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英漢禮貌用語的對比中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2013-12-12 14:17:14于逢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3年4期
      關(guān)鍵詞:西方人用語禮貌

      于逢

      一、前言

      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由于中西方文化以及思維方式等的不同,英漢語在語言表達上也有很大的差異。禮貌作為交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要通過言語表現(xiàn)出來。它對人們的影響巨大,并促使人們按照其本民族的禮貌習慣進行交際,即使是許多有跨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也很難擺脫文化習俗的羈絆。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常常會因為語言的使用不適當而引起誤解或沖突,從而致使人際關(guān)系出現(xiàn)緊張。而禮貌現(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上個世紀,西方的語言學家針對禮貌現(xiàn)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為人們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國內(nèi)也有大量學者對與禮貌有關(guān)的理論進行了研究,并得出結(jié)論,禮貌用語對于文化交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少有學者通過全面對比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由淺入深來分析其根源,即中西截然不同的文化價值觀、社會倫理道德觀以及思維方式的差異。此論文通過對跨文化交流領(lǐng)域的各個方面進行對比,來闡明其差異產(chǎn)生的文化根源。

      二、中西方不同的禮貌原則對比

      中西方學者對禮貌有不同的定義。然而綜合各種定義,我們大體得出禮貌是指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言語、動作向交往對象表示出的謙虛、贊譽、恭敬等情感。

      Brown和Levinson第一次對禮貌、“面子”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討。 Leech[1]結(jié)合Grice的合作原則來研究禮貌用語,提出了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其包括得體準則 (Tact Maxim)、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贊揚準則(Approbation Maxim)、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和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 顧日國曾提出漢語文化中的四個禮貌原則:尊重、謙遜、態(tài)度熱以及文雅。之后,他[2]又提出了五條更詳細的禮貌原則:貶己尊人準則;稱呼準則;文雅準則;求同準則;德、言、行準則。并指出其中第一條原則“貶己尊人”是中國式禮貌現(xiàn)象的突出特點。由此可見,英漢兩種語言的禮貌原則具有一定相似之處,又有自己特有的規(guī)律。

      三、英漢禮貌用語差異對比

      禮貌言語行為是禮貌現(xiàn)象的直接表現(xiàn)者,是英漢兩種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由于文化上的差異,英漢兩種語言中意義相對應(yīng)的禮貌用語具有功能上的差異,而這也是跨文化交際中產(chǎn)生誤解和沖突的主要原因。

      (一)英語的贊同原則和漢語的貶己尊人原則的差異

      在西方文化中,當被別人恭維時,被恭維人禮貌的做法就是遵循Leech的“贊同原則”(盡量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分歧,增加雙方的一致),欣然接受對方對自己的恭維并表示謝意。而漢文化則信奉顧日國所說的“貶己尊人”的準則,在受到別人的恭維時,總是先否定對方的贊揚,再對自己進行貶低,以此來表示自己的謙虛,如果接受了別人的恭維就是驕傲自大的表現(xiàn)或更嚴重的是說明你缺乏教養(yǎng)。比如,當西方人受到贊揚是會自然地回答“Thank you”,接受恭維,來表示一種禮貌,而中國人在受到別人的恭維時,常常用“沒有、沒有”、“慚愧、慚愧”來應(yīng)答,以此表示謙虛,或者“這是我應(yīng)該做的”等來回應(yīng)。因此當英語使用者很真誠的贊美卻換來 “No,No,you’re just kidding”,“I feel ashamed”,或者直譯為“It’s my duty”之類的回答時,往往會讓西方人士覺得很尷尬。這些回答讓他們以為你覺得他們的真誠贊美只是虛假的套話,或者你的幫助只是不得已而為之,不是出自自愿。

      (二)稱謂語的差異

      在西方文化中,親屬之間的稱呼一般都比較籠統(tǒng),沒有特別的講究,不像中國人分得那樣細,比如,英語的Cousin(表親),在漢語中就可能有多種含義:堂(表)兄、表(弟/姊/妹)等。關(guān)于對親屬的稱呼,英語中不管是不是長輩通??梢灾苯臃Q呼名字,而且多用昵稱。 比如,把 Robert稱為 Bob,Michael稱為 Mike,等等。而且,小孩子在稱呼爺爺奶奶的時候也通常不用正式的“grandpa”和“grandma”,而往往是直呼其名的。他們認為這種做法親切、合理,而中國人卻認為這樣沒教養(yǎng)。稱謂語可以說是漢語言的獨有特征,充分地體現(xiàn)了中國人“貶己尊人”的禮貌原則。在家庭成員之間,各種關(guān)系都有詳細表示輩分的稱呼,即使如果沒有直接的血緣關(guān)系,但有時候為了表示敬重之情,也會在稱呼非親屬年長的人時在其姓之前冠以一些親屬的稱呼,比如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這些稱謂。這種親屬稱呼泛化現(xiàn)象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人非常注重集體觀念和歸屬關(guān)系。此外,在社會中,也要根據(jù)個人的職業(yè)、地位等,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稱呼,如X老師、X經(jīng)理等,而很少直接稱呼名字。顧曰國[3]在論述“漢語禮貌五準則”的時候,談到稱謂原則時就認為:中國人視見面打招呼為禮貌,而打招呼就得有合適的稱呼語。漢語稱呼語比較復(fù)雜,主要可歸納為職務(wù)名稱、職稱名稱、職業(yè)名稱、禮貌標記詞、人名和親屬語。

