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兩晉郊祀禮試探

      2014-01-16 22:51張鶴泉
      古代文明 2014年1期
      關鍵詞:祭祀

      提 要:兩晉郊祀禮是國家祭祀制度中的最高禮儀。這一禮儀包括南郊和北郊祭禮。南郊祭祀的主神為天;北郊祭祀的主神為地。在所祭的主神之外,還有配祭神和從祀神。兩晉郊祀禮具有完整連續(xù)的儀節(jié),但是,兩晉郊祀禮不重視以樂舞相伴,因而,與傳統(tǒng)的郊祀禮具有一些差別。并且,郊祀禮也不能按規(guī)定時間舉行,所以也就沖淡它的影響。兩晉郊祀禮對主祭者與助祭者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這正是他們現(xiàn)實的政治地位在郊祀禮儀活動中的體現(xiàn)。由于對郊祀神祇信仰色彩的減弱,所以,也就很難影響兩晉宗教信仰多元化的發(fā)展。

      關鍵詞:兩晉;郊祀禮;祭祀

      兩晉郊祀禮在國家祭祀制度中是最高的禮儀。當時國家制定了比較完備的郊祀禮儀,并且在郊祀活動中加以實行。這種郊祀活動,作為對天、地神祇及其配祭神和從祀神的祭祀,是當時宗教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考察兩晉的郊祀禮,對透視當時國家禮儀制度和宗教活動的特點,都是必要的。雖然前人對兩晉的郊祀禮已經(jīng)做了一些探討,1但是,還留有可以繼續(xù)研究的空間。本文擬對與兩晉郊祀禮相關的問題作進一步的闡釋,希望能夠對兩晉郊祀禮的探討有所推動。

      一、郊祀神祇的確定與祭壇的設置

      (一)郊祀神祇的確定。兩晉郊祀是國家重要的祭祀活動,因而,在郊祀禮中,很重要的就是需要確定要祭祀的神祇。實際上,從西周至曹魏,雖然郊祀的神祇有所改變,可是,郊祀神祇卻明顯分為三個類別,即郊祀的主神、配祭神和從祀神。

      從兩晉郊祀禮的主神規(guī)定來看,是與傳統(tǒng)的神祇規(guī)定有聯(lián)系的。當然,最直接的是受到曹魏國家郊祀禮對主神規(guī)定的影響?!度龂尽の簳の牡奂o》:“(黃初)二年,春,正月,郊祀天、地、明堂?!憋@然,曹魏確定的郊祀主神有天、地。可是,曹魏國家并沒有將祭祀的主神僅限于在南、北郊進行。《晉書·禮志上》:“(景初二年)祀圓丘以始祖帝舜配,號圓丘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祇,以武宣皇后配?!边@就是說,曹魏國家將祭祀主神的地點分為圓丘、方澤、南郊、北郊四處。而祭祀的主神則稱為皇皇帝天、皇皇后地、皇天之神、皇地之祇。曹魏國家對主神的這種規(guī)定,是在鄭玄禮學理念影響下所創(chuàng)的一種的規(guī)定。而傳統(tǒng)祭禮中對主神規(guī)定卻與此有差別。《禮記·曲禮上》:“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边@說明,從西周將郊祀禮規(guī)范化后,人格化的自然神—天、地便是祭祀的主神。由此來看,曹魏國家確定的祭祀主神是不符合傳統(tǒng)規(guī)定的,也就是不符合漢儒對傳統(tǒng)郊祀主神的認識。然而,曹魏國家對祭祀主神的規(guī)定,并沒有完全擯棄傳統(tǒng)的規(guī)定,而且,更直接地吸收東漢郊祀禮的神祇規(guī)定。實際上,曹魏國家確定郊祀主神,很多方面是受到東漢郊祀禮的影響。在漢代儒家理念中的周代郊祀主神,在秦、西漢受到很大的破壞。秦代是以四帝為主神;西漢主神多有變化,漢武帝時以“太一”為主神,至西漢后期主神也沒有固定化。東漢時期,國家以儒家祭祀理念整頓南、北郊禮儀制度,隨之也將郊祀的主神明確化?!独m(xù)漢書·祭祀志上》載光武帝即位告祭文:“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本褪菍⑻臁⒌刈鳛橹魃?。曹魏國家南、北郊祭祀的主神為天、地正是吸收了東漢郊祀禮中對主神的規(guī)定。這就是說,曹魏國家對祭祀主神的規(guī)定,既有沿襲東漢制度的內容,也有新的規(guī)定。西晉禪代曹魏后,確定郊祀禮,自然要對曹魏國家祭祀主神的規(guī)定作出選擇。

      晉武帝于泰始二年,“并圓丘、方丘于南、北郊,二至之祀合于二郊?!?也就是說,西晉國家確定將主神的祭祀只在南郊和北郊進行。這是對曹魏國家祭祀主神的重要改變。既然晉武帝將對主神的祭祀做了調整,郊祀的主神也要隨之變化。《晉書·武帝紀》:“(泰始二年)丁丑,郊祀宣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這說明,西晉的南郊祭祀的主神為天,也就是上帝。正因為西晉郊祀禮將主神規(guī)定為天、地,所以,郊祀所用樂歌《天郊饗神歌》和《地郊饗神歌》中,才明確將南郊稱為“天郊”,將北郊稱為“地郊”。由此可見,西晉國家對郊祀禮主神的規(guī)定,并不是完全繼承了曹魏的制度,而是在將圓丘和方澤分別歸并到南、北郊的基礎上,對所祭主神加以調整,才最后確定的。因此,西晉對郊祀禮主神的規(guī)定,實際承襲的是東漢郊祀主神的規(guī)定。當然,西晉對郊祀主神的確定,一方面吸收了傳統(tǒng)郊祀神祇理念,更多的則是受到王肅禮學思想的影響。因為王肅主張“圓丘之祭,即是南郊,南郊之祭,即是圓丘?!?西晉將祭祀主神與南、北郊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克服了曹魏對主神規(guī)定的混亂,更使主神的地位更為突出。東晉時期,國家的郊祀禮依然沿襲西晉。《晉書·禮志上》:“(太興二年)三月辛卯,帝親郊祀,饗配之禮一依武帝始郊故事。是時尚未立北壇,地祇眾神共在天郊?!睎|晉郊祀禮中對主神的規(guī)定與西晉相同。

