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二語詞匯聯(lián)想與二語隱喻理解*——基于擴散激活模型的隱喻認知闡釋

      2013-09-19 06:28:02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習得者高頻詞詞頻

      龔 兵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 應用外國語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自從Lakoff 和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1]一書出版后,隱喻認知和習得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在二語習得背景下,隱喻既具有文化共性,又具有文化差異[2]。這種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語義網(wǎng)絡的豐富性上,也體現(xiàn)在網(wǎng)絡各個節(jié)點之間的激活水平上。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習者的詞匯聯(lián)想能力如何?他們的聯(lián)想能力對隱喻理解是否有促進作用?他們的隱喻理解水平發(fā)展得怎樣?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1 理論框架及研究問題

      1.1 擴散激活模型

      當代認知語言學中關于心理詞庫的組織有四大模型:層次網(wǎng)絡模型(Hierarchical Newwork Model)、擴散激活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語義特征模型(Semantic Feature Model)和思維適應特征模型(ACT Model)。盡管后面兩種模型是在前兩個模型之上建立的,但并不適用于解釋本研究結果,因此,本文主要介紹前兩個模型。

      心理詞庫模型需要回答兩個基本問題:一是詞匯網(wǎng)絡連接路徑;二是詞匯提取路徑。Collins和Quillian[3,4]依據(jù)電腦存儲的“認知經(jīng)濟”原理和對所有動物名詞的研究提出層級語義網(wǎng)絡模型。該模型主張,每個詞都有一個由上層概念和從屬概念組成的層級網(wǎng)絡。大腦記憶組織方式是按概念的層級進行儲存的,籠統(tǒng)的概念位于層級網(wǎng)絡的上層,從屬概念或具體的特征則位于下層。在這個層級網(wǎng)絡中,每個節(jié)點都代表一個不同的概念,每個節(jié)點連接處都儲存著一個具體相應的語義特征(如大小、形狀、顏色等),而那些共同的、更有代表性的特征都與上層節(jié)點相連,這樣就會產生認知的經(jīng)濟性。該模型受到后來學者的質疑。Conrad[5]指出,層級網(wǎng)絡模型中的“距離效應”是建立在兩個刺激詞的反應速度上,而這種反應速度并不等于心理距離,因此,無法說明兩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想強度。Fillenaum和Rapoport[6]的研究也表明,并非所有概念儲存方式都是按層級排列的。

      Collins 和 Loftus[7]的擴散激活模型繼承了層次網(wǎng)絡模型中的語義網(wǎng)絡思想——語義記憶是一個巨大的網(wǎng)絡,網(wǎng)絡節(jié)點對應概念,概念之間通過一定的路徑相互聯(lián)系。一旦某個節(jié)點被激活,它產生的興奮點會沿著節(jié)點間的路徑向四周擴散,從而激活其它節(jié)點。興奮強度會隨著擴散距離的延伸而逐次減弱。越近的節(jié)點越容易被激活,這些容易激活的節(jié)點所表征的概念與原節(jié)點之間具有較高的關聯(lián)度。該模型較好地整合了層級語義模型中的語義距離和語義空間的概念。除了指出概念節(jié)點路徑的長短決定概念之間的關聯(lián)度外,該模型還提出了概念之間的強弱度。該模型指出,激活在網(wǎng)絡中的傳播受到路徑強度的制約,路徑強度越高,激活擴散的越快,路徑的強弱受制于使用頻率的高低。

      擴散激活模型為我們觀察二語詞匯聯(lián)想網(wǎng)絡與隱喻理解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最佳視窗,不僅讓我們能夠探討二語詞匯語義儲存的方式、語義網(wǎng)絡的豐富性和穩(wěn)定性,也為二語隱喻理解機制提供更好的認知闡釋。

