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榮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 延安 716000
重度顱腦損傷是顱腦損傷后致死率及致殘率最高的一種情況,因此類疾病常傷及大腦及呼吸系統(tǒng),病人入院時多昏迷休克,長時間的呼吸停止是導致死亡的直接原因[1]。目前氣管切開被廣泛應用于治療重度顱腦損傷,以保證良好的呼吸通暢,建立有效呼吸通道,但因此造成的術后并發(fā)癥也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難題。我院在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行氣管切開術的同時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取得較滿意的臨床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04—2011-06收治的84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均符合氣管切開手術指征。對照組男31例,女11例;年齡23~52歲,平均(35.6±4.3)歲 ;腦挫裂傷21例,原發(fā)性腦干損傷5例,顱內血腫10例,其他6例;發(fā)病時間12h以內。觀察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24~55歲,平均(37.2±5.4)歲 ;腦挫裂傷20例,原發(fā)性腦干損傷6例,顱內血腫11例,其他5例;發(fā)病時間12h以內。2組性別、年齡、損傷原因及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2組患者均行氣管切開手術治療,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包括呼吸道護理、氣管套管護理、手術切口護理、口腔護理、心理護理。
1.2.1 常規(guī)護理:對氣管切開患者實施心電監(jiān)護,常規(guī)生命體征監(jiān)測,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及血氣酸堿度變化情況,根據(jù)患者的呼吸頻率及呼吸方式合理調整氧流量,及時換藥和消毒,觀察手術切口有無感染、出血情況,是否出現(xiàn)皮下氣腫及氣管食管瘺現(xiàn)象,如出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yī)師及時對癥治療。
1.2.2 呼吸道護理:病房定期空氣消毒,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guī)則,定期在套管內滴入相應藥物對病人進行超聲霧化吸入,保證呼吸道黏膜的充分濕化,控制感染。選取適宜直徑的吸痰管及時由內而外的抽取患者的痰液及口、鼻腔的分泌物。動作快速、輕柔,防止損傷氣道黏膜,吸痰時間不超過15 s/次,嚴格控制吸痰氣壓并保證器械無菌。
1.2.3 氣管套管護理:嚴格控制氣管套管的消毒,預防肺部感染,術后盡量保持患者體位不變,需改變體位時動作盡量輕柔,保持頭、頸、軀干在同一平面,防止搬動過程中牽扯外套管導致脫管,氣管套管墊及時更換,1~2次/d。躁動患者給予適當?shù)纳现s束措施,預防患者自行將套管拔除。定期清潔內套管,防止分泌物造成阻塞,檢查無分泌物附著、無積水后進行消毒,在清潔內套管的同時對外套管進行手術結固定,防止外套管脫落。
1.2.4 手術切口護理:氣管切開后切口敷以無菌紗布,定期觀察切口出血情況及敷料固定情況,保持切口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 ,根據(jù)滲血情況及時換藥,用0.5%碘伏棉球消毒切口及周圍皮膚,2次/d,換藥時防止氣管套管脫落。
1.2.5 口腔護理:定期采取口、咽部細菌進行培養(yǎng),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結果選取相對應的清洗液每日進行口腔黏膜清洗和細菌抑制處理,避免因口腔發(fā)生感染而傷及呼吸道。
1.2.6 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及家屬對本身疾病沒有明確的了解,對治療預后沒有信心,擔心術后產生嚴重的后遺癥,因此心理負擔較重,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一定的影響。醫(yī)務人員應耐心、詳細的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讓其對疾病能正確理解,明確治療的安全性,解除患者的緊張、焦慮心理,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治療效果。術后并發(fā)癥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呼吸道損傷、皮下氣腫、反流誤吸4種情況。療效標準:顯著:肺部無感染發(fā)生,呼吸道無損傷,無出血情況,住院時間不超過1周;有效:輕度肺部感染經(jīng)治療后痊愈,呼吸道輕度損傷,皮下紅腫,有少量出血,住院時間不超過2周;無效:肺部感染,呼吸道損傷,皮下氣腫出血,住院時間大于2周[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5.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計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術后2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773,P<0.01)。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并發(fā)癥比較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n(%)]
重度顱腦損傷主要指腦干損傷、顱內出血、廣泛性腦挫裂傷,患者腦損傷嚴重,病死率及致殘率極高?;颊呷朐簳r多已發(fā)生意識障礙、瞳孔改變、眼球運動及位置異常,吞咽、呼吸系統(tǒng)受到抑制,呼吸道內分泌物不能主動排出,舌根后墜造成呼吸道梗阻,引起誤吸等。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常伴有呼吸停止、肺不張、呼吸加快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而對此類患者最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是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保證患者的呼吸通暢,能明顯改善患者預后[3]。
氣管切開能有效的解除呼吸道阻塞,是建立有效呼吸通道的主要手段,能有效的為腦及各個組織提供氧氣,同時也能通過套管對呼吸道進行霧化給藥、吸痰等,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有重大意義[4]。但氣管切開后喪失了濕化功能,空氣被直接吸入氣道,減少了鼻黏膜對空氣的過濾、調溫、調濕及清潔,極易引起肺部感染、呼吸道損傷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
本文結果表明術后觀察組并發(fā)癥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8.773,P<0.01)。這是由于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了有效的護理干預,呼吸道及口腔護理明顯改善了呼吸功能,提高了患者機體免疫力,對減少肺部感染、反流誤吸起到了重要作用;氣管套管護理維持患者呼吸通暢,防止患者發(fā)生呼吸困難,減少了呼吸道損傷;手術切口護理對患者切口換藥、消毒及時處理,減少了切口感染及皮下氣腫的發(fā)生,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了術后治療總有效率。
總之,對重度顱腦損傷行氣管切開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強患者免疫力,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患者預后有重大意義。
[1]馬紅霞,王艷,重度顱腦損傷病人的觀察及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26):126-126.
[2]楊海燕,護理干預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并發(fā)癥的影響效果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19):2 897-2 899.
[3]楊慧娟,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肺部感染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15(12):87-88.
[4]吳美華,護理干預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并發(fā)癥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19):2 912-2 913.
[5]羅家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13(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