      兩晉郊祀禮中,對配祭神也有規(guī)定。在漢儒看來,舉行郊天祭祀是需要以祖先配祭的。《禮

      記·郊特牲》說:“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在郊祀時,以祖先配祭的意義就在于,可以象征主祭者與天神之間建立起虛構的血緣聯(lián)系,這正是主祭者維護現(xiàn)實政治統(tǒng)治所需要的。所以,西晉國家確定郊祀禮時,也確定了配祭的神祇。《晉書·禮志上》: “(泰始二年)二月丁丑,郊祀宣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憋@然,晉武帝確定以其祖父宣皇帝司馬懿作為郊祀天神的配祭,而將其父司馬昭作為明堂祭祀的配祭神。這樣,晉武帝就將他的祖父、父親通過不同的祭祀,與主神聯(lián)系起來。《太平御覽》卷五二七引《晉起居注》:“大晉禮:天郊,當以宣皇帝配,地郊宣皇后配;明堂以景皇帝、文皇帝配。”這就是說,晉武帝對北郊的配祭神也做了規(guī)定。至東晉,郊祀“饗配之禮一依武帝始郊故事?!?實際是繼續(xù)沿襲西晉的配祭神祇規(guī)定。

      兩晉的郊祀禮,還對從祀神祇做了規(guī)定。國家舉行郊祀禮,需要祭祀從祀神,并不是在周代出現(xiàn)的,而是始見于西漢。但是,在西漢,國家郊祀禮對從祀神的規(guī)定是不明確的。東漢時期,郊祀禮中的從祀神規(guī)定成為定制?!独m(xù)漢書·祭祀志上》:

      (建武)二年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陽城南七里,依鄗。采元始中故事。為圓壇八陛,中又為重壇,天地位其上,皆南鄉(xiāng),西上。其外壇上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之地,赤帝位在丙巳之地,黃帝位在丁未之地,白帝位在庚申之地,黑帝位在壬亥之地。其外為壝,重營皆紫,以像紫宮;有四通道以為門。日月在中營內南道,日在東,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別位,不在群神列中。八陛,陛五十八醊,合四百六十四醊。五帝陛郭,帝七十二醊,合三百六十醊。中營四門,門五十四神,合二百一十六神。外營四門,門百八神,合四百三十二神。皆背營內鄉(xiāng)。中營四門,門封神四,外營四門,門封神四,合三十二神。凡千五百一十四神。

      東漢國家對郊祀祭壇的這種設置,實際就將五帝神與天神和地系統(tǒng)的神,都作為了郊祀的從祀神,因而也就使郊祀包含了主神對從屬神支配的宗教意義。

      然而,在曹魏的郊祀禮中,從祀神的設置卻沒有沿襲東漢,已經(jīng)將從祀神五帝排除了。西晉制定的郊祀禮,更將曹魏排除五帝神的做法進一步發(fā)展。《晉書·禮志上》:“時群臣又議,五帝即天地,王氣時異,故殊其號,雖名有五,其實一神。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號,皆同稱昊天上帝,各設一坐而已。地郊又除先后配祀。帝悉從之?!睍x武帝采用的朝臣的建議,實際是本于王肅對郊祀神祇的看法。正如宋人馬端臨說:“以圜丘即郊,五帝同一天,王肅之說。武帝,肅外孫也。故祀禮從其說?!?這種郊祀禮中的從祀神祇的規(guī)定,一方面是要依據(jù)王肅的說法;但另一方面,則是試圖按照《周禮》的說法,將郊祀神祇只規(guī)定為唯一的主神?!吨芏Y·春官·宗伯》:“大宗伯之職……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薄吨芏Y》的這些記載,實際是儒家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就是說,作為現(xiàn)實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郊祀中,只能祭祀主神—昊天上帝,這樣,才能與地上最高統(tǒng)治者的地位取得一致。

      實際上,五帝神并不是與郊祀主神同時出現(xiàn)的,而是在戰(zhàn)國五行觀念興起后出現(xiàn)的神祇?!吨芏Y·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边@說明,對五帝神是需要與主神天分開祭祀的。而在《禮記·月令》中,五帝只是迎時氣所祭的神祇。至西漢時,五帝神開始成為上帝的從祀神祇。在東漢時,開始固定化,構成了郊祀禮中等級有序的神祇系統(tǒng)。這樣,要在郊祀禮中,完全破壞這一從祀神的系統(tǒng)就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西晉依據(jù)王肅說建立的郊祀從祀神,并不是要取消五帝神,只是將五帝神祇改換了名稱,以此突出主神唯一的至上地位。正因為如此,西晉國家對郊祀禮中的從祀神的規(guī)定,很快也就改變了?!稌x書·禮志上》:

      (太康)十年十月,又詔曰:“《孝經(jīng)》‘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而《周官》云‘祀天旅上帝,又曰‘祀地旅四望。望非地,則明堂上帝不得為天地。往者,眾議除明堂五帝位,考之禮文不正。且《詩序》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進以配天焉。宣帝以神武創(chuàng)業(yè),既已配天,復以先帝配天,于義亦所不安。其復明堂及南郊五帝位。

      這說明,由于晉武帝認為對明堂配祭神祇規(guī)定與禮制不合,所以,只有重新恢復五帝作為明堂配祭神的地位。因此,就必須使郊祀的從祀神祇改變,即恢復五帝神作為郊祀從祀神的地位。由此可見,西晉對郊祀從祀神祇的確定,經(jīng)歷了比較復雜的過程。實際郊祀禮中的從祀神五帝,是在調和王肅對郊祀主神及從祀神五帝認識的基礎上設置的。

      東晉定都建康,晉元帝承襲西晉的郊祀禮。《通典·禮二·郊天上》:“太常賀循定制度,多依漢及晉初儀注。三月辛卯,帝親郊,祀饗如泰始故事。”但采取在南郊將主神天、地合祭的方式。晉成帝咸和八年,在設置北郊之后,又對南北郊從祀的神祇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晉書·禮志上》:

