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廬陵婚嫁的“禮儀”程式及其民俗底蘊

      2013-07-23 03:22:16康梅鈞
      關(guān)鍵詞:廬陵婚嫁男方

      康梅鈞

      (井岡山大學(xué)廬陵文化研究中心,江西 吉安 343009)

      禮俗是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增永先生在《婚喪禮俗面面觀》中說:“莊重為禮,簡約為俗。上層文化為禮,下層文化為俗”。以此來明“禮”、“俗”之別,有其道理。同時他又說:“禮與俗雖然在概念上可以各自獨立,但兩者的主要內(nèi)容是相同的”[1](P1)。這“相同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從社會風(fēng)俗文化史的角度看,應(yīng)當(dāng)就是人們的社會行為準(zhǔn)則與道德規(guī)范。由此,俗文化中有“禮”的規(guī)范,禮文化中有“俗”的簡約。禮俗雖為二,實為一,禮俗相融,構(gòu)成了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扒Ю锊煌L(fēng),百里不同俗”?!耙话銡v史學(xué)家、文化人類學(xué)家無不認(rèn)為中國傳統(tǒng)婚姻制度、觀念和習(xí)俗都是隨著社會發(fā)展而變化,即社會發(fā)展變化是‘因’,而婚姻制度習(xí)俗是‘果’。其實不然,從歷史長河發(fā)展的縱向來看,恰恰相反,不是社會發(fā)展影響婚姻,而是婚姻發(fā)展變化影響社會”[2](P27)。

      從文化形成的歷史看,社會的發(fā)展、文化的交融、習(xí)俗傳承等因素互為因果,共同鑄就了特有的區(qū)域文化。本文探析廬陵婚嫁習(xí)俗中的“禮儀”文化,旨在深化對廬陵俗文化的進一步認(rèn)識,并發(fā)掘其特有的非物質(zhì)文化價值。

      婚嫁禮儀文化是人類生活中最動人的文化故事之一。由于生存環(huán)境和文化傳統(tǒng)的差別,不同群體的婚姻締結(jié)方式及婚姻觀念不同,禮俗也千差萬別。周朝就制定了婚嫁禮俗的“六禮”,即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等婚嫁禮節(jié)?!傲Y”是整個婚嫁過程中,議定婚嫁事宜的六個程序,有先后的順序,有具體的要求,缺一不可。但由于各地社會環(huán)境與文化傳統(tǒng)的變化,婚嫁“六禮”的方式、內(nèi)容還是存在某些差異,如有些程序被簡化與合并,而某些程序則適度補充、擴展,因地因時而發(fā)生變化,體現(xiàn)了婚嫁習(xí)俗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江西吉安地區(qū)(古稱廬陵)自古以來,婚嫁過程的程序基本可為四個階段。一是“說親”、二是“定親”、三是“娶親”、四是“回門”。在這四個階段,貫穿了周朝以來的“六禮”儀式。

      說親。傳統(tǒng)婚姻,青年男女沒有自主選擇配偶的權(quán)利,多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俗話說“一家生女,百家求”,女子到了當(dāng)婚的年齡,通常由男方家長或長輩請媒人帶上禮物向物色好的女方家說親,也有媒婆主動上門“說和”婚事的,所謂“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媒人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既可以是親戚,也可以是朋友。但擔(dān)任這一角色的通常是能說會道、八面玲瓏的女性,因此有些女性即以此為業(yè),成為專職媒婆。有些親事,雖然說是男方物色相中的,但成與不成,有時全靠媒婆的好夸本事。而有些婚事,完全是由媒婆牽線搭橋。要使男女雙方家長相互滿意這門親事,媒婆就必須發(fā)揮其穿針引線、互通信息,充分發(fā)揮其“說和”的作用。