      1.2 二語詞匯聯(lián)想與二語隱喻理解

      Aitchison[8]將詞匯聯(lián)想連接關系歸納為:并列關系、搭配關系、上下義關系和同義關系。詞匯網(wǎng)絡與隱喻思維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語義網(wǎng)絡的本義、轉義或喻義網(wǎng)絡之間是相互連接的,彼此可以相互激活的。交際中的參與者由于具有共同的詞匯網(wǎng)絡架構,隱喻化的言語才能得到理解。反之,如果參與者彼此缺乏共同的詞匯網(wǎng)絡,隱喻理解就會產生偏差甚至誤解。Littlemore[9]發(fā)現(xiàn),英國大學教師用本族語授課時,經(jīng)常使用隱喻表明自己對特定主題的態(tài)度,而英語為二語的學生,因無法正確解讀這些隱喻,往往會對教師的態(tài)度做出誤判。筆者認為,可能是二語習得者的詞匯網(wǎng)絡和母語者的詞匯網(wǎng)絡差異所致。母語者使用的隱喻并沒有激活二語習得者心理詞庫中相應的詞匯聯(lián)想節(jié)點,二語心理詞庫中也許不存在相應的詞匯知識(生詞、熟詞生義)或者詞匯知識貧乏、也可能詞匯網(wǎng)絡連接強度不夠,網(wǎng)絡結構不穩(wěn)定。Zareva[10]通過對母語者和二語習得者的二語聯(lián)想能力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高級二語習得者與母語者的心理詞庫組織模式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廣度而不是深度,而中級水平的二語習得者與高級水平和本族語者無論是在詞匯聯(lián)想量上還是質上都具有顯著差異。這就引出了本研究中的研究問題:①中國英語專業(yè)習得者的心理詞庫組織發(fā)展處于何種水平?②在縱聚合和橫組合聯(lián)想能力發(fā)展中是否會出現(xiàn)詞頻效應(詞頻越高,聯(lián)想網(wǎng)絡也豐富、穩(wěn)定?其發(fā)展路徑是否遵循先高頻詞后低頻詞?)?③二語詞匯聯(lián)想力是否能促進二語隱喻理解力的發(fā)展?本文試圖把英語詞匯量、詞匯聯(lián)想以及詞頻水平分別作為自變量,以詞匯縱聚合和橫組合成績、二語隱喻判斷和解釋成績作為因變量進行研究,以探討中國英語專業(yè)習得者的詞匯縱聚合、橫組合聯(lián)想網(wǎng)絡的發(fā)展水平、詞匯網(wǎng)絡發(fā)展中的詞頻效應以及詞匯網(wǎng)絡的發(fā)展水平對二語隱喻理解的影響,并在擴散激活模型框架下對研究結果給予闡釋。

      2 研究方法

      2.1 受試

      本研究受試為深圳大學英語專業(yè)三年級學生60名(收回合格試卷48份,合格率為80%)和某高校英語教師40名(合格試卷為35份,合格率為70%)。

      2.2 研究工具與實施步驟

      詞匯聯(lián)想能力測試 1套[11]①。隱喻判斷和解釋測試工具各1套[9]。隱喻能力測試前一周,先對100名受試進行英語水平測試(5K-10K,源自Compleat Lexical Tutor)。所有試卷無需署名,試卷按編號發(fā)放和統(tǒng)計。工具發(fā)放順序依次為聯(lián)想測試(20分鐘),隱喻判斷(10分鐘)和隱喻解釋(10分鐘)。受試一律用英語答題。

      2.3 數(shù)據(jù)處理

      隱喻判斷共25題,分值為5檔(1-5分),滿分125分。5名外教負責隱喻解釋評分。評分前,先讓外教各自寫出 5個隱喻的各種解釋,再一起制定評分辦法。每題按1~5分給分,答案完全符合的5分,完全不符的1分,滿分為25分。抽出三種不同水平的試卷6份,讓外教先給3份評分。三名外教評分基本相同,2名外教的評分偏低,經(jīng)過協(xié)商,再對另3份進行評分,5名外教評分結果基本一致。Littlemore[9]的研究只統(tǒng)計了受試解釋的數(shù)量,沒有考慮受試解釋的合理性。本文認為,判斷解釋能力的流利性,解釋的數(shù)量和解釋的合理性都應考慮。盡管隱喻的合理性存在爭議,不同的人對同一個隱喻會給出不同的解釋[12],但隱喻解釋必須具有交際價值,否則受試解釋的隨意性就無法控制。

