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雪芹逝世以后,《石頭記》有多種八十回抄本在社會上流傳,上面過錄有作者至親好友脂硯齋、畸笏叟等人的大量評語,其中包括回前回后評、句下雙行批注、側(cè)批、眉批等多種形式,這類手抄本被稱作脂本。脂本中的批語紛繁復(fù)雜,留下署名的就有十人之多,包括脂硯齋、畸笏叟、松齋、梅溪、常村、玉藍(lán)坡、左綿癡道人、立松軒等。在現(xiàn)存十一種脂本中,戚蓼生序本《石頭記》是其中重要的一種。
戚序本在《紅樓夢》版本史上的特殊地位,學(xué)界早有共識,其文本包括評語的價值,自魯迅先生予以高度重視,《中國小說史略》有關(guān)引證都以此本為據(jù)。戚蓼生序本《石頭記》原為清末桐城張開模舊藏,后歸俞明震所有,俞明震又將之贈與上海有正書局經(jīng)理狄葆賢,1911年狄葆賢將這部舊本《石頭記》付以石印,并改名為《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因卷首有署名為“德清戚蓼生曉堂氏”作的《石頭記序》,故通稱它為“戚序本”。從抄寫年代及紙張墨色等方面可斷定這是乾隆時代的舊抄本。戚序本已經(jīng)補齊了其他脂本所缺的第64、67兩回,也斷開了其他脂本合在一起的第17、18兩回,戚序本有行間夾批、回前回后批,沒有眉批和側(cè)批,戚序本除了第67回是由于后來補入而沒有回前回后評,一少部分評語是重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之外,戚序本每一回都有回前回后評。
尤為值得我們關(guān)注的是,這部分回前回后評是其他脂本所沒有而戚序本獨有的。這部分評語評價了曹雪芹的藝術(shù)才能,對《石頭記》的藝術(shù)成就、藝術(shù)手法、藝術(shù)構(gòu)思,以及如何對《石頭記》進行閱讀欣賞,都提出了深刻見解。但是這部分獨有回前回后評的作者到底是誰,評語是否屬于脂批范圍,在目前學(xué)術(shù)界還沒有形成定論,有學(xué)者認(rèn)為這部分評語就是出自脂硯齋或畸笏叟之手,屬于脂評范圍;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這部分評語出自立松軒之手,不屬于脂評范圍。雖然,對這一問題學(xué)術(shù)界爭論較多,但苦于沒有更多證據(jù),一時無法定論。
筆者仔細(xì)對比了脂硯齋、畸笏叟等人的評語和戚序本回前回后評后,發(fā)現(xiàn)兩者在一個小的稱呼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這可以為戚序本回前回后評的作者之爭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旁證。
據(jù)筆者統(tǒng)計,脂批中共出現(xiàn)“看官”一詞32次,“觀者”一詞46次,“諸公”一詞14次,說明脂硯齋習(xí)慣把讀此書之人稱為“看官”、“觀者”、“諸公”。如將這些評語一一列舉似顯繁瑣,筆者此處只略舉數(shù)例,以窺豹一斑:
1.看官:
①甲戌本第3回側(cè)批:“寫美人是如此筆仗,看官怎得不叫絕稱賞?”
②甲戌本第3回側(cè)批:“阿鳳笑聲進來,老太君打諢,雖是空口傳聲,卻是補出一向晨昏起居,阿鳳于太君處承歡應(yīng)候一刻不可少之人,看官勿以閑文淡文也?!?/p>
③甲戌本第4回側(cè)批:“作者題清,猶恐看官誤認(rèn)今之靠親投友之一例。”
④庚辰本第14回眉批:“《石頭記》總于沒要緊處閑三二筆,寫正文筋骨,看官當(dāng)用巨眼,不為彼瞞過方好。壬午季春?!?/p>
⑤庚辰本第24回夾批:“看官須知,鳳姐所喜者是奉承之言,打動了心,不是見物而歡喜,若說是見物而喜,便不是阿鳳?!?/p>
⑥庚辰本第25回眉批:“寶玉系馬道婆寄名干兒,一樣下此毒手,況阿鳳乎?三姑六婆之為害如此。即賈母之神明,在所不免,其他只吃齋念佛之夫人太君,豈能防慊得來?此系老太君一大病。作者一片婆心,不避嫌疑,特為寫出,使看官再四思之慎之,戒之戒之!”