      定親。親事在媒婆的說和下,男女雙方基本同意后,男方請媒婆到女方“過八字”,詢問待嫁姑娘的芳名與出生日期,“六禮”中叫“問名”。再到算命先生處“合八字”,男女雙方的“八字”能夠“相生”,這門親事才能夠最終確定,若“相克”,命相不合,只能放棄。批過“八字”后,雙方婚事就基本確定下來,不能隨意更改,在“六禮”中叫“納吉”。此時,女方父母會通過媒婆與男方商定,選擇吉日,邀請女方嫡親的親戚到男方家“測人家”。所謂“測人家”就是組織女方嫡親二至三桌人到男方了解窮富家境情況。“測人家”可能決定一門親事的成敗。媒婆替男方說親,通常把“一根稻草說成一根金條”。為了對許配的姑娘負(fù)責(zé),嫡親們要看究竟、察真假,考察其生活和生產(chǎn)情況。之后,經(jīng)嫡親們合議,最終確定婚事?;槭乱坏┐_定,男方逢年過節(jié)要向女方家送 “節(jié)禮”、“年禮”,并向女方提供四季衣物。同時,等待由女方家確定的“訂婚”日期?!坝喕椤笔墙Y(jié)婚之前喜慶的一個小高潮。女方父母要根據(jù)親疏厚薄的社會倫理關(guān)系,邀請親戚和同村的同房系每家一至二人到男方家做客,男方父母也會邀請嫡親的親戚到家里喝“訂婚酒”。酒席一般安排中、晚兩餐。晚飯后,所有親戚各自回家。凡前來喝“訂婚酒”的親戚都一律不送禮,叫“吃白酒”?!坝喕榫啤鞭k過后,雙方父母便商定娶親的日期,主要由男方請擇日師擇定吉日良辰后派媒婆征求女方的意見。在“六禮”中叫“請期”,本地又叫“出日子”。文化水平高的家長也可以自己看“黃歷”或自己推算決定。婚期確定后,女方開始向男方下“禮單”,開具由男方過給女方的各種聘禮清單,如“恩養(yǎng)費”、“嫁妝”、“壇酒腳肉”等等?!傲Y”中叫“納征”?!岸Y單”用紅紙毛筆書寫,女方的“禮單”由媒婆轉(zhuǎn)送男方,男方看過女方送來的“禮單”,在財物和聘禮上減少一些數(shù)額,再回給女方一份“禮單”。一增一減,幾個回合,最終商定。同時,雙方父母就可以各自“請客”了?!罢埧汀庇袀€規(guī)矩:婚姻當(dāng)事人或其父母要親自到親戚家登門請客。

      娶親。娶親階段是廬陵婚嫁習(xí)俗中最熱鬧、最喜慶的一個階段?!傲Y”中稱之為“親迎”,本地又叫“結(jié)婚”。娶親的婚禮日期,一般定在正月初三至元宵之前,也有在“過年”之前舉辦娶親儀式的。娶親儀式也是最為復(fù)雜,主要操辦婚宴酒席和娶嫁儀式。娶親酒要辦兩天,第一天叫“等客”,第二天叫“正席”。“等客”是等嫡親客人,如父子兩代的舅舅家、姨媽家、姑姑家的親戚和叔伯等全家人。路遠的親戚,還要在“事主”家住一晚,參加第二天的“正席”酒席?!罢比?,才是男方到女方迎娶新娘子的喜慶之日,大擺酒席的婚宴正式拉開序幕。一早,新郎乘著轎子和迎親隊伍,鑼鼓喧天,一路爆竹,喜氣洋洋赴女方家迎娶新娘,拜堂完婚。新娘接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拜堂成親,入洞房后,舉行坐床、撒賬、合巹等儀式。之后,新郎新娘招待親戚喝喜酒,老老少少鬧洞房……直到眾人散盡,更深夜靜時,婚禮才算告一段落。

      回門。新婚的第二天,新郎與新郎要回娘家。這一天,新郎、新娘成了貴客,女方的父母要隆重地款待這對客人,照例是邀請新娘的叔、伯等人陪新郎喝酒,以考驗新郎的酒量與才情。同時,新娘也會前來為新郎解圍,打圓場。新郎、新娘晚飯后,必須回家,不能在女方家住宿、過夜。即便新郎酒醉,新娘也要伴其回家。