      (三)日常寒暄用語的差異

      不同的文化,寒暄用語的表達方式也會不同。在英語中,可以用“Hi”或“Hello”跟對方打招呼,也可在其后面加上對方的名字,如“Hi,Jack”。此外,也可用祝愿性質(zhì)的話語打招呼,如 “Good Morning,Good Evening”等等。此外還有如西方人經(jīng)常以天氣、工作為話題來打招呼, 如:“What a nice day!” “How are you doing?”而類似這種的寒暄語在中國人的交際之中卻很少用到。漢語中常用的招寒暄語有“吃飯了么、干什么去了”等。然而在英語中,這種話就不是打招呼了,而是用來獲取真實信息的方式。如果見面時我們就這樣問西方人,他們就會以為你干涉了他們的隱私,而不是表示友好。

      (四)致謝以及道歉語的差異

      中國人也使用“謝謝”、“對不起”以及有這種含義的詞,但是使用他們的頻率遠遠不及西方人。西方人把“Thank you”,“sorry”常常掛在嘴上,即使是夫妻或朋友之間也不例外,同輩可以對同輩說,長輩也可以對晚輩說。因為在他們看來,人人是平等的,別人幫助你不是理所當然的;而中國人一般在家人以及朋友之間很少說“謝謝”、“對不起”,因為他們相信,作為家人或好朋友對方應(yīng)知道自己的感謝或者抱歉之情,不用再表達出來,否則就是見外了。另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有種根深蒂固的等級意識,認為自己花錢享受服務(wù)是理所當然的,不用表達謝意。而在西方人看來,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五)中西隱私語和禁忌語的差異

      中西兩種文化里都有許多禮貌禁忌語,比如,對死亡、性等都有委婉的表達方式。但是,由于西方國家和漢民族在文化背景上的不同,在禮貌禁忌語的具體表達上還是存在著差異。

      禁忌語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它的產(chǎn)生、存在和發(fā)展有著明顯的文化印記。例如,在中西方的文化里,宗教信仰、性別歧視、種族歧視以及飲食等方面,有很多禁忌語,在這些方面,中西文化有很顯著的差異。比如說“老” (old,senor,elderly)的概念,在英語中用“老”來稱呼年長的人是不合適的,因為西方人認為被稱“老”有“無用”之意。但是在中國,“老”象征著智慧和經(jīng)驗, 比如說“老當益壯”,稱呼年齡大的人可在其姓之前加上“老”字以示對對方的敬意或親昵,比如“老李、老馬”。 李悅娥和范宏雅[4]說過中國人在交往時處處體現(xiàn)尊老愛幼的美德,但直接稱呼西方人老的話,那就冒犯了人家。

      此外,對于死亡這些能引起人類恐懼和反感的詞語,本能地,重西方人士都不約而同地用委婉語進行表達,例如:英語中用pass away代替 die,漢語中用“去西天了”來代替“死”。英語中解雇不說“dismiss”卻說“discontinue one’s serve”,而漢語中用“炒魷魚”來表達“解職”這一概念。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了解這些帶有特定文化含義的詞,能夠有助于雙方交流的有效進行。

      四、禮貌用語差異的文化根源

      語言與文化有著很密切的關(guān)系,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同時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響。由于各國文化背景不同,使用不同語言的民族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禮貌語言和行為只是文化的表層現(xiàn)象,是文化價值在語言中的反映。

      (一)價值觀念的差異

      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一個民族語言表達和文化交流的關(guān)鍵。集體主義(collectivism)與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是體現(xiàn)中西文化價值觀的兩個基本概念,又稱“我們文化”(We-culture)與“我文化”(I-culture)。在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是集體價值永遠在第一位。中國人強調(diào)集體利益,認為集體利益是至高無上的,集體利益至上文化推崇的思想是集體的利益永遠大于個人的利益。在這樣的社會里,人們要突出個性化是不被允許的,而是要求個體應(yīng)該迎合集體的要求。漢語里“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等詞語典型地代表了這一觀念。而西方文化的特點是個人利益至上,認為“人人生而平等”。在英文書面語中,“I”都要大寫,在漢語中,“你”、“我”、“他”這些第一人稱詞不存在大寫。相反的是,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中國人通常稱呼自己為在下、鄙人、不才、奴婢等。即使封建社會的皇帝也稱自己為“寡人”或“孤”這種謙虛,甚至略帶卑微感的稱謂。這些都反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是先人后己、尊重他人的集體主義,與西方的價值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社會倫理道德觀念的差異