      本研究根據(jù)詞匯量水平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見表1)將83名受試分為高(30~50分)、中(21~29分)、低(6~20分)三組,滿分為60分,各詞匯水平滿分為10分。三組人數(shù)依次分別為28、27、28,數(shù)據(jù)為實際得分。聯(lián)想測試正確答案160個,縱聚合72個,橫組合88個,表中數(shù)據(jù)均換算為百分率。一元方差均值檢驗結果顯示,三組詞匯量組間差異顯著(df=2,F(xiàn)=174.9,p=.000﹤.001)。為了檢驗詞匯聯(lián)想中的詞頻效應,我們以目標詞的詞頻為獨立變量,按照Brown語料庫中的詞頻表,對 40個目標詞進行詞頻統(tǒng)計,詞頻跨距在186(general)到12618(fertile)頻次之間,采取對分法,以3000頻次以下為高頻詞組(186~2576,共 21個),以上為低頻詞組(3044~12618,共19個)。為了探討詞匯聯(lián)想與隱喻理解的關系,我們以詞匯聯(lián)想成績?yōu)楠毩⒆兞窟M行分組(高分組,109~141,N=27;中分組,91~108,N=29;低分組(47~90,N=27),以考察詞匯聯(lián)想水平對隱喻理解能力的影響。本研究用一元方差對三組的縱聚合和橫組合聯(lián)想、隱喻判斷、隱喻解釋均值分別做了 Scheffe多重比較分析。

      表1 中國英語專業(yè)習得者詞匯量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N=83)

      3 數(shù)據(jù)分析

      表2數(shù)據(jù)顯示,詞匯量水平對縱聚合、橫組合兩類聯(lián)想能力具有顯著影響,但不同詞匯水平對兩類聯(lián)想能力的影響也有細微差異。高分組縱聚合成績高于中分組(MD=9.1588,p=.004),均差在.01水平上差異顯著;高、低組之間雖有差異(MD=6.7114,p=.046),但顯著值已接近.05水平;中、低組沒有顯著性差異(MD= -2.4444,p=.666),在.05水平上沒有差異。從均差為負數(shù)來看,中分組的縱聚合成績要低于低分組。高、中兩組的橫組合均差(MD=9.7561,p=.016)在.05水平上差異顯著;高、低組均差(MD=12.4968,p=.001)在.01水平上顯著;中分組的橫組合成績高于低分組(MD=2.7407,p=.719),但在.05水平上沒有差異。

      表3數(shù)據(jù)顯示,詞匯聯(lián)想網(wǎng)絡的構建中,詞頻效應對兩種聯(lián)想水平不具有顯著影響。高頻詞縱聚合正確反應的百分比均值與低頻詞均差在.05水平上沒有顯著差異(F=3.590,p=.066>.05),高低兩組橫組合正確反應的百分比均值在.05水平上也不具有顯著性(F=3.543,p=.067>.05)。從表3中的均值來看,高頻詞縱聚合的正確反應率只有51.99%,低詞頻44.28%;高頻詞橫組合的正確反應率51.17%,低頻詞44.36%,高、低兩組沒有顯著性差異。

      表4數(shù)據(jù)顯示的是2個高頻詞和2個低頻詞四個正確反應和錯誤反應的百分率。像“professional”和“fresh”這樣的高頻詞對受試來說應該是多義熟詞,但出乎意料的是,其聚合反應“paid”和“another”的得分率分別只有18%和9.6%,“fresh”的第二個正確反應“cool”的得分率也只有36%。兩個的橫組合正確反應率分別為“advice”(75.9%)、“manner”(39.7%)、“musician”(80.7)和“raw”(71%)、“water”(89.2%),橫縱遷移比較明顯。

      表2 詞匯量與縱聚合與橫組合成績%Scheffe多重比較結果

      表3 高頻詞和低頻詞與縱聚合、橫組合的關系一元方差分析表

      表4 高頻詞83名受試的聯(lián)想反應正確反應和錯誤反應百分比(%)