      廬陵位于江西中西部,贛江中游,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水面為次。唐時皇甫湜在《吉州廬陵縣令廳壁記》中描述道:“自江而南,吉為富州……駢山貫江,扼嶺之沖……土沃多稼”,“七山半水兩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耙环剿琉B(yǎng)一方人”。廬陵這方獨特的水土,造就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zhì)文化,在婚嫁禮儀的習(xí)俗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一)舉樂。漢代儒學(xué),對婚嫁禮俗中的“舉樂”一事,極力反對。他們認(rèn)為,婚禮為嘉禮之一,就其性質(zhì)而言,婚禮乃陰禮?!啊抖Y記·郊特牲》:‘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集說引長樂陳氏曰:‘樂由陽來,而聲為陽氣,禮由陰作而婚為陰義,故周官大司徒,以陰禮教民,則民不怨。然則,婚之為禮,其陰禮歟。古之制禮者,不以吉禮干兇禮,不以陽事干陰事,則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3](P192)。 樂為陽,婚為陰,陰陽不相干,故不得用樂。歷朝歷代的主流文化都曾下令禁止嫁娶“舉樂”。“不舉樂,禮也,舉樂,俗也。禮與俗不相容”[3](P193)。 但在民間,流行鼓吹樂的習(xí)俗,不論官方如何禁止婚禮作樂,實則無濟于事,民間婚禮仍舊用樂。禮之不能勝俗,朱子都曾喟然有“人心陷溺”之嘆。而廬陵民間,婚禮用樂之俗尤為盛行。《明史·陳本深傳》:陳本深知吉安,“廨前民嫁女,本深聞鼓樂聲,笑曰:‘吾來時,乳下兒也。今且嫁,我尚留此耶? ’遂請老。 ”[3](P196)。

      廬陵地區(qū)的婚嫁用樂以打為主,先打后吹,吹打結(jié)合。鼓樂隊一共6人,用樂簡練。從器樂的分配上看,打擊樂器有:鼓(小鼓)、鑼、鈸、鐺(小鑼);管樂器是一對喇叭。樂隊以鼓手為班頭,喇叭其次。演奏方法是先火炮鼓聲,節(jié)奏先慢后快,然后敲打長鑼,再打蘇長鑼,其中喇叭在打擊樂曲中交叉演奏。后鐺、鈸、再鑼,停頓,然后兩喇叭再齊奏。鼓吹音樂渾厚、高亢,剛勁有力,抑揚頓挫。鼓吹樂隊由男方家聘請,吹奏的時機與場合集中在:迎親隊伍的出門,途經(jīng)村莊、進門,拜堂、到村口迎接女方的送親隊伍、正宴安席、酒席上菜等婚禮環(huán)節(jié)。樂曲分為“行樂”與“坐樂”二類,吹打的“行樂”有《粉牒牌子》,“坐樂”有《香火牌子》。 主要有《金三槍》、《上小樓》、《下小樓》、《大破蠻》、《滿江紅》、《望吾鄉(xiāng)》、《風(fēng)入松》、《鬧五更》、《沙臺玉》、《大八仙》、《小八仙》、《十杯酒》、《十送妹》等曲牌,這些曲牌大多以“尺工”記譜。泰和縣沙村鄉(xiāng)劉家村嗩吶手劉友德,吹奏嗩吶55年,被當(dāng)?shù)厝罕娮u為“喇叭大王”[4](P695)。 “永新縣素為歌鄉(xiāng),山歌、芋歌、燈歌、小調(diào)、號子、兒歌以及春鑼、婚事、哭嫁、祭祀、叫賣等生活風(fēng)俗詠調(diào), 代代相傳”[5](P610)。 在贛東北,吹打樂隊,往往由男、女雙方家各自請串堂班奏樂。嫁女時,一般在中餐吹奏;娶媳,一般在晚餐吹奏。由于用樂的場所較少,因此,用樂的熱鬧程度遠不及廬陵地區(qū)。但所選用的樂器較廬陵地區(qū)多樣、復(fù)雜,主要有“大嗩吶、小嗩吶、笛、二胡、板胡、京胡、笙、堂鼓、小鑼、大鑼、饒鈸、云鑼、小鈸、大鈸、啞鈸、板鼓、梆子等”[6]。 廬陵萬安縣的“打八仙樂”在民間廣為流傳。據(jù)胡曉東和傅利民研究,這種民間鼓吹樂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從表演水平及傳統(tǒng)風(fēng)格的保存完好程度的角度看,萬安窯頭的“打八仙樂”是最具廬陵民間音樂文化的代表性[7]。