⑦甲戌本第26回側(cè)批:“像黛玉高聲亦不過你我平常說話一樣耳,況晴雯素昔浮躁多氣之人,如何辨得出?此刻須得批書人唱‘大江東去’的喉嚨,嚷著‘是我林黛玉叫門’方可。又想若開了門,如何有后面許多好字樣好文章,看官者意為是否?”
⑧甲戌本第28回側(cè)批:“用此人瞞看官也,瞞顰兒也。心動阿顰,在此數(shù)句也。一節(jié)頗似說辭,玉兄口中卻是衷腸話。”
“看官”是話本和小說中對聽眾和讀者的稱呼。宋代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辟》:“舉斷模按師表規(guī)模,靠敷演令看官清耳?!薄端疂G傳》保留說書的痕跡重,“看官”在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第24回“看官聽說:原來武大與武松是一母所生兩個”;第49回“看官牢記這段話頭,原來和宋公明初打祝家莊時,一同事發(fā)”;第51回白秀英父女所說的“普天下伏侍看官”、“看官喝采”、“看官都待賞你”等等,都是這個意思。“看官”體現(xiàn)了說者和聽者的關(guān)系,隱含著“讀者”的意思。《紅樓夢》正文開頭第一句話是:“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xì)按則深有趣味。待在下將此來歷注明,方使閱者了然不惑?!辈苎┣塾门c“看官”直接對話開頭,顯得很親切;同時又用“閱者”指稱“看官”,這大約就是脂評多用“看官”而不用讀者一詞的原因了。
2.觀者:
①甲戌本第1回有眉批:“若云雪芹批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處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家煙云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p>
②甲戌本第5回側(cè)批:“正恐觀者忘卻首回,故特將甄士隱夢景重一滃染?!?/p>
③甲戌本第5回眉批:“菩薩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點俗人,獨不許幻造太虛幻境以警情者乎?觀者惡其荒唐,余則喜其新鮮?!?/p>
④己卯本第12回夾批:“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p>
⑤庚辰本第13回眉批:“所謂層巒疊嶂之法也。野史中從無此法。即觀者到此,亦為寫秦氏未必全到,豈料更又寫一秦氏哉!”
⑥庚辰本第16回眉批:“觀者至此,必料秦鐘另有異樣奇語,然卻只以此二語為囑。試思若不如此為囑,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鑿。讀此則知全是悔遲之恨?!?/p>
⑦甲戌本第25回夾批:“余所謂此書之妙皆從詩詞句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筆墨也。試問觀者,此非‘隔花人遠(yuǎn)天涯近’乎?可知上幾回非余妄擬也?!?/p>
⑧己卯本第35回夾批:“寶玉之為人,非此一論,亦描寫不盡;寶玉之不肖,非此一鄙,亦形容不到。試問作者是丑寶玉乎,是贊寶玉乎?試問觀者是喜寶玉乎,是惡寶玉乎?”
⑨庚辰本第79回夾批:“用此事更妙,蓋又欲瞞觀者?!?/p>
“觀者”也是《紅樓夢》中多次出現(xiàn)的詞語,即指讀書的人。例如第8回寫道:“那頑石亦曾記下他這幻相并癩僧所鐫的篆文,今亦按圖畫于后。但其真體最小,方能從胎中小兒口內(nèi)銜下。今若按其體畫,恐字跡過于微細(xì),使觀者大廢眼光,亦非暢事。故今只按其形式,無非略展些規(guī)矩,使觀者便于燈下醉中可閱?!边@里“觀者”即閱讀者的意思,同“讀者”意思完全相同。脂硯齋評語使用的“觀者”取義完全與曹雪芹一致。
3.諸公:
①甲戌本第2回眉批:“余批重出。余閱此書,偶有所得,即筆錄之,非從首至尾閱過,復(fù)從首加批者,故偶有復(fù)處。且諸公之批,自是諸公眼界;脂齋之批,亦有脂齋取樂處。后每一閱,亦必有一語半言,重加批評于側(cè),故又有于前后照應(yīng)之說等批?!?/p>