      表5 詞匯聯(lián)想能力與隱喻能力的一元方差Scheffe檢驗結果

      表5數(shù)據(jù)顯示,不同水平的詞匯聯(lián)想力對隱喻理解力具有顯著的影響。高水平組與中、低水平組隱喻判斷的均差顯著(p=.001=.001;p=.000<.001),而中低組的均差(p=.546>.05)不夠明顯,中低組的均差(p=.546>.05)也不顯著。高水平組與中水平組隱喻解釋的均差(p=.058>.05)沒有明顯差異,與低分組的均差(p=.003<.01)非常明顯,中低組的均差不明顯(p=.529>.05)。為了節(jié)省版面,我們將一元方差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與多重比較結果合為一個表。表5增加了均值項,以說明三組受試隱喻能力發(fā)展水平。隱喻判斷滿分為125分,三組的平均得分率分別為68%,55%和52%;隱喻解釋滿分為25分,三組平均得分率依次為61%,49.2%和41.2%。總體來看,隱喻判斷和隱喻解釋得分率偏低。

      本研究結果可以歸為三點:①二語詞匯水平對詞匯聯(lián)想網(wǎng)絡的構建具有顯著的影響;②詞匯聯(lián)想網(wǎng)絡構建中,詞頻效應不明顯,兩種聯(lián)想能力發(fā)展不完善;高頻詞匯知識有待重組;③二語聯(lián)想水平對二語隱喻理解有促進作用,但隱喻理解能力總體水平較低,具體表現(xiàn)為隱喻判斷模棱兩可情形偏多,隱喻解釋力不夠,尤其是“Nature is a vast Laboratory”和“Evolution is a lottery”兩個隱喻的解釋,多數(shù)受試找不到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

      4 討 論

      4.1 二語詞匯水平與詞匯縱聚合和橫組合聯(lián)想能力的關系

      李紅[13]通過對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語義提取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二語詞匯高水平組的網(wǎng)絡中,屬于同義、反義和其它語義關系連接類型的比例都高于低水平組,表明二語詞匯水平對詞匯聯(lián)想能力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我們可以從表2數(shù)據(jù)中得到同樣的結論。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習者的詞匯聯(lián)想能力隨著詞匯量的增加而增強,無論是縱聚合還是橫組合能力均和詞匯水平的增長有著緊密的關系。這說明英語專業(yè)學習不僅提高了詞匯知識的寬度,也在縱、橫兩個維度提高了聯(lián)想水平。表2數(shù)據(jù)還顯示,在縱聚合和橫組合兩個維度,中、低兩組沒有顯著差異。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本研究實施時適逢大三學生準備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時間,備考可能大幅提高了低分組學生的詞匯量,但忽略了縱聚合聯(lián)想網(wǎng)絡的構建;第二、另一部分受試為職業(yè)院校教師,長期高頻詞(1K到5K)的講解會導致嚴重的詞匯量減損,但卻提升了高頻詞的縱聚合聯(lián)想水平。這兩種原因均可產生縱聚合水平向中間靠攏的趨勢。直接詞匯學習可以快速提升詞匯量,但心理詞庫中語義網(wǎng)絡的構建,特別是詞義所表征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卻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的夯實和強化才能有效提高詞匯網(wǎng)絡的擴散激活水平。

      4.2 二語高頻詞和低頻詞網(wǎng)絡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豐富性

      本研究中詞匯聯(lián)想目標詞均來自大學詞表,詞頻跨距在186到12618之間,屬于高頻詞范疇。按照詞頻效應,詞頻越高,被習得率越高,詞匯網(wǎng)絡越完整、網(wǎng)絡連接強度越高。但表3數(shù)據(jù)表明,這種效應既沒有產生詞匯網(wǎng)絡量的差異,也沒有帶來網(wǎng)絡質的穩(wěn)定和豐富性。根據(jù)擴散激活模型,激活在網(wǎng)絡中的傳播受到路徑強度的制約,路徑強度越高,激活擴散的越快,路徑的強弱則受制于使用頻率的高低。在高頻詞被激活時,在零語境條件下,高詞頻的各項語義所表征的概念都能被激活。如果高頻詞縱聚合和橫組合網(wǎng)絡不完整,不牢固,網(wǎng)絡之間的激活水平就較低。從表1、表2和表3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心理詞庫中,本研究受試無論是詞匯知識寬度還是深度都停留在中、低水平,而縱聚合和橫組合聯(lián)想水平也不完善。雖然本研究和張淑靜[14]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詞匯聯(lián)想研究工具不同(張采用的是自由聯(lián)想,本研究采用的聯(lián)想反應識別),但結論基本吻合:對于相當部分高頻詞而言, 詞匯語義網(wǎng)絡不夠健全,網(wǎng)絡中各種連接不夠緊密, 激活水平較低。