      (二)隆禮?!岸Y者,理也”,隆禮與尊長相互表里。娶親階段是婚嫁禮俗文化中最豐富、最濃厚的一個階段,也是場面最為熱鬧的喜慶階段。除了燃放鞭炮和放銃之外,還要聘請村里的鼓吹隊,吹吹、打打,貼喜聯(lián),甚是喜慶與熱鬧,更重要的是必須施行各種禮數(shù):

      1.拜堂之禮。在女方家,新娘出門之前,必須行“拜別之禮”,由司儀主持,在自家的廳堂里,拜別高堂與長輩。位設(shè)上席,受拜的長輩,男左女右,叩拜的新郎新娘也男左女右,由姑姑扶持新郎新娘,行三叩首之拜禮。拜別長輩順序是:父母、父兄、兄弟,親戚按黨。叩拜的原則是“拜大不拜小”。此時,受拜的長輩要給新郎新婚禮包,叫“拜見”。拜別父母長輩之后,新娘由女方的兄長輩抱進宗族祠堂,行拜別祖宗之禮。一拜天地、二拜祖宗,禮畢,再由兄長抱新娘出祠堂,上轎,家中女長輩向出嫁的新娘頭上撒生米。男方的迎親隊伍,在鞭炮聲、鼓樂聲中,抬著新娘和嫁妝,回男方家。在男方家,新郎新娘先進宗族祠堂,新娘由男方家的兄長輩抱進祠堂。祠堂里所行的“婚禮”較女方復(fù)雜。由司禮主持,婚禮的儀式進程抄寫在一張紅禮單上,張貼在祠堂上席。程序之一:致辭。由族長或村長致辭,再由證婚人致辭,新郎父親致辭,然后是新郎致答謝辭。程序之二:行拜。一拜天地、二拜祖宗,然后夫妻對拜。禮畢,由兄長抱新娘至男方家,進家門后,必須拜見至親,禮儀、方式與女方家同。為使拜見與拜別之禮隆重、喜慶,每行一拜時,司儀都要高聲喊客,同時燃放鞭炮,鼓樂手奏樂。

      2.安席之禮。

      婚宴的安席是一種區(qū)別尊卑的禮俗。不論男、女方,婚宴酒席的正餐必須行“安席”之禮。禮席可設(shè)在男、女方家的廳堂里,布置四張八仙桌??可舷膬勺涝O(shè)四席,每桌兩席,叫“上席”,席設(shè)四黨,并安置四把太師椅,其余為條凳。以虛“左”為尊。并列兩桌的過道,左邊一桌的第一個位子叫 “頭席”,右邊一桌的第一個位子叫“二席”,左邊一桌的第二個位子叫“三席”,右邊一桌的第二個位子叫“四席”。由于男、女席不同堂的習(xí)俗,男客與女客分別安排到不同的廳堂里。如果酒席擺在祠堂里,那么中堂上席為男賓客,前廳倒席為女賓客。席位如《祠堂安席圖》所示,近大門的兩桌設(shè)四席,每桌兩席,對應(yīng)于上邊兩桌,叫“倒席”,同樣安置四把太師椅。在廬陵泰和縣,很重視也很講究“坐席”,在婚宴喜慶中更是慎重其事,如果把“席位”安排錯了,輕則貽人恥笑,重則引起掀桌子哄鬧,甚至斷絕交往。

      (祠堂安席圖)

      民間席位的安排,以血統(tǒng)親疏遠近,即“四黨”為序,即“新母黨(母親的父兄)為首席、老母黨(祖母的父兄)次席、姑黨(父親的姐妹)為三席、姨黨(母親的姐妹)為四席”[4](P163)。 按血統(tǒng)親疏遠近和尊長的原則,由新郎的父母,在鼓吹樂的喜慶中,揖請四黨親戚入座。每安一席,鼓樂手都要吹奏坐樂。主人在客人的酒杯中斟入小半杯酒,作揖示禮。客人入席作揖還禮。男客人由男主人司禮,女客人由女主人司禮。