      天郊則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文昌、北斗、三臺、司命、軒轅、后土、太一、天一、太微、勾陳、北極、雨師、雷電、司空、風伯、老人,凡六十二神也。地郊則五岳、四望、四海、四瀆、五湖、五帝之佐、沂山、岳山、白山、霍山、醫(yī)無閭山、蔣山、松江、會稽山、錢唐江、先農,凡四十四神也。

      這說明,東晉國家對郊祀的從祀神規(guī)定:一是繼承西晉郊祀的神祇規(guī)定,更進一步明確了五帝神作為主神昊天上帝的從祀神的地位。二是將從祀神祇的范圍擴大。南郊的從祀神主要是天神系統(tǒng)的神祇。其中太一則是漢代出現(xiàn)的神祇。但從祀神祇中,也有地系統(tǒng)的神祇,諸如,后土。還有人鬼系統(tǒng)的神祇,諸如,軒轅。北郊從祀神主要為地系統(tǒng)的神祇。但是,“五帝之佐”則是天神系統(tǒng)的神祇;先農則是人鬼系統(tǒng)的神祇。顯然,南郊、北郊的從祀神是復雜的。因為南郊主要應該以天神系統(tǒng)的神祇作為從祀神,可是,在郊祀禮中卻將地、人鬼系統(tǒng)的神祇也納入從祀神中。而北郊應該以地系統(tǒng)的神祇作為從祀神,但是,也有天神、人鬼系統(tǒng)的神祇。并且,為了使郊祀禮適應東晉皇帝對江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的需要,在北郊的從祀神中,還將當?shù)氐氖Y山、會稽山、松江、錢唐江都規(guī)定為從祀神。東晉國家這種規(guī)定表明,郊祀禮中的從祀神祇設置,主要是以儒家的宗教神祇理念為基礎,可是,也并沒有完全為儒家的祭祀理念所限制,設置了一些適應國家統(tǒng)治需要的神祇??梢哉f,東晉郊祀的從祀神的設置,并不是很規(guī)范的,因而表現(xiàn)出很明顯的復雜性,實際東晉國家對郊祀從祀神的設置是為了更適應現(xiàn)實的統(tǒng)治。

      綜上可見,兩晉郊祀神祇規(guī)定是在改造曹魏國家郊祀規(guī)定的基礎上,重新加以規(guī)劃的。從郊祀神祇的規(guī)定來看,主神的設置克服了曹魏所受鄭玄說的影響,明確規(guī)定天、地為郊祀的主神。這種主神的規(guī)定,就使郊祀禮成為兩晉國家最高等次的祭祀活動。配祭神則規(guī)定為晉武帝的祖父司馬懿,并且,還將其父司馬昭作為明堂禮中的配祭神。這樣,郊祀禮與明堂禮相配合,也就使兩晉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以配祭神為中介與郊祀的主神天構成了虛構的血緣關系。從祀神的確定過程是復雜的。從西晉太康十年,克服王肅說的影響,重新設置五帝作為從祀神開始,直到東晉咸和八年,在郊祀禮中以天神、地和人鬼系統(tǒng)的神祇作為從祀神,實際構建了一個眾多的神祇系統(tǒng)。這個從祀神系統(tǒng)的形成,也就將郊祀包含的宗教意義進一步拓寬,希望通過舉行郊祀將福佑的范圍擴大,進而能夠保證強化現(xiàn)實國家的統(tǒng)治力。

      (二)郊祀祭壇的設置。兩晉國家規(guī)定了郊祀禮中的神祇,當然還需要確定祭祀神祇的祭壇。實際上,西晉郊祀祭壇是在改造曹魏的基礎上,才設置的。曹魏國家所設祭祀天、地的祭壇是比較復雜的?!独m(xù)漢書·祭祀志中》劉昭注引魏氏繆襲議曰:“漢有《云翹》、《育命》之

      舞,不知所出。舊以祀天,今可兼以《云翹》祀

      圓丘,兼以《育命》祀方澤。”可見,曹魏國家設置了圓丘祭天、方澤祭地。當然,祭祀天、地還有南、北郊的設置。曹魏國家以南郊和圓丘祭天,以北郊、方澤祭地,實際這種祭壇的設置是有所依據(jù)的?!端鍟ざY儀志一》:

      秦人蕩六籍以為煨燼,祭天之禮殘缺,儒者各守其所見物而為之義焉。一云:祭天之數(shù),終歲有九,祭地之數(shù),一歲有二,圓丘、方澤,三年一行。若圓丘、方澤之年,祭天有九,祭地有二。若天不通圓丘之祭,終歲有八。地不通方澤之祭,終歲有一。此則鄭學之所宗也。

      可見,在鄭玄看來,除了在南、北郊對天、地的祭祀之外,還需要增加在圓丘、方澤對天、地的祭祀。因此,曹魏國家設置圓丘和方澤,顯然受到鄭玄說的影響??墒?,西晉國家在郊祀禮的規(guī)定上,擯棄了鄭玄說,依據(jù)的是王肅說,所以,也就需要對曹魏祭祀天、地的祭壇進行改造。《晉書·禮志上》:“(泰始二年)有司又議奏,古者丘郊不異,宜并圓丘、方澤于南北郊,更修立壇兆,其二至之祀合于二郊。帝又從之,一如宣帝所用王肅議也?!焙苊黠@,晉武帝取消了圓丘和方澤,只在南、北郊設置祭壇。這正是依據(jù)王肅對郊祀的看法所做的改革。因為在王肅看來,“一天歲二祭,壇位唯一。圓丘之祭,即是南郊,南郊之祭,即是圓丘。日南至,于其上以祭天,春又一祭,以祈農事,謂之二祭,無別天也?!?晉武帝的改革,顯然使郊祀祭壇的設置趨于簡化,并且,成為國家郊祀祭壇設置的定制。

      東晉郊祀祭壇的設置,仍然遵循西晉的規(guī)定。《晉書·禮志上》:

