限制性因素(有關(guān)漢語文化負載詞語英譯補償?shù)南拗菩砸蛩貙⒃诹硪黄恼轮杏懻摚?/p>

      本文所選取《浮生六記》的兩個英譯本分別是林語堂發(fā)表于1936年的譯本和白倫(Pratt)、江素惠于1983年出版的譯本。筆者對《浮生六記》中的文化負載詞語進行分為五大類,并在此基礎(chǔ)上細分為十一個小類(圖1),然后進行統(tǒng)計。同時我們就原文與兩個譯本的內(nèi)容進行列表(表1)。對比兩個譯本與原文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譯本在詞數(shù)上遠超過原文,且兩個譯本各自的用詞數(shù)也是很不相同,經(jīng)過研究分析我們認為,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是由于兩個譯本都對原文的文化信息進行了補償,且白、江譯本的補償信息遠高于林譯本。通過對各類文化負載詞語的英譯進行分析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譯本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本文提出的幾個補償準(zhǔn)則,而且對于補償準(zhǔn)則應(yīng)用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共性。

      (表1) 《浮生六記》與兩英譯本內(nèi)容對比

      圖1 《浮生六記》文化負載詞語分類

      2.1 量與質(zhì)的準(zhǔn)則

      如上文所述,量的準(zhǔn)則是指在充分考慮目標(biāo)語讀者群體及語境的前提下,使補償內(nèi)容既符合譯文的需要又不超出原文所包含的信息,還可以提供有可供證實的依據(jù)。筆者對《浮生六記》中的文化負載詞語進行了統(tǒng)計,林譯中采取了補償?shù)奈幕~語約有四百多個,其中約106個文化詞語的補償遵循了量與質(zhì)的準(zhǔn)則,而白、江譯本中約有111個詞語,兩個譯本的遵循程度大致相同。我們對《浮生六記》兩個英譯本中的此類補償情況進行個案研究。

      (1)陳名蕓,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

      林譯:Her name was Yün and her literary name Suchen.She was my cousin,being the daughter of my maternal uncle,Hsinyu.

      白、 江譯:Eventually I married Chen Yün,the daughter of my uncle,Mr Chen Hsin-yü.Her literary name was Shu-chen.3

      注:3.This may be the first time some readers have encountered the Chinese practice of using multiple names;it will not be the last.In addition to a childhood name and a proper given name,all educated Chinese of the Imperial period had at least two others-a'literary name'taken to express,usually,a desired attribute (Shu-chen means something like'precious virtue')and a'style',a sort of formal nickname.Both could be changed at will,making life interesting for later scholars.

      古人起名常有名和字,與現(xiàn)在的名字不同,在古代名和字連起來稱呼,也是為了表示尊敬。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稱“表字”,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復(fù)雜,這與西方的名字截然不同??梢钥闯?,兩個譯本中都將“字”譯為literary name,但是林譯中并沒有對這一特有文化現(xiàn)象進行解釋,可能是譯者可能認為沒有必要對此進行補充說明,只要讓讀者對此有一般了解即可,增加太多信息有可能起到負面效果。白、江譯本中卻對此增加了80余字的注釋,不僅對這一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有了詳細的解釋,還對陳蕓的字所隱含的意義進行了說明,將其譯為“precious virtue”,對于喜好中國文化或中國文化的研究者的讀者來說將大有裨益,這樣的翻譯無疑會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

      (2)入股時文。

      林譯:thirdly,discussing the conventional eightlegged essays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白、江譯:or theeight-legged official examinations。

      林譯中增加了thirdly這一個單詞,但是并沒有違背量的準(zhǔn)則,雖然在原文中并沒有直接出現(xiàn)第三這個詞,但是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這個單詞在此處是很恰當(dāng)?shù)?。這里的“入股時文”指的就是中國古代的“八股文”,這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有固定格式,由八個部分組成。兩個譯本中都將“八股”譯為“eight-legged”,這一譯法違背了補償準(zhǔn)則中質(zhì)的準(zhǔn)則,對于英文讀者來說難免會將其譯為有八條腿的文章,讓人覺得不倫不類,對于林語堂等這樣的譯學(xué)大家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2.2 關(guān)聯(lián)準(zhǔn)則

      關(guān)聯(lián)準(zhǔn)則是指對原語文化負載詞語進行補償?shù)膬?nèi)容或信息要與原文所表達的內(nèi)容相關(guān)聯(lián),不能添加額外的、與原文沒有太大聯(lián)系的信息,目標(biāo)語讀者可以以最小的努力去獲得最多的信息,所補充的內(nèi)容應(yīng)與上下文密切相關(guān),給人以順?biāo)浦?、不露聲色之感。否則將會而增加目標(biāo)語讀者的閱讀量,使讀者產(chǎn)生閱讀疲勞,影響讀者閱讀興趣。兩個譯本對關(guān)聯(lián)準(zhǔn)則的遵循程度稍有不同,林譯較白、江譯本為多,其中林譯中約有175個文化負載詞語的補償內(nèi)容遵循了關(guān)聯(lián)準(zhǔn)則,白、江譯本則有約159個此類詞語的英譯補償遵循關(guān)聯(lián)準(zhǔn)則。我們選取部分文化負載詞語的補償情況進行分析并以此作為研究的佐證。