      3.宴請之禮。 《酒諭》說:“非酒無以成禮,非酒無以成歡”。廬陵赴婚宴俗稱“吃酒”,婚嫁酒席是一項宴請賓客的盛大禮儀。按親疏厚薄,有不同的宴請禮數(shù)。一代親,要普請,即全家來。二代表,請二人。三代、四代走不了,最多請一人;一村一姓,同堂兄弟請二人,同房系的請一人。自家兄弟幫廚、做事盡義務(wù)。凡吃酒的客人也根據(jù)親疏厚薄,送來不同的酒禮,一代親,要送紅酒一壇,坐席的還要送鏡子一門,禮金一封。其他客人需送紅包一個,作為禮金。

      酒席的禮數(shù)有:場面講氣氛。開席和散席要放三響土銃,有催客上席和告知散席之意,同時,也可以使遠近皆知,增加婚慶的熱鬧氣氛。酒席講規(guī)格。酒席全部擺設(shè)八仙桌,八人一桌。廬陵酒席講究一定的規(guī)格,“喜慶筵席,遠郭一般為十~十二大碗,而且每碗的菜名和上菜次序,均有固定模式,不得‘亂套’”[8](P856)。 有些地方把這種酒席規(guī)格俗稱為“兩碗菜”或“三碗菜”。“兩碗菜”的規(guī)格,中餐為五盤(碟)炒菜,晚餐為十碗大菜?!叭氩恕钡囊?guī)格,中餐為六盤(碟)炒菜,晚餐為十二碗大菜。中餐之前,還要吃七格“樣盤”,即七種茶點拼盤。茶點過后,才上菜飲酒。在廬陵永新縣,婚慶筵席上,“富家以‘?dāng)[圍碟’最為闊氣,每桌三十二盤(八大八中八小,肆干肆濕),全為山珍海味。普通人家,西鄉(xiāng)六——八盤,東、南、北鄉(xiāng)多用十大碗”[5](P689)。 出菜講順序。 一般上菜是一葷一素,交叉上菜。燉肉是一道大菜,居中出。上大菜時,要吹打奏樂和放銃,以示隆重。④菜譜講品種。“二碗菜”,中餐一般有小炒豬肚、豬肝、豬大腸、魚、豆腐(豆芽)。“三碗菜”則加一盤筍干。以面條為主食。“二碗菜”,正餐一般有扣肉、肉皮、肉丸、炒肉、燉肉、魚、粉絲、腐、筍干、白豆腐?!叭氩恕眲t增加一碗煙筍干和心肺湯。先喝酒,再吃飯。

      4.聘禮。聘禮,是男方送給女方的禮品。在永新縣,行聘的這一天,“男女雙方家庭各自辦酒席,男方早餐宴客,諸親友饋贈雞鴨,叫做‘墊籠’。宴后,男家按照紅單開列各項儀禮財物如數(shù)裝盒,托至親三人,抬送女家。由女方舅父‘開盒’過目。舅父收取‘開盒禮’,女方其他親友接受‘許禮’。中午,女方舉行盛宴。此后,男女雙方親友著手籌辦婚嫁禮物”[5](P685)。 聘禮在定親階段商定好,是男方送給女方的“恩養(yǎng)費”、“嫁妝費”和女方置辦酒席的費用。新郎去娶親的這一天,還要挑上“紅酒一擔(dān)”、“壇酒腳肉”(一壇酒和一條豬后腿)、“斗米三斤肉”及一斤面、一封糕、兩雙鞋(新郎新娘各一雙)、二只雞(一公一母,公雞又叫帶路雞,隨娶親隊伍帶回男家)、一對鯉魚、十個雞蛋,每個雞蛋上還要貼上一個字,形成一句詩,并留一空,由女方回填一字。如“良緣由夙締,佳偶自□成”。這些禮品是一種禮尚往來的象征意義,男方送得去,女方還得回贈。