      表4數(shù)據(jù)充分反映出二語習得者心理詞庫中高頻詞的詞匯知識重組概貌。在中國英語專業(yè)二語心理詞庫中,母語在其激活擴散模式中依然起著關鍵的媒介作用,母語是刺激詞與概念之間的橋梁。即使部分知識到了第三階段,形式與概念的整合也是部分的,不完整的。其主要原因是,中國二語習得者離不開母語對等詞,而且詞匯學習策略主要依靠詞表,中國的英語詞匯表釋義基本采用母語釋義或給出母語對等詞,這樣不利于二語詞匯概念的整合。以目標詞“professional”為例,該詞在《英漢大詞典》的釋義是“專業(yè)的”、“職業(yè)的”,反義詞為“業(yè)余的”,“專業(yè)的”和“業(yè)余的”雖然能在母語中能產生聚合聯(lián)想,但漢語詞典對“專業(yè)”的釋義是“專門從事某種工作或職業(yè)的”。兩者的區(qū)別性概念特征“付費的”在漢語詞典中是隱性的,在朗文詞典的解釋中“someone who earns money by doing a job or sport or an activity”,“paid”卻是顯性的。高頻詞一詞多義,除了詞形的頻次外,另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問題就是多義詞的語義頻次問題。以描述性語言學為基礎的詞典中,核心義項或具有典型性的義項排在首位,其它義項依次排列。在二語教學中,排前三位的義項會受到特別的關注。這就導致了高頻詞習得往往深度加工不足,網(wǎng)絡結構不全?!癴resh”的第二個聚合反應“cool”的正確反應偏低,原因就在此。在朗文高價英漢雙解詞典中,其釋義“cool/clean”排列第八位,而《英華大詞典》(1996)未收納該項語義。即使中國習得者接觸過位列偏后的義項,在二語教學環(huán)境中加工水平不高,按照擴散激活模型,該義項所表征的概念節(jié)點在網(wǎng)絡中與其它節(jié)點之間的連接強度較低,距離原點距離較遠,被激活的水平也低。當反應時間有限時,興奮點無法傳播到較遠的節(jié)點。這可能導致排位較后的義項出現(xiàn)兩種可能:①較遠的節(jié)點提取時間長,②進入到工作記憶加工時,強度減弱。

      4.3 二語詞匯聯(lián)想能力與隱喻理解能力的關系

      從表5數(shù)據(jù)來看,聯(lián)想能力越強,隱喻理解能力越好。這個結果同樣可以在擴散激活模型中得到充分解釋。

      語言加工需要激活大腦多個區(qū)域,如視覺、聽覺和觸覺感知區(qū)域[15]。語言理解不僅需要語言知識本身,更需要語言外的知識和體驗。要理解本研究中的隱喻“A soft-boiled egg is a guillotined aristocrat”,不僅需要需要激活句子所有詞匯的本義,更重要的是詞匯語義網(wǎng)絡的激活能傳播到語言外的知識系統(tǒng),比如“guillotine”和“aristocrat”的知識,僅靠這兩個詞的本義連接是不夠的,該隱喻理解所需要的是這兩個詞在心理詞庫中所表征的知識體系。中國學習者心理詞庫中必須具有“斷頭臺”和“貴族”相關知識網(wǎng)絡的存在,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該隱喻的喻義。而中國英語習得者無法在目標語環(huán)境中去真實體驗目標語所反映的外部世界,只能通過語言材料本身去體驗或認知,這個體驗過程就是二語詞匯知識重組、概念網(wǎng)絡構建的過程。二語概念重構的質量取決于二語語言輸入量和輸入方式。豐富的詞匯語義網(wǎng)絡加上目標語外的世界知識結構可以有效提升二語理解加工水平,包括隱喻理解。