      元帝渡江,太興二年始議立郊祀儀。尚書令刁協(xié)、國子祭酒杜夷議,宜須旋都洛邑乃修之。司徒荀組據(jù)漢獻帝都許即便立郊,自宜于此修奉。驃騎王導、仆射荀嵩、太常華恒、中書侍郎庾亮皆同組議,事遂施行,立南郊于已地。其制度皆太常賀循所定,多依漢及晉初之儀。

      可見,東晉依然要在首都建康附近設置郊祀祭壇。只是由于晉元帝在建康建都,制度都在草創(chuàng)之中,所以,南郊、北郊祭壇不是同時設置的。北郊祭壇直到晉成帝咸和八年,“于覆舟山南立之?!?兩晉國家,在王肅郊祀理念影響下的南、北郊祭壇的設置,當然,對后世郊祀祭壇的設置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因此,《宋書·禮志一》說:“晉武以丘郊不異,二至并南北之祀?;ハ嗉匆u,以訖于今?!?/p>

      由此可見,兩晉國家郊祀祭壇的設置,是在改革曹魏國家祭祀天、地的祭壇基礎上,確定了只設置南郊、北郊祭壇進行祭祀的制度。這種設置南、北郊祭壇制度的確定,不僅實現(xiàn)了王肅郊祀禮學說的理念,并且,也是向東漢郊祀祭壇設置的回歸。南郊祭壇祭天、北郊祭天祭地的規(guī)定,簡化了郊祀祭壇的設置,并且,也使陽、陰對稱的祭壇設置更為明晰化,當然,這也就對后世郊祀祭壇的設置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

      二、郊祀禮儀的制定與實行

      兩晉國家對郊祀禮儀,特別是對郊祀常祀禮儀制定,是很重視的。郊祀的常祀具有完備的儀式,在西周就開始出現(xiàn)了,而且,這種傳統(tǒng)的儀式對后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兩晉的郊祀禮儀,正是在承襲西周以來傳統(tǒng)的郊祀儀式基礎上,并加以改造才形成的。陳戍國先生考證:兩晉郊祀的常祀儀式包括:散齋、致齋、夕牲、準備牲、醴、玄酒、璧、蒯席以及灌、三獻、燔燎等儀節(jié)。2這些郊祀儀節(jié)都是比較古老的。從散齋、致齋來看,正如《禮記·祭統(tǒng)》說:“是故君子之齊也,專致其精明之德也。故散齊七日以定之,致齊三日以齊之。定之之謂齊,齊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於神明也?!睂嶋H就是參加郊祀者祭祀前的精神準備。夕牲儀節(jié)也稱作展牲。鄭玄引鄭司農:“展,具也。具牲若今時選牲也?!?也就是這一儀節(jié)是在舉行郊祀前對犧牲的選擇。因為在傳統(tǒng)的祭祀理念中,很重視選擇犧牲,只有犧牲“博碩肥腯”,“以致其禋祀,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4郊祀大典的正式開始,是舉行“灌”這一儀節(jié)?!端螘ざY志一》:“太祝令跪執(zhí)匏陶,酒以灌地?;实墼侔?,興。群臣皆再拜伏。”陳戍國先生認為,郊祀之有灌,即始于晉,與古禮不合。5因此,“酒以灌地”為郊祀儀節(jié),應該是從西晉開始實行的。在郊祀儀節(jié)中,很重要的是“三獻”。西周祭祀中的“三獻”是圍繞“尸”展開的,可是,由于自戰(zhàn)國以來已經(jīng)取消用“尸”的制度,6所以,晉代郊祀的“三獻”儀節(jié),當然也就與古禮不同。盡管如此,在兩晉的“三獻”儀節(jié)中,還是保留了傳統(tǒng)郊祀禮中的一些做法?!端螘ざY志一》:

      博士、太常引皇帝至南階,脫舄升壇,詣罍盥。黃門侍郎洗爵,跪授皇帝。執(zhí)樽郎授爵,酌秬鬯授皇帝。跪奠皇天神座前,再拜,興。次詣大祖配天神座前,執(zhí)爵跪奠,如皇天之禮。南面北向,一拜伏。太祝令各酌福酒,合置一爵中,跪進皇帝,再拜伏。飲福酒訖,博士、太常引帝從東階下,還南階。謁者引太常升壇,亞獻。謁者又引光祿升壇,終獻。

      實際劉宋郊祀“三獻”儀節(jié)是從兩晉承襲來的。由此可以看出,“三獻”儀節(jié)的實行,是以主祭者和助祭者為序,并圍繞主神和配祭神展開的。由于獻祭的對象是主神皇天和配祭神太祖,而三獻的主祭者為皇帝,所以,這一儀節(jié)在郊祀儀式中所處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叭I”儀節(jié)的完成也就象征地表示出,對主神和配祭神的最高敬意。郊祀禮的最后一個儀節(jié)是燔燎?!端螘ざY志一》:

      博士跪曰:“祠事畢,就燎?!辈┦?、太常引皇帝就燎位,當壇東階,皇帝南向立。太祝令以案奉玉璧牲體爵酒黍飯諸饌物,登柴壇施設之。治禮舉手曰:“可燎?!比顺只鹁嫔稀;鸢l(fā),太祝令等各下壇。壇東西各二十人,以炬投壇。火半柴傾,博士仰曰:“事畢?!被实鄢霰阕?,解嚴。

      這種燔燎儀節(jié)也是沿襲傳統(tǒng)的郊祀禮儀?!抖Y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薄吨芏Y·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笨梢?,燔燎也可稱為“燔柴”、“禋祀”。這一儀節(jié)在郊祀禮中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燔燎”之后,郊祀儀式才能結束。實際這一儀節(jié)是原始宗教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因為原始宗教觀念認為只有燔燒牲體,才可以使天神享受犧牲的馨香。

      兩晉國家不僅對南郊祭祀的禮節(jié)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而且,對北郊祭祀的儀節(jié)也做了規(guī)定?!端螘ざY志一》:“北郊齋、夕牲、進熟,及乘輿百官到壇三獻,悉如南郊之禮。唯事訖,太祝令牲玉饌物詣坎置牲上訖,又以一牲覆其上。治禮舉手曰:‘可埋。二十人俱時下土。填坎欲半,博士仰白:‘事畢。帝出?!币簿褪钦f,北郊祭禮,只是將南郊的“燔燎”改為“瘞埋”。實際是以象征的方式表現(xiàn)對地神的敬意。