      (三)尚物。自古以來,廬陵物產(chǎn)豐饒,百姓勤于耕作,生活富裕,因此,非常講究吃、喝、穿戴和體面,特別是婚嫁喜慶,甚至有攀比之風(fēng)。男方要有房,房也講究“棟”,如一廳六房的磚木結(jié)構(gòu),坐北朝南,講究“光廳暗房”,廳堂開天門。房是越多越滿意。其次還要有田、山林,使所嫁之女,寢食無憂。第三要有金銀。富家婦女以戴貴重首飾為榮,因此,新娘在婚前要購買金簪釵、金耳環(huán)、金項鏈、寶石戒指和玉鐲。而一般人家的婦女,也要戴銀釵、銀耳環(huán)等。吉安縣有句諺語:“有錢人贈錢嫁女,中等人將錢嫁女,下等人賣兒賣女”[9](P708)。 富家嫁女,陪嫁很多。永新縣常以山林田地作陪嫁,嫁妝多達十八扛、二十四扛,筵席數(shù)十桌,五服親屬從進廚吃到散廚,連續(xù)三天。中等家庭,男方過多少彩禮給女方,女方則按其彩禮多少,置辦日常生活用品作為陪嫁,主要有:衣、鞋、帳、被、枕及木制家具,腳盆、馬桶、鞋蓋(藤織釉漆的半球形大針線盒)及一對必不可少的火籠[10](P840)。 下等人家,往往從男方家的彩禮中克扣錢財,以嫁女賺錢為目的,所以叫“賣兒賣女”。新郎娶親這一天,要帶去許多禮物,包括酒、肉、香煙、面、糕、茶餅、首飾、衣服、鞋帽等。新娘行暖房之禮時,也要從娘家?guī)弦恍┒Y品,如:紅皮雞蛋、花生和喜糖。在萬安縣,娘家要為女兒制作“同心腰兜”,在這個紅布兜袋里裝全豬心、桂圓、柏子、蔥頭、大米、紅棗等寓意之物。新娘有了許多陪嫁,自己才覺得很體面,能受婆家人尊重。家境貧寒,陪嫁少的新娘到了婆家常遭婆婆輕視與白眼。

      從置辦酒席和聘禮文化中處處表現(xiàn)了廬陵婚嫁中“尚物”的習(xí)俗?!夺屆吩唬骸岸Y,體也。言得事之體也。”“禮”作為人的為人處事根本和為人的標(biāo)準(zhǔn),在廬陵地區(qū)的婚禮中,轉(zhuǎn)化為在心為禮,在行為物。因此,隆禮必有物,隆禮和尚物相為表里。

      民俗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歷史、社會與地理根源。江西廬陵地區(qū)的婚嫁文化與該地域的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歷史有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

      從地理環(huán)境而言,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是形成廬陵婚嫁習(xí)俗“尚物”的物質(zhì)基礎(chǔ)。江西廬陵自古以來,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最適合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據(jù)永豐縣佐龍鎮(zhèn)尹家坪文化遺址出土的稻谷、稻稈等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這里便開始了水稻的種植,而新干縣在商周時代就已成為江西廬陵地區(qū)的經(jīng)濟中心。1975年在新干縣界埠鄉(xiāng)袁家村的考古中,發(fā)現(xiàn)了兩座大型戰(zhàn)國糧倉遺址,這樣的大型糧倉在全國都是少見,甚至是“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最大的糧倉”[11](P41)。 吉泰盆地自秦漢以來,成為江南有名的“糧倉”,產(chǎn)量尤為豐足。及宋,廬陵糧食生產(chǎn)非常豐盛,在泰和縣栽培的水稻竟多達50個品種。曾安止認(rèn)為“江南俗厚,以農(nóng)為生。吉居其右,尤殷且勤。漕臺歲貢百萬斛,調(diào)之吉者,十常六七,凡此致之縣官耳。 ”[11](P278)在水稻種植業(yè)不斷發(fā)達的同時,養(yǎng)殖業(yè)也逐漸興盛,“養(yǎng)牛作田,養(yǎng)豬過年”、“富家莫丟書,窮家莫丟豬”成為廬陵一帶的流行俗語,養(yǎng)牛和養(yǎng)豬業(yè)成為古代廬陵發(fā)展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一項支柱產(chǎn)業(yè)。雞鴨豬牛的飼養(yǎng),為農(nóng)田提供了優(yōu)質(zhì)的糞肥,種植與飼養(yǎng)相得益彰。由于盛產(chǎn)糧食,大量播種糯米,也激活了古代廬陵的釀酒業(yè)。江西廬陵幾乎家家戶戶都掌握了釀造水酒基本技藝,因酒是在每年的冬季釀制,故稱為“冬酒”,而以酒釀勾兌水后封壇保存,又故名為“水酒”。廬陵崇尚酒文化,有酒必要有菜,才為豐盛,好客。吃酒成為婚慶、節(jié)日、訪親會友最基本的待客方式??梢?,極為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廬陵婚俗生活中的“尚物”習(xí)俗,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chǔ)。