      余謂藎臣曰:“吾父與君有渭陽之誼”。(p142)

      林譯:So I said to Chinch'en,"We are cousins.(p143)

      白、江譯:I met with Chin-chen and said,'My father and you have the friendship of Weiyang.18(p79)

      注:18.A poetic reference to the fact that Shen Fu's father was Wang Chin-chen's uncle.(p155)

      渭陽之誼出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币蚨谩拔缄枴倍直硎旧说那檎x。林譯中采用意譯的手法,譯出了原文想要傳達的含義,但是并未采取相應(yīng)的補償措施來彌補“渭陽”這一文化詞語后包含的文化信息,因而也就不能讓譯文讀者領(lǐng)略到中國語言文化所具有的特色。Pratt譯本中采用了音譯加直譯的策略并遵循關(guān)聯(lián)準(zhǔn)則,采用音譯和文外加注的手段對未能表達出文化信息進行補償,達到交際和傳遞文化信息的效果,使讀者對中國這種特有的甥舅情誼表達方法有所了解,并欣賞中國語言文化的特色。

      2.3 方式準(zhǔn)則

      所謂方式準(zhǔn)則是就補償?shù)男问蕉缘?,盡量采用與原文一致的表達方式,在不影響原文形式與內(nèi)容的情況下采用功能補償?shù)姆椒?(即靈活采用不同的補償手法或多種手法相融合的方式 (如直譯意譯相結(jié)全,直譯加注、音譯加注或意譯加注))對原文在譯文中缺失的文化信息進行彌補,從而使譯文能與原文達到功能對等。其中功能補償又包含兩種方式:“篇內(nèi)補償”和“篇外補償”。前者指的是在語篇內(nèi)采取補償?shù)氖址?,主要有意譯,音譯、增譯、釋義等手法,后者指的是在譯文中做出標(biāo)記,在頁腳或篇尾處增加注釋對標(biāo)記部分進行解釋,以彌補缺失的或為譯文讀者所不熟悉的文化信息。兩個譯本中對方式準(zhǔn)則的遵循程度在三個準(zhǔn)則中是最高的,林譯本傾向于篇內(nèi)補償共有183詞遵循方式準(zhǔn)則,Pratt譯本則更注重篇外補償共有175詞遵循方式準(zhǔn)則。我們就其中個案進行分析:

      于腰間折而縫之,外加馬褂。(p58)

      林譯:She tucked it round the waist and put on a makua on top.(p59)

      白、江譯:But she took it up around the waist and put on a riding jacket over it.(p44)

      “馬褂”在舊時指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的短褂,主要是為了便于騎馬,因此得名。林譯在語篇內(nèi)采用音譯的方式對原文進行補償,使譯文讀者對這一特有的服飾文化從語音上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其具體所信息去沒有傳達出來,這對于林語堂這樣的譯學(xué)大家來說不能說不是一個缺憾。Pratt譯本中采用意譯的方式將其譯為“riding jacket”,回譯為“用于騎馬的夾克”,雖然對“馬褂”這一特有的服飾文化所包含的信息有了大致的描述,但似乎有點不倫不類,讓讀者有點不知所云。我們以為,此處應(yīng)采取篇內(nèi)和篇外補償相結(jié)合的方式,即在語篇內(nèi)采用音譯或意譯的方法,在語篇外(頁腳或篇尾)采用加注的方式將原文在譯文中缺失的文化信息進行彌補,不僅從音韻上傳達原語的文化信息,還能從內(nèi)容上對其時行補充,使譯文讀者既有語音方面的了解又有語意方面的認識。

      2.4 三種準(zhǔn)則互補

      研究發(fā)現(xiàn),這幾個準(zhǔn)則之間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它們是互容的,可以同時存在于一個句子中的,很多時候譯者為了達到對缺失文化信息的補償并不單單遵循一個準(zhǔn)則,而可能采用多個準(zhǔn)則對其進行彌補。這種情況在《浮生六記》的兩個譯本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很多,我們僅選取個別例子加以研究:

      (1)一手挽紅絲,一手?jǐn)y杖懸姻緣簿。(p48)

      林譯:in one hand,a red silk thread[for the purpose of binding together the hearts of all couples]and,in the other,a walking-stick with the Book of Matrimony suspended from it.(p49)

      Pratt&Chiang:He portrayed the old man carrying his red silk cord30 in one hand,while with the other he grasped his walking stick with the Book of Marriages tied to the top of it.(p41)

      注:30.With which the couple is pulled together.(p152)

      (2)臨門有關(guān)圣提刀立像,極威武。(p190)

