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清
摘 要:語文教學要引領學生潛心誦讀、要提倡體驗性學習、要利用多媒體提起學生的興趣,多方面著手,深思熟慮,日久才能功深。點滴體悟,一漚之得,宋人獻曝,分享同仁。
關鍵詞:語文教學;潛心誦讀;體驗性學習;多媒體
一、潛心誦讀文本,設計出優(yōu)質(zhì)教案
古人稱學習為“讀書”,可見“讀”之重要。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宏觀上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本冊書的教學內(nèi)容在整個小學語文知識體系中的位置,而不會將所教知識狹隘地定位于某一年級、某一學科,使教師在完成單位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充分體現(xiàn)課本知識的延伸性,實現(xiàn)教學的大知識觀特點。教學雖以課堂為主陣地,但語文課堂則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40
分鐘,教師布置學生課前的預習、調(diào)研、整理資料以及課后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拓展延伸,則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大課堂觀。而教師在對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合作能力、實驗能力、生存能力等的培養(yǎng),則是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大教學觀。語文教學的這三大特點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宏觀把握教材,最好在開學前對本學期的教材內(nèi)容畫出示意圖,準確把握重難點,對每一塊知識如何傳授做到心中有數(shù)。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體驗性學習的舉措
1.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營造健康氛圍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情感體驗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場合下產(chǎn)生的,所謂“觸景生情”“睹物思情”就是這個意思。在歡樂的氣氛中,人會歡欣、愉快;在悲哀環(huán)境中,人則會悲哀、痛苦。并且在一定條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起到一種意化作用,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了解了情感的這一優(yōu)勢,教師就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
2.通過多種品味方式,加深學生的體驗
學生閱讀文章,就要引導他們?nèi)ンw驗語言文字所蘊含的作者豐富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心的交融、情的共鳴,產(chǎn)生難忘的情感經(jīng)歷和深刻的情感體驗。語言蘊含的情感必須憑借語言在反復誦讀和品味中感悟。朗讀是一種極具個性,集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即使一樣,表達出來也肯定是有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指導中,應充分尊重學生,允許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去體會、解讀課文。學生口誦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讀來傾吐自己的心聲,就會讀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這時,學生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
三、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機會和條件,讓他們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喜歡看動畫,有時還模仿一兩句。針對學生這一特點,我在教學《第十二塊紗布》時,把里面的人物設計成動畫,先聲情并茂地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然后只出現(xiàn)動畫和音樂,讓學生給動畫中的人配音,這時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爭著給動畫中的人配音。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有的還配了動作,有的還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這樣能讓課堂變得生動真
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中“等靈車”時,先播放錄影,渲染氣氛,引導學生看北京長安街上男女老少盼總理靈車時的悲壯場面,一下子便把學生帶入十里長街送總理等靈車的真實情境中,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受到了感染,同時使課堂教學效果及其教育功能達到了效益最大化。
總之,語文學習的方法繁多,不一而足,教師要不拘一格,細心研磨,給學生打造一個群情踴躍,生動活潑的課堂。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流均鎮(zhèn)合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