      由此可見,兩晉國家的郊祀儀節(jié),大部分沿襲了古禮,還有的是以改變的方式承襲了古禮,郊祀各儀節(jié)的展開,與西周以來的郊祀儀式,具有明顯的繼承性。由于禮儀的大部分儀節(jié)都是沿襲古禮的做法,因而,這種儀式只是由原始宗教獻祭方式轉化而來的,所以,也就表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落后性。

      此外,在兩晉國家規(guī)定郊祀常祀禮之外,還有告祭的儀式。所謂告祭,就是因事對天、地的祭祀,與郊祀常祀的定期祭祀天、地是不同的。實際這是從郊祀的常祀衍伸出來的祭祀活動,自然祭祀的儀式要比常祀簡單。從西晉的情況來看,泰始元年,晉武帝禪代曹魏,“冬十二月景寅,設壇于南郊,百僚在位及匈奴南單于四夷會者數(shù)萬人,柴燎告類于上帝”。1由于是政權的更迭,晉武帝必須要進行告祭天神的儀式,因而,這種儀式還是比較隆重的。當然,西晉國家還對郊祀告祭的一些活動做了規(guī)定。中朝有大事,“告天地,先郊后廟?!?皇太子即皇帝位,“踐阼之初,拜于南郊,告于天地,謁于祖廟,明皇儲也。正體承重,豈復是過?!?為皇帝追加謚號,也要告祭?!案娼贾笕砸愿鎻R”。4至東晉時,國家將郊祀告祭的規(guī)定減少。例如,西晉為皇帝加謚號要告祭南郊,但“至江左其禮廢?!?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兩晉國家對郊祀儀式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依然還有不完善之處,表現(xiàn)最明顯的就是郊祀樂舞的制定。從傳統(tǒng)的郊祀儀式展開來看,是必須要伴之以樂舞的。《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乃奏大蔟,歌應鐘,舞咸池,以祭地?!边@正是早期獻祭方式的明顯體現(xiàn)。所以,《禮記·祭統(tǒng)》說:“夫祭有三重焉。獻之屬莫重於祼,聲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周道也。”正說明了樂舞在祭祀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郊祀活動進行時,表演樂舞不僅使祭祀活動充滿肅穆的宗教氛圍,并且,正如劉宋人荀萬秋所言:“祭天地有樂者,為降神也?!?正因為如此,秦、漢時期的郊祀禮的舉行都與相應的樂舞結合。例如,東漢國家郊祀樂舞的規(guī)定是很完善的。建武二年光武帝舉行郊天祭祀,“凡樂奏《青陽》、《朱明》、《西皓》、《玄冥》,及《云翹》、

      《育命》舞?!?而北郊祭祀“奏樂亦如南郊?!?

      可是,曹魏郊祀?yún)s只有用樂、不見有用舞的記載,實際已經(jīng)將樂與舞合而為一,所以也就不必單列舞的名稱。西晉禪代曹魏,沒有廢棄曹魏國家郊祀的用樂制度。《晉書·樂志上》:“泰始二年,詔郊祀明堂禮樂權用魏儀,遵周室肇稱殷禮之義,但改樂章而已,使傅玄為之詞云?!憋@然,西晉郊祀禮所用樂只是曹魏的規(guī)定,只將樂章做了改動,重新填寫了歌詞。這些樂歌有:《祠天地五郊夕牲歌》、《祠天地五郊迎送神歌》、《饗天地五郊歌》、《天地郊明堂夕牲歌》、《天郊饗神歌》、《地郊饗神歌》。1當然,這些樂歌的演奏是要以舞相伴的。晉武帝也任用一些通曉音樂的官員對祭祀用樂做了一些改進。《通典·樂一》:

      又令荀勖、張華、夏侯湛、成公綏等,各造郊廟諸樂歌詞。九年,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呂,校太樂、總章、鼓吹八音,與律呂乖錯,依古尺作新律呂,以調聲韻。律成,遂頒下太常,使太樂、總章、鼓吹、清商施用。荀勖遂典知樂事,啟朝士解音者共掌之。

      可是,晉武帝重點制作的是宗廟祭祀用樂,而不是郊祀祭祀用樂,因而,實際對郊祀用樂并沒有明顯的改動。這說明,西晉統(tǒng)治者對郊祀樂舞的編制是不重視的,只是維持郊祀樂舞的現(xiàn)狀。這樣,也就使郊祀禮的樂舞,在祭祀活動中開始淡化。

      東晉建立,依然實行郊祀禮,當然,郊祀所用樂舞也要因襲西晉之制??墒?,與西晉比較,對郊祀的樂舞就更不重視?!稌x書·樂志上》:“太

      元中,破苻堅,又獲其樂工楊蜀等,閑習舊樂,于是四廂金石始備焉。乃使曹毗、王珣等增造宗廟歌詩,然郊祀遂不設樂?!笨梢?,東晉孝武帝已經(jīng)決定廢除郊祀所用樂舞。這樣,也就使郊祀禮缺少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東晉國家的這種做法的影響是重大的。劉宋時,就有人就對此質疑,認為“以樂祭天地,其來尚矣。今郊享闕樂,竊以為疑?!?以致直到劉宋元嘉二十二年,“南郊,始設登哥,詔御史中丞顏延之造歌詩?!?由此來看,雖然兩晉為郊祀禮規(guī)定了比較完備的儀節(jié),可是,由于對郊祀禮所用樂舞的不重視,東晉孝武帝甚至廢棄郊祀所用樂舞,因而,不僅從整體上造成郊祀禮的不完備,而且,也影響了對所祭主神敬意的表達,因此,明顯消弱了郊祀禮儀的影響。

