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華
摘 要 : 提高中職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關鍵除了搞好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本文主要提出了情感教學對于提升中職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闡明了情感教學在中職生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情感因素 ;中職英語 ; 學習積極性
如何激發(fā)中職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提高中職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是每位職校英語教師必須面臨的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對調動中職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情感態(tài)度對中職生英語學習的動力作用
動力作用即學習的推動力,主要分為內動力和情動力兩大類。內動力指有機體由內部或外部刺激所喚起的,指向一定目標的某種內在傾向,通常又稱之為抱負性,指學生具體的生活目的和奮斗目標。而情動力是指伴隨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體驗而激起的某種內在傾向,在學習中表現(xiàn)為求知欲。不論哪種動力都具有始動作用,都可驅動學生不斷學習。
1.明確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tài)度
進入中職校后,課程的知識密度、難易度以及教學形式、學習方法等與初中階段都有較大的區(qū)別,對此許多學生不能適應。職校生在初中階段本來就不具備學習方面的優(yōu)越感,一旦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學習跟不上時,部分學生便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進而發(fā)展為輕視自己、產生自慚形穢的自卑心理,在學習中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疑點和困惑,由此滋生了沮喪和消沉的情緒,導致學習動機淡漠。教師應在教學中隨時注意學生的這些情感變化,抓住有利時機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通過學科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知識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感悟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在課堂上要以富有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到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教學語言要飽含對學生的引導,凝聚對學生的期望,使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動機,幫助他們消除學習上的思想障礙。
2.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望
學生進入中職后,在掌握知識的程度方面已明顯地分出層次。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好奇轉化為求知欲望和探索取向;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灰心、自卑甚至害怕心理,出現(xiàn)了興趣轉移的傾向,自信心和求知欲降低,對學習不感興趣,而上網(wǎng)成癮。
興趣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聯(lián)系最為密切,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偏重于語言信息與行為信息的傳遞,忽視了情感信息這個要素在課堂教學信息系統(tǒng)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師對學生談話或講解教材時平鋪直敘、單調乏味,就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采取一些措施。如“教態(tài)表情”:教學中用親切和藹的面容,期待的目光去對待學生,表達教師的情感;“語感傳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學科的知識和發(fā)展,把學生帶入美好的意境,引起學生的共鳴,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 情感因素對中職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作用
學習目標的定位和學習途徑的選擇,就是定向影響作用。在正確情感指引下,通過師生協(xié)調配合,使學生的學習定位在教學預期的方向上并體現(xiàn)效果,而教師情感對學生的影響,勢必影響學生學習途徑的正常選擇并使學生發(fā)揮最佳的學習能力。
1.效仿表率形象,利于能力發(fā)揮
教師自身素質和形象的表率,就是對學生的一種無形教育。當教師能夠滿懷激情地投入教與學的過程時,那么學生也會被感染,從而投入到教師所指引的學科領域中去。教師興趣盎然地講課,也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效仿,教師所流露和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性格動機、意志品質等學生會絲毫不漏地吸取,使其在學科學習上有正確的定位,成為學習的效仿動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發(fā)展其學習能力。
2.濃厚師生情意,促進雙邊互動
教與學是雙邊互動的過程。一位只會在課堂上教,而忽視了課后情感交流的教師,是建立不起師生情意的。而沒有這種情意的教學,是缺乏教育靈魂和內涵的。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情感因素,努力地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用愛心和真誠感人、育人,“情之感人往往超過理之化人”。教師應善于將深厚的情感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滿足學生在學習中交往、溝通、探索的欲望。教師應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提供交往、溝通和探索的機會,并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促使他們在相互交流中達到啟迪思路、發(fā)展思維、動情、曉理、端行。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在進行師生情感交流時積極地進行學習活動。
三、情感狀態(tài)對中職生英語學習的調節(jié)作用
情感教學能維持學生的既定目標,堅持不懈,調節(jié)可能偏離的學習方向,校正并最終達到原來的教學目的。
1.保持最佳心理,全心投入學習
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情緒氛圍,是學習持續(xù)性的保證。諸多的外部因素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甚至使學習偏離既定方向。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的持續(xù)性進行監(jiān)控,預計或盡早發(fā)現(xiàn)并排除教學中的主客觀干擾因素,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要給予學生成功感教育,引發(fā)學生的成就意識。多鼓勵、表揚學生,讓其樹立必勝的自信心,增強競爭意識。在教學上要盡量減少或避免學生產生挫敗感,課堂教學應深入淺出,對許多知識難點要分化,讓學生易學、易記。難度要控制,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非但不感到艱澀、困苦,而且還能夠飽嘗成功學習的歡樂。教師要善于以情促知,針對學生苦學、厭學現(xiàn)象,要增強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學藝術,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把苦學、厭學轉化為“樂學”、“好學”。
2.培養(yǎng)學習毅力,確保學習持久
學生學習興趣的減弱和成績降低,除了因中職知識難度增加而跟不上或是所學的學科多了使學生的興趣發(fā)生分化轉移等因素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學習上的意志不夠堅強,缺少毅力。
總之,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 122400)