      新隱喻理解需要在本義或喻義加工做出判斷和選擇,并對喻義做出解讀。對二語習得者來說,隱喻判斷和解釋都需要二語詞匯聯(lián)想網(wǎng)絡的豐富性和穩(wěn)定性。二語詞匯網(wǎng)絡不僅只是本義所表征的那些概念,也包括詞匯的喻義所表征的網(wǎng)絡——反應出二語習得者通過二語輸入所獲得的由二語體現(xiàn)的外部世界的知識體系。以本研究工具中的第一個刺激詞“beautiful”為例,其縱聚合聯(lián)想反應為“enjoyable”。而“beauty”屬于上層范疇“能給感官帶來美感的事物”、“令人心理或精神愉悅的事物”,下層范疇包括各類美麗的事物或人。《韋氏新大學詞典》(第九版)給“beauty”的定義是:“the quality of aggregate of qualities in a person or thing that gives pleasure to the senses or pleasurably exalts the mind or spirit”,給beautiful的定義是:“having the qualities of beauty; exciting aesthetic pleasure”,其語義網(wǎng)絡中,既包括同義關系:enjoyable; pleasurable; pretty; fair; attractive等,也包括反義關系:ugly, hideous等?!癰eauty”源自于拉丁語“bonus”,表示“good”,好的東西的根本特性是“能給人感官、心理或精神上帶來快樂”,因此,其語義發(fā)展到用來描述任何能給人帶來快樂的事或物,不僅漂亮的“face”能給人視覺上的享受,美妙的音樂“music”和怡人的天氣“weather”都能給人快樂。按照概念隱喻的說法,它們都屬于同一個概念“美”,我們可用味覺形容詞“sweet”來描述聽覺名詞“voice”、視覺名詞“smile”,反過來,我們可用視覺形容詞“beautiful”來描述“voice”、“music”,甚至一個動作“catch”,我們把它們都歸屬于上層范疇“美好”,它們都是這個上層范疇的子集。在母語心理詞庫中,這些范疇之間是一個完整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每一個節(jié)點的激活都可以同時激活其它節(jié)點。因此,當出現(xiàn)新隱喻時,通過激活相關網(wǎng)絡節(jié)點,借助語境抑制無關信息,使得工作記憶可以輕松從長期記憶中提取所需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以完成隱喻的理解。本研究受試中,86.7%認可“Face is beautiful”,72.3%認可“Music is beautiful”,只有59%認可“Weather is beautiful”。因為前兩者與漢語是對等的,而后者卻不完全對等。漢語常說“天氣怡人”,而不說“天氣美麗”。 同樣,如果中國二語心理詞庫中,“fertile”的語義網(wǎng)絡中只有極少的節(jié)點,如“肥沃的”,這個節(jié)點會得到強化,并排斥其它如“多產的”、“豐富的”等節(jié)點的建立。結果是,本研究受試56.6%認可“growing”為同義詞,32.5%認可“fertile eggs”,33.7%認可“fertile mind”,而“fertile soil”的認可率卻有57.8%,這充分說明中國英語專業(yè)習得者心理詞庫中本義習得優(yōu)先的趨勢。而這種趨勢嚴重影響了二語隱喻理解能力的發(fā)展,這也是本研究受試二語隱喻判斷和解釋水平偏低的原因之一。

      基于擴散激活模型,本文對中國英語習得者詞匯聯(lián)想能力與隱喻理解能力的影響、二語隱喻判斷和解釋水平偏低的解釋是:①在中國英語專業(yè)習得者心理詞庫中,詞匯網(wǎng)絡節(jié)點的建立可能有兩種主要途徑,一是二語語言輸入,包括詞匯的本義和喻義。本義節(jié)點優(yōu)先于喻義節(jié)點的建立,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隱喻理解能力的發(fā)展;二是個人的認知體驗和世界知識途徑,包括通過一語或二語途徑,也包括言外途徑,這種途徑為隱喻理解提供了共同知識背景。②每個節(jié)點激活的是相應的概念,而不是詞匯本身。母語者良好的隱喻理解能力正是建立在概念網(wǎng)絡基礎上的,而二語習得者的隱喻理解能力不如母語者,其原因可能停留在詞匯本身,即 Jiang[16]所說的母語詞目協(xié)調階段,沒有達到概念層。