      從歷史文化而言,廬陵原生態(tài)的地域文化中融入了大量其他區(qū)域文化的因子。戰(zhàn)國時期,廬陵地區(qū)先為越族,后屬楚地?!疤拼鷱埵毓?jié)《正義》認(rèn)為:‘戰(zhàn)國時……江、袁、吉、虔、撫并越西境,屬越也。’以后楚滅越,越屬袁州、虔州、撫州,即現(xiàn)今的宜春地區(qū)、贛南地區(qū)、吉安地區(qū)、撫州地區(qū)也應(yīng)全部屬楚”[12](P34)。 楚地越族的民間文化對廬陵的區(qū)域俗文化的形成不無影響。如“哭嫁”,“在蘇州婚俗,新娘上轎就必須縱聲大哭”[13](P159)。 清代末期,流傳在上海浦東地區(qū)的長篇敘事歌《白楊村山歌》里,有相當(dāng)多的內(nèi)容是唱“哭嫁”的,可見清代后期哭出嫁習(xí)俗在上海地區(qū)也很流行。學(xué)術(shù)界認(rèn)為,“哭嫁”歌起因于古代的掠奪婚姻,后來伴隨著家長制下的買賣婚姻,使“哭嫁”發(fā)展并流傳下來。在廬陵,“哭嫁”習(xí)俗已經(jīng)看不到原始的搶婚印記或買賣悲劇,更多的是一種親情分離之情的自然表達和對女兒的出嫁教養(yǎng)。峽江的“哭嫁”正體現(xiàn)了母女之間的養(yǎng)育與教育之情。新娘的哭詞:“娘呀咯娘呀,小女落地就在你身旁,娘為我揩屎又把尿,一口開水一口飯,十八年教養(yǎng),恩重如山,明天就要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去那人生地疏的異地他鄉(xiāng),父母養(yǎng)育之恩未報,請老爺老娘多加原諒……”,母親的哭詞:“大妹呀崽呀,你到別家屋里去,要聽家倌家婆哇,十根頭發(fā)九根烏(黑),減落脾氣合丈夫,十粒豆子九粒黃,減落脾氣合家娘,十粒糯米九粒白,減落脾氣合鄰舍”[14](P186)。 母親叮囑女兒到了婆婆家要改變自己的脾氣,學(xué)會謙讓,與家人鄰居和睦相處。上海地區(qū),新娘還有“哭兄嫂”的:“哭一聲哥也叫聲嫂呀,難割難舍骨肉同胞喲;兄嫂待妹千般好,為妹費心又操勞;這大恩小妹還未報,又得拜托二年高,爹娘前代妹多行孝”。

      在廬陵婚俗的“暖房”禮俗中,有“結(jié)婚三日,不分大細”的習(xí)俗,尤其在暖房時,年長的大人,常說些男歡女愛之笑話,取樂新郎、新娘。甚至做些惡作劇:如,用一細線吊一枚銅錢從新娘的領(lǐng)口墜入其胸前,令新郎到新娘的胸口摸銅錢。這種粗獷的民俗行為,在楚婚俗中也不少見。在楚國,男女青年的性愛生活是公開而自由的,在流行的儺戲唱本中,表現(xiàn)性愛的鄙陋唱詞隨處可見[15]。儺神是男歡女愛之神,在儺戲的演唱中,且有性愛之事的插科打諢。從廬陵婚嫁的“暖房”習(xí)俗中,還存有楚地“重愛,輕禮”的民俗文化。