      林譯:At the door,there was a most imposing standing figure,representing General Kuan Yü,the Chinese God of War and Loyalty,holding a huge knife in his hand.(p191)

      白、江譯:Near the door there was a very martiallooking statue of Kuan Kung40 holding a sword.(p94)注:40.One of the hero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222-280 A.D.),later worshipped as a god.(p156)

      從補償?shù)年P(guān)聯(lián)準(zhǔn)則來說,在這兩個例子中,林譯采用了文內(nèi)加注的手法對原語文化進行補償,Pratt譯本人則采用了意譯加注和音譯加注的策略;從量與質(zhì)的準(zhǔn)則來說,兩個譯本所補償?shù)膬?nèi)容都是沒有超出原文所要表達的信息,且所補償?shù)男畔⒍驾^為精準(zhǔn);從關(guān)聯(lián)準(zhǔn)則來看,兩個譯本所彌補的信息都是與原文相關(guān)的信息??梢哉f兩個譯本都較好的遵循了這三個補償準(zhǔn)則,如例一中的“紅絲”和例二中的“關(guān)圣”中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對此進行翻譯必然要對相關(guān)文化進行解釋,兩個譯本都準(zhǔn)確的再現(xiàn)了原文所要表達的含義的文化信息。使目標(biāo)語讀者對“紅絲”、“關(guān)圣”這兩個文化詞語所包含的文化意象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達到了翻譯預(yù)期的目的。

      3 、結(jié)論

      補償是一種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現(xiàn)象,由于異域語言及文化間的不同,必然會造成一些語言真空,補償實屬翻譯過程中做出的無奈之舉。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補償,因為這樣可能會造成補償泛濫,不僅不會起到對文化的彌補作用,反而會對原文造成損害,因此要采取相應(yīng)補償策略并遵循一定補償準(zhǔn)則,以確保補償實施的有效性、準(zhǔn)確性。我們認為,文化詞語英譯補償應(yīng)該遵循三個原則,即量與質(zhì)的準(zhǔn)則、關(guān)聯(lián)準(zhǔn)則及方式準(zhǔn)則,并按照功能補償策略對文化缺失進行彌補。使譯文既能準(zhǔn)確傳達原文信息又可以達到傳播語言文化的目的。

      [1]Baker,M.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2]Baker.Mona.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Catford,John C.A.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4]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P.Cole and J.Morgan(eds.),Pragmatics(Syntax and semantics) [M].Vol.9,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6]Hervey.S.and I.Higgins.Thinking Translation.A Course in Translation Method:Frenclr English[M].London:Routledge,1992.

      [7]Leonard Pratt and Chiang Su-hui.Six Records of Floating Life[M].Penguin:1983.

      [8]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9]Nida.Eugene A.and Chr.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10]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11]劉重德.西方譯論研究[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12]郭建中.文化與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13]夏廷德.翻譯補償研究[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14]屠國元.翻譯中的文化移植:妥協(xié)與補償[J].中國翻譯,1996,(2):9-12.

      [15]倪賢祥.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及補償手段[J].西南民族大學(xué)生學(xué)報,2007,(12):93-95.

      [16]葉紅衛(wèi).旅游講情翻譯中的文化補償[J].探索與爭鳴,2010,(6):122-124.

      [17]林語堂.浮生六記[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9.[18]林煌天.中國翻譯詞典[Z].武漢:湖北出版社,1997.

      [19]王佐良.思考與試筆[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7.[20]柯平加注和增益:談變通和補償手段[J].中國翻譯,1991,(1):23-26.

      猜你喜歡
      林譯浮生六記譯本
      《浮生六記夜讀》
      人文天下(2022年6期)2022-08-16 01:20:08
      晚清民初文學(xué)翻譯的高峰
      —— 百年林譯小說研究評述
      書蟲來襲:《浮生六記》:浮生若夢,不妨踏歌而行
      浮生六記
      《佛說四人出現(xiàn)世間經(jīng)》的西夏譯本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6
      林語堂與汪榕培的《莊子·逍遙游》譯文對比研究
      大觀(2017年11期)2018-01-08 19:55:02
      翻譯中的“信”與“不信”——以《飄》的兩個中文譯本為例
      浮生六記,一夢千秋
      火花(2015年5期)2015-02-27 07:41:46
      我國近十年林紓翻譯研究綜述
      《孫子兵法》俄譯本簡介
      軍事歷史(1993年5期)1993-08-21 06:17:26
      青州市| 贵州省| 大兴区| 高唐县| 长泰县| 乐安县| 鄂尔多斯市| 乌审旗| 维西| 青田县| 乐东| 广宁县| 和林格尔县| 伊宁市| 磐安县| 西安市| 南靖县| 大理市| 都昌县| 区。| 张家口市| 桐柏县| 盐源县| 孝义市| 民权县| 广河县| 友谊县| 邵武市| 武汉市| 伊宁县| 都江堰市| 邓州市| 五台县| 浦东新区| 安化县| 观塘区| 房产| 张家川| 酉阳| 崇仁县|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