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崢,段青梅,閆素芹,肖 紅
西寧市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2 260 m,平均氣壓580 mm Hg(1 mm Hg=0.133 kPa),屬中度缺氧地帶。其高海拔、低氣壓、缺氧、溫差大的特點對人體的內外環(huán)境均有一定影響[1],尤其對早產兒的影響更為明顯。早產兒由于胎齡不足、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差、各系統(tǒng)器官發(fā)育不成熟,很容易發(fā)生器官病變,尤以肺透明膜病變發(fā)生率高。國內報道肺透明膜病變可導致早產兒在圍生期發(fā)生窒息、顱內出血、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死亡率高達12.7%~20.8%[2],嚴重危及早產兒的生命及預后。因此加強對早產兒圍生期的護理是促進其盡早發(fā)育、降低死亡率的關鍵。為此本研究對比分析了高原地區(qū)早產兒不同體位對心率、呼吸頻率、每次進奶量及睡眠時間的影響,以期為早產兒圍生期的良好護理提供參考依據。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收治的排除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其他嚴重并發(fā)癥的早產兒98例,并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8例)。兩組的性別構成、胎齡、出生體質量、新生兒阿普加(Apgar)評分、日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早產兒一般資料的比較
Table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例數性別(男/女)胎齡(周)出生體質量(kg)Apgar評分(分)日齡(d)對照組4821/2732.1±3.11.5±0.77.1±2.013.0±3.1觀察組5023/2733.0±3.81.6±0.78.0±1.114.3±2.1t(χ2)值0.031*1.231.230.130.30P值>0.05>0.05>0.05>0.05>0.05
注:*為χ2值
1.2 護理方法 兩組早產兒均按照早產兒護理常規(guī)執(zhí)行,包括保持環(huán)境安靜,集中護理、動作輕柔,每日行擦水澡,每4 h測量1次體溫,每日給予臍部護理、眼部護理,每日肌肉注射維生素K12 mg預防出血,遵醫(yī)囑喂養(yǎng)早產兒配方奶,做好手部衛(wèi)生預防感染。同時將早產兒裸體放置于配有“鳥巢”的暖箱內,箱溫按體質量進行調節(jié)。觀察組采用俯臥位,調高溫箱床頭角度15°~30°,頭偏向一側,左右交替,四肢呈蛙狀,每2 h更換一次體位(在治療、喂奶、皮膚護理等情況下除外),每天俯臥時間控制在12~14 h。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仰臥位護理,調高溫箱床頭角度15°~30°,將早產兒頭偏向一側,左右交替,髖部和膝部屈曲,雙手和雙腳自然擺放,每2 h更換一次體位,每天仰臥時間亦控制在12~14 h。
1.3 觀察指標 每例早產兒從入保溫箱開始采用多功能心電監(jiān)護儀每天連續(xù)觀察6 h直至出溫箱,準確記錄兩組早產兒心率、呼吸頻率、每次進奶量及睡眠時間。
2.1 兩組早產兒心率的比較 兩組早產兒的心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顯示,對照組在1、2、3 h時測得的心率均高于5、6 h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1、2、3、4 h時測得的心率均高于5、6 h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顯示,觀察組早產兒在1、2、3、4、5、6 h時測得的心率均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早產兒呼吸頻率的比較 兩組早產兒的呼吸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顯示,對照組在1、2、3 h時測得的呼吸頻率均高于6 h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1、2、3 h時測得的呼吸頻率均高于5、6 h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顯示,觀察組早產兒在2、3、4、5、6 h時測得的呼吸頻率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1 h時測得的呼吸頻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早產兒進奶量和睡眠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早產兒每次進奶量高于對照組,每次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Table4 Comparison of milk intake and sleeping time of premature infa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例數進奶量(ml)睡眠時間(h)對照組486.88±1.724.57±0.13觀察組508.19±2.065.88±0.46t值3.4119.01P值<0.01<0.001
表2 兩組早產兒心率的比較次/mi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組內觀察5 h時比較,△P<0.05;與組內觀察6 h時比較,▲P<0.05
表3 兩組早產兒呼吸頻率的比較次/mi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組內觀察5 h時比較,△P<0.05;與組內觀察6 h時比較,▲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早產兒的心率和呼吸頻率間有明顯差異;且組間比較顯示,觀察組早產兒的心率和呼吸頻率在不同時間點均低于對照組,提示俯臥位可降低早產兒的心率及呼吸頻率,可能與俯臥位能促進早產兒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缺氧狀態(tài)有關。早產兒呼吸中樞和肺發(fā)育不成熟,肋弓較軟,仰臥位吸氣時肋弓內陷,胸內負壓減小,使氣道容易塌陷,呼吸效率降低[3]。西寧地區(qū)高原缺氧,使早產兒原本缺血缺氧情況進一步加重,從而導致其因缺氧引發(fā)的相關疾病更加嚴重;而早產兒俯臥位時,胸廓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吸氣時肋弓內陷程度小,氣道不易塌陷,因而可改善潮氣量及動態(tài)肺順應性,降低氣道阻力及能量消耗,減少胸廓不協調性做功,降低膈肌運動受腹內容物的影響。俯臥位時氣道無效腔雖無明顯變化,但無效腔量與潮氣量比值小于仰臥位,而肺泡有效通氣量大于仰臥位[4],從而增加肺氧合,改善患兒的肺功能,增加有效呼吸效率,降低平均心率及呼吸頻率,提高氧分壓,改善缺氧狀態(tài)。國內楊春鳳等[5]和薛辛東等[6]的報道也證明了這一觀點。
