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瑞
(寧夏海原縣西安鎮(zhèn)西安學區(qū)園河小學,寧夏 海原 751600)
教學目標: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從人物的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繼而理解了父母兩種評價中包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2.能借助課文提供的內(nèi)容對父親的心理進行擴展的創(chuàng)作。3.懂得成功背后離不開父母的關(guān)愛、幫助、學會正確對待贊揚、批評等不同的評價。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父母的不同評價。
教學流程:
同學們,很高興和你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首先讓我們品讀一下這首父母之愛的詩吧!
敵視伴隨著孩子,他學會的是爭斗;
鼓勵伴隨著孩子,他學到的是自信;
嘲弄伴隨著孩子,他得到的是羞愧;
贊美伴隨著孩子,他學會了鑒賞;
認可伴隨著孩子,他學會了奉獻;
分享伴隨著孩子,他學會的是慷慨;
誠懇與理解伴隨著孩子,他領悟到的是真理和真意。
老師:是??!一個人能成為怎樣的人,童年所受到的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巴迪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而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教師板書“精彩極了”“糟糕透了”)
老師:父母這截然不同的評價,會給年幼的巴迪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去探個究竟吧。
巴迪寫的同一首詩為何母親說“精彩極了”父親卻說“糟糕透了”?(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畫。)
1)體會母親的贊揚,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描寫母親言行和神態(tài)的句子。
2)體會父親警告和提醒的必要性,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巴迪得到母親盛贊后的句子。
3)老師小結(jié):通過人物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活動。(板書:母親)給予我的是(板書:鼓勵),(板書:父親)給予我的是(板書:批評)。
4)好了,讓我們自讀文章的最后一部分(15-17)段、走進巴迪的心路歷程。(在課文中畫出巴迪認識父愛的過程。邊交流邊指導朗讀下面的句子)。
A、我沖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痛哭起來。
B、幾年后,當我再拿起那首詩看時,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糟糕的詩。
C、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來自父母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魂和創(chuàng)作的源泉。但是僅僅有這個是不完全的,它可能會引入歧途。需要有人時常提醒:“小心、注意、總結(jié)、提高?!保ā捌缤尽笔鞘裁匆馑迹W生回答
D、“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的向前駛?cè)ァ?/p>
5)整理引讀
靜止變頻電源使用類似通用變頻器的逆變電源,經(jīng)濾波后形成較純凈的正弦波后再輸出。我廠重型試驗站和18 000 kW試驗站均采用這種試驗電源,其中18 000 kW試驗站由2臺20 MW級變頻器作為試驗電源,其容量和試驗能力均居于國內(nèi)外領先水平。
老師:七八歲的時候,父親說我寫的第一首詩“糟糕透了”我——(學生接讀)
老師:幾年后,當我再次拿起那首詩時——(學生接讀)
老師:現(xiàn)在我認識到——(學深接讀)
老師:我從心底里知道——(學生接讀)
6)感受樓巴迪對愛的理性把握
A、老師:是的,也正是因為巴迪正確地認識了愛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所以-(課件出示句子,生接讀)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
B、理解“謹慎”。(學生回答)
C、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被兩股風刮倒會是怎樣的情況?(學生各抒己見)
D、老師小結(jié):看來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僅僅有愛遠遠不夠,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愛的贊揚、鼓勵、警告、提醒、才能走得更穩(wěn)更好。所以,我們用一顆感的心去回報父母的(愛板書)。
3.2 小練筆:我覺得同學們此刻已被作者的這份父母愛的理解和把握深深的感染,一定對愛也有自己的思考,請把它寫下來吧!(課件出示)
A、寫一寫:母親像( )它( )
B、父親像( )它( )
4.1 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愛的教育》
4.2 課外練筆:同學們剛才都談了生活中對愛的真切感受,回家后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下來讀給爸媽聽,讓他們知道你們感恩于他們對你們的愛。
愛有許多種,他會產(chǎn)生不同的力量,我們今天學了課文,認識了嚴父與慈母的愛,他們的愛成就了今天的巴迪。在生活中,我們要正確的看待父母的愛。老老師希望你們把父母的愛化為實際行動,用你們的進步和成功來回報父母吧!
讓我們在這首詩中結(jié)束今天的這節(jié)課吧?。ㄕn件出示詩)
母親的愛
是慈祥的
是情感的
是一盞不滅的燈
像一張揚起的帆
父親的愛
是嚴厲的
是理智的
是一棵智慧的樹
像一個把握方向的舵
板書設計:
“精彩極了” “糟糕透了”
和
母親 父親
鼓勵 批評
愛
[1]周家驥,顧海根,盧家楣.情感目標和評價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2(06).
[2]巢宗祺.關(guān)于語文課程性質(zhì)與基本理念的對話(一)[J].語文建設,2002(07).
[3]張迎春.詩歌教學中的美感滲透[J].勝利油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1(03).
[4]劉濤.語文情感教學的思考[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02).
[5]楊叔子,余東升.人文教育:情感、責任感、價值觀:兼論素質(zhì)教育[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3).
[6]李慶明.“情境教育”的一個基本思想:以情感為紐帶[J].課程·教材·教法,1999(09).
[7]鐘啟泉.“個性差異”與素質(zhì)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