②甲戌本第6回夾批:“以花為藥,可是吃煙火人想得出者?諸公且不必問其事之有無,只據(jù)此新奇妙文悅我等心目,便當(dāng)浮一大白。”
③己卯本第8回夾批:“‘芳齡永繼’又與‘仙壽恒昌’一對。請合而讀之。問諸公歷來小說中,可有如此可巧奇妙之文,以換新眼目。”
④甲戌本第16回側(cè)批:“扯淡之極,令人發(fā)一大笑。余謂諸公莫笑,且請再思。”
⑤庚辰本第49回夾批:“我批此書竟得一秘訣以告諸公:凡野史中所云才貌雙全佳人者,細(xì)細(xì)通審之,只得一個粗知筆墨之女子耳。此書凡云知書識字者,便是上等才女,不信時只看他通部行為及詩詞詼諧皆可知。妙在此書從不肯自下評注,云此人系何等人,只借書中人閑評一二語,故不得有未密之縫被看書者指出,真狡猾之筆耳?!?/p>
脂批習(xí)慣于把讀《紅樓夢》的人稱為“看官”、“觀者”和“諸公”,不是泛常的隨便用詞,而是與曹雪芹《紅樓夢》文本保持了一致。脂硯齋、畸笏叟、棠村等人作為雪芹的親友,非常了解他的生活、思想以及創(chuàng)作過程,所以雪芹在作品中稱呼讀者的詞就成為他們評價作品的首選詞語,而且是他們的穩(wěn)定用語。
現(xiàn)舉其“讀者”例如下:
①戚序本第22回后評:“作者具菩提心,捉筆現(xiàn)身說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讀者但以小說鼓詞目之,則大罪過。其先以《莊子》為引,及偈曲句作醒悟之語,以警覺世人,猶恐不入,再以燈謎伸詞致意,自解自嘆,以不成寐為言,其用心之切之誠,讀者忍不留心而慢忽之耶?”
②戚序本第42回有回后評:“摹寫富貴,至于家人女子無不妝點,論詩書,講畫法,皆盡其妙,而其中隱語,驚人教人,不一而足。作者之用心,誠佛菩薩之用心也,讀者不可因其淺近而渺忽之?!?/p>
③戚序本第61回回前評:“數(shù)回用蟬蛻體,絡(luò)繹寫來,讀者幾不辨何自起,何自結(jié),浩浩無涯。須看他爭端起自環(huán)哥,卻起自彩云;爭端結(jié)自寶玉,卻亦結(jié)自彩云。首尾收束精嚴(yán),六花長蛇陣也。識者著眼?!?/p>
④戚序本第63回回前評:“此書寫世人富貴子弟易流邪鄙,其作長上者有不能稽查之處。如寶玉之夜宴,始見之文雅韻致,細(xì)思之,何事生端不基于此?更能寫賈蓉之惡賴無恥,亦世家之必有者。讀者當(dāng)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f為念,方能領(lǐng)會作者之用意也,戒之!”
注
:① 戚蓼生序本《石頭記》有戚滬本和戚寧本之分。戚滬本就是現(xiàn)藏上海圖書館的張開模藏本,戚寧本現(xiàn)藏南京圖書館,兩本幾乎完全相同,所以這里不加區(qū)分,統(tǒng)稱為戚蓼生序本《石頭記》。
② 我們首先要了解脂批到底指哪些批語,對此紅學(xué)界大概有三種看法:一種看法認(rèn)為脂批就是僅僅指脂硯齋所作的批語,但在眾多評語中,明確署名脂硯的評語僅僅有三十五條,按這種看法劃定脂批范圍過于狹窄;另一種看法認(rèn)為脂批就是指脂本上所有的批語,但很明顯脂本上存有一些后來人的批語,這種劃定又過于寬泛;還有一種看法認(rèn)為脂批是指以脂硯齋為代表,包括曹雪芹周圍圈子里的一些親朋好友的批語,他們了解曹雪芹,熟悉曹雪芹的生活,所以他們的批語具有同樣的價值,這種看法相對而言比較中肯合理。我們現(xiàn)在常提到的脂批就是指以脂硯齋為代表,包括畸笏叟等曹雪芹親朋這樣一些人留在脂本上的批語。
③ 鄭慶山《試辨有正本〈石頭記〉的總評》一文中認(rèn)為這部分評語的作者是立松軒,他在文中說:“有正書局石印戚蓼生序本《石頭記》的回前回后總評,有多于脂硯齋四閱庚辰定本回前回后總評的部分,這部分特有的總評為立松軒所作,不是脂硯齋和畸笏的手筆?!?/p>
④ [宋]羅燁《醉翁談錄》,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版,第3頁。
⑤⑥⑦ [明]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5年版,第306、680、7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