      倫理道德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所推崇的是儒家的倫理,以“仁義”為核心的儒家文化,以家庭宗法制度為中心,從而影響人們傾向于用各種親屬的稱呼來稱呼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如平常與非親屬關(guān)系的人打招呼經(jīng)常用的 “李奶奶”、“張叔叔”。此外,為了進一步表示親切,表示自己真的關(guān)心對方,就會詢問一些非常個人的問題,比如“你今年多大了”、“什么時候結(jié)婚啊”,在中國人眼里這是親密的表現(xiàn),是人們所說的 “人情味”。然而在西方社會,詢問這些太個人的問題會讓對方很不自在,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從之前的論述可以看出西方的價值觀是以個人主義為主的,在這種倫理觀念的支配下,等級和身份的劃分微不足道。熟人相見,不論年紀大小,職位高低,都用很平常的“你好”(hello)等以示問候;晚輩稱呼長輩時也可以直呼其名。此外,美國人在表述自己的觀點時往往是直截了當?shù)?而這在中國人看來就會有點無禮。對于中國人的謙虛,西方人則常常認為是“假裝”,是不真誠的表現(xiàn)。

      (三)思維方式的差異

      思維方式是指作為主體的人用來輸入、加工和輸出信息的方法。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而不同的思維方式就會導(dǎo)致不同言語形式的形成。中西方的思維方式也因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異。根據(jù)美國語言學家Kaplan的理論,認為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呈直線型的,而東方人是呈螺旋形的。所以西方人喜歡直接明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使聽話者能夠有效地吸收自己的想法。而中國人受儒家、道家與佛教思想的影響而一貫遵守著中庸之道,在交往過程中注重溫婉含蓄地表達思想。因此,周文博[5]得出結(jié)論正是由于中西不同的思維方式,在邀請、致歉和致謝等禮貌言語行為方面,美國人和中國人存在很大差異。

      五、結(jié)語

      周春秀[6]援引自Wolfson的說法:“在與外國人接觸中,講本國語的人一般能容忍語音或句法錯誤。相反,違反講話規(guī)則常常被認為沒有禮貌,因為本族人不大會認識到社會語言學的相對性?!笨傊?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禮貌原則源于文化,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禮貌方式,這就要求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人要有對禮貌原則的意識才能確保交際的順利進行。也就是說,跨文化交際的成功需要交際雙方能夠做到“移情”,也就是交際雙方能夠設(shè)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盡量符合對方的禮貌原則。比如,中國人習慣用“吃了么(Have you eaten?)”來打招呼,可以改成用“How are you doing?”等西方人的習慣用語。

      因此,在與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時,應(yīng)該認真了解對方的文化,尤其是禮貌用語,在交流中主動向?qū)Ψ轿幕繑n,“Do as Romans do”,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文化沖突,在交流過程中增強跨文化意識,這樣才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摩擦和沖突,促成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1]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Gu Yueguo.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14):65-72.

      [3]顧曰國.禮貌、語用與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4):15-16.

      [4]李悅娥,范宏雅.“招呼語”語用失誤分析及策略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11):25-27.

      [5]周文博.中西禮貌原則對比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10):117-119.

      [6]周春秀.跨文化交際中的禮貌用語語誤現(xiàn)象及其糾正[J].福州大學學報,2003(4):91-92.

      猜你喜歡
      西方人用語禮貌
      深度思考之常用邏輯用語
      常用邏輯用語的八個易錯點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北方文學(2018年20期)2018-08-28 09:44:16
      當誠實遇上禮貌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8
      禮貌舉 止大 家學
      淺談西方人繪畫中的東方人物形象變遷
      青年時代(2017年7期)2017-03-28 21:41:30
      亭臺樓閣
      時尚北京(2016年10期)2016-12-12 04:43:54
      小猴買禮貌
      論戲劇《恥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勢
      禮貌用語大家學!
      长汀县| 个旧市| 盐边县| 鄂温| 辽中县| 乌兰浩特市| 什邡市| 黄梅县| 常宁市| 五原县| 星座| 盐亭县| 富平县| 娱乐| 邵东县| 郴州市| 桑日县| 桂林市| 廉江市| 探索| 博客| 水城县| 满城县| 杭锦后旗| 兴业县| 佳木斯市| 临漳县| 宾川县| 长沙县| 师宗县| 丹东市| 乌鲁木齐县| 浦北县| 洪雅县| 乾安县| 富源县| 精河县| 林西县| 梨树县| 睢宁县|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