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平金 莊岸山 張?zhí)斐?廖 璐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落枕又稱失枕,多因睡眠姿勢不良,或負重頸部扭轉,或風寒侵襲項背致局部脈絡受損,經氣閉阻而引起的一種急性頸部軟組織損傷[1],主要表現(xiàn)為頸部活動受限與疼痛。手三里作為陽明大腸經經穴,能疏通頸部氣血、緩筋止痛,對落枕的程度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筆者采用針刺手三里穴治療落枕1例,療效明顯,報告如下。
黃某,男,22歲。2013年5月12日就診。主訴:右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兩天。自訴前兩天在家睡覺時姿勢不當且吹空調過度,醒后自覺右頸部疼痛,活動受限。體查:頭頸部右偏向對側及旋轉活動受限。微惡風,二便調,舌淡苔薄白,脈浮緩。診斷:落枕。治療先采用30號2寸毫針垂直刺入右側手三里穴1~1.5寸,以提插瀉法為主結合捻轉2~5min,患者有酸麻脹感時,囑其活動其頸部,動作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留針15min,針后患者頸部疼痛明顯減輕,頸部活動范圍變大。在以中藥調理,解肌發(fā)表、升津舒筋,予以桂枝加葛根湯:桂枝10g,葛根15g,生姜10g,大棗15g,甘草5g,兩劑,水煎內服,每日1劑。隨后電訪,自訴服藥調理后惡風與疼痛癥狀消失,頸部活動范圍恢復正常,至今未復發(fā)。
落枕治療上以疏通氣血,緩急止痛為原則。手三里穴定位于前臂,肘橫紋下2寸,陽溪與曲池穴連線上,屬陽氣最旺之經手陽明大腸經手所主,《靈樞》云“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人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其經脈循行頸項部。然手陽明大腸經為多氣多血血之經,可以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去掉多余火氣,且現(xiàn)代醫(yī)學亦認為針刺手三里具有鎮(zhèn)痛抗炎,解除肌肉痙攣的作用[2]。正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針刺手三里穴可以振奮、激發(fā)手陽明大腸經經氣[3],使頸項部經氣得通,頸部經絡氣血流暢,筋骨肌肉得以濡養(yǎng),“通則不痛”,進而使頸部增強活動能力和減輕疼痛的作用。
本例患者因睡覺時姿勢不當致使頸部氣血運行不暢,加之吹空調過度頸背部氣血凝滯,而使筋絡痹阻,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而以提插瀉法針刺手三里穴既可以使手陽明經瘀滯之氣有路可出,又可以激發(fā)手陽明經之陽氣,使頸部氣血流通,解除筋脈肌肉痙攣和減輕疼痛。另外,加服桂枝加葛根湯,借桂枝辛溫以通陽,解表調營衛(wèi);葛散解肌發(fā)表升津舒筋,以解項背拘急以助其頸部肌肉的活動范圍恢復正常,鞏固其療效。
[1]王和鳴,黃桂成.中醫(yī)骨傷科[M].3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8:278.
[2]周運峰,焦凡,石洪霞.手三里穴臨床應用概況 [J].河南中醫(yī),2010,8,30(8):832-833.
[3]黎健,張永樹.張永樹運用手陽明大腸經穴經驗 [J].中國針灸,2006,5,26(5):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