      5 結 語

      本研究以擴散激活模型為概念框架,探討了中國英語專業(yè)習得者詞匯聯(lián)想能力對隱喻理解的影響問題。結果表明他們的詞匯知識水平對詞匯縱聚合和橫組合聯(lián)想能力具有顯著影響,英語詞匯網(wǎng)絡構建中詞頻效應不顯著,縱、橫兩種網(wǎng)絡均需重組、網(wǎng)絡聯(lián)系仍需進一步加強。二語詞匯網(wǎng)絡發(fā)展的不足導致二語隱喻理解能力偏低,尤其是隱喻的解釋缺乏想象力。該項研究結果對外語教學的啟示是,在二語習得中,詞匯概念網(wǎng)絡的重組需要學習者重新調整詞匯學習策略,改變對英漢詞典的過渡依賴。英語課堂教學也應盡可能用英文講解,促進詞匯知識的重組、提升概念流利水平。

      注釋:

      ① 選擇WAT的理由,除了Read自己在其專著《詞匯評價》(2010:185-186)所列5大理由外,主要原因是本研究受試的詞匯量水平在9K和10K水平上均值偏低(每一檔滿分為10分,9K:3.5;10K:2.89)。WAT的選詞范圍來自UWL,其選詞范圍和本研究受試的詞匯水平較吻合,這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度,不會產生因生詞問題導致的無反應或盲猜。

      [1] 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K?vecses Z .Metaphor in Culture: Universality and Varia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5:1-10.

      [3] Collins A M, Quillian M R. Retrieval time from semantic memory[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9(8):240-248.

      [4] Collins A M, Quillian M R. How to make a language user[C]// Tulving E. & Donaldsoneds. W.Organization of Memory[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2:309-351.

      [5] Conrad C. Cognitive Economy in Semantic Memory[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72,92:149-154.

      [6] Fillenaum S, Rapoport A.Structure in the Subjective Lexicon[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1.

      [7] Collins A M, Loftus E F. A Spreading-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J].Psychological Review, 1975 (82):407-428.

      [8] Aitchison J.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 Oxford, UK: Blackwell.2003:86.

      [9] Littlemore J. Metaphoric Competence: A Language Learning Strength of Students with a Holistic Cognitive Style?[J].TESOLQuarterly, 2001(3):459-491.

      [10] Zareva A.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Lexicon: How does it Compare to Native Speakers'Lexical Organization?[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7,23(2):123-153.

      [11] Read J. Validating a Test to Measure Dep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A]// Kunnaned. A.Validation in Language Assessment.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998:41-60.

      [12] Lakoff M.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55-56.

      [13] 李紅.第二語言語義提取中的詞匯知識效應[J].現(xiàn)代外語,2003(4):386-393.

      [14] 張淑靜.從聯(lián)想測試看二語心理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2):52-57.

      [15] Marcus G.The Birth of the Mind: How a Tiny Number of Genes Creates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Thought[M].New York, NY: Basic Books, 2004.

      [16] Jiang Nan. 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Applied Linguistics, 2000(1):47-77.

      猜你喜歡
      習得者高頻詞詞頻
      省級兩會上的高頻詞
      小康(2022年7期)2022-03-10 11:15:54
      30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小康(2022年7期)2022-03-10 11:15:54
      基于詞頻分析法的社區(qū)公園歸屬感營建要素研究
      園林科技(2021年3期)2022-01-19 03:17:48
      省級兩會上的高頻詞
      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 05:29:03
      28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 05:29:03
      外語習得者書面語中的話語標記語研究
      試論漢語口語句群表達教學
      詞頻,一部隱秘的歷史
      對外漢語教學中顏色詞文化義的習得
      云存儲中支持詞頻和用戶喜好的密文模糊檢索
      河北省| 汉阴县| 英山县| 枣阳市| 方山县| 彭泽县| 宁津县| 舒兰市| 松原市| 云和县| 册亨县| 商水县| 黄浦区| 中超| 新安县| 葵青区| 宜兰县| 文安县| 天津市| 枣庄市| 辽宁省| 河池市| 峨边| 彭阳县| 科技| 常德市| 横山县| 长顺县| 昌图县| 青州市| 清镇市| 达日县| 大足县| 扶风县| 乐亭县| 聊城市| 定结县| 碌曲县| 澄城县| 东乡|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