      還需要提及的是,兩晉國家在郊祀禮的實行上,也是很不規(guī)范的。這可以從郊祀禮的定期常祀舉行的情況中看出。所謂郊祀的定期祭,也稱為常祀,就是定期在規(guī)定的時間祭祀天、地?!稌x書·禮志上》:“(泰始二年)有司又議奏,古者丘郊不異,宜并圓丘、方丘于南北郊,更修立壇兆,其二至之祀合于二郊。帝又從之,一如宣帝所用王肅議也?!币簿褪钦f,要在夏至、冬至日舉行郊祀活動。并且,宋明帝詔書說:“自晉以來,間年一郊,明堂同日。”4可是,兩晉郊祀的實行情況卻并不是如此。實際西晉皇帝舉行郊祀的常祀是不多見的?!稌x書》中記載,泰始二年,晉武帝“親祠圓丘于南郊?!?太康三年,晉武帝“親郊祀,皇太子、皇子悉侍祠?!?可見晉武帝時,舉行郊祀的常祀只有兩次。晉惠帝時,就從來沒有舉行過郊祀的常祀。晉愍帝時,“都長安,未及立郊廟而敗?!?

      東晉時,皇帝舉行郊祀的常祀就更少?!稌x書》記載,大興二年,晉元帝“親郊祀,饗配之禮一依武帝始郊故事?!?咸和八年,晉成帝“祀北郊,始以宣穆張皇后配地,魏氏故事,非晉舊也?!?建元元年,晉康帝“辛未南郊,辛巳北郊,帝皆親奉?!?0從建武元年晉元帝定都建康,至元熙二年劉裕禪代東晉,東晉立國一百零三年,但見之于文獻記載的郊祀常祀只有三次。這些情況說明,兩晉皇帝是不熱衷于郊祀常祀的舉行。所以,當時人就將一些災異的出現(xiàn)與這種不經(jīng)常舉行郊祀聯(lián)系起來?!端螘の逍兄舅摹罚骸霸滴迥晡逶?,潁川、淮南大水。六月,城陽、東莞大水,殺人。荊、揚、徐、兗、豫五州又大水。是時,帝即位已五載,猶未郊祀,烝嘗亦多不身親近。簡宗廟、廢祭祀之罰也?!币虼?,可以說,雖然兩晉皇帝制定了郊祀禮,但是,他們對郊祀的常祀?yún)s很少能夠定期的舉行。

      兩晉國家郊祀活動出現(xiàn)這種狀況,正是因為郊祀以天、地這種人格化自然神作為主神的宗教觀念減弱的結果。除此之外,兩晉皇帝更多注意的是對祖先的祭祀。西晉武帝“追尊宣帝廟曰高祖,景帝曰世宗,文帝曰太祖?!?泰始十年,晉武帝將宗廟“更改筑于宣陽門內,窮極壯麗”。2陳戍國先生考證:宗廟常祀禮儀儀節(jié),與郊祀基本相同。3并且,西晉宗廟用樂,“改《昭武舞》曰《宣武舞》,《羽龠舞》曰《宣文舞》。咸寧元年,詔定祖宗之號,而廟樂乃停《宣武》、《宣文》二舞,而同用荀勖所使郭夏、宋識等所造《正德》、《大豫》二舞云”。4很顯然,西晉宗廟制度確立后,祭祀所用樂舞都是重新編制的,足見晉武帝對宗廟祭祀的重視。東晉國家對宗廟祭祀用樂也非常重視,“太元中,破苻堅,又獲其樂工楊蜀等,閑習舊樂,于是四廂金石始備焉。乃使曹毗、王珣等增造宗廟歌詩,然郊祀遂不設樂?!?顯然,在用樂制度上,宗廟祭祀與郊祀差別十分明顯。不僅如此,兩晉國家還將對天地的告祭與祖先祭祀結合在一起。也就是“告天地,先郊后廟?!?而且,兩晉國家對宗廟的祭祀的時間規(guī)定是明確的?!端螘ざY志四》:“祠部下十月三日殷祠,十二日烝祀。謹按禘祫之禮,三年一,五年再?!眲⑺渭漓胱趶R的規(guī)定,當承襲晉制。并且,宗廟祭祀的舉行也是很頻繁的。尤其在東晉時期更是如此。例如,太元元年十月,孝武帝“殷祠”。7“海西公泰和六年十月,殷祠。孝武皇帝寧康二年十月,殷祠。”8義熙元年,晉安帝“將殷祠”。9由此可見,雖然兩晉國家將郊祀禮置于高過宗廟祭祀禮的位置上,但在實際祭祀上,卻更重視宗廟祭祀,也就是對祖先的供奉。這正是兩晉國家很少舉行郊祀禮的重要原因。當然,由于佛教和道教在兩晉影響力的增長,對沖淡郊祀活動也是不能不考慮的因素。

      三、郊祀的主祭者與助祭者的限定

      兩晉國家的郊祀禮儀,基本上是按照傳統(tǒng)的儀式構建的。雖然兩晉時期,國家舉行的郊祀的常祀次數(shù)很少,但是,實行禮儀活動則要遵從規(guī)定。并且,對參與郊祀活動者,也要根據(jù)社會地位加以規(guī)定。從參與郊祀禮儀者來看,可以分為主祭者與助祭者。

      由于兩晉郊祀在國家祭禮中,處于最高等次,因而,主祭者就必須是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晉書·司馬彪傳》:“泰始初,武帝親祠南郊”?!稌x書·顧和傳》:“康帝即位,將祀南北郊”。說明在西晉、東晉,國家舉行郊祀,皇帝是必須親自參與的。正如《晉書·禮志上》說:“郊天極尊,惟一而已,故非天子不祀也。庶人以上,莫不蒸嘗,嫡子居外,介子執(zhí)事,未有不親受命而可祭天者?!被实圩鳛榻检氲闹骷勒?,這是與傳統(tǒng)的郊祀理念相關聯(lián)的。因為自周代以來,作為現(xiàn)實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至上地位,必須要通過在郊祀的中擔任主祭者體現(xiàn)出來。事實上,兩晉國家為郊祀規(guī)定的儀節(jié),是將主祭者與助祭者明顯加以區(qū)別的。例如,獻祭是郊祀的重要儀節(jié),主祭的皇帝要親自行一獻禮?!端螘ざY志一》:“博士、太常引皇帝至南階,脫舄升壇,詣罍盥。黃門侍郎洗爵,跪授皇帝。執(zhí)樽郎授爵,酌秬鬯授皇帝。跪奠皇天神座前,再拜,興。次詣大祖配天神座前,執(zhí)爵跪奠,如皇天之禮。南面北向,一拜伏。太祝令各酌福酒,合置一爵中,跪進皇帝,再拜伏。飲福酒訖,博士、太常引帝從東階下,還南階?!笨梢姡挥性谥骷赖幕实坌型暌猾I禮之后,助祭的太常、光祿勛才可以分別行亞獻禮和三獻禮。獻祭儀節(jié)做這樣的規(guī)定,正是要突出主祭皇帝的特殊地位。

