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鮑曉蕾
(一汽總醫(yī)院消化內科,吉林 長春 130021)
黏膜下腫物(SMT)是內鏡檢查中所見的常見疾病,雖然其性質、來源不同,但內鏡下均為表面光滑的隆起性病變,常規(guī)內鏡無法確定腫物的來源和性質。目前,超聲胃鏡是診斷SMT的首選方法,尤其對于<0.5 cm的腫瘤,超聲內鏡能夠清晰顯示消化道管壁的層次,顯示消化道毗鄰臟器和組織的情況,明確隆起性病變的起源層次,并根據其起源層次及回聲特點,初步明確病變性質,鑒別病變來源〔1〕。本文主要探討超聲胃鏡在上消化道SMT診斷及治療方法選擇中的指導意義。
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門診及住院病人中常規(guī)內鏡檢查發(fā)現、進行超聲胃鏡檢查的患者98例,男50例,女48例,年齡24~75〔平均(45.3)〕歲。其中病變位于食管36例,胃56例,十二指腸6例。胃鏡為Olympus GIF H260/Q260;微探頭為Olympus UR-3R 12 mHz、20 mHz。橫軸超聲胃鏡為:FUJINON EG-530UR,縱軸超聲胃鏡為:FUJINON EG-530UT,常規(guī)胃鏡檢查后行超聲胃鏡檢查。
2.1超聲胃鏡診斷 超聲胃鏡檢查發(fā)現外壓性病變10例,包括食管被主動脈弓壓迫5例,胃被脾壓迫2例,胃外膽囊壓迫2例,十二指腸球部被膽囊壓迫1例。黏膜下腫瘤88例,平滑肌瘤24例,間質瘤28例,脂肪瘤12例,異位胰腺14例,靜脈瘤5例,黏膜下囊腫5例。
2.2SMT的超聲特點及治療方案的選擇 本文發(fā)現食管平滑肌瘤24例,其中來源于黏膜下層18例,行胃鏡下高頻電切除治療,術后病理證實16例為平滑肌瘤,2例為施萬瘤;6例來源于固有肌層,1例行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5例行手術治療,術后病理證實4例為平滑肌瘤、2例為神經鞘瘤。
胃間質瘤28例,來源于固有肌層,10例行胃鏡下ESD治療,術后病理證實為良性間質瘤;18例行手術治療,術后病理12例為良性間質瘤,5例發(fā)生惡變,1例為囊腺瘤。
脂肪瘤12例,10發(fā)生在胃內,2例發(fā)生在十二指腸,8例行內鏡下治療,病理證實為脂肪瘤,4例隨訪。
異位胰腺14例,均內鏡隨訪。食管囊腫2例,十二指腸囊腫3例,因囊腫均較小,選擇內鏡隨訪。
另外,食管孤立靜脈瘤5例,選擇內鏡隨訪;食管壁外主動脈弓外壓5例,胃壁外脾外壓2例,胃壁外膽囊外壓2例,十二指腸膽囊外壓1例。
SMT是個傳統(tǒng)的名詞,近年來許多內鏡超聲學者更傾向于統(tǒng)稱其為上皮下病變〔2〕。因為這些病變不一定是黏膜下層或者黏膜層以下,有些黏膜層的病變,由于上皮層次結構完整,內鏡檢查時也表現為表面光滑的隆起,而這些隆起也未必都是腫瘤。有時腔外正常組織和腫瘤對胃腸道的壓迫也表現為光滑的隆起,與SMT難以鑒別。超聲胃鏡檢查可以明確腫物是否為管壁外壓迫。而對于真正的黏膜下腫物,常規(guī)胃鏡活檢往往取材過小、過淺,不足以確定診斷,行超聲胃鏡檢查顯示病變來源于消化道管壁的哪層、在消化道的部位以及病變的大小、形狀、邊緣和回聲情況。根據這些信息可明確SMT的診斷,然而僅從病變的大小、形狀、邊緣和回聲情況等方面區(qū)分腫瘤的良惡性,結果不能令人滿意〔3〕,尤其是早期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的早期癌變幾乎無法鑒別。此外,黏膜下層的腫物種類多,超聲影像學特點相似,因而檢查SMT進行細針穿刺或深挖活檢有時是必要的。而在無超聲胃鏡指導的情況下盲目深挖式取材或圈套活檢都很不安全,而且這些方法對于腔外壓迫既無價值,又極危險〔4〕。因此,超聲胃鏡對于SMT的診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6~9〕。明確診斷后再根據不同SMT的生物學特性,對黏膜下腫物治療,其處置包括隨訪、內鏡下切除、腹腔鏡下切除及外科手術切除等〔10〕。
本項研究98例病人,內鏡治療37例,病理符合率97.29%,治愈率100%;手術23例,病理符合率86.96%;隨訪38例。經超聲胃鏡檢查,對于病變起源能夠做出判斷,充分顯示了超聲胃鏡在臨床應用中的優(yōu)勢。綜上所述,超聲胃鏡對SMT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超聲胃鏡引導下采取內鏡治療SMT是一項有效、損傷小、經濟、較為安全、易恢復、快速的治療手段。
4 參考文獻
1楊愛明,陸星華,魯重美,等.超聲內鏡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腫瘤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0;17(3):163-5.
2侯華軍,劉錦濤,余細球.內鏡超聲指導下經內鏡橡皮圈套扎術治療食管黏膜下腫瘤〔J〕中國醫(yī)師雜志, 2010;12(5):649.
3Mallery S.EU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ubepithelial tumors and thickened gastric folds〔J〕.Rev Gastroenterol Mex,2003;68(3):68-73.
4Yasuda K,Cho E,Nakajima M,etal.Diagnosis of gastric submucosal tumor〔J〕.Gastrointest Endosc,1990;36:S17-S20.
5Ponsaing LG,Kiss K,Loft A,etal.Diagnostic procedures for submucosal tum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13(24):3301-10.
6周平紅,姚禮慶,徐美東,等.內鏡黏膜剝離術治療消化道固有肌層腫瘤〔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8;25:22-5.
7沈曉春,王 軍.超聲內鏡聯(lián)合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黏膜及黏膜下病變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40(14):1391-2.
8Sakamoto H,Kitano M,Kudo M.Diagnosis of subepithelial tumors in the uppergastrointestinal tract b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 〔J〕.World Radiol,2010;2(8):289-97.
9金震東.超聲內鏡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診治中的應用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9;1(18):5-9.
10Ponsaing LG,Hansen MB.Therapeutic procedures for submucosal tum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World J Gastroeterol,2007;13(24):33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