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榜杰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自私、固執(zhí)、任性是普遍現象,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無所事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寫作業(yè)要家長陪、寫完作業(yè)要家長整理學習用品,還有的孩子丟三落四,經常讓父母往學校送家庭作業(yè)及上課所需書籍,甚至越來越多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往往向父母提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要求,一旦父母達不到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采取一些過激的行為來逼迫家人達到他們的目的,比如:說些傷父母的話、離家出走、輕生、脅迫父母等。另外,當今青少年犯罪率較高,這所有的不良現象歸結一點就是孩子缺乏"責任感"。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有出息,都指望自己的孩子事業(yè)有所成就,但我個人認為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在事業(yè)上不會有所成就。責任感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從小不在家里就培養(yǎng)好的話,以后步入社會,他同樣是個沒有責任感的人。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呢?我想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通過勞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我家小孩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她會認為所有別人能做的事自己都可以勝任,像穿衣服、洗襪子、整理自己的東西等。如果家長幫她做,她還會生氣發(fā)脾氣。鑒于這種情況,當我在做家務事時,也讓她一起做,比如包餃子時給她一團面,讓她自己想辦法做成餃子樣,在街上購物時讓她幫我提東西,做飯時讓她幫我洗菜, 飯后讓她擦餐桌。每當她做完一件事,都會受到一句熱情的贊美。久而久之,小孩的勞動積極性越來越高,而且變得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有責任感。
2.敢于放手,讓孩子親自動手去做
有很多父母一刻也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當小孩和小朋友玩耍時,老愛說"你要好好和小朋友玩、不要把這弄壞了、不要碰那個、不要抓小朋友!" 每當小孩在生活中碰到問題,父母總以最快的速度幫助解決。確實,現代孩子的很多教育問題,源于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自己解決難題的機會實在太少,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會演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如果父母總是認為孩子還太小, 什么事都包辦代替,到頭來,孩子會根深蒂固地認為:這些全都是父母該為我做的事。結果小孩變得生活能力低,不會照顧自己,更不會照顧別人。慢慢地小孩將變成家里的寄生蟲、"指揮棒"、長大后不是他替父母著想,而是處處要父母滿足他的欲望,如達不到將會出現前面所提到的幾種過激行為。要避免這些后果,做父母的必須從小讓孩子嘗試著做各種事,生活中遇到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如:自己穿脫衣服、早晚自己洗漱、自己吃飯收拾碗筷、自己整理東西等。
3.學會認錯,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
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負責,遠遠比父母替他負責更重要。因為孩子在改正自己錯誤時會領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們做父母的必須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還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積極自律的好習慣。
學校里我們經常碰到急匆匆為孩子送書本、文具的父母,還有每次孩子打架斗毆傷了同學,總是父母去賠禮道歉。正是父母這樣一次次寬容和過分溺愛,孩子漸漸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缺乏責任感、任性乃至蠻橫的性格。
見于這種情況,我們做父母的要改變心態(tài),讓其了解自己的行為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對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設法補救,比如損壞別人的東西要主動賠償,學會向人賠禮道歉。同時,父母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負責任,才能讓孩子有模仿對象,也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4.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從小不在家里就培養(yǎng)好的話,那么以后到社會上,他同樣是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其實只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許多地方都能煉就孩子的責任感。
在很多家庭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孩子玩過的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大人不得不跟在后面一件件的收拾,這種情景反映出孩子沒有養(yǎng)成自我負責的習慣,也表明家長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并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責任心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而試圖通過日常的生活過程來培養(yǎng)。如:讓孩子學會倒垃圾、掃地、疊被子、洗手絹等,讓孩子在勞動中形成責任心 。家長雖然可以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做家務,孩子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他會覺得這是強加給自己的負擔,不是自己的責任,對其內心很難產生積極的影響。良好的責任心是社會合作精神得以體現,也是個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責任心不能靠強迫養(yǎng)成,它只能在家庭和社會中汲取有價值的觀念并在逐漸引導下形成。
5.允許孩子參與家庭事務
當孩子慢慢長大,他就會希望像大人那樣,承擔一定的家庭義務,并且也希望像大人那樣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而有些父母卻往往不注意這一點,在孩子嘗試著自己做主的時候,他們往往告訴孩子"你還小"、"這個你不行""那個你也沒辦法"等等,阻止孩子的行為,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
當孩子從小被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的時候,家里的一些事和孩子商量,盡管孩子大多事幾乎不懂,但是他會感覺被尊重。他是家庭的一員,他的行為對家庭有影響。而這種感覺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諸如選擇所上學校、興趣特長班等與孩子密切相關的事情時,應該主動征求孩子的意見。對孩子說:"我們想聽聽你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要給孩子選擇和決定的權力,并且告訴他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同時,當遇到整個家庭的大事時,比如搬家、買房子等,應該讓孩子知道,并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才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對家庭的責任感,培養(yǎng)他的主人翁意識。
總之, 每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有不同,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是歸根結底,我們的目標卻是一致的——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孩子做人成才的基礎是責任感,因此家長、學校、社會要共同協作、堅持不懈的努力,全方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孩子們的責任感,最終把他們培養(yǎng)成對家庭、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