      兩晉郊祀不僅在儀式上使主祭的皇帝居于特殊的地位,并且,穿著的祭服與助祭者也是不同的?!锻ǖ洹ぜ味Y二》:

      后帝郊祀天地明堂宗廟,元會臨軒,改服黑介幘,通天冠,平冕。冕,皂表,朱綠里,廣七寸,長一尺二寸,加於通天冠上,前圓後方,垂白玉珠十二旒,以朱組為纓,無緌。王公卿助祭郊廟,冠平冕。王公八旒,卿七旒,組為纓,色如綬也。

      顯然,皇帝的祭服是最高等次的。當然,在舉行郊祀齋戒和獻祭儀節(jié)時,皇帝所著祭服有變化。《宋書·禮志一》:“(南郊)致齋之朝,御太極殿幄坐,著絳紗袍,黑介幘,通天金博山冠……上水一刻,御服龍袞,平天冠,升金根車,到壇東門外。”并且,前往參與郊祀與郊祀禮畢返回所著服裝也不相同。《宋書·禮志五》:“南郊親奉儀注,皇帝初著平天冠,火龍黼黻之服。還,變通天冠,絳紗袍?!边@些情況說明,在郊祀禮儀展開的過程中,皇帝的祭服都是與助祭者不同的。

      皇帝參與郊祀乘坐車輛的配置也是如此?!短接[》卷五三七引傅玄《正都賦》:“建平禋祀,祈福上帝。天子乃反吉服,襲大裘。綖紐五采,平冕垂旒,質文彬彬,帝容孔修。列大駕于郊畛,升八通之靈垓,執(zhí)鎮(zhèn)圭而進蒼璧,思致美乎上乾?!睋?jù)此可見,西晉皇帝郊祀的鹵簿為大駕?!端螘ざY志五》:“晉氏江左,大駕未立,故郊祀用法駕,宗廟以小駕。至于儀服,二駕不異?!闭f明東晉皇帝郊祀的鹵簿改為法駕。盡管西晉、東晉皇帝郊祀的車輛配置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參加郊祀的最高的等次的鹵簿。

      皇帝參加郊祀乘坐的車輛則為玉路。正如《宋書·禮志五》說:“至尊乘玉路?!边@種玉路是最高等次的車輛。因此,《晉書·輿服志》說:“玉、金、象三路,各以其物飾車,因以為名。革者漆革,木者漆木。其制,玉路最尊,建太常,十有二旒,九仞委地,畫日月升龍,以祀天。”兩晉國家對皇帝郊祀鹵簿和乘坐車輛的規(guī)定,都是要突出皇帝作為主祭者的特殊地位。

      兩晉國家郊祀需要有助祭者參加?!端螘ざY志五》:“公卿京兆尹眾官悉壇東就位,太祝史牽牲入。”很顯然,參見助祭的都是國家中央職官。但是,兩晉國家對這些參加助祭的中央職官的品級是有限定的?!稌x書·輿服志》:“平冕,王公、卿助祭于郊廟服之。王公八旒,卿七旒?!边@里提到的助祭“王”為爵位,而“公、卿”則為職官。由于從西晉開始,已經(jīng)實現(xiàn)官、爵一體化,所以,官、爵的品級是一致的。在《晉官品》中,王爵處于“超品”的位置,實際等次最高。“公”則為“八公”以及“位從公”者。《晉官品》:“第一品:公、諸位從公。”1“卿”則為九卿?!稌x官品》中稱作“諸卿尹”,為三品。2實際參加郊祀助祭官員,不只限于九卿。與“九卿”品級相同的三品職官也都可以作為郊祀的助祭者。例如,劉毅咸寧初,為“散騎常侍、博士祭酒。轉司隸校尉”,就跟隨晉武帝參郊祀。3散騎常侍鄭默“及武帝出祀南郊,詔使默驂乘”。4顯然,劉毅、鄭默分別以司隸校尉、散騎常侍的身份參與郊祀活動?!稌x官品》規(guī)定:司隸校尉、散騎常侍都為三品。5

      兩晉官階實行了九品制,也就是將官員分為九品級。然而,兩晉國家卻不是使九品范圍內的中央官員都可以參加郊祀助祭?!端螘ぐ俟僦鞠隆罚骸敖o事黃門侍郎,四人。與侍中俱掌眾事。郊廟臨軒,則一人執(zhí)麾?!眲⑺温毠俪幸u晉制,則給事黃門侍郎可以參與兩晉國家的郊祀?!稌x官品》:給事黃門侍郎為五品。6《宋書·自序》:“(沈邵)入為通直郎……時車駕祀南郊,特詔邵兼侍中負璽,代真官陪乘。”通直郎即通直散騎侍郎。實際使通直散騎侍郎可以參與郊祀,也是承襲兩晉的規(guī)定。《晉官品》:散騎侍郎為五品。7而通直散騎侍郎品級與散騎侍郎品級相同,也為五品。宮崎市定認為,魏晉職官在五品以上為特權階層,相當于古代的公卿大夫。8由此可見,兩晉國家對參加郊祀助祭的官員在品級上的限定,正是要表明當時五品以上官員,在參與禮儀活動中,也是具有特權的。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郊祀禮舉行時,從事具體禮儀活動的一些官員則沒有嚴格的品級限制?!端螘ざY志一》:“上水一刻,御服龍袞,平天冠,升金根車,到壇東門外。博士、太常引入到黑攢。太祝令跪執(zhí)匏陶,酒以灌地。皇帝再拜,興。群臣皆再拜伏?!边@里提到的博士為太常屬官,《晉官品》規(guī)定為六品。9太祝令也為太常屬官,文獻中對其品級不見記載。但太祝令在東漢的秩級為六百石,1如果與東漢太祝令秩級比照,兩晉太祝令品級則當為七品??墒?,這些低于五品的官員,他們不屬于助祭官員,只是郊祀活動中的擔當具體禮儀事務者。他們與參與助祭官員的身份是不同的。

