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利意圖對大學生控制幻覺的影響

      2013-11-08 01:34:10馬錦飛
      關(guān)鍵詞:期望值幻覺動機

      馬錦飛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一、引言

      從日常經(jīng)驗來看,我們都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在面臨重大決策的時候,能夠根據(jù)客觀現(xiàn)實作出理性選擇。但是,關(guān)于大學生非理性信念和行為的新聞報道和學術(shù)討論屢見不鮮。[1]例如,盡管很多大學生明知道彩票中獎、星座占卜等活動都只是一種隨機事件,仍然迷信通過自己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穩(wěn)操勝券,甚至每月消耗大量金錢和時間深陷其中,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大學生們真的如我們想象的那般理性而精明嗎?在面臨簡單的數(shù)學和統(tǒng)計知識就能解決的經(jīng)濟問題時,是什么因素誤導(dǎo)了他們呢?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出自后晉劉昫的《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北扔饕患虑榈漠斒氯送驗閷Φ檬Э紤]得太多,認識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觀的人看得清楚。心理學稱這種心理現(xiàn)象為控制幻覺,是指個體由于錯誤地在自身行為與結(jié)果之間建立起因果關(guān)系,而在隨機事件中覺得自己正在控制情境,并且高估自己決策的成功概率。[2]Rothbaum、Weisz和Snyder等人發(fā)現(xiàn),當人們失去控制感,會產(chǎn)生強烈的重獲控制感的需要和動機,導(dǎo)致人們采取迷信行為獲得控制幻覺。[3]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人生和事業(yè)的起點,可以說,他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即將面臨著各種選擇,包括工作、投資理財、消費、再教育投資等一系列現(xiàn)實而又重大的決策,如果走錯一步,很可能留下終身遺憾。因此,對于缺乏社會經(jīng)驗的大學生,幫助其在不確定性情境中,根據(jù)所學知識作出理性的人生選擇和經(jīng)濟決策,具有更為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本研究試圖從不確定性情境這一角度入手,考察自利意圖對大學生控制幻覺的影響,希望為糾正大學生的非理性信念,幫助和教育他們在風險條件下做出理性決策提供理論指導(dǎo)。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招募遼寧師范大學58名本科生,其中,9名男生,49名女生,年齡在18~23周歲,所有被試均為志愿者。他們被隨機分配到高利益卷入組和低利益卷入組,每組29人。

      (二)實驗材料

      1.紙牌。紙牌采用寧波三A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不透光專用撲克,保證每張牌的背面印刷顏色相同。同時,紙牌每用過20人就會及時更新1次,以防紙牌磨損造成記號。

      2.籌碼?;I碼為1元錢的硬幣,1個籌碼相當于10元錢。

      (三)實驗設(shè)計

      1.自變量。實驗情境設(shè)定為有利賭博(favorable gamble)場景,即預(yù)期收益大于零或贏的可能性超過一半。這是對Langer的博彩實驗和Kahneman的“確定效應(yīng)”實驗的拓展。將控制幻覺操作性定義為:個體在隨機事件中對自己選擇的彩票的獲獎率的高估。采用2(風險評估:高風險評估和中等風險評估)×2(自利卷入程度:高利益卷入和低利益卷入)混合實驗設(shè)計。其中,組間變量為被試的自利意圖卷入程度,是一種意圖變量,是個人基于本身的需求、價值和興趣而對某事物所感覺到的重要程度、關(guān)聯(lián)程度和被吸引的程度。通過外部獎勵來控制利益卷入,分為高卷入和低卷入兩個水平,高卷入組被試在賭博過程中盈虧自負,任務(wù)是盡量為自己多贏錢;低卷入組被試在賭博過程中不承擔盈虧,贏錢與其無關(guān)。組內(nèi)變量為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個人在明確某一不確定性事件的損益量及其結(jié)果概率之后,對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對所面臨的風險大小作出綜合評價和估計。通過獲得獎勵的比率來控制風險評估,分為高風險評估和中等風險評估兩個水平。高風險評估是指大學生獲得120元錢的比率為1∶12,什么也得不到的比率為11∶12,自選時獲得的期望值為 10元(120×1/12+0×11/12);中等風險評估是指大學生獲得20元錢的比率為6∶12,什么也得不到的比率也為6∶12,自選時獲得的期望值也為 10 元(20×6/12+0×6/12)。

      2.因變量。實驗中,要求被試進行機選或者自選。當自選獲獎比率6∶12時、獲得的期望值10元,機選為 6:11、獲得的期望值為 11 元(20×6/11+0×5/11);當自選獲獎比率1∶12時、獲得的期望值10元,機選為 1:11、獲得的期望值為 11 元(120×1/11+0×10/11)。無論高風險評估還是中等風險評估,客觀上機選的成功率始終大于自選,造成自選的期望值為10元,機選的期望值為11元。如果被試選擇自選,說明他認為自選可以增加他獲獎的概率,誤認為自選的成功率大于隨機概率,即產(chǎn)生控制幻覺。另外,如果被試選擇不選,能夠確定性地得到10元。被試選擇機選記0分,選擇自選記1分,選擇不選記2分。