由于早產兒食管下段及胃腸發(fā)育不成熟,加上仰臥位使肺功能進一步下降,血氧偏低,血液重新分布,使胃腸道處于相對缺氧狀態(tài),導致早產兒胃腸功能下降,使胃食管反流發(fā)生率增高,胃潴留、腹脹、喂養(yǎng)不耐受增加。韓林林[7]研究顯示,早產兒俯臥位時胃食管反流的發(fā)生率低于仰臥位和側臥位。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早產兒每次進奶量高于對照組,提示俯臥位可增加早產兒的進奶量。這可能與俯臥位改善早產兒的缺氧狀態(tài)、增強其胃腸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能力有關;此外,還可能與體位的改變有利于胃排空、減少胃食管反流的發(fā)生有關。婁春艷等[8]和Corvaglia等[9]的研究均證明了這一觀點。
本研究還發(fā)現,觀察組早產兒每次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提示俯臥位可促進早產兒的睡眠,提高睡眠時間及質量,這與Bhat等[10]的研究相符。新生兒的睡眠分安靜睡眠和活動睡眠,安靜睡眠除偶爾驚醒外沒有身體活動和快眼運動,呼吸規(guī)則[11-12]。早產兒俯臥位時,類似于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臥姿,胎兒在宮內的姿勢為抬頭俯屈,頸部貼于胸廓,四肢屈曲交叉在胸腹前,當胎兒分娩后,外界環(huán)境有別于母體,尤其對于早產兒常需放于保暖箱中進行護理。早產兒脫離母體環(huán)境后,會表現為缺乏安全感,容易對外界刺激產生反射,而采取俯臥位讓其再次擁有母體環(huán)境,適應性更強,睡眠質量提高,容易進入安靜睡眠狀態(tài),延長睡眠時間。早產兒因肺發(fā)育不健全,仰臥位時,尤其在高海拔地區(qū)會加重缺氧,而大腦是需氧量最大的器官,一旦缺氧可加速ATP降解,腺苷酸轉化為次黃嘌呤,一些興奮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水平增高,誘發(fā)上述生化反應[13],輕者使患兒因缺氧煩躁不易入睡,從而影響睡眠時間及質量;重者因嚴重缺氧損傷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引發(fā)缺血缺氧性腦病,導致腦癱或死亡,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生命健康。俯臥位可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缺氧狀態(tài),早產兒睡眠時間延長、睡眠質量提高,進而促進早產兒的康復。
綜上所述,因西寧地區(qū)高寒缺氧,早產兒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中各器官功能會進一步下降,死亡率增高。針對這一現象探索對早產兒臨床護理的方法,發(fā)現改變早產兒傳統(tǒng)的仰臥位為俯臥位護理,可以改善早產兒的呼吸,降低心率,延長睡眠時間,促進腸蠕動,減輕胃食管反流,降低嘔吐,增加進奶量,值得臨床推廣。
1 閆素芹,郭崢.高海拔地區(qū)產前瑜伽訓練對胎兒宮內窘迫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1):1027-1028.
2 邵肖梅,葉鴻瑁,邱小汕,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
3 李神美,韋琴,李小容,等.早產兒不同體位護理對其心肺功能及睡眠的影響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7):1-4.
4 李神美,韋琴.早產兒不同體位護理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8):1664-1667.
5 楊春鳳,吳蕓,周應玲.體位干預對早產兒呼吸,循環(huán)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8,23(11):36-38.
6 薛辛東,王曉惠,張家驤.仰俯臥位對早產兒肺功能的影響[J].中華兒科雜志,1999,37(8):494-496.
7 韓林林.不同體位對早產兒發(fā)生胃食管反流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4):1339-1340.
8 婁春艷,鐘榮梅.俯臥位對加速改善早產兒胃潴留的臨床觀察 [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8,9(6):89-90.
9 Corvaglia L,Rotatori R,Ferlini M,et al.The effect of body positioning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premature infants:evaluation by combined impedance and pH monitoring[J].J Pediatr,2007,151(6):591-596,596.e1.
10 Bhat RY,Hannam S,Pressler R,et al.Effect of prone and supine position on sleep,apneas,and arousal in preterm infants[J].Pediatrics,2006,118(1):101-107.
11 Davis KF,Parker KP,Montgomery GL.Sleep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Part one:normal sleep[J].J Pediatr Health Care,2004,18(2):65-71.
12 張文芳,杜英.早期護理干預對早產兒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9,15(5):512-513.
13 賈生梅.高海拔地區(qū)胎兒宮內窘迫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10):95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