      當然,兩晉國家除了以爵位、職官的品級確定助祭者之外,與皇帝的血親聯(lián)系也是重要的依據(jù)?!稌x書·武帝紀》:“太康三年正月,帝親郊祀,皇太子、皇子悉侍祠?!焙茱@然,晉武帝這樣確定郊祀的助祭者,只是根據(jù)與皇帝有血親聯(lián)系的狀況來決定,并不考慮他們的爵位、職官品級。這應該是晉代國家的一種特殊規(guī)定,因此,被視為“非前典”的做法。2可以說,這應該是皇帝要通過這樣的規(guī)定來實現(xiàn)對皇親的籠絡。

      綜上所述,由于兩晉的郊祀是國家最重要的祭祀活動,所以,對實行郊祀禮的主祭者與助祭者的確定是很重視的。郊祀的主祭者為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不僅是對郊祀傳統(tǒng)的承襲,并且,也是要使郊祀禮的實行服務于國家現(xiàn)實統(tǒng)治的需要?;实圩鳛橹骷勒咴诮检攵Y儀中是處于最顯著的地位,這與皇帝在現(xiàn)實國家統(tǒng)治中所處的地位是一致的。因此,郊祀禮的實行,自然是維護皇帝統(tǒng)治在禮儀上的保證。兩晉國家對助祭者的確定,是與魏晉以來國家實行以官本位為主導的統(tǒng)治體制相適應的。兩晉國家將參加助祭者的爵位與職官的品級下限限定在五品級,正是因為五品以上的職官是具有特權的階層。兩晉國家做這樣的限定,就使這一特權階層的地位,在郊祀活動得到明確的體現(xiàn),進而也就使他們在現(xiàn)實中所具有的特權在國家的禮儀活動中得到進一步的確認。

      余論

      兩晉國家承襲傳統(tǒng)的祭祀制度,仍然制定與實行郊祀禮儀。但是,郊祀禮儀祭祀的對象,主要是人格化的自然神—天、地。郊祀祭祀的這些主神,實際是原始宗教中的神祇。雖然祭祀這些神祇是以國家禮儀形式出現(xiàn),但是,仍然不能夠避免原始宗教理念的簡單和粗糙。在兩晉國家實行這種宗教活動時,傳入中國的佛教與后起的道教都在社會中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當然,對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也是如此。不僅如此,由于世家大族在社會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因而,對于先祖的追祭意識也就更為濃烈。因為世家大族勢力的發(fā)展是以鄉(xiāng)里的宗族組織為基礎的。這種宗族組織的維持和發(fā)展,依靠的正是“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3的傳統(tǒng)觀念。而兩晉帝室,實際也是大的宗族。它與社會上的世家大族具有很多的一致性。正因為如此,在皇帝的祭祀活動中,自然更要重視對祖先的尊奉。這些社會風氣的形成,無疑要對國家郊祀禮的實行產(chǎn)生沖擊。

      然而,由于在傳統(tǒng)的祭祀禮儀中,郊祀禮是居于首位的。兩晉國家統(tǒng)治者對此是不能改變的。這樣,郊祀禮的實行與皇帝的現(xiàn)實統(tǒng)治的結合所表現(xiàn)的象征意義也就更明顯了。這就是說,對于兩晉統(tǒng)治者來說,他們需要利用實行郊祀禮,證明他們統(tǒng)治的合法性。因此,皇帝即位的告天儀式是必須需要實行的。但是,對神祇信仰的多樣化,又使他們不能不對郊祀禮的實行做一些變通,所以,在兩晉也就出現(xiàn)了郊祀禮儀制定的規(guī)范化與郊祀禮的實行卻是不規(guī)范的矛盾。當然,這種矛盾是難以克服的。因此,兩晉國家制定與實行郊祀禮,更多的表現(xiàn)出的是,要以此象征他們最高統(tǒng)治具有合法的意義。而希望郊祀的主神可以福佑天下的宗教意識則明顯減弱了,因而,郊祀禮的實行也就很難使祭祀的主神的至尊地位的宗教理念完全被認同。正因為如此,兩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情況的出現(xiàn),當然,也就與兩晉郊祀禮表現(xiàn)出的這種重要的特點是具有很大的關系。

      [作者張鶴泉(1950年—),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吉林,長春,130012]

      [收稿日期:2013年9月1日]

      (責任編輯:王彥輝)

      猜你喜歡
      祭祀
      土家族梯瑪神歌的特征和社會功能
      試論《蛙》中的民間文化
      高古玉首佩飾演變簡析
      淺析《九歌》祭祀與戲曲之關系
      簡論瑤族祭祀文化的特點
      辰河高腔傳承譜系與科儀
      撒爾嗬與梯瑪文化的關系探究
      清入關前后謁陵禮儀的演變
      牛神之食:侗族黑色糯米飯的象征文化初探
      《說文》“示”部字的宗教解釋
      大庆市| 安福县| 连州市| 新乡县| 海城市| 右玉县| 扶绥县| 河东区| 石家庄市| 江都市| 利川市| 樟树市| 抚松县| 晋州市| 吉林省| 泰宁县| 腾冲县| 荃湾区| 克什克腾旗| 温宿县| 建始县| 潼南县| 南郑县| 靖宇县| 惠东县| 墨江| 邵武市| 和顺县| 永康市| 西盟| 肥乡县| 广平县| 拜城县| 疏勒县| 共和县| 汶川县| 无锡市| 山阴县| 安西县| 巴林右旗| 德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