      大量北方移民進入廬陵地區(qū),為該地注入了新的異域文化。秦始皇開拓南疆,加強在嶺南的統(tǒng)治力量,打通了贛江航道,派遣了幾十萬大軍進入江西贛江沿岸的地區(qū),與當(dāng)?shù)赝林饺穗s居共處,共同開發(fā)當(dāng)?shù)亍?976年在遂川縣藻林公社左溪河岸考古發(fā)現(xiàn)了秦始皇軍隊使用的兵器[11](P34)。 漢代劉邦也加強了對贛江航道的管理[11](P35)。 隨著對贛江航道的開通與管理,廬陵地區(qū)的對外交流不斷擴大,尤其是中原的主流文化不斷輸入廬陵地區(qū)。儒家的“禮樂”文化在這片富庶的土地上傳播。儒家文化是通過對典籍的詮注解讀來傳播的,而私塾與書院的建立,直接擴大與傳播了儒家的思想文化。據(jù)統(tǒng)計,吉安市先后創(chuàng)建的書院多達269所。興教辦學(xué)的文化風(fēng)尚,豐富和充實了廬陵民俗文化。廬陵歷代狀元有21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歷代進士3000多人?!案艉觾稍紫唷?、“一門六進士”、“百步兩尚書”、“五里三狀元”的描述,至今傳為佳話。主流的詩書文化也不斷地滲入民俗生活。如,在安??h,接新郎的花轎上要貼上“轎封”,即對聯(lián)。通常由男方出上聯(lián),女方出下聯(lián)。男女雙方為此都要請飽學(xué)詩書的老先生撰寫對聯(lián),以為地方增光彩。不僅有在花轎上作對的,還有在雞蛋上題詩的。

      廬陵婚俗中表現(xiàn)出來的詩書文化,隆禮尊長的禮儀文化,與由北而來的儒家文化在廬陵的傳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

      [1] 王增永.婚喪禮俗面面觀[M].濟南:齊魯出版社,2001.

      [2] 郭興文.中國傳統(tǒng)婚姻風(fēng)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

      [3] 張鵬.中國婚姻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 江西省泰和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泰和縣志[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5] 江西省永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永新縣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2.

      [6] 傅利民.贛東北吹打樂社——“串堂班”研究[J].中國音樂(季刊),2004(2).

      [7] 胡曉東,傅利民.贛中南窯頭打八仙音樂考察與研究[J].音樂研究(季刊),2007,(1).

      [8] 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安市志[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7.

      [9] 江西省吉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安縣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10] 江西省萬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萬安縣志[M].合肥:黃山書社出版,1996.

      [11] 許懷林.江西史稿[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

      [12] 李科友.江西古代文明探索[M].南昌:江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8.

      [13] 蔡利民.蘇州民俗[M].蘇州:蘇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0.

      [14] 江西省峽江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峽江縣志[M].北京:中共中黨學(xué)校出版社,1995.

      [15] 李倩,李杰.對楚婚俗的多維度觀照[J].江漢論壇,2010(3).

      猜你喜歡
      廬陵婚嫁男方
      美麗廬陵
      廬陵某者
      男方拒不配合,嬰兒出生證明能辦理嗎?
      “堆花杯”廬陵詩詞學(xué)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詩詞大賽征稿啟事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6
      贊廬陵
      老友(2019年7期)2019-08-06 17:34:22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中國寶玉石(2019年6期)2019-03-21 06:40:00
      自制
      意林(2018年18期)2018-09-30 02:44:00
      水上婚嫁
      歌海(2016年3期)2016-08-25 09:07:20
      女方有第三者,離婚時男方能否要求女方過錯賠償?
      分憂(2016年3期)2016-05-05 02:06:40
      明清婚嫁家具紋飾中暗藏的希冀
      方城县| 沁源县| 迁西县| 湖北省| 无锡市| 钦州市| 新晃| 渭南市| 洮南市| 湘潭县| 西昌市| 吉木萨尔县| 铜山县| 崇文区| 宣化县| 金湖县| 松江区| 昌邑市| 大冶市| 太仓市| 扬中市| 吉林市| 蒙城县| 铜陵市| 扶余县| 大关县| 安仁县| 衡阳市| 邯郸市| 广州市| 庐江县| 徐水县| 罗甸县| 花垣县| 新龙县| 崇仁县| 专栏| 田阳县| 黄山市| 类乌齐县|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