      (四)實驗程序

      主試是一名經(jīng)過培訓的心理系研一女生,并對實驗假設(shè)一無所知。當被試進入實驗室時,先請被試閱讀桌面上的指導(dǎo)語。

      1.高利益卷入組指導(dǎo)語: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錢錢錢》,顧名思義,比賽看誰贏的錢多。游戲結(jié)束后,你手中剩余多少人民幣,就可以自己留下,贏的越多,賺的越多。你的任務(wù)是要盡量地多贏錢。

      2.低利益卷入組指導(dǎo)語:假設(shè)你是一名投資代理人,下面請你進行一系列的投資選擇。你的任務(wù)是以你認為最好的方式進行選擇,但是最后輸贏與你無關(guān),贏錢不會給你,輸錢也不會讓你承擔。當然,我們也不會讓你白浪費時間,還會付給你5元錢作為酬勞(主試當場付給被試5元錢,等被試收好錢后繼續(xù)進行)。

      被試理解指導(dǎo)語后,由主試引導(dǎo)被試進行游戲練習。主試將準備好的12張自選牌和11張機選牌呈現(xiàn)給被試,使被試確認每組牌中都有一張紅桃,然后重新洗牌。之后,先讓被試自己從12張自選牌中抽選,但是并不開牌;然后主試在被試面前按鍵進行計算機隨機選牌操作,根據(jù)excel隨機數(shù)數(shù)據(jù)表的結(jié)果,從11張機選牌中選牌;再請被試進行最后選擇,選擇自選牌或者機選牌,要求被試迫選;選擇后,將被選的牌送到驗牌區(qū),等待游戲全部結(jié)束后統(tǒng)一驗牌。這意味著,在游戲結(jié)束前不提供反饋,以免反饋成為后續(xù)選擇的混淆變量。

      (五)統(tǒng)計處理

      本研究使用SPSS 1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了卡方檢驗和對數(shù)線性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

      三、結(jié)果與分析

      (一)選擇頻次分析

      統(tǒng)計高利益卷入組和低利益卷入組在不同風險評估時選擇頻率的結(jié)果,見下表。

      選擇偏好結(jié)果

      卡方檢驗表明,高卷入組評估中等風險時更傾向于自選,χ2(2,29)=24.069,p<0.001;評估高風險時更傾向于不選牌,直接拿錢,χ2(2,29)=24.897,p<0.001。而低卷入組無論評估中等風險還是高風險,均沒有表現(xiàn)出選擇偏好。

      (二)風險評估與利益卷入程度對選擇偏好的影響分析

      對數(shù)線性分析發(fā)現(xiàn),利益卷入程度×選擇偏好的交互作用顯著,z1=-2.579,p<0.05;z2=2.446,p<0.05。在低卷入組,大學生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選擇偏好,χ2(2,58)=1.276,p>0.05;而在高卷入組,大學生產(chǎn)生了兩種偏好:自選和不選,χ2(2,58)=14.207,p<0.001。結(jié)合高卷入組和低卷入組評估不同風險時的選擇頻次可知,在高卷入組被試評估中等風險時,更傾向于自選,χ2(2,29)=24.069,p<0.001;評估高風險時,更傾向于不選牌,χ2(2,29)=24.897,p<0.001。風險評估×利益卷入程度×選擇偏好的交互作用不顯著,z1=0.706,p>0.05;z2=1.363,p>0.05。該結(jié)果表明,在不同的風險評估條件下,利益卷入程度會降低被試選擇機選的頻率,增強被試的控制幻覺和“確定效應(yīng)”。

      四、討論

      研究結(jié)果表明,利益卷入程度對大學生的控制幻覺具有促進作用,而且利益卷入程度越高,大學生越有可能產(chǎn)生控制幻覺。古典西方經(jīng)濟學中的理性選擇理論認為,個人利益是人類核心的動機,并把它視為描述和預(yù)測人類行為的唯一必要假設(shè)。[4]關(guān)于利益卷入的研究,可以被看作是理性選擇理論的當代證實:自利動機能夠促使個人更加看重獲得或者損失的結(jié)果,進而慎重選擇。[5,6]但是本研究的結(jié)果卻恰恰與之相反,通過利益卷入程度誘發(fā)出自利動機的中國大學生產(chǎn)生了更加強烈的控制幻覺,做出風險收益更低的非理性決策。這說明,當人們抱有很強的自利動機時,不一定能做出理性決策,反而會干擾理性決策。例如,在賭場背景下,過強的自利動機會導(dǎo)致人們采取不必要的冒險。對于這種現(xiàn)象,控制啟發(fā)式和控制動機理論可以分別從認知角度和動機角度給予解釋。

      從認知的角度來說,控制啟發(fā)式理論認為,控制幻覺是導(dǎo)致非理性決策的啟發(fā)式偏見之一。意圖要素是個體判斷自己擁有多少控制力的重要線索。本研究通過指導(dǎo)語控制利益卷入程度這一動機變量,來操控大學生對決策目標的意圖。利益卷入組被試懷有更強的自利動機,即想要達到某個目標的意圖更強。已有研究表明,當人們過于關(guān)注行為的積極結(jié)果的時候,就會忽視行為之后不出現(xiàn)該結(jié)果的情況,即人們更傾向于證實結(jié)果而非證偽結(jié)果,[7]由此便會產(chǎn)生控制幻覺。

      從控制動機的角度來說,所謂控制意圖增強,即人們希望最大化積極結(jié)果和最小化消極結(jié)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根據(jù)經(jīng)驗認為控制力會帶來益處,對控制動機持積極態(tài)度,盡力去理解、預(yù)測和控制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刂苿訖C對個體生存具有重要的適應(yīng)意義,由于這種控制動機的存在,個體具有獲得勝任感或維持控制感以緩解失控焦慮的需要,促使個體主動積極地利用控制行為來獲得控制感,即使這種控制行為并非最佳行為方案,甚至與其自利動機的意圖相反,也并非真正的控制,帶來的只能是控制幻覺。[8]

      可見,西方古典經(jīng)濟學將“經(jīng)濟人”理想化了,相比之下,中國古典人學所認為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及“急功近利”的思想更加貼近實際。

      五、教育啟示

      當代大學生缺乏理性嗎?我們的理性教育還不夠嗎?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當大學生利益卷入程度很低時,完全可以作出理性決策,而那些利益卷入程度很高的大學生恰恰證實了“當局者迷”這句老話??梢?,大學生缺乏的不是基本的理性決策能力,而是經(jīng)不起利益誘惑,“急功近利”的心理很容易迷惑他們的理性思考。當身處不確定條件時,他們又缺乏迎擊風險、忍耐失控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控制幻覺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遍性,也折射出在他們的生活中,缺乏真實的控制感。

      針對這些特點,建議一方面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決策機會,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利用控制幻覺的積極方面增進其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教育大學生淡泊名利,經(jīng)得起利益誘惑,保持平常心。正如西漢哲學家董仲舒所言:“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敝挥羞@樣,才能增進其抗壓能力和對失控感的忍耐力,進而消除控制幻覺的消極因素,保證其在風險條件下做出理性決策。

      [1]馬錦飛.大學生的迷信行為——基于控制策略理論的解釋[J].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6).

      [2]馬錦飛.控制幻覺的理論述評 [J].校園心理,2012(6).

      [3]Rothbaum, F., J.R.Weisz and S.S.Snyder.Changing the world and changing the self:A two-processmodelofperceived contro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2(1).

      [4]Mueller,D.C..Rational egoism versus adaptive egoism as fundamental postulate for a descriptive theory of human behavior[J].Public Choice,1986(1).

      [5]Rogers, T.B., N.A.Kuiper and W.S.Kirker.Self-reference and the encoding of personal informa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7(9).

      [6]Craik,F(xiàn).I.M.and R.S.Lockhart.Levels of processing:A fr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1[J].Journalofverbal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2(6).

      [7]Thompson,S.C.,W.Armstrong and C.Thomas.Illusions of control, underestimations, and accuracy:A control heuristic explana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8(2).

      [8]Langer,E.J..The illusion of contro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5(2).

      猜你喜歡
      期望值幻覺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對動機調(diào)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真實的幻覺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04
      當代藝術(shù)家處于自以為是的幻覺中
      遠方
      智族GQ(2019年5期)2019-06-11 11:44:15
      基于改進數(shù)學期望值的瀝青性能評價模型
      石油瀝青(2018年4期)2018-08-31 02:29:40
      重新審視你的期望值
      媽媽寶寶(2017年4期)2017-02-25 07:00:58
      動機不純
      春天的幻覺
      論幼兒的動機特點與良好動機的培養(yǎng)
      四会市| 兴安县| 贵南县| 徐闻县| 鄂尔多斯市| 静宁县| 宝山区| 蓬莱市| 五大连池市| 巩义市| 盘锦市| 高要市| 赫章县| 措勤县| 谷城县| 余干县| 西乡县| 吉安县| 米易县| 那坡县| 柘荣县| 梅州市| 澜沧| 绍兴县| 海安县| 诸暨市| 吐鲁番市| 宁陵县| 称多县| 枞阳县| 石狮市| 大新县| 精河县| 宜都市| 衡阳市| 潞城市| 金昌市| 阳泉市| 远安县| 澄迈县|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